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一步一如來(2015版)
定價:49.0元
作者:林聰
齣版社:甘肅民族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542124005
字數:370000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663kg
編輯推薦
《一步一如來》是林聰曆時兩年纔完成的日本京都朝聖指南!
全書囊括瞭4000張罕見照片,100個從未聽過的朝聖故事,95個朝聖勝地,是難得一見的朝聖手冊。
隨書還附贈價值不菲的朝聖手環和京都朝聖地圖。
作者林聰齣於信仰而熱衷於朝聖,除多次進入西藏外,亦先後完成四國的1000公裏徒步修行,跨越歐洲多國。
安妮寶貝、紮西拉姆·多多、曹穎、曾鳴、老狼、唐大年、瘦馬等眾多好友跟蹤朝聖,動心推薦。
衷心希望這本書能成為你床頭的睡客,陪你度過難以安睡的夜晚。
內容提要
京都和拉薩同為古都,都有著為數極多、曆史悠久的寺院及其附帶的典故和傳說;在這兩個城市裏,隨處可見穿著傳統服飾,在進行著韆百年來沒變過的朝聖活動的人。
《一步一如來》是作者在京都朝聖多年,用瞭多年心血纔寫成瞭。作為虔誠的聖徒,作者用心展示瞭幾韆張圖片,收錄瞭上百個從未聽過的故事,並對每一個朝聖地點和事項作瞭詳細說明,堪稱朝聖的集大成者。懷一顆虔誠之心,走一段靜心之路。希望這邊書成為你床頭的睡客,陪你安穩沉眠。
目錄
作者介紹
林聰,香港人,首位擔任西藏轉世者拉章理事(祈竹拉章)的漢族人。著有《與西藏有緣》《一步一如來》等作品,暢銷於兩岸三地;其中,《與西藏有緣》被部分院校收錄為輔助教材;《一步一如來》榮登圖書2011年暢銷榜(旅遊類)第5位,被視為朝聖拉薩的專業指南。
文摘
番:頂法寺六角堂Rokkakudo
宗派:不隸屬任何宗派
本尊:如意輪觀音(禦前立)
時間:06:00-17:00(納經08:00-17:00)
門票:免費
地址:中京區六角通東洞院西入堂之前町248
交通:市巴士烏丸三條、烏丸禦池、四條烏丸站下車均可,徒步約三分鍾
頂法寺是洛陽三十三觀音係列之首,同時也是西國三十三觀音係列裏的第十八番,而且還是日本花道的發源地。在流行動畫片裏,名偵探柯南便曾在此寺中查案。寺院由聖德太子(574-622;太子是日本佛教之父,其肖像印在舊款一萬元紙鈔上)於587年建造,比京都建都的曆史還要早兩百多年!
寺院的核心建築是'本堂',呈寺院建築中罕見的六角形,象徵六根清淨。根據典故,當時太子在這裏找到泉水,夜夢觀音命其建造一座六角形的建築,以供奉觀音聖像,太子於是依命建寺。本堂平時不允許內進,參拜者可隔著鐵絲網瞻仰其內供奉的如意輪觀音復製像,和一尊名列'重要文化財'的毘沙門天立像。六角堂的如意輪觀音不隻名列洛陽三十三觀音中,同時也是鎌倉時代文獻中提及的'京都七觀音'之一(另外六者指革堂行願寺、吉田寺、清水寺、六波羅蜜寺、蓮華王院、清和院所供像;其中吉田寺像於後世被移至金戒光明寺供奉)。
寺院麵積不大,建築物也不算多(寺院古鍾樓在寺門隔著馬路的對麵)。除瞭本堂外,其他建築還有不動明王殿、太子堂、親鸞堂等,此外還有露天的十六羅漢像、太子沐浴處遺跡等。
不動明王殿位於入口處的左邊。太子堂是東北角的橙色小建築物,供奉呈閤掌拜佛姿態的聖德太子兩歲像。親鸞堂是為紀念親鸞上人(1173-1262,頗具爭議性的淨土真宗創辦祖師)而設。上人其實並非六角堂的祖師,在傳承上也並無太深的關係。在1201年,上人進行連續百日參拜六角堂的修行;在第九十五夜,傳說他在夢中得聞如意輪觀音開示。原木色的亭內,供奉著兩尊上人像,其一為打坐入定姿勢的夜夢像,另一為穿著草鞋的立像。水池處的羅漢像,並不是平常所見的威嚴老僧形象,而是笑嘻嘻的小沙彌像,比較特彆。羅漢像上方的櫻樹也很有來頭。它稱為'禦幸櫻'。在996年,花山法皇(968-1008)參拜此寺時,適逢櫻樹開花,大臣便寫下詩詞'天皇駕臨櫻花開,春天便開始瞭!'從此,此樹開花之際,便被視為京都的春天之始。有幾隻白天鵝的水池,便是當年聖德太子的沐浴處。
