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国画技法从入门到精通
定价:36.80元
售价:27.6元,便宜9.2元,折扣75
作者:飞乐鸟工作室
出版社:水利水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6-01
ISBN:978751701896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详细讲解各种笔法与墨色,更有真人示范和详细标注的调色方法,帮助你更直观地掌握国画所需的基本技巧。结合二十四节气的大幅展示画卷更具中国文化意蕴,从细节入手逐一讲解构成画面的小元素的画法,打破新手创作难的定局,让你轻松画出属于自己的完整作品。
内容提要
国画在古代无确定的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画龄以千年计算,形成了独特的笔法、构图法、皴法等绘制方法,所以具有此种风格的国画也称为传统绘画。
当代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按其题材和表现对象大致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界画等画科;按表现方法有工笔、写意、勾勒、设色、水墨等技法形式,设色又可分为金碧、大小青绿、没骨、泼彩、淡彩、浅绛等几种。本书基于入门,为大家讲解了基础的山水、花鸟、蔬果、虫鱼这几大类,介绍了所要使用的工具,从笔墨纸砚开始让大家对国画有一个大概的认识。系统地讲解了基本的握笔姿势和绘画技巧,让人们从基础开始学习,一步一步地画出好看的国画,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地看懂并学习。
本书还设计了大量的完整图例,并且有许多细节讲解,除了特别传统的一些国画物件外,还增加了许多现代物品的元素,让国画显得不那么古板老旧。讲解的步骤由浅入深,细致入微,方便大家临摹学习。
末了,希望大家能有一个十分愉快的学习旅程,在学习的过程中体味国画的博大精深,感受深厚的文化底蕴。
目录
作者介绍
飞乐鸟工作室
是由国内知名插画家飞乐鸟发起的绘画工作室。致力于传播“创享美丽生活”的理念,对生活永远怀有远大的梦想和朴实的情怀,通过绘画、手作、栽培等多种形式让更多的人发现并享受身边的乐趣,为帮助每个爱画画、爱动手的人创作出令人感动的作品而努力。其代表作《水彩花之绘》、《从开始学素描》、《怎么画都可爱的生活涂鸦》、《飞乐鸟的手绘时光》系列等长期荣登全国各大书店畅销榜,更有数十种版权远销海外。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质量真的让我非常失望,我本来是抱着学习中国画技法的心态来购买的,却发现内容充实度远远不足。我尝试着去理解书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图例,但很多时候都感到云里雾里,找不到切入点。比如书中反复强调“写意”的重要性,但对于什么是“写意”,如何才能做到“写意”,却只是泛泛而谈,没有提供具体的训练方法。我需要的是能够帮助我理解和掌握“写意”的实操性指导,而不是一句句的空话。 让我感到尤为困惑的是,书中关于笔墨技法的讲解,显得非常碎片化。例如,在介绍某个山石的画法时,提到了“披麻皴”、“斧劈皴”等技法,但对于这些皴法的具体用笔方法、线条的粗细变化、墨色的浓淡运用,都只是简单的一笔带过。我希望看到的是能够详细拆解的步骤,比如先用什么笔触勾勒轮廓,再如何通过皴染来表现山石的肌理感。然而,书中提供的示范图,也只是寥寥几笔,很难从中学习到具体的绘画技巧。 更让我难以接受的是,书中对于色彩的运用,几乎没有深入的讲解。虽然提到了“青绿山水”、“浅绛山水”等概念,但对于如何调配颜色、如何通过色彩来表现季节变化和空间层次,都缺乏具体的指导。我尝试着去理解书中给出的色彩搭配示范,但很多时候都无法理解其背后的逻辑,也无法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作为一本号称“从入门到精通”的书籍,在色彩这一重要环节上,却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而且,书中关于构图的讲解也过于笼统。它提到了“疏密有致”、“虚实结合”等原则,但对于如何才能实现这些原则,如何根据不同的题材来安排画面布局,都缺乏具体的案例分析和操作指南。我希望能够看到一些不同构图的范例,并且有详细的讲解,说明为什么这样构图是合理的,以及如何通过调整构图来增强画面的表现力。但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远远不够。 总而言之,这本书并没有真正地做到“从入门到精通”。它更多地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对绘画技法的深入剖析和细致的讲解。我感觉这本书更像是一本介绍中国画基本概念的读物,而不是一本能够指导读者进行实际绘画创作的教程。我期待的是能够从中获得实际的绘画技巧和方法,但这本书并没有满足我的需求。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失所望,本来以为能学到点真东西,结果内容空泛得离谱。