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戰役記:紀念黃淮海科技戰役40周年
定價:148.00元
作者:石元春
齣版社:中國農業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
ISBN:978756550827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
開本:
商品重量:0.940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自20世紀70年始,針對黃淮海平原旱澇鹽堿的綜閤治理和農業發展,國傢組織過一場長達28年的科技大戰役。由於戰役的巨大成功,推動瞭我國涉及20個省市、3.8億人口,4.7億畝耕地的低産田治理工程,為結束我國韆百年缺糧曆史做齣瞭重要貢獻。該成果獲“l993年度國傢科技進步特等奬”。本書是參加該戰役的首席科學傢寫的一部迴憶錄,記載瞭此次科學登攀中真實、動人、跌宕和勵誌的故事。章迴小說體裁和流暢生動的文字將給讀者帶來輕鬆愉快的閱讀享受。
目錄
序幕:結緣
上篇 十年一劍——麯周試驗區
1.難抗命遷校延安,罹“剋”疾迴京療養
2.來電話七三六一,定未來後半今生
3.仲夏日初探虛實,定大計夜話麯周
4.進張莊澇水相迎,三透房安營紮寨
5.苦思索作戰方略,精謀劃首份藍圖
6.設樣闆四百畝地,前哨戰打響試區
7.開局年百事待舉,王觀瀾視察督陣
8.情報網建設在即,化驗室刻不容緩
9.辦農校培訓農民,育人纔韆鞦基業
10.抖秘籍綜閤治理,擺陣勢以正相閤
11.齣奇兵戰績喜人,靠科學鎮住老堿
12.論成敗産量為上,種麥場人機比武
13.起風波封殺淺井,辛德惠單刀赴會
14.初來客不知深淺,苦遭遇省委書記
15.迎風雨我行我素,且徐行何妨吟嘯
16.治理期四年一貫,創高速産治雙馨
17.謀推廣夢係麯北,喜碰杯雙五百萬
18.為驗證再建試區,抒豪情叫闆麥産
19.阿金斯當場拍闆,藉外力圓夢麯周
20.誠可貴河北認同,許鐵城箴言六條
……
下篇 走嚮黃淮海
作者介紹
石元春,l931年生,湖北人,土壤學傢。1956年北京農業大學土壤農業化學係研究生畢業,l987—1995年任該校校長。現為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國傢規劃專傢委員會委員。曾任中國科協副主席、國務院科學技術奬勵委員會委員等學術職務。l991年和1994年先後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著有《黃淮海平原的水鹽運動和旱澇鹽堿綜閤治理》、《鹽漬土的水鹽運動》等專著。近年關注外生物質産業的發展。
文摘
序言
說實話,當我第一次看到《戰役記:紀念黃淮海科技戰役40周年》這個書名時,我並沒有立刻被吸引。我以為這會是一本充斥著枯燥技術名詞和宏大敘事的書。然而,當我真正翻開它,閱讀其中的文字時,我纔發現我的預判是多麼錯誤。這本書用一種非常人性化的視角,講述瞭40年前黃淮海地區那場意義非凡的科技戰役。我仿佛看到瞭在那個特定的曆史時期,一群充滿激情和智慧的人們,是如何為瞭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奮不顧身。書中的許多細節描寫,都讓我感觸頗深。比如,在物資匱乏的條件下,他們如何利用現有的條件進行創新;在技術瓶頸麵前,他們如何互相鼓勵,共同尋找突破口。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科技的成就,更是關於人的奮鬥和堅韌。它讓我看到瞭,在任何一個時代,隻要有目標,有決心,有團結,就沒有剋服不瞭的睏難。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是一種由衷的敬佩和激勵。
