空天傳奇係列科普叢書:無止境——航空史“次” 9787512420113

空天傳奇係列科普叢書:無止境——航空史“次” 9787512420113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王鍾強 著
圖書標籤:
  • 航空史
  • 航空科普
  • 飛行器
  • 空戰
  • 軍事科技
  • 航空工程
  • 曆史
  • 科普讀物
  • 科技
  • 無止境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廣影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12420113
商品編碼:29624241136
包裝:平裝-膠訂
齣版時間:2016-06-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空天傳奇係列科普叢書:無止境——航空史“次”

定價:28.00元

作者:王鍾強

齣版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51242011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人類關於航空航天的夢想源遠流長,航空航天之魅更是無與倫比,無數人為之癡迷,為之奮鬥,不惜犧牲生命;航空航天不僅是神秘的高科技領域,而且是一個艱苦卓絕、考驗人類智力與冒險極限的領域,更是一個妙趣橫生的領域。在這裏,你可以一睹翱翔藍天和遨遊太空的驚險瞬間和精彩人生,飄在天空的獨特感受,太空漫步的奇妙體驗,耳聾的航天先驅,獨眼的飛行大師……

內容提要


萬事開頭難。敢於開創一項新事業的人,無論成功與否,他們的業績都值得我們永遠銘記。在航空發展史上,有很多開創性的“*次”。這些“*次”的創造者不僅有讓人敬仰的勇氣和智慧,還有腳踏實地的實乾精神,有的甚至付齣瞭包括生命在內的沉重代價。他們的事跡成為後人寶貴的精神財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航空人前赴後繼,勇往直前。本書選取航空史上諸多*次涉及的事件、人物,講述創造*次的英雄們的傳奇故事,弘揚他們身上體現齣來的人類不斷自我、挑戰自我的奮鬥精神,為後人增添繼續探索、不斷攀登新高峰的勇氣。

目錄


章石破天驚

空中飛人 2

誰是? 8

巴西杜濛 16

東方萊特 22

龐然大物 28

第二章無止境

冒死上天 38

掌控飛行 44

環球飛行 50

世界巡航 56

孤膽雄鷹 62

獨眼飛人 68

永無止境 72

第三章戰火洗禮

初生牛犢 80

空戰英雄 86

海空聯姻 92

轟炸東京 98

飛越駝峰 104

“燕子”傳奇 112

第四章創新無限

動力革命 120

超過聲速 128

垂直起落 134

文武雙全 140

三駕馬車 146

客機王朝 154

作者介紹


王鍾強,編審。曾在中國航空信息中心工作,《中國航空報》副總編。主要著作有《航空航天博物館》、《世界航展集粹》、《航空精英》、《燦爛群星——世界航空人物》等,並在各種報紙和刊物上發錶文章數百篇。

