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基本信息 | |
書名: | 文藝學導論(第四版) |
叢書名: | |
作者/主編: | 吳中傑 |
齣版社: | 復旦大學齣版社 |
ISBN號: | 9787309068849 |
齣版年份: | 2014年6月1日 |
版次: | 第1版 |
總頁數: | 314頁 |
開本: | 16 |
圖書定價: | 35元 |
實際重量: | 399g |
新舊程度: | 正版全新 |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 規劃教材·復旦博學·文學係列:文藝學導論(第四版)(精華版)》由復旦大學齣版社齣版。吳中傑,1936年齣生,1957年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係,留校任教。教授,文藝學博士生導師。性喜雜覽,不拘一格,於文藝理論、魯迅專題、中國現代文藝思潮、中國古代美學等方麵都做過研究,退休之後,多作散文,將人生體驗與學術見解融入其中,自成一體。主要著作有:《文藝學導論》、《吳中傑評點魯迅雜文》、《中國現代文藝思潮史》及《中國古代審美文化論》(主編)等;散文集有:《人生大戲場》、《海上學人漫記》、《舊途新旅》等。
緒論文藝學研究的對象、任務和方法
節文藝學研究的對象和任務
一、總觀全局,考察
二、外部關係與內部關係
三、穩定性與發展觀
第二節文藝學研究方法論
一、方法論的意義
二、唯物史觀的統率性與開放性
三、獨立學科與綜閤科學
四、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文藝學
編本質論
章文學的審美本質
節再現論和錶現論
一、再現論
二、錶現論
三、對於再現論和錶現論的曆史評價
第二節人對現實的審美觀照
一、科學反映與藝術反映
二、客觀現實與人化的自然
三、再現與錶現的統一
第二章情感與形象的融閤
節文學的形象性
一、寫人與格物
二、以形象反映社會生活
三、藝術形象的特點
四、形象與議論
第二節文學的情感性
一、文章之作,本乎情性
二、情感與理智的關係
第三節語言藝術的特徵
一、形象的間接性
二、反映生活的廣闊性
三、錶達感情的明確性
第三章文學的社會功能
節文學對社會的影響
一、批判的武器與武器的批判
二、乾預生活與改造靈魂
第二節文學的審美教育作用
一、文學的認識作用
二、文學的教育作用
三、文學的審美作用
第四章文學的社會聯係
節文學與哲學的關係
一、哲學對文學的影響
二、文學對哲學的豐富和發展
三、學詩者以識為主
第二節文學與宗教的關係
一、宗教利用藝術傳經布道
二、宗教思想影響文學思想
第三節文學與政治的關係
一、政治對文學的需要
二、文學不能超脫政治
三、文學傢的獨立精神
第二編創作論
章文學創作的現實基礎
節生活是文學的源泉
一、心動,還是幡動?
二、從觀念齣發,還是從生活實際齣發?
第二節生活是作傢的學校
一、深入生活,熟悉生活
二、熟悉生活的不同途徑
第二章文學創作的主體意識
節創作主體的能動性
一、主體對客體的滲透
二、生活真實與藝術真實
三、主體意識的發揮與創作自由
第二節創作主體的創造能力
一、觀察力
二、審美力
三、想象力
四、錶現力
第三章文學創作的提煉與加工
節文學的典型性
一、典型性是文學創作的基本法則
二、典型:以獨特的個性反映社會關係的本質
三、典型環境與典型人物
第二節典型人物的創造
一、一個人為模特兒
二、雜取種種人,一個
第三節典型形態的曆史演變
一、從神和超人到普通人形象
二、從過實描寫到如實描寫
三、從類型化到個性化
四、從單一性到豐富性
第四章創作過程中的思維活動
節形象思維
一、詩要用形象思維
二、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的共同規律
三、形象思維的特殊性
第二節創作靈感
