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 9787107201998

大学语文 9787107201998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金秋萍,陆家桂 著
图书标签:
  • 语文
  • 教材
  • 大学
  • 高等教育
  • 文学
  • 写作
  • 阅读
  • 经典
  • 中国语言文学
  • 人文社科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学精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ISBN:9787107201998
商品编码:29624709947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7-0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大学语文

:30.90元

售价:22.6元,便宜8.3元,折扣73

作者:金秋萍,陆家桂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2-01

ISBN:9787107201998

字数:440000

页码:43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40kg

编辑推荐

本书是编者长期从事大学语文教学和研究的结晶,是分工合作的产物。该书具有一下几个特点:一、教材内容尽可能贴近现实,贴近学生要求,与时俱进;二、体现大学本科应用型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培养目标;三、可教性与可读性相结合;四、知识性与欣赏性相结合;五、规定性与机动性相结合。本教材分为讲读和阅读两部分。讲读部分建议必修,阅读部分建议选讲或自学,二者可以互补,以扩大教与学的选择空间,收到相得益彰的教学效果。讲读部分的每篇选文都包括题解、正文、注释、提示与评析、思考与练习五部分,教师可指导学生充分利用。

内容提要

作为大学本科应用型“十一五”规划教材,本书着重于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体现“大学本科层次”和“应用、实用、适用”的教学要求。
  本书选文尽可能贴近现实,贴近学生心理需求。在选取相当数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同时,适当增加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的比重。
  全书分为讲读和阅读两部分。其中讲读部分的每篇选文都包含题解、正文、注释、提示与评析、思考与练习等五部分,有利于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
  本书本专门设置了艺术审美单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
  本书供培养本科层次人才的普通高等学校应用型专业和独立学院各专业使用,也可供普通高等学校其他相关专业的师生和社会人员进修或自学使用。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翰墨千秋:经典文苑导读》 内容概要 《翰墨千秋:经典文苑导读》是一部旨在引领读者深入中国古代文学经典殿堂的通识性读物。本书并非简单的作品集锦,而是力图构建一个系统性的文学阅读框架,通过精选各时期、各流派的代表性篇章,并辅以深入浅出的导读与赏析,帮助读者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脉络、审美特征以及其背后蕴含的文化精神。全书涵盖了从先秦诸子到明清小说的各个重要文学阶段,精选了诗歌、散文、辞赋、小说、戏剧等多种体裁的经典作品,并对作者生平、时代背景、艺术手法、思想内涵进行了详尽的阐释。本书旨在培养读者的文学鉴赏能力,提升文化素养,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图书详细内容 第一部分:文学的源头与奠基(先秦至汉代) 《诗经》的韵律与风情: 本部分将深入探讨《诗经》的“风”、“雅”、“颂”三大体例,分析其质朴的语言、鲜活的意象以及丰富的社会生活描摹。我们将重点解读《关雎》的男女情爱、《硕鼠》的民生疾苦、《鹿鸣》的宴饮之乐等,探讨《诗经》在中国诗歌史上开创性的地位及其所体现的早期人文精神。对“赋”、“比”、“兴”等修辞手法的分析将帮助读者领略其艺术魅力。 诸子散文的智慧与辩驳: 重点呈现《论语》中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孟子》中孟子的仁政思想、《庄子》中的道家哲学、《韩非子》中的法家理论等。我们将分析这些散文的逻辑严谨性、论辩技巧以及其深刻的思想价值,如何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对散文体裁的起源和发展也将有所追溯。 楚辞的浪漫与瑰丽: 聚焦屈原的《离骚》、《九歌》等作品,分析楚辞独特的浪漫主义色彩、奇幻的想象以及浓郁的地域文化特征。我们将解析其象征意义、音乐性和韵律美,理解其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早期长篇叙事诗的重要地位。 汉代赋的铺陈与藻饰: 介绍汉代赋的起源、发展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点赏析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等,分析赋体“铺陈见辞”的艺术特点,其如何将丰富的想象、华丽的辞藻与宏大的场面相结合,展现汉代的社会风貌与帝国气象。 第二部分:文学的繁盛与多元(魏晋南北朝至唐代) 魏晋风骨与玄言诗: 探讨建安文学的“建安风骨”,曹操、曹丕、曹植父子的诗歌创作,以及“三曹”之外的文学成就。分析玄言诗的特点,如嵇康、阮籍等人的作品,理解其对哲学思辨的侧重以及在社会动荡背景下的精神寄托。 陶渊明的田园牧歌: 深入解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归园田居》系列、《饮酒》等作品,分析其对自然的热爱、对官场的疏离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探讨其诗歌的冲淡自然、平淡质朴的艺术风格,及其对后世田园诗歌的深远影响。 