文摘





序言



《探索天空的邊界:航空發展史上的那些“未竟之地”》 在人類文明的長河中,飛翔的夢想從未熄滅,它驅動著一代又一代的探索者,將目光投嚮浩瀚的蒼穹。從最初的模仿飛鳥,到蒸汽時代的轟鳴,再到噴氣時代的速度與激情,航空史如同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記錄著人類不斷突破極限的輝煌篇章。然而,在這部光輝的史詩背後,還隱藏著無數引人遐思的“未竟之地”——那些曾經被設想、被嘗試,卻因技術瓶頸、時代局限或戰略抉擇而未能完全實現的偉大構想。 本書並非要重復講述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成就,例如萊特兄弟的首次飛行、協和式超音速客機的優雅滑翔,或是阿波羅登月計劃的壯麗遠徵。相反,它將帶領讀者潛入航空發展的幽深水道,挖掘那些被曆史洪流稍稍衝刷,卻依然閃爍著智慧與勇氣的“次”要脈絡。我們將一同探尋那些被塵封的藍圖、被擱置的實驗,以及那些在激烈的競爭與權衡中,遺憾未能最終翱翔於藍天的先進概念。 一、 巨獸的低語:超大型飛機的未竟之路 在航空發展的早期,尤其是二戰前後,航空工程師們曾對“巨型飛機”有著近乎狂熱的追求。他們認為,更大的機身意味著更遠的航程、更強的載荷,甚至可能成為移動的城市或戰略武器平颱。 休斯H-4大力神(Hughes H-4 Hercules):盡管“大力神”確實起飛並短暫飛行瞭一次,但它標誌著一種設計的終極探索。這架木質巨鳥的設計初衷是為瞭跨越大西洋運輸軍用物資,躲避德國潛艇的威脅。其巨大的翼展和全木質結構的嘗試,在當時是一個大膽的創新,也體現瞭對材料科學的極緻追求。然而,戰爭的結束、技術的進步以及高昂的維護成本,使得“大力神”最終隻停留在瞭一個象徵性的存在,留下瞭關於巨型航空器可行性的無盡討論。我們將在書中深入分析其設計理念、技術挑戰以及它所代錶的“超大型”航空器時代的一種極端嘗試。 “空中航母”的構想:除瞭運輸,一些設想更進一步,希望飛機能成為搭載小型戰鬥機的“空中母艦”。例如,在20世紀30年代,就有類似“巨型偵察機”的設想,其腹部可以攜帶數架小型飛機,用於偵察或攻擊任務。盡管後來被直接的艦載機和航空母艦所取代,但這種試圖將空中力量集結於一體的思路,至今仍在無人機母艦等概念中有所體現。本書將考證這些早期“空中航母”的設計藍圖,探討其麵臨的技術障礙,例如如何實現小型飛機的起降、如何保證主機的穩定飛行以及如何有效進行空中指揮。 二、 速度的極限:超音速民航的麯摺探索 協和式客機的齣現,無疑是人類在速度上的一次輝煌勝利。但在此之前,以及協和式退役之後,關於超音速民航的探索從未停止。 “超音速客機”的競賽:在上世紀60年代,英法聯手打造的協和式客機與蘇聯的圖-144展開瞭激烈的競爭。然而,市場對超音速客機的接受度、高昂的運營成本、以及環保問題(如音爆)成為瞭它們發展的巨大阻礙。本書將不僅僅聚焦於協和式的成功,更會迴溯那些未能實現的同代或前代超音速客機計劃,例如美國波音公司在20世紀60年代末開發的波音2707。這款飛機曾被寄予厚望,計劃采用可變後掠翼設計,能夠實現更高的速度和更好的靈活性,但最終因成本過高和技術難題而下馬。我們將分析波音2707的設計特點,其對當時航空技術的挑戰,以及為何最終選擇放棄。 “靜音超音速”的夢想:協和式的音爆問題,使得超音速民航在陸地上空飛行受到嚴格限製。因此,如何實現“靜音超音速”一直是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嚮。盡管本書不涉及當前正在研發的低音爆超音速客機(如Boom Supersonic),但我們將迴顧曆史上為瞭解決音爆問題所做的各種理論探索和初步實驗,例如對飛機外形進行優化,減少激波的産生,以及探索新的推進方式。這些早期的努力,雖然未能直接轉化為成熟的産品,但為後來的技術突破奠定瞭理論基礎。 三、 空間的交錯:多用途與概念飛機的想象 航空器的發展,不僅僅是追求速度和載荷,更在於其功能的拓展和設計的創新。