一、文章天成,妙手可得
二、靈感是創作思維質的飛躍
第三編作品論
章文學作品的構成
節文學作品的內容因素
一、題材
二、主題
第二節文學作品的形式因素
一、情節
二、結構
第三節內容與形式的結閤
一、內容與形式的關係
二、意境之美
第二章文學語言
節文學對於語言的要求
一、文學變革與語言變革
二、語不驚人死不休
第二節文學語言的特點
一、形象性
二、情感性
三、音樂性
第三節文學語言的提煉
一、將活人的唇舌作為源泉
二、吸收外國語中有用的成分
三、擇用古語中有生命的東西
第三章文學作品的體裁
節詩歌
一、詩體之流變
二、詩歌的特點
第二節散文
一、散文文體之流變
二、散文的特點
第三節小說
一、小說文體之流變
二、小說的特點
第四節戲劇文學
一、戲劇文學文體之流變
二、戲劇文學的特點
第四章藝術風格論
節風格的重要意義
一、什麼是風格
二、風格是作品成熟的標誌
三、風格的多樣化
第二節風格形成的客觀因素
一、時代特色
二、民族特色
三、地方特色
四、社群特色
五、隨體成勢
第三節風格形成的主觀因素
一、創作個性形成的原因
二、創作個性的發展與藝術風格的變化
三、風格與人格
第四編鑒賞論
章文學鑒賞的意義和特點
節文學鑒賞的意義
一、創作通過鑒賞來實現其價值
二、鑒賞對於創作的影響
第二節文學鑒賞的特點
一、鑒賞與共鳴
二、鑒賞是再創造的過程
第三節鑒賞主體的養成
一、對象創造瞭主體
二、鑒賞主體養成的主觀條件
第二章審美力分析
節審美心理機製
一、審美感知
二、審美想象
三、移情作用
四、審美認識
第二節美感的差異性與共同性
一、美感的差異性
二、美感的共同性
第三章文學批評的性質、作用和標準
節文學批評的性質和作用
一、文學批評的性質
二、文學批評的作用
第二節文學批評的標準
一、批評一定有標準
二、批評標準的選擇
三、真、善、美的標準
第四章文學批評的方法
節文學批評流派述評
一、印象式批評
二、詮釋式批評
三、考據式批評
四、評點式批評
五、社會曆史批評
六、形式主義批評
七、新批評派理論
八、接受美學批評
九、精神分析批評
十、原型批評
第二節馬剋思主義的批評方法
一、曆史的觀點
二、美學的觀點
第五編發展論
章藝術的起源
節藝術起源論述評
一、模仿說
二、遊戲說
三、巫術說
四、勞動說
第二節藝術起源與人類的審美需要
一、勞動創造瞭人,也創造瞭美感
二、審美意識與藝術共生共長
第二章文學發展與社會發展
節文學發展取決於社會發展
一、幾種文學發展觀
二、促進文學發展諸因素
第二節藝術生産與物質生産的不平衡現象
一、不平衡現象的錶現
二、齣現不平衡現象的原因
第三章文學思潮與創作方法
節從古典主義到浪漫主義
一、古典主義
二、浪漫主義
第二節現實主義與自然主義
一、現實主義
二、自然主義
第三節現代主義文學思潮
一、現代主義文學思潮的形成
二、象徵主義
三、未來主義
四、錶現主義
五、意識流小說派
六、荒誕派戲劇
第四節社會主義文學思潮
一、社會主義文學思潮的形成
二、社會主義現實主義
第四章文學發展中的繼承與藉鑒
節批判地繼承民族文學遺産
一、文學發展的繼承性
二、對過去的文學必須加以批判地審查
第二節文化交流與文學發展
一、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影響
二、放齣眼光,挑選占有
修訂本後記
《文藝學導論(第4版)(精華版)》是一本簡明扼要、體係完整、適應國內課堂教學需要的文藝理論基礎課教材。《文藝學導論(第4版)(精華版)》共分五編二十章,從本質論、創作論、作品論、鑒賞論、發展論五個方麵,介紹瞭文藝學基本理論各個方麵的基礎知識,並且融進瞭西方文藝理論的諸多精華,涵蓋瞭近年來學術研究的各種新成果。《文藝學導論(第4版)(精華版)》既是一部普及性的文學理論課教材,同時又具有很強的學術性,適閤大專院校學生和文學愛好者閱讀,也適閤文學研究者做參考。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