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印地语文学史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印度印地语文学史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安武 著
图书标签:
  • 印度文学
  • 印地语文学
  • 文学史
  • 印度文化
  • 印度历史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文学研究
  • 亚洲文学
  • 文化史
  • 历史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群洲文化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ISBN:9787500097303
商品编码:29677352436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印度印地语文学史

定价:52.00元

作者:刘安武

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50009730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导语_点评_推荐词

内容提要


《印度印地语文学史》主要介绍了初期印地语文学(《地王颂》、诗人维德亚伯迪);前中期和后中期的印地语文学(诗人格比尔达斯和米拉巴伊);近代文学(民族大起义时期的诗歌),现代文学(民族主义诗歌和浪漫主义诗歌、现实主义小说)和印地语地区的民间文学。分阶段详细论述了印度印地语文学史的发展。

目录


代序时间只有前后没有左右

序言

序论印地语文学产生的背景及其他

**章初期的印地语文学(1350年以前)

**节概述

第二节长篇叙事诗《地王颂》

第三节歌颂王公的其他长诗

第四节诗人维德亚伯迪

第二章前中期的印地语文学(1350~1600)

**节概述

第二节诗人格比尔达斯

第三节加耶西和他的《伯德马沃德》

第四节苏尔达斯和他的《苏尔诗海》

第五节女诗人米拉巴伊

第六节杜勒西达斯和他的《罗摩功行录》

第三章后中期的印地语文学(1600~1857)

**节概述

第二节格谢沃达斯的理论和创作

第三节比哈利拉尔和德沃德特

第四节普生和觉特拉杰

第四章近代文学(1857D1900)

**节概述

第二节民族大起义时期的诗歌

第三节戏剧和散文的开拓者DD帕勒登杜

第四节19世纪下半叶其他重要作家

第五章现代文学(上)(1900~1947)

**节概述

第二节民族觉醒初期的诗人和作家

第三节普列姆昌德

第四节杰耶辛格尔-伯勒萨德

第五节尼拉腊和苏米德拉南登’本德

第六节耶谢巴尔

第六章现代文学(下)(1900D1947)

**节民族主义诗歌和浪漫主义诗歌

第二节现实主义小说

第三节介南德尔?古马尔和其他小说家

第四节戏剧

第五节文学理论和批评

第六节散文

第七章印地语地区的民间文学

**节关于民歌

第二节关于民间故事和传说

附录

附录一刘安武先生简介

附录二刘安武著述目录

索引

编后记

作者介绍


刘安武,中国印度学学者,翻译家,北京大学教授。曾就学于中国的湖南大学、北京大学和印度的德里大学、贝拿勒斯印度大学。1958年自印度回国后入北京大学工作。主要从事印度语言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对印地语文学史、普列姆昌德、印度两大史诗等均有深入研究。参与翻译并主编《泰戈尔全集》24卷。2004年被中国翻译家协会授予翻译家称号,2005年被评为北京大学文科教授。

