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野生果树物种资源调查与研究 王建中,刘忠华 9787511120410

中国野生果树物种资源调查与研究 王建中,刘忠华 978751112041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建中,刘忠华 著
图书标签:
  • 野生果树
  • 物种资源
  • 中国
  • 植物学
  • 生物多样性
  • 果树育种
  • 资源调查
  • 植物地理
  • 林业
  • 生态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天乐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环境出版社
ISBN:9787511120410
商品编码:29690908966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野生果树物种资源调查与研究

定价:156.0元

作者:王建中,刘忠华

出版社:中国环境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4-01

ISBN:9787511120410

字数:924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2007年,专题组在补充调查西南地区野生果树的基础上,对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的重要野生果树资源进行了重点调查,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辽宁省(南部)、内蒙古自治区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野生果树。
  2008年,对我国华中、华南地区和西藏自治区的主要野生果树资源进行了调查,地点包括湖北、安徽、河南、广东省的部分地区以及藏东南林芝地区。
  2009年,专题组对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的笃斯越橘(Vaccinium vliginosum)和越橘(Va ccinumvitis- idaea)以及平榛(Corylu sheterophylla)、毛榛(Corylus mandshurica)等进行了重点调查。同时,对主要栽培果树的野生种或野生近缘种进行了补充调查。
  在野外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国产野生果树进行了系统编目;结合实地调查和既往资料,提出了《中国野生果树保护物种(建议名单)》;开展了中国野生果树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撰写了“中国重点野生果树资源评估报告”,提出了中国野生果树保护管理对策建议。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中国野生果树物种资源调查与研究》:
  3)作为药用植物被利用:山桃花的种子,中药名为桃仁,性味苦、甘、平。具有活血行润燥滑肠的功能。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瘀血肿痛、肠燥便秘用量7~15g。山桃花的根、茎皮性味苦、平。具有清热利湿,活血止痛,截虐杀虫的功能。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腰痛、跌打损伤、丝虫病。山桃花性味苦、平。具有泻下通便,利水消肿的功能。
  4)作为一种食品被利用:山桃果实可用做加工食品,可以制成果酒、果酱及果脯等。
  5)作为一种油料植物被利用。山桃是木本油料树种,种仁可榨油,经营较好的山桃人工林,盛果期每丛产桃核2.5~5.0kg,桃仁0.3~0.6kg,山桃仁含油量为45.95%,出油率为40%以上,油色橙黄清亮透明,可用作食用油。
  6)山桃种子中富含苦杏仁苷,含量是苦杏仁的2倍以上。苦杏仁苷又称维生素B17,可以药用,但有毒,具有选择性杀伤癌细胞的功效;另一方面,苦杏仁苷可分解形成苦杏仁香精,苦杏仁香精是国际推崇的天然香料。
  (4)山桃栽培与加工调查
  此次调查主要集中在山桃分布集中的陕西、山西、甘肃、宁夏、陕甘宁盆地,山桃的栽培主要包括育苗技术、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三个阶段,通过对山桃的栽培试验表明,山桃栽培技术方便易学.既可作为主要造林树种,也可作为伴生树种使用,特别是在黄土丘陵区的荒山荒坡如采用工程整地措施,进行灌草合理布局与立体配置,效果则更好。
  山桃的加工,桃核首当其冲,核光滑圆润,非常适合作为枕芯,未经任何化学方法处理,经过人工挑选,机械水洗球磨,火炉烘干,再挑选,消毒、强曰光照射等自然方法干燥后做成枕芯,透气性,便于清洗,软硬合适,长期使用对颈椎有很好的按摩保健作用,在中国的传统中更是祛邪避凶的大吉之物。10.1.4山桃资源利用中的问题与对策
  (1)目前状况
  在华北地区,山桃可以说随处可见,尤其在早春季节,漫山遍野都能看到野生山桃的花。但是,山桃不同于山杏,人工种植的非常少。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原因:
  1)与山杏相比,山桃的抗逆能力还稍显逊色,在立地条件极其恶劣的石质山区阳坡、半阳坡生长不如山杏。
  2)山桃树体开张,结果量不如山杏,产量低下自然种植的就少,特别对于以种子为主要收获对象的生态经济林目标有出入。
  3)山桃在民间食用较少,特别是其种仁中苦杏仁苷含量很高,而苦杏仁苷有剧毒,一般不敢轻易食用。
  4)受传统应有习惯的影响,在山区山桃多作为薪炭材利用,个别较粗树干可用于雕刻和细木工,除药用外,很少用到果实和种子。
  随着桃树特别是观赏桃的走俏,山桃多作为嫁接食用桃和观赏桃的砧木使用。此外,由于山桃开花早,适应性强,树皮光滑、红润,在华北、东北地区部分城市园林中,山桃应用比山杏要普遍得多。
  (2)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野生山桃在山区不受重视,随意柴毁树现象比较普遍,这对于山桃资源保护和利用都不利。
  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极有发展潜力的生态经济树种,山桃还没有得到各级和林业部门的重视,以林业应用为目的的育种和选育工作还很少开展,本来很的种质资源没有得到应有的开发利用。
  作为药食兼用野生果树资源,山桃种仁的价值内涵还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大家都习惯于从山杏种仁中提取苦杏仁苷和苦杏仁香精,而很少有人注意山桃是比山杏更适合制备苦杏仁苷和苦杏仁香精的资源。
  (3)对策建议
  建议有关方面特别是拥有较大面积山桃资源的林业和生态部门,重视山桃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杜绝随意柴毁树现象,真正将山桃资源保护和利用好。
  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极有发展潜力的生态经济树种,山桃应该得到各级和林业部门的重视,开展以林业应用为目的的育种和选育工作,将大自然留给我们的本来很的种质资源开发利用起来。
  作为药食兼用野生果树资源,应注重充分挖掘山桃种仁的价值内涵,开展从山桃种仁中提取苦杏仁苷和苦杏仁香精的研究,为人类健康作出应有贡献。、(4)前景展望
  北京林业大学目前正从产业化利用角度开展山桃选育、丰产栽培、树体管理、种仁综合深加工和天然产物开发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如果经费充裕,将把山桃开发成山杏那样既可以作为生态经济林建设和退耕还林工程大面积应用,又能生产高档食用油、抗癌药物、天然香精和生物制剂的资源树种。
  ……

