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中国科协全国学会发展报告(2011)
:45.00元
售价:32.9元,便宜12.1元,折扣73
作者: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4-01
ISBN:978750465837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81kg
本书所指全国学会是指中国科协团体会员单位及委托管理的全国学会,由于统计口径和便于比较等原因,重点分析了2006~2010年间中国科协所属团体会员单位的总体发展情况。引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NGO研究所研发的社会组织指数(SOI)作为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对学会的价值定位、资源、治理与组织结构、活动、影响、环境等六个维度进行了调研分析,为科协系统和有关单位深入开展学会工作的理论研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前言
章 全国学会发展状况概述
节 创新发展成为全国学会的共识
一、学会价值功能定位更加明确
二、学会工作创新发展的动力不断增强
三、学会创新发展工作的成效初步显现
第二节 积极参与创新型国家建设
一、学术建设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二、科普活动辐射面不断扩大
三、科技咨询和科技服务工作稳步发展
四、承担社会化职能成为学会工作新增长点
第三节 学会资源更加丰富
一、物质资源明显改善
二、人力资源进一步优化
第四节 学会组织体系日益健全
一、会员主体地位逐步加强
二、会员代表大会制度得到巩固和完善
三、理事会决策功能逐步健全
四、办事机构改革不断深化
五、分支机构管理逐步加强
第二章 全国学会的价值与功能
节 学会价值与功能的双重属性
一、学会的互益性
二、学会的公益性
第二节 对学会价值与功能认识的发展
第三节 学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
一、学会是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观点已成学会新共识
二、学会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第四节 学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第三章 全国学会的资源及其管理
节 学会的人力资源
一、会员规模小幅增长,会员结构特征明显
二、学会从业人员初具规模,出现专业化、社会化趋势
三、志愿者招募、管理制度逐步建立
第二节 学会的物质资源
一、经费总量不断扩大
二、资产稳步上升
三、基础建设有所改善
第三节 学会的社会资源
一、学会的组织网络资源
二、学会的政治资源
第四章 全国学会的组织结构及治理
节 会员的参与和会员的服务管理
一、会员服务与会员缴费率分析
二、会员的管理
三、会员服务管理中的问题及其原因
第二节 学会的组织结构和内部治理
一、会员代表大会制度得到巩固和完善
二、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决策功能基本健全
三、部分学会开始探索建立监督机制
第三节 办事机构的发展态势和改革创新
一、办事机构呈现多种人事管理制度并存
二、专职人员来源渠道、编制待遇呈多元化
三、专职人员呈现职业化、社会化态势
第四节 分支机构的发展和管理服务
一、分支机构数量逐步增加
二、学会对分支机构的管理服务机制基本建立
第五节 学会挂靠体制的现状与改革
一、挂靠体制对学会的支持和影响
二、对挂靠体制的改革探索
第五章 全国学会的活动及影响
节 学会活动机制创新的趋势与探索
一、学会活动平台创新的探索
二、学会活动运营机制的创新趋势
三、学会不断拓宽活动领域
四、学会活动创新的组织保障和政治保障
第二节 学术交流活动及其影响
一、学术会议数量和质量有所提高
二、积极推进与国际及中国港澳台地区的科技交流
三、科技期刊办刊水平不断提高
第三节 咨询与服务及其影响
一、咨询服务对象多元化,以及企业为主
二、组织化程度提高,服务功能增强
三、决策咨询方式以委托项目为主
四、咨询服务活动效益显著
第四节 科学技术普及活动及其影响
一、科普形式灵活生动,服务能力有所提高
二、科普活动专业化、品牌化特点显著
三、科普活动公益性与经营性并举
四、科普活动点面结合、扎实有效
第五节 承担社会化职能及其影响
一、学会的科技奖励活动成为国家奖励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科技评价与科技人才评价作用性增强
三、培训与继续教育专业优势明显
四、参与公益,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五、承担社会化职能提高了学会性
第六章 全国学会的发展环境
节 经济社会环境
一、综合国力迅速上升为学会发展提供了更坚实的经济基础
二、创新型国家建设为学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和谐社会建设为学会发展提供了新舞台
第二节 体制与政策环境
一、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为学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体制空间
二、创新社会组织管理体制,为学会发展提供了更健康的制度环境
三、中国科协对学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与体制支持
四、制约学会发展的体制政策因素依然存在
第七章 全国学会发展的战略分析
节 学会发展的SOI指数分析
一、SOI指数简介
二、中国科协全国学会SOI发展评估指数
三、学会SOI指数图与分析
第二节 学会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学会发展受制于体制改革的滞后
二、学会发展的内部问题
第三节 学会发展的原则、思路和对策
一、基本原则
二、主要思路
三、主要对策