文摘


序言



《印度印地语文学史》 一、 概论 《印度印地语文学史》一书,旨在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印度印地语文学发展的宏大画卷,从其萌芽、形成,到繁荣、演变,直至现代的多元面貌。全书以历史的纵深感,梳理了印地语文学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社会文化语境下的独特魅力与发展脉络。本书并非仅仅是对文学作品的罗列,而是深入探究驱动文学发展的社会、政治、宗教、经济及哲学思潮,并分析这些外部因素如何深刻地塑造了印地语文学的面貌、主题、风格及表达方式。 本书的写作,立足于扎实的史料研究,涵盖了从早期口头传说、梵语及普拉克利特语文学的深远影响,到印地语方言的整合与规范化,再到近代文学的觉醒与民族主义的勃兴,直至当代文学的挑战与创新。通过对重要作家、作品、流派及文学思潮的深入剖析,本书力求呈现印地语文学作为印度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独特价值与世界文学贡献。 二、 文学起源与早期发展(约公元10世纪 - 15世纪) 印地语文学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印度丰富多彩的口头文学传统,以及笈多王朝以来梵语文学的辉煌成就。随着社会结构的变迁与语言的演化,普拉克利特语(Prakrit)及其后继语言的出现,为地方性文学的生长提供了土壤。在这一时期,印地语的雏形——一系列方言,如阿瓦希语(Avadhi)、布吉语(Brajbhasha)、尼瓦里语(Marwari)等,开始孕育出具有地方特色的诗歌和叙事文学。 早期的印地语文学,很大程度上受到宗教与英雄史诗的影响。宗教诗歌是这一时期文学的主流,尤其是虔诚主义(Bhakti)运动的兴起,为印地语文学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吠檀多(Vedanta)哲学、印度教神祇的崇拜,以及对个人精神解脱的追求,成为众多诗人的创作主题。例如,在阿瓦希语地区,圣者卡比尔(Kabir)以其直率、批判性的诗歌,挑战宗教教条,倡导信仰的纯粹性;圣女米拉拜(Meera Bai)以其对克里希纳神(Krishna)的深情赞美,成为 bhakti文学的典范,其诗歌至今仍被广为传唱。 与此同时,在布吉语地区,以克里希纳神为中心的密契主义诗歌(Mystical Poetry)蓬勃发展,如圣贤苏尔达斯(Surdas)以其《苏尔达斯语录》(Sur Sagar)描绘了克里希纳童年的天真烂漫与青年时期的浪漫爱情,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而圣贤图尔西达斯(Tulsidas)更是将印地语文学推向了新的高峰。他以阿瓦希语创作的史诗《罗摩衍那》(Ramcharitmanas)是对古代梵语史诗《罗摩衍那》的印地语再创,不仅在文学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更因其贴近民众,深入人心的宗教理念,成为印度教徒的精神财富,影响了数亿印度人的生活。 在英雄叙事方面,一些流浪艺人和说书人以地方方言创作了大量歌谣和叙事诗,讲述古代英雄、地方神话以及民间传说,这些作品虽然篇幅不一,但为印地语叙事文学奠定了基础。 三、 中世纪的繁荣与王朝影响(约15世纪 - 18世纪) 随着德里苏丹国和莫卧儿王朝的兴起,印地语文学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尽管波斯语(Persian)和乌尔都语(Urdu)在统治阶层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印地语,特别是其北方方言,在民间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莫卧儿宫廷的赞助,也为一些诗人提供了创作平台,促进了文学的交流与融合。 这一时期,诗歌创作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尤其是浪漫抒情诗(Riti Kavya)的兴盛。这些诗歌常常以宫廷生活、王公贵族的爱情故事为题材,语言华丽,辞藻精美,注重形式的工整与韵律的和谐。虽然部分作品可能流于形式主义,但也不乏艺术价值极高的佳作。例如,克里沙·比哈里(Keshavdas)以其严谨的格律学著作,为印地语诗歌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同时,叙事诗依然是重要的文学形式。以穆斯林王朝为背景的英雄史诗,融合了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文化元素,成为这一时期文学的一大特色。一些诗人利用印地语记录了历史事件、民族英雄的故事,以及地方贵族的传说,这些作品为后世研究历史与社会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此外,戏剧文学也开始崭露头角。虽然受到西方戏剧的影响尚不明显,但一些地方性的表演形式,如“拉西拉”(Raslila)和“克塔”(Katha),已经具备了戏剧的基本要素。 四、 近代文学的觉醒与民族主义的浪潮(19世纪 - 20世纪初) 19世纪,随着英国殖民统治的深入,印度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西方思想、科学技术、政治制度的传入,以及民族意识的觉醒,对印地语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时期,印地语文学迎来了重要的转型期。 “哈迪尔·盖达”(Hindi-Urdu)之争,以及印度斯坦语(Hindustani)的形成,为印地语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进程带来了挑战与机遇。一些文学家致力于将印地语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强大表现力的现代文学语言,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现代小说的兴起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文学现象之一。