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香港文化十論
定價:36.00元
售價:24.1元,便宜11.9元,摺扣66
作者:也斯著
齣版社:浙江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8-01
ISBN:9787308095914
字數:209000
頁碼:
版次:5
裝幀:平裝
開本:12k
商品重量:0.341kg
編輯推薦
本書是也斯討論香港文化的一部論集。本書共分為十講,分彆從電影、美術、攝影、文學、流行文化等多角度對香港文化進行瞭深入探討。通過論述,體現瞭作者對香港文化的深入思考,以及對香港文化的批評和闡釋。作者希望藉此嚮大傢闡明:香港文化的特色以及形成方式?也希望藉此來幫助我們看清香港未來的方嚮。本書是一部深入瞭解香港文化特色的重要作品。
內容提要
本書屬於文化評論類。
本書通過文學、電影、視覺藝術、戲劇與流行文化等例證去探討香港在中西文化衝擊、嚴肅與商業文化交匯下所建立的獨特文化身分。是對香港文化的一次多角度、全方位的批評。
目錄
作者介紹
也斯,2012年香港書展年度作傢!本名梁秉鈞,香港詩人、散文傢。生於廣東新會,在香港長大,美國加州大學比較文學博士,曾任教於香港大學比較文學係,現為香港嶺南大學中文係教授。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創作,譯介法國、拉丁美洲及美國地下文學,撰寫評論,任文藝刊物編輯,與友人創辦雜誌,推動香港文藝創作發展。代錶作有:詩集《半途──梁秉鈞詩選》(第四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奬作品)、《雷聲與蟬鳴》、《遊離的詩》,散文集《神話午餐》、《街巷人物》、《在柏林走路》,小說集《剪紙》、《島和大陸》、《布拉格的明信片》(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奬作品)、《記憶的城市虛構的城市》、《後殖民食物與愛情》(第十一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奬作品)等,其中多部作品被翻譯成英、法、德、日等多種語言。
文摘
序言
我必須說,《香港文化十論》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耳目一新的閱讀體驗。也斯先生的視角非常獨特,他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文化評論傢,而是像一個親曆者,一個同路人,用一種非常貼近生活的語言,剖析香港文化的方方麵麵。我之前對香港文化的瞭解,大多停留在影視劇、流行音樂這些比較錶麵的層麵,這本書則讓我看到瞭更深層次的肌理。他談到的一些文化現象,比如“本土意識”的形成,比如語言的演變,以及城市空間如何塑造人的身份認同,都讓我反思良多。讀到他關於“香港精神”的論述時,我仿佛看到瞭那些在時代洪流中,為瞭生存和發展而努力奮鬥的香港人,他們的堅韌、務實,以及在夾縫中求生存的智慧。這本書的寫作風格也很有意思,語言精練,但不失溫度,字裏行間都透露齣一種對故土深沉的熱愛。它不是一本冷冰冰的學術著作,而更像是一部充滿人情味的文化劄記,讓我對香港這座城市有瞭更立體、更鮮活的認識。
評分說實話,剛開始拿到《香港文化十論》這本書,我並沒有抱太高的期待,畢竟文化研究類的書籍,有時候會比較沉悶。但是,也斯先生的文字,完全顛覆瞭我的想象。他用一種非常溫柔但又極具穿透力的方式,展現瞭他對香港文化的深刻理解。我尤其喜歡他對於一些生活化場景的描寫,那些細節充滿瞭煙火氣,卻又承載著厚重的文化意義。比如,他談到一些老字號店鋪的變遷,或者一些社區的集體記憶,這些都讓我感受到瞭香港這座城市獨特的生命力。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香港,更是關於文化如何與個體生命産生關聯,如何塑造我們的情感和認知。也斯先生的敘述,總能觸及到內心深處最柔軟的地方,引發我對於自身文化歸屬的思考。他的文字,就像是一杯醇厚的茶,需要細細品味,纔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豐富層次和迴甘。這本書,絕對是我近年來讀到的,最值得推薦的文化讀物之一。
評分也斯的《香港文化十論》這本書,我拿到手已經有一段時間瞭,但真正沉下心來去讀,還是最近的事。我一直對香港這座城市充滿瞭好奇,它融閤瞭東西方的文化,既有殖民地留下的痕跡,又有本土獨特的生存智慧。讀這本書,就像是走進瞭這座城市的文化脈絡深處,去探尋它之所以成為香港的根本原因。也斯先生的文字,總是帶著一種溫潤的力量,他不疾不徐地鋪陳著他對香港文化觀察的細緻入微。我尤其喜歡他對於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細節的描寫,比如街頭小食的演變,比如舊時的電影海報,這些平凡的物件在他的筆下,都閃爍著曆史的光澤,摺射齣時代的變遷和人們的情感寄托。閱讀的過程,並非是那種一蹴而就的知識灌輸,而更像是一場與作者的對話,一場在文字間進行的文化溯源之旅。每一次翻開,都能在新的角度找到共鳴,感受到他對香港文化那種深厚的情感和獨到的見解。這本書不隻是關於香港,更是關於文化如何形成,如何發展,以及個體如何在文化的大潮中尋找自我的思考。
評分《香港文化十論》這本書,我可以說是一口氣讀下來的,雖然內容很豐富,但節奏把握得非常好,絲毫不會讓人感到枯燥。也斯先生的寫作功力毋庸置疑,他能夠將復雜的文化議題,用一種非常易懂且引人入勝的方式呈現齣來。他對於香港文化的分析,不是停留在宏觀的層麵,而是深入到日常生活的細節,比如他對“香港人”身份認同的探討,對我觸動很大。我一直覺得,身份認同是一個非常微妙且難以言喻的概念,而也斯先生通過他的觀察和思考,為我們提供瞭一個非常清晰的視角。他沒有簡單地將香港文化歸類,而是強調瞭它的多元性、復雜性和流動性。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閱讀關於香港文化的知識,更是在體驗一種思考方式,一種觀察世界的方式。他的文字,時而像一位睿智的長者,時而又像一個充滿好奇心的探索者,引領著我去發現香港文化的無限可能。
評分拿到《香港文化十論》這本書,我最開始是被它的書名所吸引。香港文化,這四個字本身就充滿瞭故事和想象。也斯先生的文字,給我的感覺就是那種非常有“味道”的。他沒有用太多晦澀難懂的理論,而是用非常平實的語言,講述他對香港文化的理解。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能從非常細微的切入點,比如一次偶然的街頭偶遇,或者一個被遺忘的老物件,去挖掘齣深層的文化意涵。這種觀察的敏銳度,真的讓人佩服。讀這本書,就像是在和一位資深的老朋友聊天,他娓娓道來,分享他對傢鄉的點點滴滴的感受和思考。他對於一些傳統文化如何在新時代被保留和發展,又如何被賦予新的意義,有著獨到的見解。這本書讓我認識到,文化並非一成不變,它是在不斷的碰撞和融閤中,形成新的生命力的。也斯先生的文字,就像是一位技藝精湛的匠人,用他的筆觸,為我們呈現瞭一幅幅生動鮮活的香港文化圖景,讓我深深著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