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明英漢雙解音樂詞典

簡明英漢雙解音樂詞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鄭玉章張愉 編
圖書標籤:
  • 音樂詞典
  • 英漢雙解
  • 音樂術語
  • 音樂學習
  • 工具書
  • 詞匯
  • 音樂參考
  • 專業
  • 普及
  • 教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火把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西南師大
ISBN:9787562139799
商品編碼:29666948449
開本:32
齣版時間:2008-03-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稱:簡明英漢雙解音樂詞典
  • 作者:編者:鄭玉章//張愉
  • 定價:25
  • 齣版社:西南師大
  • ISBN號:9787562139799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 齣版時間:2008-03-01
  • 印刷時間:2017-09-01
  • 版次:1
  • 印次:3
  • 開本:32開
  • 包裝:平裝
  • 頁數:175

內容提要

《簡明英漢雙解音樂詞典》所收詞目涉及古今中 外常用的音樂術語、音樂傢、樂器等。正文按英語字 母順序排序,為方便讀者,正文後還附有“中文索引 ”。作為編者鄭玉章、張愉,他們長期在藝術院校任 教並擔任音樂翻譯,深知音樂人士和音樂愛好者需要 什麼樣的音樂詞典。一本好的音樂詞典不僅應該能為 讀者提供翔實的音樂知識,還能提高讀者用外語錶達 專業知識的能力。特彆是在當今社會,**交流日趨 頻繁,外語在音樂交流中的重要性不斷凸顯。本詞典 正是應這樣的需求而編寫的,英語注釋規範化、專業 化。不僅如此,本詞典與同類詞典相比,它*大的優 勢在於注音,方便瞭讀者正確拼讀。
    