寺門右邊、生長茂盛的柳樹稱為'六角柳'。此柳是聖德太子派遣使節從中國帶迴栽種的。後來的嵯峨天皇(786-842),曾在夢中聽到有人相約'六角堂柳樹下見',後在此處果然遇到絕世美女,於是迎為王妃。因為這個美談,柳樹被視為姻緣樹,求姻緣簽的人都會把簽文係在兩條柳枝上求天賜良緣(正確係法是把簽紙摺成細條,用一條簽文綁著兩條柳枝)。
在本堂前方左側(如果從寺門朝本堂走,則為右邊)地麵上,有一個六角形、中間有小洞的基石。有關這基石,有一個很有趣的傳說。前麵說過,寺院比京都建都曆史早瞭兩百年。京都的城市規劃,嚴格沿用中國的條坊製都市規劃,以交錯的'條'和'坊'把盆地規劃為棋盤狀的工整都市。在建都前的一年,即公元793年,城市規劃者發現六角堂剛好擋瞭城市藍圖的中央乾道。由於寺院乃先世天皇親建,誰也不敢動,當時的桓武天皇(737-806)苦惱地來到六角堂嚮觀音祈禱解難。傳說在天皇祈禱的沒多久後,大傢發現六角堂在大傢不知不覺中自動後移瞭十五米,露齣瞭這個基石,因此解決瞭規劃的難題。在後來建成的平安京裏,此基石被稱為'京都的肚臍'。
在寺院的旁邊有一座現代大廈。大廈特彆設置一座觀光電梯,可免費使用(從寺院可直接經過側門進入大廈使用電梯)。從觀光電梯裏,能從上方欣賞本堂的六角建築特色。大廈大堂的星巴剋咖啡廳,在落地玻璃窗處設有舒適的靠椅,讓顧客近距離欣賞這座被現代建築圍繞的古刹。
寺院另一側的大樓是日本花道池坊流的總基地 - 池坊會館。池坊流是日本花道中曆史早的,也是規模大的一派,門下弟子逾百萬,因此成為日本花道的代名詞。池坊流的創始人是六角堂僧人池坊專慶('專慶'是他的名字,'池坊'是'僧房'之意);也因此,六角堂被視為花道發源地。習花道者,把這裏視為花道的守護寺。在寺院中,常常能看到學花道者到此祈求技藝進步、考試順利。在每年的特定日子,池坊派的還會對寺院進行特彆的獻花儀式。大樓的三樓有一個免費的花道曆史展覽館,隻要預先預約便可免費參觀。
離開寺院前,哪怕不集印,也值得去納經處參觀一下。納經處中央供奉三十三尊觀音,乃西國三十三觀音的代替像;其左邊為辦理納經、流通朝聖産品的辦事處;右邊是茶室,也齣售一些相關的紀念品。如果是以六角堂為朝聖起點,朝拜者正好在這裏購買專用或普通版的納經帳、捲軸、白衣,或購買數珠巡禮係列中的顆單珠。此外,這裏還供應幾種比較有特色的護身物、紀念品,譬如有三百年曆史的老香莊鬆榮堂為寺院特製的六角堂用香、紅白花形狀的禦守、鴿子形狀的護身物(這是因為寺院也以有許多鴿子聞名),和六角形的香囊、香插等。茶室提供500元的茶點套餐,含以茶道手法泡製的綠茶一杯、小巧的六角形日式點心。
六角堂附近有一個京都文化博物館,有興趣者可順道參觀(中京區三條高倉)。此外,雖然下一章節提供瞭第二番誓願寺的公交信息,但如從六角堂徒步前往,也不過約十分鍾路程而已(六彌陀係列裏的安養寺、十二藥師係列裏的西光寺和永福寺,也都在那一帶)。
序言
這本書帶給我的衝擊,更多的是一種內在的重塑。我過去常常陷入“比較”的泥潭,總覺得彆人比我做得好,生活比我更精彩。這本書打破瞭我對“成功”的固有認知。它告訴我,每一步的修行都是圓滿的,無需急於達到某個終點。我記得其中提到一個比喻,將人生比作一場漫長的朝聖之旅,而沿途的風景和路上的遭遇,本身就是目的。這種觀點極大地緩解瞭我內心的焦慮感。它不是說讓你變得消極或不思進取,恰恰相反,它是讓你以一種更積極、更平和的心態去麵對挑戰。這種心境的轉變,讓我在處理工作中的復雜問題時,也變得更加從容不迫,不再容易被突發狀況打亂陣腳。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像一麵鏡子,讓我看清瞭自己一直以來都在追逐的那些虛幻的東西。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有一種不動聲色的力量,它不像那些追求華麗辭藻的暢銷書,而是像一位飽經風霜的長者,用最樸實的語言講述著最深刻的道理。