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身邊科技大透視 軍艦 |
| 作者 | 張順燕 |
| 定價 | 29.90元 |
| 齣版社 | 吉林科學技術齣版社 |
| ISBN | 9787557826437 |
| 齣版日期 | 2017-08-01 |
| 字數 | |
| 頁碼 |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16開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社會在發展,人類在進步,然而戰爭一如既往地殘酷,唯有決定戰爭方式的兵器,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不斷改頭換麵,體現著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本書介紹瞭軍艦與潛艇的曆史、起因、發展、戰例,以及各種類型的驅逐艦的性能指標、武器裝備以及在各國艦隊中的地位。本書文字深入淺齣,數據信息可靠,圖片豐富,圖文並茂。 |
| 作者簡介 | |
| 張順燕,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1936年生,河北石傢莊人。196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數學力學係,並於同年留校任教。研究方嚮是復分析。1994年訪問美國辛辛那提大學、華盛頓大學和伊利諾斯大學,從事數學與研究工作。1990年至1991年任南開大學數學研究所復分析學術活動年組委會秘書長,並多次齣任國際復分析學術會議組委會秘書長。 |
| 目錄 | |
| 10 軍艦和潛艇的發展史20 “俾斯麥號”戰列艦24 “大和號”戰列艦28 “哥薩剋人號”驅逐艦33 “弗萊徹號”驅逐艦36 “德弗林格號”巡洋艦40 “魯伊特爾號”巡洋艦44 “塔拉瓦號”兩棲攻擊艦49 “無敵號”航空母艦52 “望加锡”級兩棲艦57 日本6500深海潛水器60 “決心號”潛艇64 “德意誌號”潛艇68 “俄亥俄”級核潛艇73 “特拉法爾加號”核潛艇76 英國“機敏”級潛艇 |
| 編輯推薦 | |
| “身邊科技大透視”係列圖書,內容涵蓋麵廣泛、知識量豐富、圖文並茂,無論在內容編排上還是在版麵的創新上,都有著獨到之處。科技是人類所積纍的關於自然、社會、思維的知識體係,是人類文明進程中的強大驅動力,希望這樣一套詳解科技發展、科技原理的圖書,能為青少讀者的世界觀帶來啓發,幫助他們更好地認識生活,認識自我。圖書耗費巨資邀請專業的繪畫藝術傢進行手繪,創作過程曆時多年,同時由北大教授聯閤各領域科學專傢聯閤編寫,保證內容質量;本套圖書共分10冊,涵蓋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眾多科技概念,讓小讀者全方位、立體化理解人與科技、人與生活的關係,從多個角度為小讀者解讀科技的意義;本套圖書在解釋科技之外,搭配瞭每種科技的發展曆史,從生産力、曆史進程的角度為科技賦予瞭人文含義,使圖書內容更為厚重。 |
| 文摘 | |
| |
| 序言 | |
對於《身邊科技大透視 軍艦》這本書,我抱著一種探究“科技邊界”的心態去閱讀的。我總覺得,人類的科技發展,尤其是那些代錶國傢實力和戰略高度的尖端科技,總是在不斷地突破我們既有的認知界限。這本書以“軍艦”這個具體而宏大的載體,來展現科技的“大透視”,讓我充滿瞭期待。我希望它能揭示一些關於軍事科技發展趨勢的普遍規律,比如人工智能在決策和控製中的作用,或者新能源技術如何改變裝備的能效比,以及信息通信技術如何構建起現代化的作戰體係。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我理解,這些高精尖科技的背後,是無數科研人員的智慧和汗水的結晶,並且這些技術的迭代和發展,往往也伴隨著對人類文明進程的深刻思考。它不應僅僅是技術的羅列,更應該是一種對科技發展方嚮和倫理邊界的探討。
評分拿到《身邊科技大透視 軍艦》這本厚實的書,我首先感受到的是它試圖連接宏大敘事與個體體驗的雄心。我們常常在新聞中看到關於新型軍艦的新聞,它們代錶著國傢力量和科技水平,但對普通讀者而言,這些龐然大物的具體構成和運行邏輯卻顯得十分神秘。這本書的“大透視”意圖,讓我相信它會嘗試揭開這層神秘的麵紗,用一種更加平易近人的方式來解讀。我個人對科技發展的社會影響非常關注,因此,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介紹技術本身,更能引導我去思考這些技術是如何被應用於特定領域,以及它們對社會結構、國際關係乃至我們每個人生活方式可能産生的連鎖反應。比如,當軍事科技的某些突破性進展,最終轉化為民用技術時,會對我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改變?這本書能否提供一些有趣的洞察,讓我得以從一個更加廣闊的視角來審視科技在現代社會中的角色與意義?
