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一本書讀懂互聯網+金融
定價:49.00元
作者:徐英著
齣版社:電子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6-01
ISBN:978712125985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主要對當下互聯網金融的垂直細分領域進行瞭係統梳理,涉及瞭第三方支付(我認為正是因為解決瞭支付問題,纔有瞭後來的中國互聯網金融的繁榮)、P2P藉貸平颱、眾籌、網絡貨幣等目前齣現的垂直細分領域,也涉及瞭中外模式的對比,互聯網金融史上發生的那些具有劃時代曆史意義的事件,有案例、有問題剖析、也有全麵預測,希望本書能帶給業內人士更多的思考。
書中大部分案例涉及的公司都在與時俱進、自我進化,但遺憾於時間以及篇幅的限製,沒有辦法窮盡這一切,隻能記錄當時、當下,希望以後有機會更深入、全麵瞭解這些公司和細分領域,也希望有機會與業內人士進行交流、切磋和探討,希望還有機會繼續互聯網金融的寫作機會!
目錄
章 概述
1.1 互聯網金融步入2.0時代
1.2 互聯網金融的緣起、發展
1.3 顛覆者
第2章 互聯網金融本質
2.1 互聯網金融發展圖譜
2.2 互聯網金融是什麼
2.3 互聯網金融與金融互聯網差異
2.4 資本加速互聯網金融裂變
2.5 互聯網金融的未來趨勢
第3章 互聯網金融類型
3.1 大族群——P2P
3.2 明星第三方支付
3.3 掘金垂直細分
第4章 野蠻生長時期
4.1 “救世主”餘額寶
4.2 互聯網大佬的金融局
4.3 P2P——互聯網金融重災區
4.4 眾籌的崛起
4.5 網絡貨幣
第5章 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正麵衝突
5.1 保底惹禍忙封口
5.2 支付寶與銀聯之戰
5.3 四大行、支付寶口水戰
5.4 互聯網金融降溫
第6章 傳統金融機構反擊
6.1 傳統金融互聯網化加速
6.2 三馬聯盟
6.3 招行觸網
6.4 “先鋒”探路互聯網金融
6.5 銀聯再戰第三方支付
第7章 互聯網金融危與機
7.1 投資之危、法律之危
7.2 大傢長變臉
7.3 監管紅綫怎麼劃
7.4 互聯網金融機遇何在
第8章 互聯網金融進化
第9章 徵信未來
9.1 我國徵信的特點
9.2 徵信範本
9.3 中國徵信業癥結
9.4 徵信與大數據
結 尾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是一次令人耳目一新的閱讀體驗!我一直對互聯網金融這個領域充滿好奇,但又覺得概念繁多,難以梳理。然而,徐英的這本書,恰恰以一種非常宏觀且深入的視角,為我構建瞭一個清晰的認知框架。他並沒有簡單地羅列市麵上的互聯網金融産品,而是將目光投嚮瞭更深層次的變革——技術如何重塑金融的底層邏輯。他反復強調瞭數據的重要性,不僅僅是海量的數據,更是如何有效地采集、分析和利用數據,從而實現更精準的風險評估、更個性化的産品推薦,以及更高效的運營。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他對“金融科技”(FinTech)的解讀,他將其視為一種能力,一種融閤瞭金融智慧和科技力量的綜閤能力,而不僅僅是某個特定公司的代名詞。這本書讓我明白瞭,互聯網金融的本質是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以及由此帶來的普惠金融。他用大量的案例和數據支撐自己的觀點,讓那些抽象的概念變得具象化。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這個行業的理解,從“知其然”上升到瞭“知其所以然”的層麵。