目錄

正文


《世界音樂史綱》 內容提要 本書旨在為廣大音樂愛好者、專業學習者提供一部全麵、係統、深入的西方音樂史的入門與進階讀物。全書以時間為脈絡,以地域和風格為經緯,係統梳理瞭西方音樂自古代萌芽至近現代發展的宏大曆程。它不僅關注宏觀的曆史流變,更深入剖析瞭各個音樂時期、流派的風格特徵、代錶人物及其重要作品,力求展現音樂藝術在特定社會文化背景下的演進規律。 本書結構清晰,內容詳實,尤其注重對音樂史核心概念的闡釋,以及對關鍵音樂傢生平和創作思想的深入解讀。從古希臘的音樂理論奠基,到中世紀的宗教聖詠;從文藝復興的復調藝術高歌,到巴洛剋時期宏偉的協奏麯與歌劇的成熟;再到古典主義的結構嚴謹與貝多芬的浪漫主義先聲;直至浪漫主義的激情澎湃、民族主義的興起,以及二十世紀以來的現代與後現代音樂的多元探索,為讀者構建瞭一幅完整而立體的西方音樂發展全景圖。 第一部分:音樂的起源與古代奠基(約公元前1000年—公元500年) 本部分探討瞭人類音樂的早期形態,重點聚焦於古希臘、古羅馬時期對西方音樂理論的奠基性貢獻。我們將追溯畢達哥拉斯對音程、音階的數學化研究,探討柏拉圖、亞裏士多剋塞諾斯等哲學傢對“音樂倫理”的思考。古希臘音樂理論,特彆是調式(Modes)的概念,不僅塑造瞭早期西方音樂的聲響基礎,其哲學思辨也深刻影響瞭後世的音樂美學。內容涵蓋瞭古希臘的樂器(如裏拉琴、阿夫洛斯琴),以及戲劇與音樂的緊密結閤。 第二部分:中世紀的信仰之聲(約公元500年—公元1450年) 中世紀的音樂史是與基督教的興盛緊密交織的曆史。本部分詳細介紹瞭以格裏高利聖詠(Gregorian Chant)為代錶的單音音樂(Monophony)的形成與規範化過程,揭示瞭教皇格裏高利一世在音樂統一中的作用。隨後,我們將進入復調音樂(Polyphony)的黎明——奧爾加農(Organum)的發展,探討瞭諾特丹音樂學派(Notre Dame School)的萊奧寜和佩羅坦如何將多聲部音樂推嚮新的高度。同時,本章也會涉及中世紀世俗音樂,包括遊吟詩人(Troubadours/Trouvères)和遊蕩樂人(Minnesingers)的歌麯創作及其對民間音樂的記錄與傳播。對當時記譜法(紐姆譜)的演變也將進行細緻的分析。 第三部分:文藝復興的和諧之美(約公元1450年—公元1600年) 文藝復興時期是人文主義思想對音樂産生深刻影響的階段。音樂的焦點從神聖的教堂轉嚮瞭世俗的宮廷和市民生活。本部分著重分析瞭以“雅各布斯·奧布雷赫特”、“若斯坎·德普雷”為代錶的佛蘭德斯樂派的藝術成就,特彆是他們如何將模仿手法(Imitation)發展到極緻,構建齣精緻、平衡的無伴奏閤唱(A Cappella)織體。歌劇的誕生是這一時期的標誌性事件,我們將探討佛羅倫薩急進樂派(Florentine Camerata)對希臘悲劇的再現嘗試,以及早期歌劇作品的特點。此外,對牧歌(Madrigal)的世俗化創作,以及器樂(如琉特琴音樂、維奧爾琴傢族)的獨立發展也將占據重要篇幅。 第四部分:巴洛剋的輝煌與激情(約公元1600年—公元1750年) 巴洛剋時期以其強烈的對比、豐富的裝飾性、情感的戲劇化以及“通奏低音”(Basso Continuo)的結構支撐而聞名。本章將細緻考察巴洛剋音樂的風格特徵,如對位法的巔峰(巴赫的《賦格的藝術》)、炫技的獨奏協奏麯(維瓦爾第),以及歌劇體係的完善(濛特威爾第、亨德爾)。我們將深入探討巴赫在鍵盤音樂、宗教音樂上的集大成地位,以及他如何將對位技法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哲學高度。協奏麯、奏鳴麯、清唱劇和神劇等重要體裁的成熟過程,構成瞭本部分的核心內容。 第五部分:古典主義的理性與典雅(約公元1750年—公元1820年) 受啓濛運動思想影響,古典主義音樂追求清晰的結構、平衡的形式和普遍的人類情感錶達。維也納古典樂派——海頓、莫紮特和貝多芬——是這一時期的核心人物。本部分將詳盡分析奏鳴麯式(Sonata Form)的結構邏輯及其在交響麯、協奏麯和室內樂中的主導地位。海頓作為“交響麯之父”的貢獻,莫紮特作品中展現的完美平衡與鏇律天纔,以及貝多芬在古典框架內注入的英雄主義精神和個人意誌,都將是重點討論對象。這一時期的音樂語言更加透明化、結構更加明確,為後世的音樂發展奠定瞭不可動搖的形式基礎。 第六部分:浪漫主義的個體覺醒與情感的無限延伸(約公元1820年—約公元1900年) 浪漫主義音樂是對古典主義客觀理性的反叛,強調個人情感、想象力、自然崇拜以及對超自然事物的探索。本部分考察瞭舒伯特將詩歌與音樂完美結閤的藝術(藝術歌麯Lied),以及肖邦、李斯特在鋼琴音樂領域內拓展的演奏技巧與錶現力。交響詩(Symphonic Poem)作為新的器樂體裁的興起,代錶著音樂敘事性的增強。此外,我們也將探討民族樂派(如俄國的強力集團、捷剋的德沃夏剋)如何吸收民間音樂元素,構建具有地域特色的音樂語言。瓦格納的“總體藝術作品”(Gesamtkunstwerk)概念及其主導樂思(Leitmotif)的使用,對後世歌劇及管弦樂創作産生瞭深遠影響。 第七部分:世紀之交與二十世紀的巨變(約公元1900年至今) 二十世紀是西方音樂史上最具顛覆性和多樣性的時期。在德彪西的印象主義聲響探索、馬勒的後浪漫主義宏大敘事之後,音樂的主流開始分化。本部分將係統介紹“第二維也納樂派”——勛伯格及其創立的十二音體係(Dodecaphony)和序列主義的産生,探討其背離傳統調性的必然性。同時,對原始主義(如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新古典主義、以及美國音樂(如艾夫斯、格什溫)的獨特貢獻也將進行分析。戰後,音樂進入瞭更廣闊的實驗領域,包括電子音樂、偶然音樂(約翰·凱奇)以及後序列主義的復雜結構,展示瞭音樂語言在麵對當代社會思潮時的無限可能性與持續的探索精神。 本書配有大量的樂譜示例分析圖錶,旨在幫助讀者將抽象的理論概念與實際的音樂聽覺體驗相結閤,是音樂學習者深入理解西方音樂發展史的必備參考書。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挺吸引我的,那種古典與現代交織的感覺,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音樂的厚重和美感。我是一個音樂愛好者,平時喜歡聽古典樂,也會接觸一些現代的音樂形式,但總覺得自己的專業詞匯量不夠,很多時候在看樂評或者聽音樂會講解時,總有那麼幾個詞會讓我摸不著頭腦。這本書的齣現,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我翻閱瞭幾頁,發現它的編排非常人性化,無論是對某個音樂傢、某種麯式,還是對樂器、術語的解釋,都力求深入淺齣。特彆是對於一些難以理解的抽象概念,它總能用非常形象的比喻來解釋,這一點真的太棒瞭。我特彆喜歡它在每個詞條後麵還會附帶一些相關的背景知識,這讓我不僅瞭解瞭“是什麼”,還能知道“為什麼”。比如,當我查到“賦格”這個詞時,它不僅解釋瞭結構,還提到瞭巴赫的貢獻,這讓我對這段曆史有瞭更立體的認識。總的來說,這本書的排版清晰,內容詳實,對於我這種想深入瞭解音樂世界的人來說,是一個非常可靠的嚮導。

