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艺术哲学
定价:49.80元
作者:(法) 丹纳著、傅雷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1-01
ISBN:978751436190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艺术哲学》由法国深具传奇性的天才人物丹纳在巴黎美术学校讲述美术史的讲义编辑而成,以渊博精深之见解指出艺术发展的主要潮流,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欧洲艺术历史中生动的画卷。《艺术哲学》由翻译家傅雷先生翻译,全书浅显而有诗意,形象富丽,让读者在哲学的瀚海中漂流,为博大的艺术沉淀而震撼和陶醉。
目录
作者介绍
作者丹纳是法国史学家兼文学评论家,实证主义的杰出人物之一,他的著作《艺术哲学》是“一部有关艺术、历史及人类文化的巨著”。丹纳创造性地将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运用到精神科学的研究中去,主张研究学问,应“从事实出发,不从主义出发;不是提出教训而是探求规律,证明规律”,这对欧洲甚至现代西方美学产生了很大影响。
翻译家傅雷学深,译文信、达、雅三美兼擅,于美术及音乐理论与欣赏,尤为专长。《艺术哲学》是傅雷精心翻译的艺术史通论,“采用的不是一般教科书的形式,而是以渊博精深之见解指出艺术发展的主要潮流”, 读来条理明晰,妙趣横生,枯索沉闷之感。
文摘
序言
我最近在尝试理解一些宏大叙事下的个体能动性问题,这本书的标题虽然宏大,但初翻时我注意到它在论述过程中似乎非常注重对具体案例和历史节点的挖掘与剖析,这让我感到惊喜。我原本以为它会是那种纯粹形而上的空谈,但翻阅目录时,看到诸如“巴洛克时期的光影与形而上学关联”或“特定雕塑流派对‘存在’边界的模糊尝试”这类标题,便知作者的视角是极其落地的。这种从具象艺术作品反推哲学思辨路径的手法,远比枯燥的逻辑推导来得生动有力。我尤其关注其中关于“审美判断的社会建构性”那一部分,作者是否能跳出西方中心主义的窠臼,去探讨非西方艺术体系中,美学与真理的关系,这将是对这本书价值的一次重要检验。这种将感性经验提升到理性认识的桥梁搭建,是真正有力量的学术工作所必须具备的。
评分坦白说,我购买这本书是带着一丝“挑战自我”的心态去的。我过去对理论书籍的耐受度有限,很容易被冗长晦涩的句子绊倒,从而产生阅读焦虑。然而,这本书的行文风格出乎意料地克制且精准,它不像某些学术著作那样,热衷于堆砌只有圈内人才能理解的术语黑话,而是尽量用一种清晰、逻辑严密的白话来构建思想的阶梯。即便是处理极其精微的本体论难题时,作者也总能找到一个恰当的比喻或者一个清晰的递进层次来引导读者,仿佛一位技艺高超的向导,即便走在迷雾重重的思想密林中,也不会让你感到迷失方向。这种对清晰度的执着,本身就是一种极高的专业素养的体现,它使得原本可能束之高阁的深奥理论,变得触手可及,极大地降低了哲学阅读的门槛。
评分从整体的阅读感受来看,这本书带给我的情绪波动是复杂而深远的。它不是那种读完后会让人感到“如释重负”或“恍然大悟”的畅快淋漓的读物,相反,它更像是一场漫长的、需要耐心陪伴的对话。它不断地提出问题,而不是急于给出终极答案,这种“反高潮”的叙事策略,反而将思考的余地最大化地留给了读者自己。每读完一章,我都会放下书本,在房间里踱步许久,试图将书中的概念与我自身的日常经验进行比对和校准。这种强迫你进行内化和反刍的过程,才是真正有价值的阅读体验。它不是提供一个现成的世界观,而是提供了一套审视世界的全新工具箱,工具本身或许沉重,但掌握之后,重构世界观的潜力是无限的。
评分这本书的引用和注释系统做得相当出色,这对于任何想要深入研究的读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我注意到,每一个关键论点的提出,背后都有扎实的文献支撑,脚注部分不仅仅是简单的文献罗列,很多时候,作者还会在那里对其他学者的观点进行简短的辨析或补充说明,这有效地避免了论述上的孤立性。当我查阅到某个名词的来源时,脚注里的信息往往能立刻将我拉回到相关的历史语境中,这种“立体化”的阅读体验非常难得。这表明作者不仅是知识的搬运工,更是知识链条的构建者,他为读者提供了足够丰富的路径去探索知识的源头,而非仅仅停留在接受结论的层面,这对于培养批判性思维是极为有益的。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艺术品本身,那种厚重的质感,封面烫金的字体,拿在手里就有一种庄严感,仿佛触摸到了某种久远而深邃的智慧。内页的纸张选用了高级的米黄色,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惫,而且油墨的印制清晰度极高,每一处线条、每一个排版细节都透露出出版方对读者的尊重。我特别喜欢它在章节划分上的处理,每当进入一个新的主题探讨,总会有一段精炼的引言或是一幅恰到好处的留白来做过渡,这种节奏感让人在吸收复杂思想时,能保持一种沉静的心绪。虽然内容本身我尚未完全深入,但仅从物理层面而言,它已经超越了一本普通书籍的范畴,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案头摆设,那种低调的奢华,让人爱不释手,甚至让我有些舍不得翻开它,生怕弄皱了那一尘不染的书页。它成功地营造了一种阅读的仪式感,让阅读不再是碎片化的信息获取,而是一种对知识的虔诚朝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