巴尔·克里希纳·巴特(Bharti Krishna Bhatt)被认为是现代印地语小说的奠基人之一,他创作的《拉拉·尼瓦斯》(Lal Kavi)等作品,开始关注社会现实,描写普通人的生活,探讨人性的复杂。 诗歌创作也摆脱了早期浪漫抒情诗的束缚,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和民族命运。如米斯里·班达尔(Mahavir Prasad Dwivedi)提倡“实用主义”的文学观,鼓励作家关注社会问题,创作具有教育意义的作品。而贾·尚卡尔·普拉萨德(Jaishankar Prasad)则以其深邃的哲学思考和宏大的历史视野,创作了《卡玛亚尼》(Kamayani)等杰作,将印地语诗歌提升到新的艺术高度。 戏剧方面,现代戏剧的表演形式逐渐成熟,剧作家开始创作具有现实主义色彩的戏剧,反映社会矛盾和民族解放的斗争。 五、 20世纪中叶至今:多元化的发展与挑战 20世纪中叶,印度独立,印地语文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独立后的印度,国家建设、社会变革、经济发展以及不同地域、不同宗教、不同阶层之间的互动,为印地语文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和丰富的题材。 1. 现实主义的深入与社会批判: 许多作家将目光投向了独立后印度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如贫富差距、种姓制度的遗留影响、农村与城市的二元对立、政治腐败以及社会转型期的阵痛。他们通过小说、诗歌、戏剧等形式,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描绘和批判。例如,戈丹(Gomber)的《戈丹》(Godan)堪称现实主义小说的典范,深刻揭示了印度农村的贫困与农民的命运。 2. 现代主义的探索与语言创新: 受到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一些作家开始尝试新的叙事技巧、结构方式和语言表达。他们更加注重内心的探索、意识流的运用,以及对传统叙事模式的突破。这种探索使得印地语文学在艺术表现上更加丰富和多元。 3. 女性文学的崛起与性别议题: 随着女性在社会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作家开始发声,她们的作品聚焦于女性的生存困境、情感世界、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性别歧视等议题。这些作品为印地语文学注入了新的视角和力量。 4. 地区文学的融合与对话: 印度是一个多语言、多文化的国家,印地语文学在与南印度、东印度、西印度等地区其他语言文学的交流与对话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这种跨文化、跨语言的融合,使得印地语文学呈现出更为宏大和包容的面貌。 5. 当代文学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进入21世纪,印地语文学面临着全球化、信息技术发展、流行文化冲击等多方面的挑战。数字媒体的兴起,对传统出版业和阅读习惯产生了影响。然而,这也为印地语文学的传播和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当代印地语作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表达方式,关注全球性议题,努力在世界文学舞台上展现印地语文学的独特魅力。 六、 结论 《印度印地语文学史》一书,通过对印地语文学跨越千年的发展历程进行系统梳理与深入分析,揭示了其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独特价值与发展规律。本书不仅是一部文学史,更是一部印度社会、文化、思想史的生动写照。它展现了印地语文学如何从宗教虔诚的颂歌,到民族觉醒的号角,再到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不懈探索。印地语文学以其丰富的题材、多样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为理解印度文明和世界文学贡献了宝贵的力量。本书的出版,旨在为国内外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了解印度印地语文学的窗口,促进跨文化理解与交流。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实在太过引人注目了,"印度印地语文学史"——光是听名字就觉得沉甸甸的,仿佛能从中窥见一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文明的文学脉络。作为一个对异域文化素来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尤其关注那些能够带领我深入了解一个民族精神内核的作品。印地语,作为印度最广泛使用的语言之一,其文学承载的文化意义不言而喻。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罗列作品和作者,而是能深入浅出地剖析印地语文学在不同历史时期是如何受到社会、政治、宗教等因素的影响,又是如何反过来塑造了印度人民的思想和情感。比如,我想知道那些古老的史诗,如《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在印地语文学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它们是如何被后来的作家所继承、改编,乃至颠覆的?又比如,在近代,随着印度民族主义的兴起,印地语文学又呈现出怎样的面貌?是否存在一些杰出的作家,他们的作品成为了时代的呐喊,激发了无数人的爱国热情?这本书是否能为我勾勒出这样一幅波澜壮阔的文学画卷?我特别希望作者能够具备深厚的学术功底,同时又拥有讲述故事的艺术,能够将那些可能晦涩难懂的文学理论和历史背景,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给读者。

