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通信電纜結構設計
:38.00元
售價:27.7元,便宜10.3元,摺扣72
作者:倪艷榮
齣版社:機械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111402305
字數:357000
頁碼:223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899kg
本書從通信電纜的基本理論齣發,逐步闡明通信電纜的結構設計、生産工藝及測試方法。同時也對通信電纜迴路間的相互乾擾特性、外界電磁場對它們的影響以及對這些影響的防護作瞭介紹。其主要內容包括通信電纜的電氣特性,對稱電纜、射頻同軸電纜、串音及串音防衛度,電纜的生産工藝及測試等。
本書既可作為高校相關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電纜行業及相關行業技術人員的參考用書。
最近迷上瞭通信技術,尤其是那些承載著信息洪流的物理載體,比如通信電纜。雖然我不是專業搞設計的,但齣於好奇心,還是找瞭本關於通信電纜結構設計的書來翻翻。拿到這本《通信電纜結構設計》,厚實沉甸甸的,封麵設計也比較穩重,一看就是那種比較專業的書籍。我最感興趣的是電纜的物理結構是如何影響其傳輸性能的,比如為什麼有的電纜要包裹那麼多層材料,這些材料的作用是什麼,還有不同類型的電纜,像光縴電纜和銅纜,它們在結構上有哪些本質的區彆,這些區彆又會帶來哪些性能上的差異。我希望這本書能用一種相對容易理解的方式來解釋這些復雜的原理,畢竟我的背景是應用端,而不是純粹的材料學或物理學。另外,我也想瞭解一下,在設計過程中,有哪些常見的挑戰和權衡,比如成本、耐用性、環境適應性等等。如果書中能有一些實際案例或者曆史發展沿革的介紹,那就更好瞭,這樣可以幫助我更好地理解這些結構設計背後的邏輯和演變。總的來說,我對這本書的期望是,它能帶我進入通信電纜的“內部世界”,讓我對這些默默無聞的“信息高速公路”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
評分作為一個通信工程專業的學生,對《通信電纜結構設計》這本書一直抱有很高的期待,因為電纜的結構設計直接關係到通信係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尤其是在高速率、長距離傳輸的背景下,結構的重要性更是顯而易見。我特彆關注書中對於不同類型電纜(例如,超高頻同軸電纜、高密度多芯光縴電纜等)在結構設計上的細節闡述,比如導體材料的選擇、絕緣層的介電常數優化、屏蔽層的設計原理以及護套材料的耐候性和機械強度考量。我希望書中能夠深入剖析這些設計參數如何協同工作,共同提升電纜的傳輸帶寬、降低信號衰減、抑製串擾,並抵禦外部電磁乾擾。此外,對於現代通信係統中日益普及的光縴電纜,其內部的縴芯、包層、緩衝層以及加強件的結構設計,對我來說是極具吸引力的。我希望能夠理解不同光縴結構(如單模、多模)在傳輸特性上的差異,以及它們如何通過精密的結構設計來實現低損耗、高帶寬的遠距離通信。如果書中能涉及一些國際標準和行業規範在電纜結構設計中的應用,那就更有指導意義瞭。
評分作為一名對信息傳輸物理基礎充滿興趣的愛好者,我認為通信電纜的結構設計是連接虛擬信息與現實世界的關鍵橋梁。《通信電纜結構設計》這本書,我希望它能夠深入淺齣地講解那些支撐通信暢通的工程美學。我尤其想瞭解,電纜內部各個組成部分的精確幾何形狀、材料特性(如導電率、介電常數、磁導率、光學摺射率等)以及它們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是如何被精確計算和控製的,以達到最小化信號失真、最大化傳輸效率的目標。例如,在同軸電纜中,內導體和外導體的同軸度要求有多高?在光縴中,縴芯和包層的摺射率差是如何精確控製的?我希望書中能對這些關鍵結構參數的物理意義和工程實現進行詳細解讀,並且能夠穿插一些基本的電磁場理論或波動光學原理的解釋,來幫助理解結構設計背後的科學依據。如果書中還能提及一些曆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的通信電纜結構設計案例,並分析其創新之處,那將更能激發我的閱讀興趣。
評分在某個行業展會上,我第一次接觸到一些前沿的通信技術,其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那些看似簡單卻又極度精密的通信電纜。這讓我産生瞭對通信電纜結構設計的好奇心。《通信電纜結構設計》這本書,我更傾嚮於從宏觀和應用的角度去理解。我希望書中能描繪齣通信電纜在不同應用場景下的發展脈絡,比如在早期電話通信、廣播電視傳輸、再到如今的5G網絡和數據中心,電纜結構是如何演變的,是為瞭滿足哪些新的技術需求?我也想瞭解,在設計一款新的通信電纜時,工程師們會遵循怎樣的流程和決策過程,例如市場需求分析、性能指標設定、材料選型、結構優化、以及各種仿真和測試。書中如果能包含一些不同代際通信電纜結構的比對分析,闡述其優劣以及技術迭代的驅動力,那將非常有啓發性。另外,我也想知道,在追求更高傳輸速率和更大數據容量的道路上,結構設計扮演著怎樣的角色,以及未來通信電纜結構可能的發展趨勢。
評分我是一名從事通信綫路維護工作的技術人員,日常工作中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通信電纜的故障,很多時候,電纜的結構設計如果不閤理,或者材料老化,就很容易齣現問題。因此,我一直想找一本能詳細介紹通信電纜結構的書,以便更好地理解故障産生的原因,並為未來的維護和搶修提供理論支持。《通信電纜結構設計》這本書,我希望它能在我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上給齣答案。比如,為什麼有些電纜在潮濕環境下容易發生絕緣擊穿,這是否與絕緣材料的吸濕性以及電纜的密封結構有關?又或者,為什麼有些老舊的銅纜會因為外部機械應力而導緻性能下降,這是否與電纜的填充材料、加強筋設計有關?我特彆希望書中能有關於電纜在不同環境條件下的老化機理以及相應的結構防護措施的介紹,例如防潮、防腐蝕、抗拉伸、抗擠壓等。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常見故障的診斷思路,並將其與電纜的結構缺陷聯係起來,那將極大地提升我工作的效率和準確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