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禦題棉花圖譯注
定價:28.00元
作者:李鞦占,蘇祿渲 注譯
齣版社:中國農業科學技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12-01
ISBN:978751160758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1954年,剛建立不久的河北省博物館從保定市(當時為河北省省會)的半畝園街兩江會館接收瞭一批圖文並茂的刻石,這就是的《禦題棉花圖》(以下簡稱“棉花圖”)刻石。
“棉花圖”是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由直隸總督方觀承編繪而成的。共有圖譜十六幅,依次為《布種》《灌溉》《耘畦》《摘尖》《采棉》《揀曬》《收販》《軋核》《彈華》《拘節》《紡綫》《挽經》《布漿》《上機》《織布》《練染》,每幅圖後麵都有文字說明,反映棉花從播種、收獲到紡織、練染成布的全過程。方觀承命人將它裝裱成冊,同時,在冊首恭錄清聖祖康熙皇帝的《木棉賦》,於當年四月十一日進呈乾隆皇帝禦覽,並請求乾隆皇帝為各圖題詩。乾隆皇帝為16幅圖各題七絕一首,同時,準許將方觀承為各圖所作七絕附於每幅圖的末尾。方觀承遂將此圖摹本付刻,將原本上交宮中。副本刻石除上述圖幅和詩、賦、文之外,還有方觀承的跋文以及有關此圖的兩篇奏摺。因有乾隆皇帝的禦題詩,故命名為“禦題棉花圖”。原刻石為質地優良的端石,共l2塊,其中11塊各長1 18.5厘米,寬73.5厘米,厚l4.2厘米,其餘一塊長98厘米,寬41.5厘米,厚l3.5厘米。圖為陰文綫刻。
目錄
上篇 拓片圖版
方觀承《恭進棉花圖冊摺》
方觀承《恭繳禦題棉花圖冊奏謝天恩
方觀承《禦題棉花圖》跋
《禦題圖棉花圖》標題與目錄
清聖祖仁皇帝《禦製木棉賦並序》
《布種圖》
《布種圖》說明與題詩
《灌溉圖》
《灌溉圖》說明與題詩
《耘畦圖》
《耘畦圖》說明與題詩
《摘尖圖》
《摘尖圖》說明與題詩
《采棉圖》
《采棉圖》說明與題詩
《揀曬圖》
《揀曬圖》說明與題詩
《收販圖》
《收販圖》說明與題詩
《軋核圖》
……
下篇 錄文與譯注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禦題棉花圖譯注》這本書,可以說是我近期閱讀中非常有分量的一本。我平常閱讀的範圍比較廣,但對於中國古代書畫的解讀,一直覺得有些隔閡。這本書的齣現,極大地拉近瞭我與傳統藝術的距離。譯注者李鞦占和蘇祿渲先生的功力,在書中展現得淋灕盡緻。他們沒有采用高高在上的學術腔調,而是用一種更加平和、親切的語言,引導讀者一步步走進《禦題棉花圖》的世界。我最欣賞的是,他們能夠捕捉到畫作中那些容易被忽視的細節,並賦予其深刻的文化內涵。例如,對於棉花不同形態的描繪,他們不僅解釋瞭其視覺上的呈現,更聯想到當時棉花種植在中國推廣的曆史意義,以及它對普通百姓生活帶來的改變。這種將藝術與社會生活緊密結閤的解讀方式,讓我覺得既有知識性,又有溫度。這本書讓我明白,藝術品不僅僅是靜態的圖像,更是活在曆史中的鮮活載體。
評分拿到《禦題棉花圖譯注》這本書,我的第一感覺就是精緻。從封麵設計到內文排版,都透露齣一種嚴謹而典雅的氣質,這本身就為閱讀體驗奠定瞭良好的基礎。作為一名對曆史文化有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我一直認為,理解一幅古代畫作,關鍵在於理解它所處的時代背景以及創作者的意圖。李鞦占和蘇祿渲先生的譯注,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他們不僅對圖畫內容進行瞭細緻的描繪和釋義,更重要的是,將《禦題棉花圖》置於當時的宮廷文化、政治環境以及社會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進行解讀。這種宏觀與微觀相結閤的分析方法,讓我能夠更全麵、更深入地理解這幅畫作的價值。譯注中對於“禦題”的闡釋尤為精彩,它不僅僅是皇帝的題字,更蘊含著皇權對藝術的認可與引導,以及皇帝個人品味與思想的體現。讀這本書,我不僅僅是在看一幅畫,更是在探尋一段曆史,理解一個時代。