序言



中国野生果树物种资源调查与研究 概述 中国,这片广袤而多样的土地,孕育了极其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其中野生果树更是其中的瑰宝。它们不仅是自然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人类宝贵的基因库和重要的经济资源。对中国野生果树物种资源进行系统性的调查与研究,对于理解中国植物多样性的现状、保护濒危物种、发掘潜在的经济利用价值以及服务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书,《中国野生果树物种资源调查与研究》,正是这样一部旨在全面梳理和深入探讨中国野生果树物种资源的学术专著。它汇集了王建中、刘忠华等领域内资深研究人员多年的心血与智慧,力图为读者呈现一个系统、详实、科学的中国野生果树资源全景图。本书的出版,不仅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系统性研究的空白,更将为相关科研、生产、保护和管理工作提供权威性的参考依据。 核心内容与研究方法 本书的研究内容涵盖了中国野生果树的方方面面,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核心部分: 1. 物种多样性评估与分类: 物种名录的构建: 详细列举了在中国境内发现和分布的野生果树物种,包括其学名、中文名、俗名、科属以及在不同区域的分布情况。这部分工作基于大量的野外调查数据、标本鉴定、文献梳理以及与国内外专家的交流,力求准确和全面。 分类学研究: 对重要的野生果树类群进行了深入的分类学研究,包括对分类单元的界定、亲缘关系分析、物种形成机制的探讨等。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野生果树的演化历程和系统发育关系。 多样性格局分析: 分析了中国野生果树物种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格局,探究影响其多样性分布的地理、气候、土壤等环境因子,以及人为活动的影响。通过绘制多样性热点图,识别出对保护具有优先性的区域。 2. 分布区域与生境研究: 地理分布详图: 针对每一个重要的野生果树物种,提供了详细的地理分布图,标明其适生范围、海拔高度、生境类型等关键信息。 生境生态学分析: 深入研究了野生果树的生境特征,包括气候条件(温度、降水、光照)、土壤理化性质、伴生植物群落、动物活动等。分析不同生境条件对其生长、发育、繁殖的影响,为人工引种栽培和就地保护提供科学指导。 生境适宜性评价: 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对野生果树的生境适宜性进行评价,预测其潜在分布区域,为未来的资源开发和生态修复提供依据。 3. 种质资源发掘与评价: 性状描述与记录: 对各类野生果树的形态特征(果实大小、形状、颜色、风味、营养成分、化学成分等)、生物学特性(开花期、成熟期、繁殖方式、抗性等)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记录。 遗传多样性研究: 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SSR、ISSR、AFLP、Sequencing等),对野生果树的遗传多样性进行评估,揭示其遗传变异的水平、结构和分布规律。这对于保护野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开展育种研究至关重要。 特色资源发掘: 重点关注那些具有独特风味、丰富营养价值、特殊药用功效或优良抗性等特点的野生果树资源,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4. 生存现状与保护对策: 濒危状况评估: 依据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标准或其他相关评估体系,对野生果树的濒危等级进行评估,识别出濒危和受威胁的物种。 威胁因素分析: 深入分析导致野生果树生存受威胁的主要因素,包括生境破坏与破碎化(如森林砍伐、农业扩张、城市化)、过度采集、外来物种入侵、气候变化等。 保护策略与建议: 结合具体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策略,包括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小区)、迁地保护(建立种质资源圃、植物园、苗圃)、人工繁育、栖息地恢复、社区参与的保护模式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建议。 5. 开发利用前景展望: 食用价值: 评估野生果实的食用价值,包括其风味、营养成分(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抗氧化物质等),以及其在加工食品、饮料等领域的应用潜力。 药用价值: 梳理野生果树及其果实、种子、树皮、叶等部位的药用记载,分析其潜在的药理活性成分,为中医药的创新和新药开发提供线索。 工业及生态价值: 探讨野生果树在林业、生物能源、生物防治、水土保持、景观绿化等方面的应用潜力。 研究方法与技术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研究目标,本书的研究团队采用了多元化的研究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 野外调查与系统采样: 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野外调查,采用样地调查、样线调查、系统性采样等方法,采集了大量的植物标本、种子、果实、组织样本,并详细记录了生境信息。 标本鉴定与文献查阅: 利用植物分类学知识和丰富的标本馆藏,对采集到的物种进行精确鉴定。同时,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专著、数据库,充实研究内容。 生物学与生态学实验: 在实验室和野外进行一系列生物学和生态学实验,研究物种的生长发育规律、繁殖生物学、抗逆性等。 分子生物学技术: 运用DNA提取、PCR扩增、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技术,研究物种的遗传多样性、种群结构、亲缘关系。 地理信息系统(GIS)与遥感技术(RS): 利用GIS和RS技术,对野生果树的分布格局、生境适宜性进行空间分析和模拟预测,为区域性保护和规划提供支持。 化学成分分析: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等先进仪器,分析野生果实的营养成分、功能成分、药用活性成分等。 统计学分析: 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揭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得出科学结论。 本书的价值与意义 《中国野生果树物种资源调查与研究》的出版,具有多方面的重大价值和深远意义: 1. 科学价值: 丰富了中国植物多样性数据库: 为中国野生果树物种多样性研究提供了权威、系统的数据支持。 深化了对野生果树的认知: 揭示了许多野生果树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规律和遗传背景,填补了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 推动了植物分类学发展: 对部分类群的分类学研究,有助于完善植物分类系统。 2. 保护价值: 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明确了重点保护物种和区域,为制定和实施野生动植物保护规划提供科学指导。 助力濒危物种的抢救性保护: 识别出濒危物种,为开展抢救性保护和野外回归项目提供基础。 维护生态系统平衡: 保护野生果树及其生境,有助于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完整性。 3. 经济与社会价值: 发掘新资源: 提供了大量具有潜在开发价值的野生果树资源信息,为农业、林业、食品加工、医药等行业提供了新的种质来源。 推动可持续利用: 在保护的前提下,探索野生果树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模式,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服务乡村振兴: 挖掘地方特色野生果树资源,有助于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传承与弘扬: 记录了丰富的民族植物学知识和地方传统智慧,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结论 《中国野生果树物种资源调查与研究》是一项集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于一体的重要学术工程。它不仅是献给中国野生果树研究领域的一部力作,更是对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力贡献。通过对本书的研究成果的深入学习和应用,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中国野生果树资源的现状和潜力,从而更好地肩负起保护、开发与利用的重任,让这些宝贵的自然遗产在未来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本书的问世,必将引领相关研究走向更深入、更广泛的领域,并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做出积极的贡献。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触及了我们许多被忽视的角落,让我重新审视了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它不仅仅是一份枯燥的调查报告,更是一曲对生命多样性的赞歌。作者们用严谨的科学态度,记录了那些在深山老林中默默绽放的野生果树,它们承载着历史的印记,也蕴藏着未来的希望。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与那些古老的植物、与那些为了保护它们而付出的辛勤劳动的人们进行交流。我从中学习到了许多关于植物的知识,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这让我对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评分