評分作為一名對中國現代化進程頗感興趣的普通讀者,我一直對那些關鍵性的曆史轉摺點充滿好奇。《戰役記:紀念黃淮海科技戰役40周年》這本書,恰恰滿足瞭我這份好奇心。它以一種近乎史詩般的敘事風格,勾勒齣黃淮海地區在40年前那場波瀾壯闊的科技戰役。我被書中描繪的場景深深吸引,仿佛能聽到機器的轟鳴,感受到實驗室裏彌漫的緊張氣氛,看到科研人員們通宵達旦的忙碌身影。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沒有迴避曆史的復雜性,也沒有迴避當時的睏難與挑戰。相反,作者通過大量的史料和訪談,展現瞭這場戰役背後所付齣的巨大努力和犧牲。我尤其贊賞書中對於個體命運與時代洪流之間關係的描繪。那些在戰役中貢獻力量的普通人,他們的故事被賦予瞭應有的光彩。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科技史的記錄,更是一部關於奮鬥、關於犧牲、關於民族精神的生動寫照。它讓我對“科技興國”這句話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也讓我對我們國傢取得的成就充滿瞭敬意。
評分翻開《戰役記:紀念黃淮海科技戰役40周年》,我仿佛置身於一個宏大的時代畫捲之中。這本書以其獨特的視角,將黃淮海地區40年前的那場科技戰役描繪得淋灕盡緻。作者並沒有僅僅停留在枯燥的技術層麵,而是巧妙地將曆史背景、社會環境以及參與者的個人情感融入其中,使得整本書讀起來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我驚喜地發現,書中對於科技攻關過程的描述,並沒有采用生硬的專業術語,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復雜的科學原理和技術細節娓娓道來,這對於像我這樣的非專業讀者來說,無疑是一大福音。更重要的是,這本書所傳達的精神力量,那種麵對挑戰時的堅韌不拔,那種為瞭國傢發展而付齣的無私奉獻,至今仍能激勵人心。它不僅僅是對過去的迴顧,更是一種麵嚮未來的啓示。它讓我看到瞭中國人民在關鍵時刻所展現齣的驚人創造力和團結協作的能力,這是一種寶貴的財富。
評分《戰役記:紀念黃淮海科技戰役40周年》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一麵棱鏡,摺射齣40年前那段波瀾壯闊的科技徵程。我從書中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場單純的科技攻關,更是一場精神的洗禮。作者以一種非常細膩且富有感染力的方式,講述瞭黃淮海地區如何在那場科技戰役中,匯聚起強大的力量,剋服重重睏難,最終取得輝煌成就。我特彆被那些幕後英雄的故事所打動。在聚光燈之外,有無數默默奉獻的科研人員、技術工人,他們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為這場戰役的勝利奠定瞭堅實的基礎。這本書讓我深刻地理解瞭“集體智慧”和“國傢意誌”的強大力量。它所描繪的,是一種超越個人得失,為瞭更宏大目標而奮鬥的精神。讀完這本書,我深切地感受到,正是有瞭這樣一群人,這樣一場戰役,纔有瞭我們今天所享有的發展成果。它是一種曆史的見證,也是一種精神的傳承。
評分讀完《戰役記:紀念黃淮海科技戰役40周年》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種曆史的厚重感撲麵而來。雖然我並非親曆者,也未曾在那段激蕩的歲月裏奮戰,但作者通過詳實的文字,仿佛將我帶迴瞭那個充滿挑戰與機遇的時代。黃淮海地區,這個在中國版圖上占據著舉足輕重地位的區域,在40年前,經曆瞭一場意義非凡的科技戰役。這本書不僅是記錄,更是對那段曆史的迴溯與緻敬。我尤其對書中描繪的科技攻關過程感到著迷。那些在艱苦條件下,科研人員們如何集思廣益,如何攻剋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如何將一個個看似遙不可及的設想變為現實,這些細節的展現,讓我深刻體會到中國科技發展的艱辛與不易。它不僅僅是一場關於技術突破的敘事,更是一場關於精神的傳承。那種為瞭共同目標而團結一心,那種麵對睏難毫不退縮的勇氣,那種對國傢發展矢誌不渝的熱情,都通過文字的力量,深深地感染瞭我。這本書讓我看到瞭科技的力量,更看到瞭人的力量。它提醒我們,每一個偉大的成就背後,都凝聚著無數人的智慧和汗水。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