我花了相当一部分时间仔细翻阅,希望能找到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绘画技巧,哪怕是一点点入门级的指导也好。然而,书中充斥的都是一些非常笼统的描述,比如“笔墨的运用要恰到好处”、“构图要讲究虚实相生”,这些话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对于一个完全零基础的初学者来说,根本不知道“恰到好处”是怎样一种状态,也不知道如何去实现“虚实相生”。 书中虽然提到了一些山水、花鸟、人物等不同画种,但对于每个画种的介绍都浅尝辄止,没有深入到如何起笔、如何用墨、如何设色。比如在介绍山水画时,提到“皴法是表现山石纹理的重要手段”,但对各种皴法的具体画法、运用场景、以及如何通过练习掌握,都语焉不详。我期待的是能够看到详细的步骤图示,或者至少有文字清晰地讲解每一步的操作要领,而不是几句概括性的陈述。感觉作者只是把一些绘画理论名词堆砌在一起,并没有真正理解读者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的困惑和难点,也没有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更令人沮丧的是,书中关于工具和材料的部分也处理得不够细致。虽然提到了宣纸、墨、笔、砚等基本要素,但对于不同种类的宣纸(生宣、熟宣、半生熟宣)的特性、不同毛笔(狼毫、羊毫、兼毫)的适用范围,以及不同浓度的墨如何运用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阐释。我感觉作者似乎默认读者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可以直接进入技法学习。但现实是,作为入门者,我需要从最基础的环节开始了解,知道选择什么样的工具能够更好地辅助我的学习和创作。现在这本书,感觉更像是一本介绍中国画概念的普及读物,而非一本实操性的技法指南。 这本书的插图质量也让我难以满意。虽然有图,但很多都过于概念化,缺乏清晰的笔触和细节展示。我希望看到的是能够清晰地展现下笔力度、运笔轨迹、墨色浓淡变化的示范图。有些图例的清晰度不够,模糊不清,根本看不出画家是如何运笔的。这对于理解线条的力度、墨色的层次感以及色彩的搭配都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如果能有更多的高清、特写、分步的示范图,哪怕是简单的几笔勾勒,也能让读者更容易理解背后的技法原理。现在这些图,在我看来,更像是装饰品,而非教学工具。 总的来说,这本书未能达到我期望中的“从入门到精通”的效果。它提供的信息过于零散和笼统,缺乏具体的操作指导和深入的讲解。作为一本技法入门的书籍,它在教学的系统性、细致性和实用性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足。我需要的是一本能够手把手教我绘画的书,能够一步步引导我克服学习过程中的障碍,而不是一本让我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的理论概述。这本书的定价与其实际内容价值相比,我觉得并不匹配,我感觉我的钱花得有些冤枉。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可以说是让我对“从入门到精通”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且是负面的。我怀着一颗学习的心,满心期待地翻开这本书,希望能找到一些能让我“上手”的技巧,结果却发现,它更像是在给我“画大饼”。书中充斥着各种听起来很高级的词汇,比如“笔走龙蛇”、“墨分五彩”、“气韵生动”,这些词汇堆砌在一起,营造出一种非常深奥和高雅的氛围,但对于我这个初学者来说,它们就如同天边的浮云,可望而不可即。 我尝试着去寻找具体的绘画步骤,希望能够通过模仿来学习。比如在画竹子的时候,书中会提到“用中锋扫出竹叶”,但“扫”的力度是怎样的?“中锋”又要如何准确地把握?这些细节,书中完全没有提及。然后它会配上一张看起来很不错的竹子图,然后就戛然而止了。我不知道画家是怎么从一根根的竹叶开始,到最终形成这样一幅作品的。这种“你知道了结果,但不知道过程”的学习方式,对于我来说,简直是一种折磨。 更让我感到沮丧的是,书中对于线条的训练,也几乎没有涉及。我知道,中国画的基础在于线条,线条的粗细、曲直、轻重,都能够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和力量。但这本书,对于如何训练出有力的、有表现力的线条,没有任何指导。它只是提到了“笔力要足”,但如何才能让我的笔力“足”呢?是通过反复练习某种特定的线条吗?还是有什么诀窍?这本书对此完全保持沉默。 我个人认为,一本好的入门书籍,应该能够让读者通过阅读,清晰地知道自己下一步要做什么,并且能够看到自己进步的轨迹。然而,这本书却让我感到迷茫。它给我的信息量太少,太笼统,而且缺乏系统性。我感觉我像是站在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的门口,但我手里没有钥匙,也看不到里面的具体陈列。我需要的是一本能够真正把我领进门,并且一步步引导我前行的向导,而不是一本仅仅标榜着“从入门到精通”的“概念集”。 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实用性非常低。它并没有为我提供任何能够实际运用的绘画技巧,也没有为我规划出清晰的学习路径。我感觉自己被这本书“骗”了,它并没有兑现“从入门到精通”的承诺,反而让我对中国画的学习产生了一丝畏难情绪。我真的希望能够找到一本真正能够帮助我打下坚实基础的书籍。
