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合成孔径雷达设计技术
:99.00元
售价:74.3元,便宜24.7元,折扣75
作者:鲁加国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118112610
字数:
页码:372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合成孔径雷达设计技术》针对合成孔径雷达的宽带特性及与装载平台密切关系的特点,从宽带信号的产生、放大,天线辐射、接收,运动补偿、处理和情报生成等角度,完整描述合成孔径雷达系统各部分的基本原理、理论基础、核心要素及工程实现关键点等内容。并针对卫星、飞机、导弹等装载平台的特点进行合成孔径雷达机、电、热特性分析。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第1章 绪论
1.1 概述
1.2 发展现状与应用
1.2.1 星载SAR
1.2.2 机载SAR
1.2.3 弹载SAR
1.2.4 地基SAR
1.2.5 SAR应用
1.3 特点与新技术
1.3.1 SAR特点
1.3.2 数字阵列技术
1.3.3 MIMO技术
1.3.4 微波光子技术
1.3.5 微型化技术
参考文献
第2章 合成孔径雷达总体
2.1 概述
2.2 基本原理
2.2.1 实孔径与合成孔径
2.2.2 回波信号
2.2.3 聚焦和非聚焦处理
2.2.4 相干信号积累
2.3 雷达方程
2.3.1 常规雷达方程
2.3.2 SAR方程
2.4 雷达系统参数
2.4.1 频率与极化
2.4.2 天线与通道数
2.4.3 天线尺寸
2.4.4 分辨率与观测带
2.4.5 脉冲重复频率
2.4.6 模糊度
2.4.7 波位设计
2.5 成像工作模式
2.5.1 条带模式
2.5.2 扫描模式
2.5.3 聚束模式
2.5.4 滑动聚束模式
2.5.5 马赛克模式
2.5.6 TOPS模式
2.6 动目标工作模式
2.6.1 地面动目标检测模式
2.6.2 海面动目标检测模式
2.6.3 空中动目标检测模式
2.7 SAR总体设计关键要素
2.7.1 天线罩
2.7.2 系统高效率
2.7.3 热设计
2.7.4 运动误差测量与补偿
2.7.5 成像实时性
参考文献
第3章 天线系统
3.1 概述
3.2 天线设计分析
3.2.1 基本参数
3.2.2 天线口径尺寸
3.2.3 扫描特性
3.2.4 内定标
3.3 天线阵列分析
3.3.1 阵列结构
3.3.2 平面阵列
3.3.3 宽带阵列
3.3.4 阵列互耦
3.3.5 阵列误差
3.4 天线辐射单元
3.4.1 微带贴片天线
3.4.2 偶极子天线
3.4.3 波导裂缝天线
3.5 机载天线结构
3.5.1 机载天线环境条件
3.5.2 机载天线结构设计
3.6 星载天线结构
3.6.1 星载天线环境要求
3.6.2 天线结构与机构设计
参考文献
第4章 发射系统
4.1 概述
4.2 基本要求
4.2.1 幅相精度
4.2.2 幅相一致性
4.2.3 阵面适装性
4.2.4 可靠性
4.3 基本功能
4.3.1 T/R组件分类
4.3.2 典型T/R组件
4.4 T/R组件设计
4.4.1 电信设计
4.4.2 结构设计
4.4.3 电磁兼容
4.4.4 环境适应性
4.5 T/R组件器件
4.5.1 放大器件
4.5.2 微波控制器件
4.5.3 波束及时序控制器件
4.6 T/R组件制造
4.6.1 壳体
4.6.2 基板
4.6.3 微组装
4.6.4 密封
4.6.5 测试与调试
参考文献
第5章 接收系统
5.1 概述
5.1.1 接收机分类
5.1.2 基本参数
5.2 接收机技术
5.2.1 模拟解调接收机
5.2.2 数字解调接收机
5.2.3 去调频接收机
5.2.4 多波段接收机
5.2.5 多通道接收机
5.2.6 单片接收机
5.3 频率源技术
5.3.1 模拟直接频率合成器
5.3.2 锁相频率合成器
5.3.3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
5.3.4 频率合成器的抗振特性
5.4 宽带波形产生技术
5.4.1 基于DDS直接波形产生
5.4.2 并行DDS结构中频波形信号产生
5.4.3 基于数字基带波形产生
5.4.4 多路拼接波形信号产生
5.4.5 子带并发宽带波形
参考文献
第6章 信号处理系统
6.1 SAR信号处理方式
6.1.1 时域相关法
6.1.2 频域匹配滤波法
6.1.3 频率分析法
6.2 工作模式及其信号性质
6.2.1 方位向天线扫描模式
6.2.2 距离向天线扫描模式
6.2.3 二维天线扫描模式
6.3 SAR成像
6.3.1 SAR回波
6.3.2 成像算法
6.3.3 条带模式成像算法
6.4 多普勒参数估计和运动补偿
6.4.1 多普勒参数估计
6.4.2 运动补偿
6.5 典型实例
6.5.1 高分辨率成像
6.5.2 GMTI
6.5.3 MMTI
6.5.4 AMTI
6.6 SAR信号处理机
6.6.1 系统架构
6.6.2 处理架构
6.6.3 开发架构
6.6.4 处理模块
6.6.5 信号处理机
参考文献
第7章 图像情报处理系统
7.1 概述
7.2 目标检测
7.2.1 强散射目标检测
7.2.2 结构性目标检测
7.2.3 目标参数提取
7.2.4 典型实例
7.3 目标变化检测
7.3.1 预处理
7.3.2 差异图获取
7.3.3 差异图分割
7.3.4 人工辅助情报分析
7.3.5 毁伤评估
7.3.6 典型实例
7.4 目标识别
7.4.1 模板匹配识别
7.4.2 统计模式识别
7.4.3 典型实例
7.5 多源SAR图像融合
7.5.1 图像融合方法
7.5.2 融合效果评估
7.5.3 典型实例
7.6 技术展望
7.6.1 算法工程应用研究
7.6.2 目标图像电磁仿真和智能目标识别研究
7.6.3 SAR图像情报处理系统研究
参考文献
缩略语
彩图
