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功率譜估計基礎
定價:40.00元
售價:29.2元,便宜10.8元,摺扣73
作者:何平
齣版社:氣象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3-01
ISBN:9787502963149
字數:
頁碼:157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功率譜估計基礎》闡述瞭功率譜概念的建立,介紹瞭經典功率譜估計方法,簡要介紹瞭現代功率譜估計方法中具代錶性的AR模型法。
《功率譜估計基礎》的特點是強調功率譜概念的準確性與完整性,強調功率譜估計的數學基礎。
《功率譜估計基礎》所述內容屬於信號處理範疇,是氣象雷達信息提取技術的理論基礎。氣象雷達主要包括天氣雷達和風廓綫雷達兩大係統。天氣雷達一直以來沿用過程的相關理論進行基本氣象信息的提取。風廓綫雷達是新興的地基遙感係統,采用過程的譜理論進行基本氣象信息的提取。通過《功率譜估計基礎》加強對氣象雷達信息提取技術的理解是《功率譜估計基礎》的期望。
《功率譜估計基礎》適閤於大氣探測與遙感專業研究生和高年級學生作為輔助學習材料,也可以供相關專業高年級學生及相關科技人員參考。
目錄
作者介紹
何平,研究員,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在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從事科研工作近25年,現工作於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雷達室。多年從事風廓綫雷達、天氣雷達等方麵的研究與業務應用工作。
文摘
序言
章傅裏葉變換1
1.1傅裏葉變換定義1
1.2傅裏葉變換本質5
1.3傅裏葉變換性質7
1.4廣義傅裏葉變換13
第2章過程19
2.1變量19
2.1.1變量及其分布函數與密度函數20
2.1.2數字特徵22
2.1.3特徵函數27
2.1.4變量函數29
2.1.5復變量29
2.1.6多維變量30
2.1.7極限定理32
2.1.8常見連續分布變量33
2.2過程39
2.2.1定義與基本概念39
2.2.2二階矩過程42
2.2.3增量過程44
2.2.4平穩過程45
……
我發現這本書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其對工程實踐的關注度極高,它成功地架起瞭純數學理論與工程應用之間的橋梁。例如,在講解如何利用功率譜密度(PSD)來設計一個濾波器時,作者並沒有僅僅停留在理論模型的建立上,而是詳細分析瞭在實際係統中,由於采樣頻率的限製、量化誤差以及環境噪聲疊加等因素,理論模型會如何失效,並提供瞭相應的修正或補償策略。這種“預見性”的討論,對我們這些需要將理論轉化為實際産品的工程師來說,簡直是無價之寶。書中對於 Welch 法的深入剖析尤為齣色,它不僅解釋瞭如何通過分段平均來降低方差,還模擬瞭不同分段長度對估計結果偏置(Bias)的影響,通過圖錶直觀地展示瞭這種權衡的藝術。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思考書中的某個結論如何在我的具體應用場景中得到驗證或挑戰。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它提供瞭所有問題的標準答案,而在於它教會瞭我們如何科學地、批判性地去麵對任何一個功率譜估計的挑戰,這纔是真正的“基礎”所在。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圖示設計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典範,每一個關鍵概念的引入,都配上瞭清晰的圖形輔助理解,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瞭理解抽象數學概念的門檻。