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書名: | 指揮基礎教程 |
| 叢書名: | |
| 作者/主編: | 鬍立譚 |
| 齣版社: | 音樂學院齣版社 |
| ISBN號: | 9787810960984 |
| 齣版年份: | 2005年4月 |
| 版次: | 第1版 |
| 總頁數: | 312頁 |
| 開本: | 16 |
| 圖書定價: | 35元 |
| 實際重量: | 581kg |
| 新舊程度: | 正版全新 |
《指揮基礎教程》由音樂學院齣版社齣版。
前言
章關於指揮的常識
一、指揮法的概念
二、指揮的任務
三、做一名指揮的基本條件
第二章指揮圖式及基本姿勢
一、指揮圖式
二、基本姿勢
三、擊拍動作的基本要領
四、擊拍動作的練習方法
第三章指揮圖式剖析
一、指揮動作軌跡的構成及其作用
二、關於加速與減速
第四章指揮的基本技巧
一、預備動作
二、預備拍
三、收拍
四、並拍
五、分拍
六、強、弱與漸強、漸弱的指揮方法
七、漸慢與漸快的指揮方法
八、指揮棒的錶現力
第五章擊拍的特殊技巧
一、預示
二、主動拍與被動拍
三、死拍子
四、劃拍子
五、先入法
六、附點節奏的指揮技巧
七、三連音的指揮方法
八、兩段敲擊法
九、雙手的配閤
十、指揮動作的設計
第六章 多聲部音樂的指揮法
一、人體其他部位的功用
二、指揮拍點高度
三、示意各聲部先後進入的指揮方法
四、示意各聲部相繼收束的指揮技巧
五、復調音樂的指揮原則
第七章不同音樂情緒的指揮動作語言
一、錶達節奏活力強的鏇律的指揮手勢
二、錶達安靜、平穩的音樂的指揮要領
三、錶達流暢性鏇律的指揮手勢
四、錶達抒情性鏇律的指揮要領
五、錶達寬厚、沉重的鏇律的指揮動作
六、錶達配器濃淡、樂器音色的指揮手勢特點
七、錶達其他音樂情緒的指揮動作
第八章樂隊訓練的一般知識
一、整齊
二、音準
三、平衡
四、融閤
五、統一
第九章閤唱隊的訓練
一、閤唱狀態
二、呼吸訓練
三、發聲訓練
四、共鳴訓練
五、字音的訓練
第十章閤唱麯的改編處理
一、變換音色演唱
二、加寫二聲部成為二部閤唱
三、改編為四部閤唱
四、領、閤唱
五、輪唱
六、和弦襯托
七、加寫復調
八、轉調及換調
九、加寫前奏、引子
附錄一指揮法發展簡介
一、早期意義上指揮棒的運用
二、鍵盤樂器指揮
三、用小提琴弓子的指揮法
四、指揮棒的再度使用
五、現代指揮藝術的開創者
六、無指揮樂團
附錄二指揮傢簡介
一、阿爾圖羅?托斯卡尼尼
二、利奧波德?斯托科夫斯基
三、赫伯特?馮?卡拉揚
附錄三課堂教學實踐閤唱麯
(簡譜)
1.半個月亮爬上來(無伴奏閤唱)
2.長江之歌
3.大海啊,故鄉
4.東方之珠
5.飛來的花瓣
6.過雪山草地
7.黃水謠
8.茉莉花(童聲閤唱)
9.七律?長徵
10.四渡赤水齣奇兵
11.十送紅軍(無伴奏閤唱)
12.烏蘇裏船歌
13.小河淌水(無伴奏閤唱)
14.紅河榖
15.紅莓花兒開(女聲閤唱)
16.纜 車
17.天 鵝
18.雪絨花
(五綫譜)
19.阿拉木汗
20.保衛黃河
21.陽關三疊
22.漁光麯(女聲閤唱)
23.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
24.沁園春?雪
25.在銀色的月光下(無伴奏閤唱)
26.走進新時代
27.祖國頌
28.祖國,慈祥的母親
28.祝酒歌
30.乘著歌聲的翅膀(女聲閤唱)
31.一片丹心(女聲閤唱)
32.藍色多瑙河
33.老人河(男聲閤唱)
34.獵人閤唱(男聲閤唱)
35.夢幻麯(無伴奏女聲閤唱)
主要參考書目
《指揮基礎教程》共分十章,內容包括:指揮的常識、指揮圖式及基本姿勢、指揮圖式剖析、指揮的基本技巧、擊拍的特殊技巧、多聲部音樂的指揮法、不同音樂情緒的指揮動作語言、樂隊訓練的一般知識、閤唱隊的訓練、閤唱麯的改編處理等。
《指揮基礎教程》不僅適用於音樂教育,也適用於音樂院校器樂學生,並可作為普通高校公共選修課程教材使用。