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關係”的探討。我們現代人,被各種社交網絡和人際義務緊緊捆綁,卻常常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獨。作者沒有直接批判這種現象,而是引導我們反思,我們真正渴望的是連接,還是被看見?書中有幾段關於“放下執念”的論述,簡直像是為我量身定做。我過去總是因為彆人的一個眼神、一句話而輾轉反側,這本書告訴我,外界的評價不過是過眼雲煙,真正的力量源於內心的篤定。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仿佛進行瞭一次深度清潔,把那些不必要的心理包袱都卸瞭下來。閱讀過程非常流暢,文字之間有足夠的留白,讓我有時間去消化和感悟,而不是被信息洪流推著往前走。
評分作為一個平時閱讀量較大的人,我對書籍的結構和邏輯性有著較高的要求。這本書雖然主題宏大,但它的結構安排卻非常巧妙。它不是那種綫性的敘事,而更像是一張由無數細小光點編織而成的星圖,每個章節看似獨立,卻又相互呼應,共同指嚮一個核心——如何安住於當下,活齣“如來”的境界。我發現,作者在引用古代典籍時,處理得非常得體,既保留瞭原意的精髓,又用現代的語境進行瞭恰到好處的闡釋,使得那些古老的智慧不再高高在上,而是變得觸手可及。整本書的節奏張弛有度,有激蕩人心的警醒,也有溫潤如玉的撫慰。我甚至會時不時地停下來,閤上書本,望著窗外發呆,腦海中迴放著剛剛讀到的句子,那種被觸動後的迴響,是很多其他書籍無法給予的。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極具東方韻味,水墨暈染的背景上,寥寥幾筆勾勒齣的山水意境,讓人心神為之一靜。我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接觸到這本書的,當時正值我人生中的一個低榖期,對未來感到迷茫。書名《一步一如來》本身就帶著一種禪意的力量,讓人忍不住想去探尋其中蘊含的智慧。初翻開時,我並沒有抱太高的期望,以為這隻是一本老生常談的心靈雞湯,但隨著閱讀的深入,我發現自己完全錯瞭。作者的筆觸細膩而深邃,他沒有用那些空洞的口號去說教,而是通過一係列看似平淡無奇的生活片段,巧妙地引齣對生命本質的思考。那些關於“當下”的闡述,尤其觸動我。我常常陷入對過去的悔恨和對未來的焦慮中,這本書卻像一盞清茶,緩緩地滲透進我的心田,讓我學會把目光重新聚焦到腳下的每一步。它不提供標準答案,而是提供瞭一種觀察世界和審視自我的全新視角,那種感覺,就像是濛在眼睛上的灰塵被輕輕拂去,世界瞬間變得清晰而遼闊。
評分坦率地說,這本書可能不適閤所有的人。如果你期待的是那種快餐式的勵誌宣言,或者明確的“五步緻富法”,你可能會感到失望。這本書需要的是你的時間和一份願意傾聽的內心。它的閱讀體驗更像是一場深度冥想,需要你慢下來,去品味那些看似簡單的文字背後所蘊含的重量。我個人非常喜歡作者在處理“痛苦”和“接受”這兩個主題時的態度。他沒有美化痛苦,而是將其視為生命旅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並教導我們如何與之共處,如何在接受不完美的同時,依然保持嚮上的力量。讀完這本書後,我開始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個瞬間,無論是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還是傍晚的最後一抹晚霞。它讓我對“存在”這件事本身,産生瞭更深層次的感激與敬畏。這絕對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並能在不同人生階段帶來新感悟的寶藏之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