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众科学译丛:天气的力量

合众科学译丛:天气的力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劳拉·李 著
图书标签:
  • 天气
  • 气象学
  • 科学普及
  • 自然科学
  • 环境科学
  • 气候变化
  • 合众科学
  • 译丛
  • 科普读物
  • 大气科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炫丽之舞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43970069
商品编码:29658302826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合众科学译丛:天气的力量

定价:35.00元

作者:美 劳拉·李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54397006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上,天气变化多次改变了人类的历史进程。本书介绍了55个人类历史被天气和气候改变的故事,比如在西方,拿破仑曾在俄罗斯寒冷的天气面前败下阵来;在东方,诸葛亮因雾而草船借箭,因风而火烧赤壁,揭示了天气的力量。

内容提要


目录


目录
前言 001
1. 人类曾与灭绝擦身而过 001
2. 诺亚洪水真的发生过吗 004
3. 澳洲是怎样被人发现的 007
4. 海风挽救了西方文明 010
5. 条顿堡森林伏击战 016
6. 英国何以成为“日不落帝国” 020
7. 次神风显灵 024
8. 真十字架的丢失 028
9. 格陵兰岛的维京人 033
10. 从天而降的条约 039
11. 闪电与教宗制度大分裂 043
12 泥沼成就了英格兰 048
13. 战争迷雾 054
14. 迷失的西伯利亚人 059
15. 气候异常与女巫审判 064
16.“新教风”折毁西班牙“无敌舰队”068
17.失踪的殖民地072
18.天!这里真冷呀:查理十二世入侵俄国075
19.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的秘密080
20.又一股“新教风”吹来了一位英格兰新国王083
21.富兰克林和风筝087
22.暴风雨后写就的圣歌《奇异恩典》092
23.幸运的天气眷顾华盛顿098
24.冰雹和干旱是引发法国大革命的103
25.大雨毁了罗伯斯庇尔108
26.风暴使爱尔兰联合会的反英叛乱失败113
27.付之东流的美国奴隶叛乱117
28.天!这里真冷呀:拿破仑入侵俄国122
29.美国国歌诞生在飓风后128
30.特库姆塞——大雾中牺牲的印第安英雄134
31.滑铁卢的大雨140
32.天!这里真冷呀:克里米亚战争144
33.美国“泥泞行军”事件151
34.暴风雨拯救了美战战俘155
35.《呐喊》画中的人为何呐喊159
36.那阵风吹毁了兰利的“架飞机”163
37.厄尔尼诺现象与破灭的南极梦166
38.舒适牌剃须刀的发明源于低温170
39.天气预报失误与战争大臣之死173
40.雨云终结了飞艇时代178
41.天!芬兰真冷呀:冬季战争182
42.天!这里真冷呀:希特勒入侵苏联187
43.D日计划196
44.核时代的来临:蘑菇云202
45.阳光普照下的广岛208
46.别低估了季风213
47.阳光助力杜鲁门217
48.寒冷挽救了加拿大国家公园免受核污染220
49.高温是汽车城的箱224
50.制造季风229
51.人类的祖先:露西和她的朋友235
52.沙漠风暴使“鹰爪行动”失败238
53.“挑战者”号失事243
54.血雨和“第三次世界大战”249
55.大自然并不会带护照252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天气现象的奥秘:一场探索自然的旅程》 导言 自人类文明伊始,天气便以其多变的面貌,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从早期先民对风雨雷电的敬畏与膜拜,到如今我们利用先进科技预测和理解大气运动,天气始终是我们无法回避的自然力量。它塑造着地貌,影响着农业收成,驱动着全球气候,甚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类的情绪与行为。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只是被动地感受天气,却很少深入探究其背后错综复杂的成因与运作机制。 《天气现象的奥秘:一场探索自然的旅程》并非一本枯燥的科学教科书,而是一次引人入胜的探索之旅,旨在带领读者拨开迷雾,理解那些每天发生在我们头顶的天空中的奇妙现象。本书将以清晰易懂的语言,结合生动的案例和直观的图示,深入浅出地剖析天气的形成、演变以及它们对我们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我们将从宏观的大气环流,到微观的水汽凝结,层层剥开天气的面纱,让读者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第一章:天空的画布——大气层与大气运动 在我们开始探索具体的风、雨、雪、雷等天气现象之前,首先需要了解构成我们生存环境的大气层。本书将首先勾勒出大气层的基本结构,从我们赖以生存的对流层,到平流层、中间层,再到高层的大气。我们会探讨不同高度大气的温度、压力和成分差异,以及它们如何共同作用,形成一个动态的、时刻变化的系统。 接着,我们将深入探讨驱动这一切的关键——大气运动。阳光照射在地球表面的不均匀性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动力。赤道地区接收的太阳辐射更多,而两极地区则相对较少,这种温度差异导致了空气的受热膨胀和遇冷收缩,从而产生了空气的垂直和水平流动。我们将详细介绍地球自转带来的科里奥利效应,它如何改变风的流向,塑造出北半球和南半球截然不同的风带系统,例如信风、西风带以及极地东风带。 此外,我们还会探讨一些更复杂的环流模式,如哈德里环流、费雷尔环流和极地环流,以及它们在调节全球热量分布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对这些宏观大气运动的理解,将为我们后续深入探究具体天气现象打下坚实的基础。