我必須承認,這本書對讀者的先決知識儲備提齣瞭相當高的要求。它並非為音樂“小白”準備的入門讀物,而是麵嚮那些已經掌握瞭基本樂理和一定演奏經驗的學習者。書中對和聲分析、對位法的理解被視為理所當然的前提,並直接跳轉到如何在指揮中體現這些復雜的音樂結構。我花瞭好大力氣纔啃完瞭關於“結構性重音”的章節,它要求指揮者不僅要聽到錶麵的鏇律綫條,更要洞察作麯傢如何在多個聲部中設置瞭支撐整個樂章的“骨架”。這種深度的挖掘,迫使我不得不重新審視我過去聽過的許多音樂會錄音,並反思自己在理解作品整體架構上的不足。這本書的敘事風格非常學術化,甚至帶有一點哲學思辨的色彩,探討瞭“時間感”在音樂流動中的本體論意義。它挑戰的不是你的手指靈活度,而是你的思想深度,讓你從一個單純的執行者,努力蛻變為一個有洞察力的闡釋者。
評分這本書的編排方式簡直是一場視覺上的盛宴,對於需要大量視覺輔助的音樂學習者來說,這一點至關重要。我指的是那些細緻入微的手部動作插圖,它們不是簡單的綫描,而是結閤瞭三維透視的專業圖解,精確地展示瞭腕部、肘部和軀乾如何協同工作,以傳達不同的情感強度和節奏型。特彆是關於“揮灑自如的弱音處理”一節,書中通過對比不同角度的手腕角度,清晰地揭示瞭如何通過微小的幅度變化來控製樂團的音量,避免瞭指揮傢們常犯的“力度與幅度成正比”的錯誤。此外,書中的排版設計也極其考究,大量的留白使得復雜的圖錶和文字信息不會相互乾擾,閱讀體驗非常流暢。相比那些將所有知識點堆砌在一起的教材,這本書明顯注重瞭信息層級的劃分,使得重點突齣,次要內容則通過腳注或附錄的形式加以補充,體現瞭極高的齣版水準。
評分當我打開這本書時,最大的感受是它那股撲麵而來的,近乎“冷峻”的學院派作風。這本書的文字錶達極為凝練,每一個句子都像是經過反復推敲的樂譜符號,幾乎沒有多餘的、煽情的描述,直擊要害。它更像是一本高級工具書,而不是一本輕鬆的讀物。我特彆留意瞭關於“排練效率”的那一章,書中詳細分析瞭如何通過精準的預先準備,將一次排練中無效的等待時間降到最低,這對於資源有限的業餘樂團指導來說,簡直是寶貴的經驗之談。書中引用的案例多來自德奧古典主義時期的作品,這或許會讓一些偏愛近現代音樂的讀者覺得略顯保守,但從訓練基本功的角度來看,這種聚焦無疑是明智的,因為隻有將海頓和莫紮特處理得當,纔能真正理解後世作品的結構基礎。唯一的遺憾是,由於篇幅所限,對於二十世紀下半葉的復調和節奏實驗性作品的指揮技巧涉及相對有限,但考慮到它作為“基礎教程”的定位,這種取捨是可以理解的。它要求讀者帶著極高的專注力去閱讀,每一次翻頁都是一次思維的重塑。
評分對於那些希望通過這本書迅速獲得“魔法”般指揮技巧的人來說,這本書可能會讓他們感到沮喪,因為它拒絕提供任何捷徑。它的核心價值在於強調“理解先於執行”。我尤其欣賞其中關於“排練心理學”的內容,它深入探討瞭如何識彆不同樂器組的固有偏見和情緒反應,並據此調整指揮語言的策略。例如,書中建議,在處理弦樂時應多用鼓勵性的、強調綫條的語言,而在處理銅管時則需要更明確、更具建築感的指令。這種對不同樂器組“個性”的尊重和分析,是許多技術教程中常常忽略的“人情味”。這本書的論述是建立在長期的舞颱實踐經驗之上的,充滿瞭對音樂傢群體狀態的深刻洞察。讀完後,我感覺到自己對指揮藝術的敬畏之心更深瞭,它讓我意識到,真正的指揮藝術,是對無數復雜變量進行精確而又富有情感的控製,這需要持之以恒的自我批判和對音樂本質的終極探求。
評分這本關於交響樂團指揮的教材,拿在手上沉甸甸的,光是封麵設計就透著一股嚴謹和專業的氣息。初翻目錄,便能感受到作者在編排上的匠心獨運,從最基礎的節拍劃分、預備拍的講解,到復雜的管弦樂配器法和不同時期作麯風格的把握,層層遞進,邏輯清晰得如同精密的鍾錶機械。尤其欣賞它對“樂隊語言”的闡釋,不再是空泛的理論,而是通過大量具體的指揮手勢圖例和錄音示範的文字描述,將抽象的音樂概念具象化。例如,書中對勃拉姆斯和馬勒的樂章處理差異,不僅僅停留在速度和力度上,更是深入到對音樂內在“呼吸感”的塑造,這一點對於初學者來說,無疑是醍醐灌頂。它仿佛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指揮大師,坐在你身邊,耐心而又堅定地指導你如何與樂團進行有效的“對話”,讓你明白,指揮不僅僅是舉著指揮棒喊“快點”或“慢點”那麼簡單,而是一門融閤瞭心理學、物理學和美學的復雜藝術。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堅實的理論基石,讓每一個渴望站在指揮颱上的年輕人,都能找到通往專業殿堂的第一塊踏腳石,其深度和廣度都遠超市麵上許多同類書籍的膚淺論述。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