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奏與視唱訓練教程》是將“節奏”與“視唱”作捆綁式訓練的視唱教程,使用對象為廣大音樂愛好者、準備報考各類音樂院校的考生、師範院校(或綜閤類大學)音樂專業以及音樂學院部分專業的在讀學生。
劉暢,上海音樂學院作麯係視唱練耳教師。曾任中國錄音錄像齣版總社、中國唱片上海公司“紅太陽音樂製作室”音樂製作人。曾創作一《上海之戀》《洋行裏的中國小姐》《男人沒煩惱》《田教授傢的28個保姆》等十餘部影視劇音樂。作品《我們的中國》《幸福年長》《真情永久》曾分彆獲得第二屆、第七屆亞洲音樂節原創作品“十大金麯奬”及上海市委宣傳部“陽光·大地”優秀歌麯徵評活動僦秀奬”、“上海音樂學院賀綠汀基金奬·特彆奬”。作品《五聲音階鏇律》等曾獲2008全國藝術高校視唱練耳改編、創作、演唱大賽教師組優秀奬。曾在《人民音樂》等刊物發錶學術論文《視唱練耳在基礎音樂教育中的重要性及教學中的階段性》《視唱練耳教學中技術性訓練和音樂性訓練有機融閤之我見》等。
前言
第一單元2/4、3/4、4/4拍基本節奏型訓練及c大調、a小調、C宮係統各調視唱
第1課2/4、4/4拍基本節奏型訓練及視唱
第2課3/4拍基本節奏型訓練及視唱
第3課2/4、3/4、4/4拍基本節奏型(含休止符)訓練及視唱
第二單元2/4、3/4、4/4拍中簡單變化節奏型訓練及視唱
第4課2/4、3/4、4/4拍中含附點四分音符的節奏訓練及視唱
第5課2/4、3/4、4/4拍中含附點八分音符的節奏訓練及視唱
第6課2/4、3/4、4/4拍中十六分音符節奏訓練及視唱
第7課2/4、3/4、4/4拍中常用切分節奏訓練及視唱
第三單元切分、附點變形、三連音節奏訓練及G大調、e小調、G宮係統各調視唱
第8課2/4、3/4、4/4拍中切分、附點變形節奏訓練及G大調視唱
第9課2/4、3/4、4/4拍中切分、附點變形、三連音節奏訓練及e小調視唱
第10課G宮係統各調視唱
第11課3/8拍基本節奏型訓練及視唱
第四單元常見拍號、節奏型訓練及F大調、d小調、F宮係統各調視唱
第12課常見拍號、節奏型訓練及F大調視唱
第13課常見拍號、節奏型訓練及d小調視唱
第14課常見拍號、節奏型訓練及F宮係統各調視唱
第五單元常見拍號中較復雜節奏型訓練及D大調、b小調、D宮係統各調視唱
第15課常見拍號中較復雜節奏型訓練及D大調視唱
第16課常見拍號中較復雜節奏型訓練及b小調視唱
第17課常見拍號中較復雜節奏型訓練及D宮係統各調視唱
第六單元常見拍號中較復雜節奏型訓練及□大調、g小調、□宮係統各調視唱
第18課常見拍號中較復雜節奏型訓練及□大調視唱
第19課常見拍號中較復雜節奏型訓練及g小調視唱
第20課常見拍號中較復雜節奏型訓練及□宮係統各調視唱
第七單元較復雜節奏型綜閤訓練及含有變化音的視唱
第21課含簡易變化音的無調號視唱
第22課含簡易變化音的一升號調視唱
第23課含簡易變化音的一降號調視唱
第24課含經過式變化音的兩升號調視唱
第25課含經過式變化音的兩降號調視唱
第八單元三升降各調視唱
第26課含各類變化音的A大調視唱
第27課含各類變化音的□調視唱
第28課含各類變化音的A宮係統各調視唱
第29課含各類變化音的□大調視唱
第30課含各類變化音的c小調視唱
第31課含各類變化音的□宮係統各調視唱
我最近在鑽研二十世紀以來的現代音樂寫作手法,市麵上相關的書籍往往過於晦澀難懂,充斥著大量的專業術語和復雜的數學模型,讓人望而卻步。然而,這本《現代音樂語匯:從印象派到序列主義》卻錶現齣瞭驚人的包容性和引導性。它的結構設計非常巧妙,首先從德彪西和拉威爾的色彩和聲入手,溫柔地將讀者推離傳統調性體係的舒適區,然後纔逐步引入無調性、十二音體係以及後來的隨機音樂等概念。作者在介紹勛伯格的十二音技法時,沒有直接拋齣復雜的矩陣圖,而是先用一種類似“密碼破譯”的遊戲方式,講解瞭“集閤”和“變換”的內在聯係,這使得原本高冷的序列主義變得可親近瞭許多。此外,書中對各種現代作麯技法的音樂實例分析都非常到位,它會明確指齣某段音樂是如何運用瞭特定的技法,以及這種技法帶來的聽覺效果,這種“是什麼”和“聽起來怎麼樣”的對應關係,極大地幫助瞭我理解這些抽象的作麯理論是如何轉化為實際的聲音體驗的。對於想要跨越現代音樂鴻溝的學習者來說,這本書簡直就是一座完美的橋梁。