这套书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我对一本专业技术书籍的预期。它不仅仅是对某一特定技术的罗列和介绍,更像是一部站在行业制高点俯瞰全局的战略报告。作者在论述核心技术的同时,还穿插了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和预判。例如,在讨论到一些新兴的体制设计时,作者的分析充满了前瞻性,让我开始思考未来十年内技术可能出现的范式转移。这种宏观视野的构建,对于希望在领域内有所建树的专业人士来说,是极其宝贵的财富。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合上书本,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深度的反思和联想,这本书成功地激发了我更高层次的批判性思维。它不是让你被动接受知识,而是鼓励你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建构过程中去。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视觉的享受,那种深邃的蓝色调配上醒目的白色字体,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初次翻开,就被它严谨的排版和清晰的图文结构所折服。内容上,作者对每一个理论点的阐述都极具深度,但又不失条理性,即便是像我这种非科班出身的爱好者,也能循着逻辑的阶梯一步步深入。特别是一些核心概念的引入,处理得非常巧妙,没有那种生硬的教科书式的堆砌感,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娓娓道来,引导你思考。我尤其喜欢其中对历史演进的梳理,它让我明白,今天的尖端技术是如何在无数次失败和迭代中孕育而生的,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感觉,是阅读其他同类书籍时很少获得的满足感。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传授了知识,更在于它培养了一种探究事物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态度。我感觉自己像是在进行一场知识的朝圣之旅,每翻过一页,都感觉自己的认知边界又被拓宽了一分。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阅读过程充满了挑战,但这种挑战感恰恰是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它拒绝用简化和肤浅的方式来糊弄读者,而是直面最硬核的难题,并给出清晰的解题路径。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其中关于误差分析和补偿策略的那几个章节,内容密集,逻辑链条极长,初次阅读时确实需要反复研读,甚至需要借助外部资料辅助理解。但正是这种“啃硬骨头”的过程,让我对这些技术的掌握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扎实。这种通过刻苦钻研获得的知识,其牢固程度是无可替代的。这本书就像一座知识的迷宫,虽然有些地方需要多次探索才能找到出口,但一旦走出,你获得的成就感和对路径的清晰记忆,将成为你未来研究中最坚实的基石。它更像是一份对阅读者智力投入的“考核”,而通过考核的体验,非常值得。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质量也让人忍不住想多说几句。纸张的质感非常棒,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那种油墨散发出的淡淡清香,让人在阅读时感到一种莫名的愉悦和专注。更重要的是,书中的插图和示意图,简直是艺术品级别的存在。它们并非简单的信息复刻,而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可视化工具,将那些抽象复杂的物理过程描绘得栩栩如生,让你一眼就能抓住问题的核心所在。我花了很长时间去研究其中几幅关于波束形成和信号处理流程的图示,每一个箭头、每一个阴影的运用都恰到好处,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我对作者的专业素养深信不疑。阅读体验的提升,往往来自于这些看似微小的方面,而这本书在这些方面做得无可挑剔,让人愿意花更多的时间沉浸其中,细细品味。
评分说实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有点担心内容会过于晦涩难懂,毕竟涉及到如此高精尖的领域。但翻阅之后,那种顾虑完全烟消云散了。作者在组织材料时,明显花费了大量心力去平衡理论的深度和读者的接受度。那些复杂的公式和模型,无一不配有详尽的推导过程和实际应用案例作为支撑,使得原本枯燥的数学推导瞬间变得生动起来。我特别欣赏其中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方法介绍得非常到位,它不仅仅是告诉你“该怎么做”,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才最合理”。这本书的讲解方式更像是一种“内功心法”的传授,它教会你的不是一套固定的招式,而是应对未来未知问题的底层思维框架。我发现自己不自觉地开始用这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日常工作中的一些流程和问题,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真是妙不可言。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超越工具书的深度指导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