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雷达目标成像/雷达技术系列 高新科技译丛
:79.00元
售价:59.3元,便宜19.7元,折扣75
作者: 马丁·伯尔纳,H.尤伯拉尔,朱健东,高向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4-01
ISBN:9787118111996
字数:
页码:15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雷达目标成像/雷达技术系列·高新科技译丛》探讨了雷达目标识别和成像的基础理论问题,包括:极化雷达中的矢量信号处理,极化信息对雷达目标识别能力的提升情况;雷达目标散射的数学和物理描述方法,奇点展开法(SEM)和爬行波理论;多维声学逆散射统一理论在电磁波方面的应用。*后,介绍了俄亥俄州立大学“紧缩场”电磁散射的试验测量问题。
由于《雷达目标成像/雷达技术系列·高新科技译丛》的原版成书于20世纪90年代,这些基础理论和技术随着后来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并应用于现有的雷达成像技术,如极化雷达成像。尽管与当时相比,雷达成像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是公开出版的关于雷达成像或目标识别技术细节方面的学术专著和论文较为匮乏,《雷达目标成像/雷达技术系列·高新科技译丛》的内容可谓是该方面*基础的理论细节,从对目标识别技术追本溯源的角度来看,《雷达目标成像/雷达技术系列·高新科技译丛》的内容对今后相关技术的发展仍不失为一本很好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引言
参考文献
第2章 雷达极化在雷达系统中的应用
2.1 不同雷达目标的极化特性
2.2 具体应用中的问题
2.2.1 双极化雷达的配置
2.2.2 极化自适应
2.2.3 雷达系统要求
2.3 无障碍情况下目标探测的优雷达接收机
2.3.1 一些优接收机结构
2.3.2 对性能评估的一些评述
2.4 通过克拉美罗界评估极化多普勒分辨率
2.4.1 信号建模
2.4.2 克拉美罗界与大似然估计
2.5 对部分极化干扰的自适应极化对消
2.5.1 通过极化自适应提高信噪比
2.5.2 极化自适应干扰对消
2.5.3 对部分极化干扰的自适应极化对消结果
2.6 结论和观点
参考文献
第3章 对雷达目标的高分辨能力
3.1 爬行波与奇点展开法之间的联系
3.1.1 Wat80n变换
3.1.2 奇点展开法:导电目标
3.1.3 介质目标
3.2 一般形状平滑目标的表面波共振
3.2.1 有限长圆柱形空腔
3.2.2 有限长导电圆柱体和扁长球体的共振
3.2.3 导电椭球体上表面波的相位匹配
3.3 逆散射的应用
3.3.1 雷达波谱学
3.3.2 镀膜导电球体的逆散射问题
3.3.3 共振频率的瞬态观测
3.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4章 Kirchhoff或Born近似下的多维电磁矢量逆散射统一理论
4.1 理想导电散射体和介质散射体电磁散射的积分表示
4.2 根据Born或Kirchhoff近似对平面波入射进行线性化
4.3 通用矢量全息场的并矢量后向传播
4.4 在频率分集模式下对线性化电矢量Porter-B0jarski方程求解
4.4.1 Born近似中的介质散射体
4.4.2 Kirchhoff近似中的理想导电散射体
4.5 数值模拟
4.6 结论
4.A 奇异函数的一些性质
4.B 根据散射幅度计算通用矢量全息场
参考文献
第5章 雷达截面积测量
5.1 测量理论
5.1.1 测量的校准
5.2 俄亥俄州立大学测量靶场
5.2.1 紧缩场的体系结构
5.2.2 反射器类型和折中考虑
5.2.3 馈电部分
5.2.4 测试目标支架
5.2.5 测量仪器
5.2.6 距离灵敏度
5.3 性能分析
5.3.1 到达方向
5.3.2 近场成像
5.3.3 结论
5.4 对RCS测量结果的分析
5.4.1 频域技术
5.4.2 视线角域处理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雷达技术以其独特的能力在各个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本书的书名——《雷达目标成像》,直接点明了其核心内容,令我充满了好奇。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详细阐述雷达目标成像的各个环节,从原始回波信号的获取,到信号的预处理,再到最终图像的生成,是否都能有详尽的介绍?我尤其关心书中会如何解释各种成像算法的数学原理和物理基础,例如如何通过数学模型来描述目标回波,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模型来构建目标图像。我希望书中能包含一些不同成像模式的对比分析,例如合成孔径雷达(SAR)和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在成像原理、数据获取方式以及目标特性方面的差异。对于我这样一名对雷达技术略有了解但尚未深入研究的读者来说,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清晰的图示和实例,帮助我理解抽象的理论概念。我非常期待书中能探讨一些前沿的成像技术,比如利用深度学习进行目标识别和图像增强,以及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评分拿起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雷达目标成像”这个专业而又引人入胜的标题。作为一名对军事科技和前沿技术领域充满好奇的爱好者,我对雷达及其成像技术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我期望这本书能够全面系统地介绍雷达目标成像的原理,从电磁波的发射、目标的散射,到回波信号的接收和处理,以及最终形成目标图像的过程。我尤其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各种成像体制的详细解释,例如合成孔径雷达(SAR)和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在原理、数据获取和应用上的区别与联系。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影响成像质量的各种因素,例如雷达参数、目标特性、环境干扰等,以及如何通过优化设计和处理算法来提高成像精度和分辨率。对于非专业读者来说,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清晰易懂的图表和实际案例,帮助我理解复杂的成像过程。我也对书中可能涉及到的雷达目标识别和分类技术感到好奇,这本书是否能够为我揭示雷达目标成像在现代军事侦察、安全监控以及其他高科技应用中的关键作用?
