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末日之战 :1944-1945年的德国战场
定价:68.00元
作者: 马克斯·黑斯廷斯 闫晓峰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51663363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踏足10多个国家,采访约170名幸存者,英国军事历史学家马克斯·黑斯廷斯倾心之作!
内容提要
本书讲述了二战结束前8个月的欧洲战事。
1944年9月,盟军相信希特勒的军队会被打败,希望战争能在圣诞节前结束。但是盟军在荷兰灾难性的空降行动、美军在德国边境与贺根森林的挫败,以及突出部战役中艰难的战况,打乱了预期计划。黑斯廷斯讲述了西线和东线两个战场的战事,并生动描绘了苏联红军进攻德国的场面。他搜集了主要参战人员的档案资料,采访了170名幸存者,让我们地了解到那些战役如何展开,以及这些战役对战争中的美国、英国、德国、苏联士兵与平民的影响。
黑斯廷斯提出了具有争议性的问题:西方盟国为了让苏联承担主要作战任务而对其妥协吗?为何德国和苏联士兵比英美士兵的战斗力更强?尽管已胜券在握,为什么战争结束前*后几周对德国城市的轰炸仍在持续?和日本人相比,为什么血战到底的德国人是更加狂热的敌人……
本书还鲜活地描写了斯大林、丘吉尔、艾森豪威尔、蒙哥马利等重要人物。在这部令人兴奋且具有启示意义的著作中,20世纪全球*战争中至关重要几个月的全景跃然纸上。
目录
序 言
第1章 充满希望的时代
第2章 通往阿纳姆之桥
第3章 德国边疆
第4章 维斯杜拉河的苏联人
第5章 冬季
第6章 包围德国
第7章 贺根的
第8章 突出部:一部美国史诗
第9章 斯大林的进攻
第10章 血与冰:东普鲁士
第11章 大爆发:空战
第12章 莱茵河畔的行军
第13章 德军战俘
第14章 西方世界的崩溃
第15章 我们离开时,世界将会颤抖
第16章 痛苦的结局
作者介绍
马克斯?黑斯廷斯(Max Hastings)毕业于牛津大学学院,BBC电视台前记者,英国《每日电讯报》前主编,英国皇家文学学会会员。著有《轰炸机司令部》(Bomber Command)《秘密战》(The Secret War)《涅墨西斯》(Nemesis)和《绝世年代》(Finest Years)等20余部作品,其中绝大多数为二战题材。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书名一下子就吸引了我,1944-1945年的德国战场,这无疑是二战最关键、最惨烈的收官阶段。我一直在思考,在这场倾尽国力的“末日之战”中,德国的决策者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深渊的,他们的军事部署是否还有可取之处,又为何会屡屡失误。更让我好奇的是,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普通德国民众是如何度过那段炼狱般的时光的?他们的生活是如何被战争颠覆的?书中是否会描绘一些感人至深或者令人扼腕的个体故事?我尤其希望能看到一些关于平民视角下的战争,那些在轰炸中躲避、在物资匮乏中挣扎、在政治宣传中迷茫的普通人。新华出版社的出品,让我对内容的严谨性和深度有了较高的期待,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视角,让我对那段血与火的历史有更深入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深沉的色调和泛黄的纸张质感,仿佛一下子就把人拉回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细品读,但单是翻阅目录和序言,就足以感受到作者在史料考证上的严谨和对那个时代人物命运的深刻关怀。从目录的编排来看,似乎不仅仅是简单的战役复述,而是试图从多个维度去剖析1944-1945年这个关键时期德国战场的复杂性,比如提及了“政治博弈”、“经济崩溃”、“民众生活”等侧面,这让我对书中对战争背后社会层面的描写充满了期待。我尤其关注那些关于普通士兵视角和家庭情感的内容,因为我认为战争最残酷的真相往往隐藏在这些个体叙事中。新华出版社的出品,在品质上我还是比较放心的,希望这本书能够带给我一场深入人心的阅读体验,让我对那段历史有更立体、更鲜活的认知,不仅仅是宏大的战役,更是那些在历史洪流中沉浮的个体命运。
评分初见这本书,就被其沉稳而富有力量的书名所吸引。“末日之战”四个字,似乎就概括了1944-1945年德国战场上那种近乎绝望的挣扎和最终的覆灭。我对那个时期德国军事策略的演变,以及它在东西线战场上面临的巨大压力非常感兴趣。书中是否会深入分析那些在最后关头做出关键决策的指挥官们,他们的考量是什么?又是什么导致了最终的失败?当然,除了宏大的军事对抗,我更希望能够窥见战争对德国社会和普通民众的影响。在那个疯狂的年代,社会结构是如何崩塌的?人们的生活状态又是怎样的?是恐惧、是麻木,还是仍然存在着不屈的抵抗?我期望这本书能够提供超越纯粹战史的视角,展现出那个时代德国社会的多棱面貌。新华出版社的出版,也让我对其内容的学术性和可靠性有了基本判断,期待它能带给我一次丰富而深刻的历史解读。
评分看到这本书的装帧,一股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仿佛捧在手中的是一块承载着沉甸甸历史的砖石。书名“末日之战”就极具冲击力,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终结,而“1944-1945年的德国战场”则精准地锁定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最后阶段。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深入解读那段历史的著作,特别是关于德国士兵在最后关头的挣扎与绝望,以及普通民众在战火纷飞中的生存状态。这类书籍往往能更深刻地揭示战争的残酷本质,远非单纯的军事战术描写所能比拟。我希望作者能够通过丰富的史料和细腻的笔触,展现出那个时代德国社会的真实面貌,包括那些在绝望中仍试图维系一丝尊严的人们,以及在历史洪流中被裹挟前行的个体命运。新华出版社的信誉,也让我对本书的质量有了初步的肯定,期待它能为我带来一次震撼人心的阅读体验。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历史的张力,1944-1945年的德国战场,这无疑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阶段,也是最惨烈、最错综复杂的时期之一。作者选择的这个时间跨度,预示着本书将聚焦于德国由盛转衰、最终走向覆灭的这段关键历程。我很好奇书中将如何描绘那些决定性的战役,比如“突出部战役”或“柏林战役”的细节,是否会加入一些鲜为人知的战术部署和指挥官的决策分析。同时,我也期待书中能够展现出战场之外的图景,比如盟军的战略意图、苏联的推进速度,以及德国国内民众的反应和抵抗。战争的结束并不意味着痛苦的终结,这本书是否会触及战后的德国社会,以及这段历史对当今世界格局的影响,也是我非常感兴趣的地方。新华出版社的出版,让我对内容的权威性有了初步的信心,希望这本书能够填补我在这段历史认知上的某些空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