評分這本書真不是我期待的那種“掃盲”級彆的讀物,它更像是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司機,帶著你一路狂飆,直擊互聯網金融的核心脈絡。我本來以為會看到很多基礎概念的解釋,結果發現作者徐英上來就直指痛點,分析瞭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傳統金融機構如何被顛覆,以及那些新興的科技公司又是如何憑藉數據和技術優勢,一步步蠶食金融行業的蛋糕。他不僅僅是陳述現象,更重要的是剖析瞭背後的邏輯和驅動力。比如,他講到支付場景的遷移,從綫上到綫下,從PC到手機,這個過程中的數據積纍和用戶習慣的重塑,如何為後續的信貸、理財、保險等業務打下瞭堅實的基礎。還有,對於區塊鏈技術的探討,我以為會很枯燥,但徐英的講解非常生動,他沒有陷入技術細節,而是聚焦於它如何重塑信任機製,為金融交易帶來前所未有的效率和安全性。讀這本書,你會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原來那些看似復雜的互聯網金融概念,背後有著如此清晰的演進路徑和商業邏輯。它不是那種讓你看完就什麼都懂的書,而是會激發你去思考,去進一步探索的火花。
評分怎麼說呢,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沒有迴避問題,甚至可以說是直麵瞭互聯網金融發展過程中齣現的各種挑戰和風險。徐英在書中對監管、閤規、技術安全以及用戶隱私等問題進行瞭深入的探討。我之前讀的一些關於互聯網金融的書籍,往往傾嚮於歌頌技術帶來的便捷和創新,但這本書卻更加冷靜和理性。他分析瞭 P2P 爆雷潮背後的深層原因,不僅僅是道德風險,更是監管真空和平颱自身運營能力的不足。他還提到瞭大數據在風控中的雙刃劍效應,一方麵提高瞭效率,另一方麵也可能加劇信息不對稱和歧視。這種辯證的視角讓我受益匪淺。他並不是想嚇唬讀者,而是希望大傢能夠更全麵、更審慎地看待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讀這本書,你會發現,任何一項技術的應用,都必須迴歸到現實的土壤,接受社會和法律的檢驗。它提供瞭一種更成熟、更負責任的觀察角度,讓我對這個行業有瞭更深刻的敬畏。
評分坦白說,一開始我拿到這本書,以為會是一本“速成指南”,能夠快速瞭解互聯網金融的各種“套路”。但徐英的書,遠比我想象的要深刻得多。他並沒有滿足於講述“是什麼”,而是花瞭大量的篇幅去探討“為什麼”和“將走嚮何方”。他將互聯網金融置於更宏大的經濟和社會背景下進行審視,分析瞭它對實體經濟、社會財富分配以及金融體係穩定性的影響。他提齣瞭很多發人深省的問題,比如,技術驅動的金融創新,是否會加劇貧富差距?在追求效率的同時,我們如何保障金融的公平性和包容性?他對金融科技倫理的探討,尤其讓我眼前一亮。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提供現成的答案,而在於它能夠激發讀者進行獨立的思考,培養一種批判性的思維方式。它不是一本讓你看完就能“畢業”的書,而是一本能夠伴隨你持續學習和成長的“地圖”。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作者徐英並不是一個“紙上談兵”的評論員,而是一個真正深入行業內部,親曆過這場變革的人。他的文字中充滿瞭洞察力,對行業發展的趨勢有著非常敏銳的判斷。他沒有去渲染那些虛頭巴腦的概念,而是從實際運作的角度,去剖析互聯網金融是如何改變商業模式,如何重塑金融機構的競爭格局。我特彆喜歡他關於“場景金融”的論述,他解釋瞭如何將金融服務無縫嵌入到用戶生活的方方麵麵,讓金融變得“看不見”但卻無處不在。這讓我聯想到很多生活中的例子,比如購物時的分期付款,齣行時的打車支付,這些看似簡單的服務背後,都蘊含著深刻的互聯網金融邏輯。他還分析瞭大型互聯網平颱在構建金融生態係統中的優勢,以及它們如何利用流量和數據,逐步建立起自己的金融帝國。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互聯網金融未來的發展方嚮,也讓我對自己的職業規劃有瞭新的思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