翻开这本书,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它的学术性和专业性。封面上的“中国科协全国学会发展报告”几个字,就已经奠定了其内容基调。我推测,这报告里肯定充满了各种统计数据、政策解读以及对各学会发展状况的分析。作为一名对中国科学界运作机制充满好奇的读者,我尤其关注的是,2011年,这些在各自领域辛勤耕耘的全国学会,究竟有哪些成就和突破。它们是如何组织学术活动,如何吸引和凝聚科技人才,又如何参与到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中去的?我希望报告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来展示学会工作的成效,比如某项重要学术会议的成果,或者某项科普活动的广泛影响。同时,我也会留意报告中是否提及了学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挑战,比如经费问题、人才流动,或者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发展战略。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份记录,更可能是一份对中国科技社团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和建议。
评分初步接触《中国科协全国学会发展报告(2011)》,我感觉到它像是一幅描绘中国科协系统图景的细致画卷。报告中的“发展”二字,着实吸引了我。我猜想,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年终总结,更可能是一份对学会过去一年运行状态的深度剖析。从目录和开篇的介绍中,我看到了对学会数量、会员数量、学术会议数量、出版物数量等一系列量化指标的关注,这些都是衡量学会活跃度和影响力的基本维度。但我更期待的是,报告能够深入探讨这些数字背后的“质”。比如,学会的学术交流活动是否真正促进了前沿知识的传播?它们在人才培养方面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科普活动是否有效地提升了公众的科学素养?我特别希望看到报告中能够对不同类型学会的发展特点进行区分,因为不同学科领域的学会,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必然是不同的。例如,基础科学领域的学会可能更侧重于基础研究的交流,而应用技术领域的学会则可能更关注成果转化和产业对接。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扇了解中国科技社团运作机制的窗口。
评分一本厚重的报告,沉甸甸地压在桌上,封面设计朴实却透着一股专业的气息,封底那串9787504658371的数字,像是给这本《中国科协全国学会发展报告(2011)》打上了一个独特的身份印记。作为一个对中国科技发展和学术团体运作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怀着极大的期待翻开了它。从一开始,我就被报告中详实的数据和严谨的分析所吸引。报告的开篇,往往会勾勒出一个宏观的背景,比如2011年中国科协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角色,以及全国学会作为科技人才聚集地和学术交流平台的战略意义。我特别关注的是,报告如何量化学会的规模、会员结构、学术活动频率以及科普影响力等关键指标。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隐藏着中国科协系统背后庞大而复杂的运作网络,以及无数科技工作者为科学普及和学术繁荣付出的努力。每一页的统计图表,都像是中国科技发展脉络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勾勒出不同学科领域学会的发展态势,它们是如何吸纳和培养人才,如何推动前沿科技的交流与合作,又如何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虽然我尚未深入到每一个章节的细枝末节,但仅仅是序言和目录,已经让我预感到这会是一次深入了解中国科协和全国学会生态的宝贵旅程。
评分当我看到《中国科协全国学会发展报告(2011)》这个书名时,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个宏大的景象:中国各地林林总总的科学技术学会,在2011这一年里,是如何运作、发展、并为国家科技事业贡献力量的。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像一份详尽的体检报告,为中国科协的各个全国学会“把脉”。报告的“发展”二字,在我看来,包含着多重含义:学会的规模如何壮大?会员结构是否优化?学术活动是否更加活跃?科普的影响力是否进一步提升?我特别想知道,在2011年,有没有哪些学会因为创新性的工作而脱颖而出,成为了行业的典范?又或者,在当时的宏观经济和科技政策环境下,这些学会普遍面临着哪些挑战,又是如何应对的?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个观察中国科技人才生态的放大镜,通过对学会层面的深入剖析,来洞察整个科技界的活力与方向。我希望它能提供扎实的数据支撑,以及有深度、有见地的分析。
评分读完这本书的初步印象,就像是在探索一个巨大的、未曾细致触及的领域。我看到了报告中大量的图表和数据分析,这些是勾勒出2011年中国科协全国学会发展全貌的基础。我开始想象,在这些数字背后,是成百上千个学会,每个学会又代表着一个专业领域,有着自己的章程、活动和目标。报告中提到的“全国学会发展”,无疑涵盖了从组织架构、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到科学普及等多个维度。我尤其对那些关于学会如何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如何与国际学术界接轨的内容感到好奇。这本报告,在我看来,更像是一份深入的诊断书,它试图梳理过去一年里,中国科协下属的各个学会,在推动科技创新、服务国家战略、促进社会进步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每一个学会的发展,都与国家的科技实力和人才储备息息相关。因此,从这个角度审视,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记录,更在于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和启示。我对报告中可能存在的对学会服务能力、管理水平以及社会贡献的评估,充满了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