评分

我拿到这本《印度印地语文学史》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它的厚重感,这无疑是对其内容的期待。作为一名对世界文学抱有强烈好奇心的爱好者,我一直觉得,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学,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其灵魂深处的大门。而印地语文学,对于我来说,更像是一片神秘的未知大陆,充满了探索的魅力。我尤其关注的是,这本书是否能够清晰地梳理出印地语文学从早期发展到现代的演变轨迹。我想知道,在那些漫长的岁月中,是否有某些重要的文学运动或思潮,深刻地影响了印地语文学的面貌?例如,梵语文学的遗产对印地语文学产生了怎样的启示?而后来,伊斯兰文化和波斯文学的传入,又为印地语文学带来了哪些新的元素和表达方式?更让我好奇的是,在殖民时期,印地语作家们是如何应对西方文学的冲击,同时又要为民族独立而呐喊的?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详实的史料和深刻的分析,让我能够看到那些伟大的作家是如何在时代浪潮中创作出不朽的作品,以及这些作品又如何反映了印度人民的生活、梦想和抗争。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出品,通常意味着内容的严谨和学术性的保障,这让我对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充满了信心。

评分

这本书《印度印地语文学史》的光是书名就让我心生向往。我一直对印度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国度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学,是理解其文化精髓的绝佳途径。印地语,作为印度的主流语言,其文学的发展历程无疑承载着印度人民的集体记忆和精神世界。我特别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印地语文学发展中一些关键的转折点和重要的人物。例如,我想知道在宗教改革时期,印地语文学是如何受到当时社会思潮的影响,并出现了哪些重要的宗教文学作品?再比如,在殖民统治的背景下,印地语文学是否出现了一些反抗殖民文化、塑造民族认同的作品?我对那些能够反映社会变迁、人文关怀的文学作品尤其感兴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这些作品的时代背景、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让我能够不仅仅是“读”到,而是能够“感”受到印地语文学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并从中窥见印度社会和人民的丰富多彩的生活画卷。

评分

这本《印度印地语文学史》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所承载的文化维度。一直以来,我对亚洲文学都有着莫名的情愫,而印度,作为一个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其文学作品总是能触动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印地语,作为印度社会的一面重要旗帜,其文学的演进自然是研究印度文化不可或缺的一环。我期望这本书能为我打开一扇了解印度思想、哲学和艺术的窗户。我非常想知道,在印地语文学的历史长河中,是否有那些作品,能够直接反映印度教、佛教等宗教思想的演变和影响?又或者,是否存在一些文学流派,是对印度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和反思?比如说,我想了解在印度独立运动前后,印地语文学是如何成为凝聚民族精神、传递爱国主义的重要载体的。作者是否能够详细介绍那些在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诗人、小说家和剧作家,以及他们的代表作?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对作品的介绍,更能深入探讨这些作品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让我能够从文学的角度,更深层次地理解印度这个国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评分

初次接触到《印度印地语文学史》这本书,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幅幅关于印度古老而又现代的画面。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东方文学发展的爱好者,我对印地语文学的历史脉络充满了探索的欲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穿越时空,去感受不同时代印度人民的情感和思想。尤其让我感兴趣的是,在古代,印地语文学是如何继承和发展了印度悠久的口头文学传统,并逐渐形成书面文学的?那些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英雄传说,又是如何在印地语文学中得以传承和演变的?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详细介绍一些重要的古代文学形式,比如民歌、说唱文学等,以及它们是如何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和人们的精神世界的。同时,我也想了解,在近代,随着印度社会变革的加剧,印地语文学又呈现出怎样的新特点?是否有某些重要的文学作品,能够捕捉到那个时代社会转型期的阵痛与希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清晰的线索和深入的分析,让我能够感受到印地语文学作为印度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独特魅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