读者将了解到,我们每天感受到的微风细雨,其实是庞大而复杂的全球大气系统中的一部分。 第二章:水的故事——水汽的旅行与云的诞生 水,是构成天气最活跃的元素之一。本书将聚焦于水汽在地球大气中的奇妙旅程。我们将从蒸发开始,探讨太阳能如何将地表的水分转化为看不见的蒸汽,并升入大气。然后,我们会深入研究凝结的过程,当温暖湿润的空气上升并冷却时,空气中的水汽会达到饱和状态,并开始在微小的尘埃、盐粒等凝结核上聚集,形成肉眼可见的微小水滴或冰晶——这就是云的雏形。 我们将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云,从我们熟悉的积云、层云,到壮观的积雨云和纤细的卷云。每一种云都有其独特的形成机制和所预示的天气特征。例如,蓬勃发展的积雨云往往预示着强烈的雷暴,而平坦的层云则可能带来持续的阴雨。本书将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细致的描述,帮助读者识别各种云的形态,并理解它们与当前及未来天气之间的联系。 更进一步,我们将探讨云的演变过程,以及云中的水滴或冰晶如何增长,直至达到足以克服空气阻力并落向地面的程度。这一过程,便是我们所熟知的降水——雨、雪、冰雹等。我们将剖析不同降水形式的形成条件,例如温度、湿度和大气稳定性如何影响降水的类型和强度。 第三章:风的低语与怒吼——风的成因与类型 风,是我们最直接能感受到的天气现象之一。本书将深入探究风产生的根本原因——气压差。空气总是从高压区域流向低压区域,这种流动形成了我们所感受到的风。我们将详细讲解形成气压差的各种因素,包括地表受热不均、冷暖空气交汇等。 本书将详细介绍不同尺度和类型的风。我们将从全球性的大风带(如信风、西风)开始,然后转向区域性的季风和海陆风,解释它们是如何被地理环境和昼夜温差所驱动的。接着,我们将聚焦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微观风——例如山风谷风,以及城市峡谷中的风现象。 此外,我们还会探讨一些特殊而重要的风,如台风(飓风、气旋)的形成与发展。我们将解析这些巨大而破坏性的天气系统是如何在海洋上孕育,并携带巨量能量登陆,对沿途地区造成毁灭性的影响。理解台风的形成机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测和防范灾害,也能让我们惊叹于大自然强大的力量。 第四章:电闪雷鸣——雷暴的形成与危害 雷暴,无疑是最具戏剧性的天气现象之一。本书将揭示雷暴的形成过程。它通常发生在不稳定的大气条件下,当湿热空气快速上升,形成巨大的积雨云时,云中会产生剧烈的对流。在这个过程中,云中的水滴、冰晶以及冰雹等颗粒相互碰撞、摩擦,产生了大量的电荷分离。 我们将深入探讨雷电的产生机制。当云层中的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强大的放电现象,这就是我们看到的闪电。闪电的出现会瞬间加热空气,使其急剧膨胀,产生巨大的声响,即雷声。本书将介绍不同类型的闪电,例如云对地闪、云内闪等,并解释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 同时,本书将强调雷暴的危险性。除了闪电可能造成的直接伤害和火灾,雷暴还常常伴随着强降水、大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我们将探讨如何在这种天气下保护自己,以及气象部门是如何监测和预警雷暴的。 第五章:寒冬的馈赠与春的温柔——雪、霜与雾的形成 除了雨水,雪和霜也是冬季的标志性天气。本书将详细阐述雪的形成过程。当大气温度低于冰点时,大气中的水汽可以直接凝华成冰晶,并在云中不断增长,最终形成我们看到的雪花。我们将介绍不同形状的雪花,以及为何它们的形状如此多样。 霜,则是地面温度降至冰点以下,空气中的水汽直接在物体表面凝华形成的冰晶。本书将探讨霜的形成条件,以及它对农业可能造成的影响。 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我们将探讨不同类型的雾,例如辐射雾、平流雾、蒸发雾等,以及它们是如何在特定的气象条件下形成的。我们将解释雾是如何影响能见度的,以及它对交通运输和日常生活带来的挑战。 第六章:极端天气的背后——气候变化与天气极端化 在了解了各种基本天气现象的形成之后,本书将进一步探讨天气与气候的关系,特别是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对天气模式带来的影响。我们将回顾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例如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以及它们如何导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 接着,我们将深入分析气候变化如何导致极端天气的频率和强度增加。这包括更频繁、更强烈的热浪、干旱、洪水、强风暴等。本书将引用科学研究和实际案例,展示气候变化如何使我们熟悉的天气变得更加“不友好”,并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构成严峻挑战。 我们将讨论科学家们如何利用气候模型来预测未来的天气和气候趋势,以及这些预测对于我们制定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策略的重要性。本书并非要散布恐慌,而是希望通过科学的认知,促使读者关注气候变化问题,并思考我们如何共同应对这一全球性的挑战。 结语:与天气共舞 《天气现象的奥秘:一场探索自然的旅程》希望能够点燃您对天气的好奇心,并为您提供一把理解这股强大自然力量的钥匙。通过本书,您将不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天气接收者,而是能够以一种更深刻、更科学的视角去观察和理解天空中的每一个变化。 天气,既可以是温柔的春风拂面,也可以是狂暴的雷霆万钧。它塑造着我们的星球,影响着我们的命运。理解天气,就是理解我们所生存的这个星球,理解我们自身与自然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希望这本书能为您打开一扇窗,让您在每一次仰望天空时,都能感受到那份科学的魅力与自然的壮丽。愿我们都能学会与天气和谐共舞,理解它的语言,尊重它的力量,并为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用户评价

