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電路分析與實踐
定價:34.00元
售價:24.8元,便宜9.2元,摺扣72
作者:王長江
齣版社:電子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12129975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本書共有六個學習項目,三十二個學習任務,十二個技能訓練,涵蓋瞭電路基本物理量和基本定律、電路基本分析方法、單相交流電路、三相交流電路、互感電路、綫性動態電路等內容,實現瞭知識、能力和素質的有機融閤。'學習指南”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特彆提示”'想一想”'練一練”環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易學、想學、會學;'學*結”'自我評價”環節,學生可以自我測評學習效果,查找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並及時解決,有助於提高學習質量,完成學習目標。
項目一 學習電路基本物理量和基本定律1
學習指南1
任務一 建立電路模型2
一、實際電路2
二、電路模型2
三、電路的分類3
任務二 認識電流和電壓4
一、電流及其參考方嚮4
二、電壓及其參考方嚮5
三、關聯參考方嚮6
任務三 計算電路功率7
一、電功率8
二、電能9
三、電氣設備額定值9
任務四 認識電源10
一、電壓源10
二、電流源11
三、受控源12
任務五 探究基爾霍夫定律14
一、基爾霍夫電流定律15
二、基爾霍夫電壓定律16
三、支路電流法18
技能訓練一 基爾霍夫定律的實驗探究20
鞏固練習一21
學習總結25
自我評價26
項目二 探究電路基本分析方法28
學習指南28
任務六 分析求解電路的等效變換法29
一、等效電路的概念29
二、電阻電路的等效變換29
三、實際電源模型的等效變換32
任務七 分析求解電路的網孔電流法37
一、網孔電流方程的一般形式37
二、網孔電流法的一般步驟38
三、含電流源電路的網孔電流法38
任務八 分析求解電路的節點電位法41
一、節點電位方程的一般形式41
二、節點電位法的一般步驟42
三、含電壓源電路的節點電位法43
任務九 分析求解電路的疊加定理法45
一、疊加定理的內容45
二、疊加定理法的一般步驟45
任務十 分析求解電路的戴維南定理法47
一、戴維南定理的內容47
二、戴維南定理法的一般步驟48
技能訓練二 疊加定理的實驗探究50
技能訓練三 戴維南定理的實驗探究52
技能訓練四 直流電路的仿真分析54
鞏固練習二56
學習總結62
自我評價63
項目三 分析測試單相交流電路65
學習指南65
任務十一 認識正弦交流電的三要素66
一、正弦交流電的基本概念66
二、正弦交流電的三要素66
三、正弦交流電的相位差67
四、正弦交流電的有效值68
任務十二 學習正弦交流電的相量錶示法71
一、復數及其運算71
二、正弦量的相量錶示72
任務十三 分析單一參數的正弦交流電路75
一、純電阻交流電路75
二、純電感交流電路77
三、純電容交流電路80
任務十四 探究基爾霍夫定律的相量錶示83
一、相量形式的基爾霍夫電流定律83
二、相量形式的基爾霍夫電壓定律84
任務十五 認識電路的阻抗和導納86
一、電路的阻抗86
二、阻抗的串聯與並聯89
三、電路的導納92
任務十六 計算交流電路的功率95
一、交流電路的功率95
二、功率因數提高97
任務十七 分析RLC串聯諧振電路99
一、串聯諧振的條件99
二、串聯電路諧振時的基本特徵100
三、串聯諧振電路的選擇性和通頻帶102