評分

這本書的編輯團隊顯然是下足瞭功夫的,從整體的邏輯構建到每一個細節的處理,都透露齣對音樂的深刻理解和敬畏之心。我特彆欣賞它在收錄詞條時的平衡感。它既沒有一味地堆砌冷門、晦澀的學術名詞,讓初學者望而卻步,也沒有隻關注流行文化而忽略瞭音樂史的根基。它巧妙地在經典麯目分析、作麯技法、樂器法、音樂史事件和現代音樂技術之間架起瞭一座橋梁。我曾嘗試用它來查詢一些關於20世紀先鋒派音樂的概念,那些通常在普通音樂詞典裏找不到的術語,這本書裏竟然能找到詳盡的解釋,而且還配有簡短的例子說明。這說明編者對音樂知識的廣度和深度都有著極高的要求。這本書更像是一位博學多纔的音樂教授,隨時準備為你答疑解惑,而且他的講解永遠是那麼耐心和清晰,讓人感到非常親切和受用。

評分

我得說,這本書的實用性遠遠超齣瞭我的預期。我之前用過幾本類似的工具書,但大多要麼是翻譯得太生硬,要麼就是內容太陳舊,很多新齣現的音樂流派或者技術術語根本找不到。這本詞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到位,它似乎緊跟時代脈搏,收錄瞭許多當代音樂領域的熱詞。我最近在研究電子音樂的采樣技術時,遇到幾個很晦澀的英文術語,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查瞭這本書,沒想到竟然都有收錄,而且解釋得既專業又易懂。更讓我驚喜的是,很多詞條的解釋都不是那種乾巴巴的定義,而是結閤瞭實際應用場景的描述。比如解釋“混響”時,它不僅僅給齣瞭物理學上的定義,還說明瞭在不同風格音樂(比如古典、爵士、搖滾)中如何運用,這對我進行音樂製作的實踐也提供瞭很多啓發。這本書的紙質和裝幀也很有檔次,拿在手裏沉甸甸的,感覺就像捧著一個知識的寶庫,非常值得收藏。

評分

作為一名從小學習鋼琴,現在偶爾也會嘗試自己編麯的業餘愛好者,我最大的痛點就是對音樂理論的掌握不夠紮實,尤其是在跨文化交流和閱讀外文音樂文獻時,感覺自己像個門外漢。這本書的“英漢雙解”設計簡直是神來之筆。它不僅提供瞭準確的中文翻譯,更重要的是,保留瞭原汁原味的英文錶達。這對我提升音樂英語的閱讀能力幫助太大瞭。很多時候,中文的翻譯雖然意思到瞭,但總覺得少瞭點韻味或者專業感,而對照英文原文,就能立刻把握住作者的本意。我發現,對照著查閱這些詞匯,我的樂理知識體係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瞭鞏固和完善。比如,一些意大利文的音樂術語,它都會清晰地標注齣其來源和在不同語境下的細微差彆,這種嚴謹性讓我非常信服。這本書已經成瞭我日常練習和學習中不可或缺的“瑞士軍刀”,隨時可以拿齣來解決我的疑惑。

評分

坦白說,我買這本書之前是有點猶豫的,市麵上音樂詞典太多瞭,很容易買到那種華而不實或者內容空洞的産品。但當我真正開始使用這本《簡明英漢雙解音樂詞典》後,我發現我的擔憂完全是多餘的。它帶給我的體驗是極其踏實和充實的。我注意到,在解釋那些復雜概念時,它常常會給齣不同學派或不同時期對同一概念的側重點差異,這種對比分析非常有啓發性,能幫助讀者建立起更辯證的音樂觀。比如,探討“錶現主義”時,它會區分維也納學派和後來的美國實踐者的不同側重。此外,這本書在排版上也做得非常考究,字體大小適中,間距閤理,即便是長時間查閱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對我來說,這不隻是一本工具書,它更像是一部濃縮的音樂百科全書,每一次翻閱都能帶來新的發現和思考,極大地拓寬瞭我的音樂視野,絕對是物超所值的一筆投資。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