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都非常突出。作为一本专业的调查研究著作,它为相关领域的学者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证数据。同时,对于对野生果树有兴趣的普通读者来说,它也打开了一扇了解自然、认识植物的大门。书中的信息量庞大,但结构清晰,易于理解。我尤其欣赏作者们在处理复杂信息时所展现出的条理性和逻辑性,这使得阅读体验变得非常顺畅。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深入学习的优秀读物,对于推动相关研究和公众认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评分

这是一本真正能激发人探索欲的书籍。阅读它,我常常会萌生走出书斋,亲自去野外寻找这些珍稀植物的冲动。书中详尽的描述,配以清晰的地图和照片,为任何一个有志于野外考察的读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我甚至开始规划自己的短途旅行,希望能在书中提到的那些地区,亲眼看看那些我之前只在文字中了解过的野生果树。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精神的启迪,它鼓励我们走出舒适区,去发现、去体验、去感受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创造力。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完成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它让我看到了中国广袤土地上蕴藏的巨大宝藏,也让我深刻认识到保护这些宝藏的紧迫性。作者们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毕生精力,为我们留下了这份珍贵的遗产。我被他们对科学研究的执着和对自然的敬畏所深深感动。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植物的,更是关于人类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深刻探讨,它让我反思了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对环境造成的伤害,并呼吁我们更加珍惜和保护我们身边的每一种生命。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令人惊艳!封面采用了较为沉稳的暗绿色调,上面用烫金工艺印着书名和作者,低调却又不失质感。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能感受到它厚实的纸张和精美的印刷,每一页都像是经过精心打磨的艺术品。翻开书,里面的插图更是让人眼前一亮,那些描绘野生果树的绘画,线条流畅,色彩鲜艳,仿佛将读者带入了生机勃勃的野外世界。甚至连字体大小和行间距都经过了细致的考量,阅读起来非常舒适,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充分展现了出版方的专业和用心,让人忍不住想将它摆在书架上好好珍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