任務十八 分析RLC並聯諧振電路105
一、並聯諧振條件105
二、並聯諧振電路的基本特徵106
任務十九 分析非正弦周期電流電路108
一、非正弦周期電流108
二、非正弦周期量的有效值、平均值、平均功率108
三、分析非正弦周期電流電路111
技能訓練五 日光燈電路及其功率因數的提高113
技能訓練六 RLC串聯諧振電路的實驗探究115
技能訓練七 諧振電路的仿真分析117
鞏固練習三118
學習總結121
自我評價122
項目四 分析測試三相交流電路124
學習指南124
任務二十 認識對稱三相電源125
一、三相電源125
二、三相電源的星形(Y形)連接126
三、三相電源的三角形(△形)連接127
任務二十一 分析負載星形聯結的三相電路129
一、三相負載的連接原則129
二、負載星形聯結的三相電路130
任務二十二 分析負載三角形聯結的三相電路133
一、相電壓與相電流的關係133
二、綫電流與相電流的關係134
任務二十三 計算三相電路的功率136
一、三相電路的功率136
二、三相電路功率的測量138
技能訓練八 三相電路電流、電壓的測量140
技能訓練九 三相交流電路的仿真分析142
鞏固練習四144
學習總結147
自我評價148
項目五 分析測試互感電路150
學習指南151
任務二十四 認識磁場的基本物理量151
一、磁場基本物理量151
二、電磁感應定律152
任務二十五 認識互感與互感電壓154
一、互感現象154
二、互感電壓154
三、互感係數與耦閤係數154
任務二十六 判斷互感綫圈的同名端156
一、同名端的概念156
二、影響同名端變化的因素157
任務二十七 學習互感綫圈的連接158
一、互感綫圈端鈕電壓、電流關係158
二、互感綫圈的連接160
任務二十八 探究理想變壓器的原理162
一、理想變壓器的電流、電壓關係163
二、理想變壓器的阻抗變換作用164
技能訓練十 變壓器同名端的測定166
鞏固練習五167
學習總結169
自我評價171
項目六 分析測試綫性動態電路172
學習指南172
任務二十九 計算動態電路的初始值173
一、電路的動態過程173
二、換路定律173
三、電流、電壓的初始值174
任務三十 求解一階電路的三要素法176
一、一階電路的三要素公式176
二、一階電路的三要素法176
任務三十一 分析一階電路的動態響應181
一、一階電路的零狀態響應181
二、一階電路的零輸入響應182
三、一階電路的全響應182
任務三十二 認識RC微分與積分電路185
一、RC微分電路185
二、RC積分電路186
技能訓練十一 一階電路動態過程的仿真分析187
技能訓練十二 RC微分與積分電路的測試189
鞏固練習六190
學習總結194
自我評價195
參考答案196
參考文獻199
王長江,四川職業技術學院電子電氣學院骨乾教師,副教授,多年來從事一綫教學工作,擁有紮實的教學實踐經驗。
說實話,我買這書的時候,對它的期望值其實挺低的,畢竟市麵上這種打著“實踐”旗號的教材,十有八九都是掛羊頭賣狗肉,內容依舊是陳舊的教科書翻版。但翻開之後,我立刻被它那種深入骨髓的工程思維所吸引瞭。它不像某些經典教材那樣,把電路元件當作純粹的數學模型來處理,而是非常注重元件的實際特性、誤差容忍度和成本考量。比如,講到運算放大器時,它沒有僅僅停留在理想模型的推導上,而是花瞭相當篇幅去討論輸入偏置電流、失調電壓這些實際參數是如何影響最終輸齣精度的,這對於我們以後真正去設計産品至關重要。更難得的是,書中對於一些經典的“陷阱”和常見的“錯誤連接”都有明確的警示和分析,這簡直就是一本血淋淋的“避坑指南”。我甚至在書裏發現瞭一些在研究生階段的課程中纔會接觸到的高級話題的初步探討,這說明作者在內容的廣度和深度上都下瞭大功夫,確保這本書不僅能滿足初學者,還能伴隨讀者走嚮更深入的專業領域,性價比實在太高瞭。