评分

我近期读完的这本《合众科学译丛》系列书籍,选择的是《宇宙的几何学》。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完全不同于以往的阅读体验。它深入探讨了空间、时间和宇宙的宏观结构之间的深层联系,以及这些联系如何被数学语言所描述。作者从古希腊的几何学思想出发,逐步引向了现代物理学中的一些最前沿的理论,比如广义相对论和弦理论。我尤其被其中关于黎曼几何和非欧几何的讲解所吸引。过去我一直认为几何学只是平面的绘制和空间的测量,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几何学作为一种语言,能够描述引力如何扭曲时空,以及宇宙的整体形状是如何影响其中物质运动的。书中充满了各种复杂的公式和图解,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需要一些时间和耐心去消化,但一旦理解了其中的逻辑,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无与伦比的。它不只是一本数学的书,更是一本哲学与物理学交织的书。通过对宇宙几何学的探索,作者引导读者思考“存在”的本质,以及我们如何用人类的智慧去理解这个浩瀚而神秘的宇宙。书中的某些章节,比如关于黑洞视界和虫洞的可能性,更是充满了科幻般的想象,却又建立在严谨的科学推导之上。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思维边界被极大地拓展了,对宇宙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也更加欣赏数学这门语言的强大力量。

评分

最近在阅读《合众科学译丛》系列时,我偶然翻阅到一本关于《人类的演化之路》的书籍。这本书以一种宏大的视角,追溯了人类从古猿一步步走向现代智人的漫长历程。它不仅仅是列举了各种化石证据和基因测序结果,更是将这些科学发现置于更广阔的地理、气候和社会背景下进行解读。作者详细描绘了不同时期人类祖先的生存环境,他们如何适应迁徙,如何学会使用工具,如何发展语言和社群,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共同塑造了我们今天的形态和行为。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走出非洲”理论的章节,书中通过详尽的古人类学和遗传学证据,生动地展现了早期人类如何克服重重困难,一步步扩散到世界各地,并最终演化出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这本书也探讨了人类演化中的一些关键转折点,例如农业的出现、火的使用、语言的成熟等等,这些都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命运,也为我们理解今天的社会结构和文化多样性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书中的讨论并没有停留在过去,而是延伸到了对未来人类演化的思考,比如基因编辑技术对人类的潜在影响,这使得这本书既有厚重的历史感,又不失前瞻性。它的叙述方式非常引人入胜,将枯燥的科学事实转化为跌宕起伏的故事,让我对自己的起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同。