唐诗的辉煌时代: 初唐四杰与边塞诗: 介绍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人的诗歌特色,以及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的雄浑壮阔。 盛唐气象与浪漫主义: 重点赏析李白“诗仙”的飘逸豪放,分析其奔放的想象、自由的风格以及对自由精神的歌颂。 现实主义的典范: 深入解读杜甫“诗圣”的沉郁顿挫,分析其关注民生疾苦、反映社会现实的深沉情怀,以及其精湛的艺术技巧。 山水田园与咏物抒情: 赏析王维的山水田园诗,理解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分析孟浩然的闲适恬淡。 中晚唐的变革与创新: 介绍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和通俗易懂的诗歌风格,以及李商隐、杜牧等人的诗风特点,如李商隐的朦胧婉约,杜牧的俊朗明快。 乐府诗与新乐府运动: 探讨乐府诗在唐代的继承与发展,以及白居易等人的新乐府运动对文学的现实关怀和形式创新。 唐代古文运动与韩愈、柳宗元: 分析韩愈“文以载道”的文学主张,赏析其《师说》、《马说》等散文,理解其对古文运动的贡献。解读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如《始得西山宴游记》,分析其借景抒情、寓意深刻的特点。 第三部分:文学的成熟与变迁(宋代至元代) 宋词的婉约与豪放: 婉约派代表: 赏析柳永的通俗缠绵,李清照的凄美哀婉,理解其对女性情感的细腻捕捉。 豪放派代表: 深入解读苏轼的旷达豪放,辛弃疾的爱国情怀与悲壮慷慨,分析其词风的独特之处。 其他重要词人: 介绍晏殊、欧阳修、周邦彦等,分析宋词体在内容与形式上的发展与变化。 宋代散文的大家风范: 赏析苏洵、苏轼、苏辙“三苏”父子的散文成就,分析其议论、记叙、抒情的精妙结合。 元曲的活力与通俗: 介绍元代散曲(小令、套数)和杂剧的特点,赏析关汉卿、马致远、白朴、王实甫等人的作品。理解元曲在语言上的通俗性、情感上的直率以及在市民文化中的重要地位。重点分析《窦娥冤》、《汉宫秋》等代表性杂剧,探讨其在戏剧艺术上的创新。 第四部分:文学的转型与新变(明清小说与戏曲) 明清小说的巅峰: 四大名著解读: 深入分析《三国演义》的历史叙事与英雄传奇、《水浒传》的江湖豪情与民间反抗、《西游记》的奇幻想象与宗教寓言、《红楼梦》的世情百态与深刻人性。对各部小说的时代背景、人物塑造、情节结构、艺术手法以及思想内涵进行详尽的剖析。 其他重要小说: 介绍《金瓶梅》、《聊斋志异》等,分析其在中国小说史上的独特贡献和艺术价值。 明清戏曲的精粹: 重点赏析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如《牡丹亭》,分析其传奇色彩与浪漫主义精神。介绍其他重要剧作家及其作品,理解明清戏曲在继承元代传统基础上的发展与创新。 晚清小说的转型: 简要介绍晚清小说在引入西方文学元素、反映社会现实方面的新尝试,如《官场现形记》、《儒林外史》等,为近代小说的发展奠定基础。 全书的特色与价值 《翰墨千秋:经典文苑导读》的编写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系统性与宏观性: 本书按照文学史的 chronological order 展开,力图勾勒出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完整脉络,使读者对各个时期、各个流派的文学特点及其相互联系有清晰的认识。 2. 经典性与代表性: 所选篇目均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能够代表各时期、各体裁的最高成就。导读内容紧密围绕作品本身,突出其艺术价值和思想意义。 3. 导读与赏析并重: 每一篇作品的导读都力求深入浅出,既有对作者生平、时代背景的介绍,更有对作品的思想内涵、艺术手法的细致分析,帮助读者理解“是什么”和“为什么”。赏析部分则侧重于引导读者独立思考和感悟,培养其自主鉴赏能力。 4. 人文关怀与文化传承: 本书不仅关注文学作品本身的艺术美,更注重挖掘其背后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哲学思想和伦理观念,引导读者在欣赏文学的同时,体认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5. 语言的通俗与严谨: 导读和赏析部分的语言力求清晰、生动,避免过于学术化的术语,力求让普通读者也能轻松阅读。同时,在学术观点上保持严谨的态度,引用可靠的文学研究成果。 阅读对象 本书适合所有对中国古代文学感兴趣的读者,包括但不限于: 高校学生: 作为大学语文、中国古代文学入门课程的参考读物,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初步的文学史知识框架,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文学爱好者: 渴望系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经典,提升文化素养的普通读者。 文化研究者: 需要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脉络和重要作品的学者。 《翰墨千秋:经典文苑导读》旨在成为您探索中国古代文学宝库的可靠向导,让您在品读经典的同时,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这本书的习题设计水平低得令人发指。它们要么是些极其表层、只需照本宣科就能完成的记忆性问答,要么就是一些过于宏大、根本无法在有限篇幅内有效作答的开放性讨论题。缺乏难度适中的阶梯式训练,更别提那些能真正考察学生对文本细微之处理解和语言驾驭能力的创造性练习。每次做完作业,都感觉像是在完成某种形式上的打卡任务,对语文能力的提升几乎没有实质性的帮助。编写者似乎将“考点”和“能力”混为一谈,出版如此缺乏有效训练工具的书籍,对学生的实际进步是一种阻碍而非推动力。真正的高质量教材,应该在练习设计上体现出精妙的教学设计,而不是这种敷衍了事的堆砌。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质量,特别是纸张的选择,实在让人不敢恭维。油墨味很重,打开书本时总需要先通风一阵子,让人担心长期接触对健康是否有影响。更严重的是,纸张太薄,墨水很容易透过纸背,导致翻页时总是担心会蹭花旁边的文字,尤其是那些关键的注释和重点标记部分。作为一本需要反复研读和做笔记的工具书,耐用性和阅读舒适度本应是基本要求,但这本书显然在这方面投入的成本极低。这种低劣的物料感,让整个阅读体验蒙上了一层廉价的阴影,完全配不上它所承载的文化内容。如果能使用更环保、更厚实的纸张,体验感至少能提升一个档次。

