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産品設計思維(全彩)
定價:69.90元
作者:洛可可創新設計學院 編著
齣版社:電子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1299650
適讀人群 :全國高等院校産品設計學生已經産品設計愛好者。
洛可可創新設計學院係列叢書首本,把洛可可的設計思維和商業實戰經驗分享給大傢。站酷,視覺中國聯閤。國內多位大咖聯閤。
北京洛可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傢專注於為客戶提升産品力的創新設計公司,作為中國工業設計*,北京洛可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04年,並迅速由一傢工業設計公司發展成為一傢實力雄厚的整閤創新機構,旗下設立洛可可創新設計學院以培養實用型、創意型高端設計人纔為目標,通過打造中國設計教育全新實戰教育模式和實訓平颱,將企業的設計産業體係與學生的知識教育培養以及現代科技的研究成果相結閤,對高校的學生提供創新文化産業就業與創業的經驗支持、可藉鑒藍本,為國傢培養創新型人纔,終實現設計學子從校園到職場的“零過渡”。本書總結瞭洛可可12年的設計經驗全方麵的展示瞭設計那點事-如何成為一名的設計師。
第1 章 設計審美
1.1 審美的定義/ 2
1.2 審美的意義/ 6
1.3 審美三境界/ 10
1.4 換位審美/ 27
1.5 審美在設計中的作用/ 38
第2 章 設計思維
2.1 設計的核心原則:以用戶為
中心/ 42
2.1.1 以用戶為中心的意義/ 44
2.1.2 以用戶為中心的重要性/ 45
2.1.3 甄彆用戶/ 47
2.2 設計的核心價值:以創新為
驅動/ 60
2.2.1 創新與創新思維 60
2.2.2 産品創新 62
2.2.3 産品創新的原理 64
第3 章 現在帶你重新認識産品
設計
3.1 工業設計定義/ 74
3.2 設計研究/ 80
3.3 設計創意/ 82
3.4 産品研究/ 90
3.5 用戶研究/ 93
3.6 市場研究/ 95
第4 章 怎樣成為一名的産品
設計師——看、思、學、做
4.1 看/ 104
4.1.1 觀察産品/ 106
4.1.2 産品結構/ 108
4.2 思/ 110
4.2.1 分析用戶/ 112
4.2.2 思用戶體驗/ 113
4.3 學/ 114
4.3.1 創新技能/ 116
4.3.2 Sketch/ 117
4.3.3 軟件應用/ 118
4.4 做/ 120
4.4.1 IDmind 創新頭腦法則
Industrial Design/ 122
4.4.2 ELKAY 淨水機/ 124
第5 章 案例分析
5.1 案例分享(一)/ 138
5.2 案例分享(二)/ 163
5.3 案例學習計劃/ 174
拿到這本書,我本來以為會是那種堆砌大量概念、理論,讀起來枯燥乏味的學術著作。然而,翻開第一頁,就被作者跳脫的敘事方式和生動的案例吸引瞭。書中並沒有一開始就拋齣復雜的術語,而是從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産品齣發,循循善誘地引導讀者去思考“為什麼這個東西長這樣?”、“它這樣做有什麼好處?”。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用戶同理心”的部分,作者並沒有直接講“同理心”這個詞,而是通過描繪一位典型用戶的一天,詳細展現瞭他們在使用産品時可能遇到的各種情境和情緒波動。這種“沉浸式”的體驗,讓我切實地感受到,好的設計不僅僅是美觀,更在於對用戶需求的深刻洞察和情感的連接。書中的配圖也十分精良,不是那種乾巴巴的示意圖,而是充滿藝術感的手繪草圖和高質量的實物照片,每一張圖都仿佛在訴說著一個設計故事,讓人忍不住停下來仔細品味。讀這本書,更像是在和一位經驗豐富的設計師進行一場深入的對話,他用他的智慧和經驗,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創新世界的大門,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身邊的一切,發現設計無處不在的魅力。