评分对于一本关于雷达目标成像的书籍,我最看重的是其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意义。这本书的标题本身就足够吸引人,雷达目标成像,这是一个既有挑战性又充满机遇的领域。我希望书中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各种成像模型,例如基于后向投影(Backprojection)、基于逆向Radon变换(Inverse Radon Transform)等,并解释它们在不同情况下的适用性。我特别期待书中能详细介绍不同类型雷达系统(如单基地、双基地、多发多收等)如何影响成像过程和结果。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面临着分辨率、信噪比、成像速度等方面的权衡,这本书是否能提供一些优化成像性能的思路和技术?我更希望书中能涵盖一些关于目标散射特性分析的内容,比如如何通过成像来识别目标的几何结构、材料属性以及运动状态。此外,我非常关心书中是否会涉及一些高级的成像技术,如超分辨率成像、全极化成像、干涉成像等,以及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前景。作为一名雷达爱好者,我渴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对雷达目标成像技术有一个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并希望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应用到自己的业余研究中。
评分这本书从封面设计上就散发出一种沉甸静谧的专业感,厚重的纸张,精炼的标题,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这是一部严谨的学术著作。作为一名业余的雷达爱好者,我对雷达技术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静下心来阅读一本深入探讨某一细分领域的书籍,对我来说是难得的享受。我特别好奇书中是如何将复杂的雷达目标成像原理,用一种能够被非专业人士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我期待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图文并茂的讲解,能够清晰地展示不同成像模式下的目标回波特性,以及这些回波如何被处理最终形成一幅清晰的图像。我希望作者能够循序渐进地介绍从基础的电磁波传播到复杂的信号处理算法,让读者能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我也对书中提及的“高新科技译丛”感到好奇,这是否意味着书中会包含一些国际前沿的研究成果和最新的技术进展?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案例分析,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例如在军事侦察、地质勘探或气象监测等领域,雷达目标成像技术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阅读前,我对雷达的认知更多停留在新闻报道和科幻电影中,这本书能否为我打开一扇通往真实雷达世界的大门,是我最期待的。
评分初拿到这本书,立刻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精美的装帧所吸引。作为一名在科研一线工作的工程师,我长期以来都在追寻能够真正提升工作效率和理论深度的技术文献。雷达目标成像,作为雷达技术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其复杂性和前沿性一直是我关注的焦点。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系统性地梳理该领域的理论基础,从基础的成像机理到高级的算法实现,都能有详尽的阐述。我特别关注书中是否能对当前主流的成像体制,例如合成孔径雷达(SAR)、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等,进行深入的剖析,并比较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成像难题,例如目标散射特性的复杂性、环境噪声的干扰等,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指导和方法论。我期待书中能够引入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例如先进的成像算法、目标重构技术,以及在应对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成像策略。同时,如果书中能包含一些实测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流程,那将对我的工作非常有帮助。我对书中“高新科技译丛”的定位十分期待,希望能借此了解该领域最前沿的国际技术动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