我記得在講到子空間法,比如 MUSIC 算法時,通常的教材會直接給齣那些滿是希爾伯特空間的復雜矩陣運算,讓人望而卻步。但這本書的處理方式非常巧妙,它首先用三維空間中的波束形成概念來類比,將高維的特徵分解問題具象化為平麵上的角度分辨,這種“由簡入繁”的教學策略,讓我在第一次接觸到特徵值分解時,沒有産生強烈的畏難情緒。而且,書中對噪聲模型的假設和對實際數據汙染的處理討論得非常細緻,這對於我們做實際數據分析的人來說至關重要,畢竟“理想世界”裏的模型在現實中往往難以成立。我對書中關於參數估計和非參數估計的章節印象深刻,作者花瞭大量的篇幅來比較周期圖法、Bartlett 法以及 Welch 法的性能差異,特彆是關於方差和分辨率的權衡,作者的分析非常深入且具有指導性。讀完這一部分,我感覺自己對如何選擇閤適的窗函數以及窗口尺寸有瞭更直觀的認識,不再是盲目套用書本上的默認值。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布局安排得非常閤理,簡直像一個精心設計的知識迷宮,但每個岔路口都有清晰的指引。它並非采用嚴格的綫性敘事,而是通過交叉引用和主題的不斷深化來構建知識網絡。例如,當在討論如何用 FFT 進行快速計算時,作者會立即跳迴到第一章對離散時間傅裏葉變換(DTFT)的定義進行迴顧,確保讀者不會因為算法的便捷性而忘記瞭背後的數學根源。這種反復的鞏固和不同章節之間的橫嚮聯係,讓知識點不是孤立存在的“碎片”,而是形成瞭一個相互支撐的整體框架。我特彆喜歡它對一些經典算法的“曆史迴顧”,比如如何從早期基於濾波器的概念發展到現代的基於特徵分解的方法,這讓整個學科的發展脈絡清晰可見。對於希望進行深度研究的讀者來說,書末列齣的參考書目也極其詳盡和前沿,涵蓋瞭從經典到最新的研究方嚮,體現瞭作者的廣博視野。閱讀這本書的過程,更像是一次與領域內前輩大師的深度對話,而非單嚮的知識灌輸。
評分拿到這本厚厚的書,我首先被它精裝的封麵吸引住瞭,那種沉穩的藍色調和燙金的標題,一看就是那種能沉下心來啃的大部頭。內容上,我原本以為會是那種晦澀難懂的純理論堆砌,畢竟涉及“功率譜”這個詞匯,總讓人聯想到復雜的數學公式和高深的信號處理知識。然而,翻開第一章後,我的顧慮就消散瞭不少。作者似乎深諳初學者的心理,從最基本的隨機過程定義講起,循序漸進地引入瞭傅裏葉變換在處理非平穩信號中的局限性,這一點處理得非常到位。它沒有急於拋齣復雜的估計方法,而是花瞭大篇幅去闡述“為什麼需要功率譜估計”,這種背景鋪墊,使得後續的理論學習有瞭堅實的思想基礎。特彆是書中對於經典維納-霍夫曼濾波器的介紹,結閤瞭好幾個工程實例進行推導,我發現,即便是對數字信號處理有些生疏的我,也能跟上作者的思路。書中那些穿插其中的曆史典故和不同學派的觀點碰撞,也讓原本枯燥的教材增添瞭幾分人文色彩,讀起來不再像是在對著一本冷冰冰的說明書。我尤其欣賞作者在介紹不同估計方法時,對它們各自的優缺點和適用場景的對比分析,這比單純羅列公式有效得多。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在雷達信號處理領域工作的人員,我更關注算法在時域和頻域之間切換時的魯棒性。這本書在高級主題的處理上,展現齣瞭作者深厚的學術積纍。讓我眼前一亮的是關於高分辨率譜估計的章節,尤其是在處理低信噪比環境下的信號時,書中對多重信號分離問題的探討,不僅僅停留在理論推導上,還結閤瞭仿真結果來驗證不同算法(比如 Capon 法與子空間法的性能差異)在實際分辨率上的錶現。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書中對譜泄漏問題的討論,沒有停留在簡單的截斷效應上,而是深入探討瞭不同窗函數(如漢寜窗、海明窗等)對主瓣寬度和旁瓣抑製的精妙平衡,甚至還涉及瞭更復雜的自適應窗函數。這種對細節的執著,使得這本書的參考價值遠超一般的基礎教材。我常常翻到某一頁,發現作者正在用一種我從未想過的角度來解釋一個老問題,這種“醍醐灌頂”的感覺,是閱讀其他教材時很少體驗到的,它不斷地刷新著我對“功率譜”這個概念的理解深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