評分讀完《身邊科技大透視 軍艦》的幾章後,我感覺作者在選題和敘述上都非常有自己的獨到之處。書中並沒有直接鋪陳大量的技術參數和晦澀的理論,而是通過一些有趣的案例和引人入勝的敘事,將科技知識巧妙地融入其中。我尤其被書中關於材料科學在艦船建造中的應用所吸引,原來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某些材料,經過特殊的處理和設計,就能在極端環境下展現齣驚人的性能。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科技並非是遙不可及的神秘力量,而是滲透在方方麵麵的實際應用,並且是不斷演進和相互促進的。即便“軍艦”是其中的一個主題,但它所展現齣的工程學、材料學、信息技術等方麵的進步,都與我們日常接觸到的科技有著韆絲萬縷的聯係。它促使我去思考,當我們在享受更輕便的手機、更快的網絡時,是不是也受益於這些在更嚴苛環境中驗證過的技術成果?
評分《身邊科技大透視 軍艦》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它在知識的呈現上,並非那種枯燥乏味的教科書式講解,而是試圖用一種更加生動、更貼近生活的方式來闡述復雜的科技概念。我一直對軍事裝備,尤其是海軍力量充滿興趣,但通常接觸到的都是一些淺顯的介紹。這本書的“軍艦”標簽,讓我猜測它可能會在某些方麵,深入淺齣地剖析現代軍艦設計中的科技含量,比如艦體材料的革新、動力係統的演進、武器係統的智能化,以及信息化的指揮控製等等。我非常好奇,這些在軍事領域代錶著頂尖科技的成就,究竟是如何一步步發展起來的,其中又有哪些原理是可以通過類比或者簡化來讓非專業人士理解的。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個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穿越層層技術迷霧,去發現那些隱藏在鋼鐵巨獸背後的智慧結晶,並思考這些前沿科技對未來社會發展可能帶來的深遠影響,而不隻是停留在“哇,好厲害”的層麵。
評分剛拿到這本《身邊科技大透視 軍艦》,還沒來得及深入翻閱,但從封麵和目錄來看,就已經勾起瞭我對科技發展與日常生活的連接産生瞭極大的好奇。我一直認為,我們身邊充斥著各種各樣的科技産品,小到智能手機、傢用電器,大到交通工具、通訊設備,它們默默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甚至影響著我們的思維模式。這本書以“身邊科技”為切入點,無疑提供瞭一個觀察和理解這些變化的絕佳視角。特彆是“軍艦”這個副標題,更是讓我聯想到,那些曾經隻存在於軍事新聞報道中的龐然大物,其背後蘊含的先進技術,是否也悄悄地滲透到瞭我們的民用科技中?又或者,當我們享受著便捷的生活時,是否也在不知不覺中被某些技術所塑造?這本書似乎在邀請我進行一場對“科技如何塑造我們”的深度探索,我期待它能揭示那些隱藏在日常生活錶象之下的科技奧秘,讓我在驚嘆於科技進步的同時,也能更清晰地認識到自身在科技時代的位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