許多概念性的設計,雖然未曾大規模生産,卻深刻影響瞭後來的航空器發展。 垂直起降(VTOL)技術的早期探索:在噴氣式飛機普及的年代,垂直起降技術就已經成為一個令人神往的領域。它承諾讓飛機能夠像直升機一樣起降,大大拓展瞭使用場地。我們不會過多講述成功的垂直起降飛機(如鷂式戰鬥機),而是會深入挖掘那些早期的、更具實驗性質的VTOL構想。例如,一些試圖在機翼或機身上集成大量風扇或噴氣發動機,以産生足夠升力的設計。這些設計往往麵臨著巨大的復雜性、效率低下和結構強度等問題。本書將展示這些充滿想象力的圖紙和模型,分析它們所麵臨的技術瓶頸,以及為何最終走嚮瞭不同的技術路徑。 “變形金剛”式的飛機:一些大膽的設計師甚至設想過能夠改變形態以適應不同飛行環境的飛機。例如,在空中飛行時展開大翼以獲得更好的升力,在高速飛行時收縮機翼以減少阻力。雖然這聽起來像是科幻小說,但在航空發展的早期,確實有過類似的研究。本書將探究這些“變形”飛機的設計原理,它們試圖解決的核心問題,以及在材料、控製和結構動力學方麵所遇到的巨大挑戰。 四、 動力與材料的邊界:顛覆性技術的嘗試 每一次航空技術的飛躍,都離不開動力係統和新材料的突破。在航空史上,同樣存在著一些試圖顛覆傳統,卻因各種原因未能普及的動力技術和材料應用。 反重力與奇特推進方式的設想:雖然反重力至今仍是科幻的領域,但在航空發展的某些時期,科學傢和工程師們也曾對一些非傳統的推進方式進行過理論上的探討。本書將涉及一些早期對“零升力”飛行、電磁推進等設想的梳理。這些設想可能基於對物理學原理的獨特理解,或是對未來科技的超前預判。我們將分析這些設想的科學依據(即便可能存在爭議),以及它們在當時麵臨的理論與技術障礙。 極端材料的實驗:除瞭巨型飛機對木材的極緻應用,曆史上也曾有過對其他極端材料用於航空器製造的嘗試。例如,在材料科學尚不發達的年代,如何找到輕便、堅固且能承受極端載荷的材料,一直是工程師們絞盡腦汁的問題。本書將迴顧一些關於新型閤金、復閤材料乃至非傳統材料在飛機設計中的早期應用案例,分析其優劣,以及最終被更成熟的技術所替代的原因。 《探索天空的邊界:航空發展史上的那些“未竟之地”》,將是一次穿越曆史的深度挖掘。我們並非要貶低任何一項成就,而是希望通過審視那些“未竟之地”,來更深刻地理解航空發展的復雜性、偶然性與必然性。這些被遺忘的夢想,雖然未能載入史冊的輝煌篇章,卻在技術探索的道路上留下瞭獨特的印記,它們是航空史上寶貴的“次”要財富,等待著我們去發現、去理解,並從中汲取智慧,照亮未來的探索之路。本書將以嚴謹的考證、生動的敘述,為讀者呈現一個更加全麵、多元的航空發展圖景,讓那些曾經閃耀卻黯淡的光芒,重新在曆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帶我走進瞭一個前所未有的航空世界,與其說是“科普”,不如說是一場蕩氣迴腸的史詩。從最初那些笨拙的、充滿著冒險精神的早期飛行嘗試,到如今能夠穿越音障、觸及星辰的先進航天器,每一頁都充滿瞭令人驚嘆的智慧和不懈的探索。作者似乎擁有洞察曆史脈絡的超能力,將那些早已塵封的瞬間一一呈現在我眼前。我仿佛能聽到發動機低沉的轟鳴,感受到翅膀扇動空氣的阻力,甚至能想象到飛行員們麵對未知時眼中閃爍的堅定光芒。書中對那些關鍵性時刻的描繪尤為生動,比如萊特兄弟那劃破天際的一飛,以及後來那些挑戰極限的飛行員們,他們的故事不僅僅是技術的進步,更是人類勇氣和夢想的頌歌。讀到那些關於設計理念、材料革新以及空氣動力學原理的部分,雖然涉及專業知識,但作者卻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加以闡釋,讓我這個非專業讀者也能窺探到其中的奧妙,不禁感嘆人類智慧的偉大。這本書不僅僅是在講述“航空史”,它更是在刻畫人類對於天空的渴望,對於極限的挑戰,以及那種永不滿足、不斷追求“無止境”的精神。它讓我重新認識瞭“飛翔”這件事,不僅僅是簡單的物理運動,更是一種文明的躍遷,一種精神的升華。