評分在這本書的字裏行間,我感受到的是一種對“産品應用”的極緻關注。很多設計書籍往往止步於概念的提齣和形式的描繪,但這本書卻始終圍繞著“産品如何真正被使用,如何解決用戶的問題,如何創造價值”來展開。它強調的是,設計不僅僅是為瞭美觀,更是為瞭賦能用戶,提升他們的生活品質或工作效率。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用戶場景分析”的部分,作者通過構建一係列生動的生活場景,讓讀者設身處地地去體會用戶在使用産品時的真實需求和痛點。書中還探討瞭“情感化設計”的理念,如何讓産品在功能之外,還能與用戶産生情感上的共鳴。讀這本書,讓我明白,一個偉大的産品,一定是經過瞭無數次的應用場景推演和用戶體驗打磨的結晶。它不再是一件孤立的物品,而是一個能夠融入用戶生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解決方案”。這種“以終為始”的設計思路,對我來說具有非常大的啓發意義。
評分初次接觸到這本書,我抱持著一種半信半疑的態度,畢竟“創新思維”這個詞在如今的商業領域已經有些泛濫,很多書籍都試圖將它包裝成一種萬能的鑰匙。但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沒有停留在空泛的口號上,而是將“創新”分解成瞭一係列可執行、可落地的方法論。比如,它提齣的“逆嚮思維”模型,並不是簡單地讓你顛覆現狀,而是引導你去分析現有解決方案的痛點,然後從中尋找突破口。書中列舉瞭許多不同行業的案例,從消費電子到傢居用品,再到公共服務,每一個案例都清晰地展示瞭如何運用特定的思維工具來解決實際的設計難題。我尤其喜歡書中的“頭腦風暴”章節,它詳細介紹瞭不同類型的頭腦風暴技巧,並強調瞭如何營造一個鼓勵發散性思維的環境。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嘗試將書中的方法應用到我目前工作中遇到的一個小項目上,驚喜地發現,那些睏擾瞭我很久的問題,竟然可以通過一些看似簡單卻極其有效的思考方式迎刃而解。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示是,創新並非天賦,而是一種可以通過學習和練習獲得的技能。
評分這本書的齣現,對我來說就像在茫茫的書海中找到瞭一個寶藏。我一直對産品設計有著濃厚的興趣,但往往不知道如何將腦海中模糊的想法轉化為具體的設計方案。這本書以一種非常係統化的方式,從“為什麼”齣發,深入剖析瞭産品設計的本質,並在此基礎上提齣瞭“如何做”的指導。它打破瞭我對設計“靈感突發”的迷思,讓我明白,優秀的設計背後,往往是對原理的深刻理解和對流程的嚴謹把控。書中關於“形態與功能的關係”的闡述,讓我對“形式追隨功能”有瞭更深的認識,但也指齣在某些情況下,功能也可以反過來引導形態的演進。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用戶測試與迭代”的論述,作者強調瞭在設計過程中不斷收集反饋的重要性,並提供瞭一些實用的測試方法。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産品設計的整個生命周期都有瞭更清晰的認知,不再是零散的知識點,而是構成瞭一個完整的體係。它不僅教會我如何去“看”産品,更教會我如何去“思考”産品。
評分老實說,我拿到這本書時,對“外觀與結構設計教程”這個副標題並沒有抱太大期望,以為會是機械的圖紙講解和技術參數的堆砌。然而,這本書卻以一種我從未想過的方式,將技術性與藝術性完美地融閤在瞭一起。作者在講解結構設計時,並沒有使用枯燥的專業術語,而是通過大量的3D模型和爆炸圖,生動形象地展示瞭産品內部的運作原理。我尤其喜歡關於“材料選擇與工藝流程”的那部分,作者不僅僅列舉瞭各種材料的特性,還深入分析瞭不同材料在外觀質感、觸感以及成本上的差異,以及它們如何影響最終産品的用戶體驗。書中還穿插瞭許多曆史上的經典設計案例,分析瞭它們在結構和外觀上的創新之處,讓我看到瞭設計與科技發展之間的緊密聯係。這本書讓我深刻理解到,一個成功的産品,絕不僅僅是外錶的漂亮,更是內在結構精妙、工藝考究的體現。它給瞭我一種全新的視角,去欣賞那些隱藏在産品背後的智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