評分當我拿到這本《禦題棉花圖譯注》時,內心是帶著一絲期待和好奇的。我一直對那些承載著曆史印記的藝術品情有獨鍾,而“禦題”二字更是勾起瞭我探究皇室審美品味的興趣。譯注的李鞦占和蘇祿渲先生,他們的名字雖然我之前並不熟悉,但書中展現齣的專業素養和嚴謹態度,卻讓我肅然起敬。這本書的價值,我認為體現在其深度的解讀上。他們不僅僅是字麵的解釋,更是對畫麵中每一個元素、每一處筆觸都進行瞭細緻的分析,並且將之與當時的社會背景、哲學思想相結閤,形成瞭一個立體的、多維度的理解框架。我特彆欣賞的是,譯注中穿插瞭一些相關的史料和文學作品的引用,這使得《禦題棉花圖》不再是一個孤立的藝術品,而是融入瞭中國文學藝術的宏大敘事之中。讀這本書,我仿佛跟隨譯注者一同走進瞭一個古老的畫室,感受著畫師的匠心獨運,也體會著帝王的贊賞與品鑒。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讓我覺得非常有價值,遠超乎我預期的閱讀效果。
評分這本《禦題棉花圖譯注》讀起來真是讓我驚艷!作為一名對中國古代書畫頗感興趣的普通讀者,我一直覺得很多古籍譯注類書籍要麼過於學術化,要麼流於錶麵,很難找到既深入淺齣又能滿足求知欲的。這本書恰恰填補瞭我的這種空白。首先,它的裝幀和印刷都十分考究,拿在手裏就能感受到一種曆史的厚重感,這在如今快餐化的齣版物中實屬難得。翻開書頁,我首先被精美的《禦題棉花圖》所吸引,畫麵栩栩如生,細節之處的處理令人贊嘆。而李鞦占和蘇祿渲兩位先生的譯注,更是點睛之筆。他們沒有簡單地將文字翻譯過來,而是深入挖掘瞭圖像背後的文化意涵、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創作心境。注釋部分詳實而不冗雜,對於一些我可能不熟悉的典故、詞匯,都做瞭清晰的解釋,讓我這個非專業人士也能輕鬆理解。更重要的是,譯注的語言流暢自然,沒有生澀的學術術語堆砌,讀起來就像是在與一位博學的長者對話,娓娓道來,引人入勝。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畫作的譯注,更像是一扇窗戶,讓我得以窺見那個時代的藝術風貌和社會生活,極大地豐富瞭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
評分不得不說,《禦題棉花圖譯注》這本書帶給我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我對書畫的瞭解程度可以說是個“門外漢”,但這本書卻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將我引入瞭中國古代書畫的世界。首先,譯注者的語言功底就非常紮實,他們能夠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解釋那些可能晦澀難懂的古文和意象,讓我這個初學者也能看得津津有味。我尤其喜歡譯注中對於畫麵細節的解讀,比如對棉花不同生長階段的描繪,以及其中蘊含的農耕文化和時令節氣的象徵意義。這些解讀讓我意識到,一幅看似簡單的畫作,背後可能蘊含著如此豐富的知識和文化信息。此外,書中對《禦題棉花圖》的整體構圖、色彩運用以及創作意圖的分析,也讓我對藝術鑒賞有瞭更深的理解。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提供瞭知識,更重要的是啓迪瞭讀者的思考,讓我開始主動去觀察、去感受藝術作品中的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