評分

我本來以為這會是一本枯燥的技術指南,但事實證明我的擔憂是多餘的。這本書的敘事方式非常獨特,它沒有按照時間順序一本正經地梳理,而是巧妙地將一些“次要”的、卻又至關重要的細節放大,從而勾勒齣航空史更為豐富立體的圖景。我特彆喜歡那些關於“失敗”的章節,它們並非是為瞭展示技術上的不足,而是深刻地揭示瞭每一次失敗背後所蘊含的寶貴經驗,以及那些偉大的發明傢和工程師是如何從挫摺中汲取力量,最終走嚮成功的。作者對曆史事件的解讀角度非常新穎,他並沒有迴避那些被主流敘事所忽略的角落,而是深入挖掘,展現瞭許多令人意想不到的聯係和影響。例如,書中對某些在當時看來微不足道的技術改進,如何在日後引發瞭顛覆性的變革,這種“蝴蝶效應”般的洞察力,讓我對整個航空發展史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閱讀的過程就像是在解開一個巨大的謎題,每一個看似碎片化的信息,最終都能匯聚成一條清晰的邏輯綫,揭示齣隱藏在錶麵之下的深刻含義。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次思維的探險,它挑戰著我既有的認知,也激發瞭我探索未知的興趣。

評分

這本書就像一本打開的潘多拉魔盒,裏麵充滿瞭關於天空的各種奇思妙想和令人驚嘆的現實。我一直對飛行器充滿好奇,但從未想過能夠從如此獨特的角度去瞭解它的曆史。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具有感染力,他能夠將那些復雜的工程原理,以及那些發生在遙遠年代的故事,娓娓道來,讓我這個門外漢也聽得津津有味。我特彆喜歡書中對那些“邊緣”技術和理論的探索,比如那些在當時被認為異想天開的飛行器設計,以及那些後來被證明是錯誤的科學猜想。這些內容非但沒有讓我感到乏味,反而讓我對人類探索精神有瞭更深刻的認識。它讓我明白,即使是那些看似“次要”的嘗試,也可能蘊含著巨大的能量,推動著整個領域嚮前發展。書中的每一個章節都像一個獨立的小故事,卻又緊密地聯係在一起,共同描繪齣一幅波瀾壯闊的航空發展畫捲。我從書中不僅學到瞭知識,更重要的是,我感受到瞭那種永不滿足、不斷突破的精神,這是一種超越時代的精神力量。

評分

對於我這樣對科技史略知一二的人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來審視航空領域的演進。它沒有局限於那些耳熟能詳的偉大成就,而是深入到那些“次”級的、往往被人們忽視的領域,比如某些被遺忘的發明傢、被淘汰的設計方案,甚至是那些影響瞭技術走嚮的社會思潮。我驚喜地發現,許多偉大的發明並非一蹴而就,而是經曆瞭一個漫長而麯摺的探索過程。書中對那些“差點就成功”的設想的描繪,讓我看到瞭另一種可能性的存在,也更加理解瞭科學進步的非綫性特徵。作者的文筆流暢且充滿人文關懷,他不僅僅在談論冰冷的機器和數據,更是在講述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故事,他們的堅持、他們的睏惑、他們的夢想,都隨著文字躍然紙上。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失敗的創新”的討論印象深刻,它揭示瞭創新並非總是綫性上升的,有時,一次看似失敗的嘗試,反而可能為未來的突破播下種子。這本書讓我明白瞭,真正的“傳奇”並非隻有光鮮的一麵,其背後往往隱藏著無數不為人知的努力和犧牲。

評分

我一直認為,航空史就是一部關於速度和高度的競賽,但讀完這本書,我的看法徹底改變瞭。作者以一種極為精妙的筆觸,將那些“次”要的、卻又至關重要的細節串聯起來,展現瞭一個更加豐富多彩、充滿人情味的航空發展圖景。我尤其被書中對於“設計哲學”的探討所吸引,它不僅僅是關於如何製造齣能夠飛行的機器,更是關於人類如何理解自然、改造自然,以及如何將自己的夢想具象化的過程。書中的例子非常具有啓發性,它們讓我看到瞭不同時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設計師們,是如何在有限的資源和技術條件下,迸發齣令人難以置信的創造力。我曾一度認為,科學的發展是綫性的,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其迂迴麯摺、充滿偶然的一麵。那些曾經被忽視的發明、被淘汰的設計,在作者的筆下重新煥發瞭生機,它們並非是技術上的“死路一條”,而是探索道路上的重要節點。這本書不僅滿足瞭我對航空史的好奇,更讓我對人類的創造力、對“探索”本身的意義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