評分這套書的排版和圖示清晰度,簡直可以拿來當做行業標準的範本。我發現很多技術類書籍,為瞭節省成本或者設計上的疏忽,圖錶總是模糊不清,標注混亂,看著費勁。但在這本《電路分析與實踐》裏,無論是時域波形圖、頻域分析圖,還是那些復雜的電路原理圖,綫條都銳利清晰,關鍵節點和變量的標記做得極其到位。更讓我稱贊的是,它在引入新概念時,通常會配上多角度的示意圖,比如一個三端口網絡,它會用不同視角展示輸入端、輸齣端和地綫的關係,這對於建立空間想象力非常有幫助。閱讀體驗的提升往往是被低估的,好的閱讀體驗能夠讓人更願意沉浸其中,而不是每隔幾頁就要停下來對著一堆黑乎乎的綫條冥思苦想。這本書在視覺傳達上做到瞭極高的水準,讓人感覺作者真的是在用心做教育,而不是簡單地完成一份齣版任務。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直是直擊我這種初學者的痛點,那種簡潔又不失專業感的布局,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這不是那種晦澀難懂的理論堆砌,而是真的想把復雜的電路知識用一種更貼近實際操作的方式呈現齣來。我之前買過幾本號稱“入門”的教材,結果裏麵充斥著各種高深的數學公式和抽象的概念,讀起來就像在啃石頭,完全找不到學習的熱情。但是這本《電路分析與實踐》給我的感覺完全不同,它的章節安排似乎經過瞭精心的打磨,從最基礎的歐姆定律、基爾霍夫定律開始,每一步都走得穩健而紮實。我特彆欣賞它在理論講解後麵緊跟著的那些“實踐案例”或者“仿真分析”的部分,這種理論與實踐的無縫銜接,極大地增強瞭我的學習信心。我感覺自己不再是孤立地學習那些符號和定律,而是真真切實地在“構建”和“調試”一個電路。特彆是對於那些需要用到EDA工具進行模擬的部分,作者的講解深入淺齣,即便是像我這樣對SPICE這類軟件知之甚少的“小白”,也能很快上手並看到直觀的結果,這纔是真正的“實踐”二字應有的內涵。
評分我對比瞭近五年內市麵上齣版的五六本同類主題的書籍,坦白說,這本《電路分析與實踐》在對新興電子技術和現代設計方法的融閤度上,明顯更勝一籌。很多老牌教材的內容更新非常緩慢,講解的還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電路結構和分析工具。但在這本書裏,我看到瞭對現代數字電路接口、低功耗設計原則的早期引入,並且在仿真實驗部分,它明顯傾嚮於使用行業內更為主流和前沿的軟件接口進行案例演示,而不是那些已經逐漸被淘汰的教學工具。這意味著,讀者通過這本書學到的知識和技能,能夠更好地與當前工業界的實際需求接軌。它沒有固步自封於經典的理論框架,而是展現瞭一種麵嚮未來的教學視野,這對於我們這些希望在技術迭代如此之快的今天,保持競爭力的學習者來說,無疑是最大的價值所在。
評分我個人學習電子電路最頭疼的就是抽象概念的具象化過程,比如“相移”和“阻抗匹配”這類聽起來玄乎的東西。我之前聽課的時候,老師講到這些,我隻能靠死記硬背來應付考試。然而,這本書在處理這些難點時,采取瞭一種非常生活化且形象的比喻方式。它似乎很擅長找到一個日常生活中能與之類比的場景,把看不見摸不著的電磁現象,轉化為讀者可以理解的物理模型。這種類比雖然在嚴格的學術界可能不被完全接受,但對於我們這些需要快速建立直觀理解的工程師來說,簡直是“醍醐灌頂”。比如,它解釋電容的充放電過程時,用的比喻讓我一下子就明白瞭電荷存儲的物理意義,而不是簡單地記住 $Q=CV$ 這個公式。這種教學方法的轉變,極大地降低瞭電路分析的心理門檻,讓我感覺自己真的在和一位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在麵對麵交流,而不是在被動地接受填鴨式灌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