評分《和聲學精要解析》這本書給我的衝擊力是相當大的,它完全顛覆瞭我之前對“學好和聲需要天賦”的固有印象。作者的敘述方式極其老練且富有洞察力,他沒有拘泥於繁復的教科書式推導,而是直擊和聲進行的核心邏輯——功能性和色彩性。書中對轉調的講解部分尤為精彩,他把大小調之間的色彩轉換處理得如同繪畫中的光影變化,細膩而富有層次感。我記得有一章專門討論瞭“不協和音的解決”,以往的教材總是給齣一套僵硬的規則,而這本書則強調瞭“解決”背後的審美需求和曆史演變,這讓我在進行和聲寫作練習時,不再是機械地套用公式,而是開始思考每一個和弦選擇背後的“意圖”。書中還附帶瞭大量的音頻示例,這一點至關重要。聽著那些精心編排的段落,你可以清晰地捕捉到理論規則是如何轉化為聽覺美感的,這種“聽覺訓練”和“理性分析”的雙重加持,讓我的音樂思維得到瞭極大的拓展,感覺自己真正開始“聽懂”音樂的骨架瞭。
評分作為一名從事古典音樂演奏的愛好者,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係統梳理演奏技巧與音樂詮釋之間關係的指南,而《大師演奏的秘密》這本書恰好填補瞭這個空白。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獨特,它沒有聚焦於某一特定樂器的技術細節,而是從更宏觀的層麵探討瞭“如何將技術服務於音樂錶達”這一核心命題。作者大量引用瞭曆史上的演奏名傢(比如魯賓斯坦、科爾托等)的訪談錄和筆記,將那些看似玄妙的“藝術性”還原為可以分析和學習的元素。比如,關於樂句處理,書中詳細剖析瞭不同時期(巴洛剋、古典、浪漫)對呼吸感和連貫性的不同要求,並提供瞭具體的指法和觸鍵模擬的文字描述,盡管是文字描述,但畫麵感極強。最讓我受益匪淺的是它關於“情感張力”的論述,作者將慢闆樂章的處理比喻為“在有限的時間內進行無限的呼吸”,這種比喻立刻點亮瞭我對慢速演奏的理解,讓我明白慢不是拖遝,而是一種精心控製的密度。這本書讀起來更像是一場思想的深度對話,它要求讀者不僅要有樂器在手,更要有深刻的哲學思考。
評分這本《音樂理論基礎》確實是為初學者量身打造的入門讀物。它的結構清晰得令人贊嘆,從最基礎的音高、節奏概念講起,循序漸進地引入到和弦、調式等稍復雜的知識點。我特彆喜歡它在講解每一個新概念時,都會配上大量的圖示和簡短的口訣,這極大地降低瞭理解門檻。比如在解釋三和弦的構成時,作者不僅用標準的五綫譜符號展示瞭,還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將這些音符串聯起來,讓原本枯燥的理論變得生動起來。而且,它不像市麵上很多教材那樣隻停留在理論層麵,書中穿插瞭大量的音樂實例分析,這些例子大多選取瞭耳熟能詳的經典麯目片段,使得學習過程不再是孤立地記憶規則,而是能真切地感受到理論在實際音樂創作中的應用。對於我這種剛剛接觸音樂理論的新手來說,這本書的陪伴感非常強,它不是一本高高在上的學術著作,而更像是一位耐心細緻的導師,總能在你需要幫助的時候,提供最精準、最易懂的解釋。讀完前幾章,我感覺自己對樂譜的“閱讀能力”有瞭質的飛躍,以前那些密密麻麻的符號現在開始有意義瞭,這是最令人欣喜的收獲。
評分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管弦樂配器法實踐指南》這本書給我的感受,那就是“工具箱的專業升級”。我之前用過一些基礎的配器入門教材,但它們往往隻是簡單羅列樂器音域和音色特點,缺乏實戰指導。這本書則完全不同,它更像是一本高級工程師的手冊。作者對於每一種樂器傢族的描寫都細緻入微,不僅僅是音域,更深入到瞭演奏法(如撥奏、泛音、弱音器的使用)對音色細微變化的影響。比如,在討論弦樂部分時,它會用具體的例子展示四部和五部對位時,如何通過調整弓法和揉弦的程度來避免聲部間的“泥濘”感,使層次分明。更令人稱道的是,書中對“空間感”的營造有獨到的見解,它教導讀者如何利用不同組樂器的遠近和高低位置,在聽眾的腦海中構建一個三維的聲音空間。我嘗試按照書中的建議,為一段鋼琴麯進行配器嘗試,效果立竿見影,原本平麵化的音樂突然有瞭縱深感和立體感。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是教你怎麼“寫”配器,而是教你怎麼“思考”配器,讓你真正掌握如何用整個管弦樂隊這個龐大的調色盤,來揮灑齣最精準的色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