评分

近期,我沉浸在《合众科学译丛》的一本书中,书名为《地质时间的尺度》。这本书以极其恢宏的视角,带领我穿越了地球数十亿年的漫长历史。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岩石层和地质年代,而是将地球的演化过程,从其诞生之初的熔融状态,到如今我们所熟知的地貌,描绘成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作者运用精妙的笔触,讲述了板块构造如何塑造大陆和海洋,火山活动如何改变地表,以及冰川和风蚀等外力如何雕刻出千姿百态的景观。我尤其被关于生命演化与地质变化相互作用的章节所吸引。比如,藻类产生氧气的过程如何改变了大气成分,继而影响了生命形态的演化;又比如,大型灭绝事件往往与剧烈的地质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书中穿插了大量令人惊叹的地球科学图片,包括卫星遥感图、地质剖面图以及各种奇特地貌的照片,让我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地球的古老与壮丽。作者的叙述风格非常沉稳而富有感染力,他将那些看似遥远的地质事件,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清晰的逻辑,还原得栩栩如生。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脚下这片土地有了全新的认识,对地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敬畏。它让我意识到,我们所经历的短暂生命,不过是地球漫长生命史中的一瞬,而那些塑造了我们的山川河流,更是蕴藏着无数古老的故事。

评分

我最近的阅读焦点落在《合众科学译丛》的一本新作,名为《量子纠缠的奥秘》。这本书着实让我这个非物理学专业的读者大开眼界,也彻底颠覆了我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作者以一种非常生动形象的方式,解释了量子力学中那些令人匪夷所思的概念,比如叠加态、量子隧穿,以及本书的核心——量子纠缠。我一直以为事物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但量子纠缠的概念表明,两个或多个粒子之间可以建立一种奇特的联系,无论它们相距多远,对其中一个粒子的测量都会瞬间影响到另一个粒子。书中大量的类比和思维实验,将抽象的量子现象变得相对容易理解,比如那个著名的“薛定谔的猫”的例子,虽然看似荒诞,却精准地揭示了量子叠加态的特性。作者还详细介绍了量子纠缠在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和量子加密等领域的应用前景,让我看到了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尽管书中涉及的数学公式和理论推导颇具深度,但作者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普通读者的引导,他用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将复杂的知识拆解开来,让读者能够逐步领会其精髓。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探索一个全新的、与我们日常经验截然不同的微观宇宙,充满了惊奇与探索的乐趣,也让我对科学的边界有了新的认识。

评分

作为一名热爱自然科学的读者,近期有幸拜读了《合众科学译丛》中的一本新作,虽然我选择的这本书并非直接探讨“天气的力量”,而是聚焦于一个同样引人入胜的领域——《微生物的隐秘世界》。这本书的开篇就以一种近乎诗意的笔触,描绘了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观生命是如何塑造着地球的方方面面。作者花了大量篇幅,从地球诞生之初,到如今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层层剥茧,揭示了细菌、古菌、真菌以及病毒这些微小生物所扮演的关键角色。我尤其对其中关于微生物如何驱动地球化学循环的章节印象深刻,比如氮循环、碳循环,这些基础的生命支撑系统,竟然都离不开微生物的辛勤“工作”。书中穿插了大量令人惊叹的显微照片和精美的插图,将那些原本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活力的微观宇宙。读到关于极端微生物的部分,更是颠覆了我以往对生命存在条件的认知,那些能在沸腾的温泉、漆黑的海沟甚至高辐射环境下生存的生物,其强大的适应性和生命力令人敬畏。这本书的翻译也做得十分出色,语言流畅自然,学术性与科普性兼顾,即使是没有深厚科学背景的读者,也能在其中找到阅读的乐趣和收获。它让我重新审视了我们与微观世界的联系,认识到这些看不见的生命才是地球上真正的主宰者,它们的存在,直接影响着我们的食物、健康,甚至是整个星球的命运。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