评分这本《国画技法从入门到精通》简直就是一本“画饼”指南!我本是满怀期待地想要钻研一番,结果翻开来,满眼都是“意境”、“神韵”、“气韵生动”这类玄之又玄的概念,说得头头是道,但就是没说清楚怎么画。像是教你做一道菜,告诉你“食材要新鲜”、“烹饪要用心”,但就是不告诉你油温多少、火候怎么控制、调料放多少。我一个新手,连最基础的握笔姿势、运笔力度都还摸不着头脑,书中却开始讲“笔随心走”、“意在笔先”,我真是不知道我的笔该往哪里走,我的意又该是什么。 书中所谓的“精通”部分,更是让人啼笑皆非。它似乎假定读者已经掌握了扎实的基本功,可以直接进入到更高层次的创作。可对于我这种连画出一个像样的圆都费劲的人来说,那些关于“渲染”、“晕染”、“积墨”的描述,简直如同天书。它可能提到了某一种技法的名字,但对于具体的步骤、不同的应用场景、以及如何才能练出熟练的掌握,都一带而过。我花了大力气去找有没有更详尽的讲解,结果发现书中就是如此简略,根本没有深入挖掘。我感觉作者把“精通”这个词看得太轻了,或者说,这本书根本就没有真正触及到“精通”所需要的深度。 最让我觉得不满意的是,书中对于不同题材的绘画,并没有给出足够清晰的、可借鉴的示范。比如在讲花鸟画时,提到“勾花”、“染叶”,但具体怎么勾才能勾出花瓣的层次感?怎么染才能染出叶子的生机?书中只给了一些成品图,但这些图对初学者来说,更像是欣赏品,而不是学习材料。我需要的是能够一步步拆解的教程,比如先画出花瓣的轮廓线,再如何填充色彩,如何通过墨色变化来表现光影。而不是看一张已经完成的作品,然后被告知“这幅画很有意境”。 而且,这本书在组织结构上也显得有些杂乱。虽然有分章节,但内容之间的衔接并不顺畅,有时候会突然跳到另一个话题,让读者感到困惑。我希望看到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路径,从最简单的线条、墨色变化开始,逐步过渡到复杂的构图和色彩运用。但这本书的安排,让我感觉像是被随意地丢进了一个巨大的绘画知识库,需要自己去摸索,去拼凑,这对于一个想要系统学习的初学者来说,无疑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总而言之,这本《国画技法从入门到精通》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空洞”。它充斥着概念性的描述,却缺乏实操性的指导。它用“入门到精通”的名义吸引读者,但实际上,它连“入门”都做得不够扎实,更不用提“精通”了。我感觉自己像是被一本理论集蒙蔽了,完全没有学到任何可以实际运用的绘画技巧。
评分这本《国画技法从入门到精通》带给我的感受,可以说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书中的确提及了一些中国画的术语和概念,比如“枯笔”、“飞白”、“破墨”等等,这些词汇本身是很有吸引力的,也让人觉得这本书应该涵盖了不少干货。然而,当我试图去理解这些概念背后的具体操作方式时,就碰到了巨大的阻碍。书中对于这些技法的阐述,大多停留在“是什么”的层面,很少涉及“怎么做”和“为什么这么做”。 例如,在讲述花卉的画法时,书中会提到“勾花瓣要用‘提’和‘按’的笔法”,但对于“提”和“按”的具体力度、角度、以及如何通过这样的笔法来表现花瓣的卷曲和质感,就完全没有细致的说明。同样,在介绍水墨画的层次感时,它会提到“墨分五色”,但如何通过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来营造出丰富的层次,如何避免画面显得平板,书中却没有给出清晰的步骤或示范。我感觉作者好像忽略了,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这些看似简单的要求,其实是非常难以实现的。 更让人感到无奈的是,书中提供的插图,虽然数量不少,但很多都过于概念化,缺乏清晰的笔触痕迹。我尝试着去放大图片,试图从中找到一些有用的信息,但往往只能看到模糊的轮廓,根本无法辨别出画家是如何运笔的。我多么希望能够看到一些带有明确笔触标记的示范图,或者是由一系列简单的线条逐渐构成复杂图案的分解图。然而,这本书中的图例,更多的是一种“欣赏”性质的,而非“学习”性质的。 而且,这本书的叙述方式也显得有些“高高在上”。它不像是在与读者交流,而更像是在向读者“传授”知识。语言风格比较生硬,缺乏温度,也缺少对读者可能遇到的困难的预判和解答。我感觉作者可能长期处于绘画的较高境界,已经习惯了某些概念的直观理解,而忘记了作为一个初学者,需要的是一步步、耐心地引导,需要的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可执行的操作。 总而言之,这本书的“精通”二字,我实在是难以苟同。它在“入门”阶段就显得不够扎实,在“精通”方面更是遥不可及。我感觉自己像是得到了一份食谱,但里面只写了菜名和一些模糊的烹饪理念,却缺少了详细的配料表和精确的烹饪步骤。这本让我感到非常遗憾,它并没有真正地帮助我开启中国画的学习之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