评分

在语言的阐释方面,这本书的处理显得过于单薄和碎片化。对于一些关键的文学理论概念,解释得不够深入,甚至有些地方出现了自相矛盾的倾向,让初学者更加困惑。比如在谈及不同文体特征时,界限划分模糊,导致在具体分析篇目时,读者很难掌握其核心的判断标准。它更像是提供了大量分散的知识点,却缺失了一个将这些点串联起来的、清晰的逻辑框架。阅读体验中,我时常需要借助其他工具书来补充和校正这本书中含糊不清的定义,这极大地降低了学习效率。一本好的语文教材,理应是知识构建的基石,而不是需要不断被“修正”的草稿。

评分

这本教材的排版简直是灾难,简直是在考验读者的视力极限。字体大小不一,行距忽宽忽窄,段落之间的留白也毫无章法可言,让人在阅读过程中频繁地切换焦点,心神不宁。更别提那些插图,质量粗糙不说,内容和讲解的文本也经常脱节,像是随意拼贴上去的,完全起不到辅助理解的作用,反而徒增阅读的困扰。每次翻开这本书,都像是在进行一场与混乱版式之间的搏斗,实在是很影响学习的心情。如果不是课程强制要求,我真想立刻把它扔到一边,换一本设计更人性化的读物。这种对待知识载体的态度,让人不禁对编写者和出版方的专业性产生深深的怀疑。真希望未来能有改进,起码让读者能“看”得舒服一些。

评分

这本书的选篇角度实在是太过于陈旧和保守了,几乎把我们带回了上个世纪的课堂。很多篇目虽然在文学史上占有地位,但其思想内核和语言风格对于现代大学生来说,已经显得隔阂感十足,难以产生共鸣。编者似乎更倾向于“面面俱到”地罗列经典,却忽略了如何将这些“经典”与当代青年的精神世界建立有效的桥梁。讲解部分也大多是教科书式的、公式化的分析,缺乏深入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和生动的文化背景补充。读完后,感觉自己只是机械地记住了几个生僻的文学术语,对于作品的真正魅力和时代价值,依然是雾里看花。它更像是一份沉重的“阅读清单”,而非激发思考的“思想火花”。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