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温带森林氮营养生境特征及红松的适应性
定价:58.00元
售价:39.4元,便宜18.6元,折扣67
作者:崔晓阳,郭亚芬,张韫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030255754
字数:
页码:19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59kg
《温带森林氮营养生境特征及红松的适应性》概括论述了生境与营养生境的概念,原始森林土壤NH4+-N/NO3——N生境特征与某些晚期演替树种的适应特点,以及植物对有机氮源的利用及其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用土壤NH4+-N/NO3——N的动态特征,野外原位培养和室内培养过程中土壤净氨化和净硝化速率,来表征温带森林土壤的矿质氮营养生境特征;用水提取的土壤游离氨基酸氮库的大小、组成及其季节动态,来表征温带森林土壤的有机氮营养生境特征;用在初始无菌培养条件、间期培养条件下,红松幼苗对加入到蛭石基质中的NH4+-N/NO3——N和氨基酸态氮的吸收量和生长反应,来表征红松幼期对不同氮营养生境的适应性。研究成果可为温带红松林生态系统恢复提供的理论参考。
《温带森林氮营养生境特征及红松的适应性》可作为高等农林院校土壤、森林培育、生态学等专业师生以及科研院所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前言
章 绪论
1.1 生境与营养生境
1.2 森林土壤NH4+-N/NO3--N原始氮营养生境特征与晚期演替树种的生态适应
1.2.1 森林土壤NH4+-N/NO3--N原始氮营养生境特征
1.2.2 某些针叶树种的适应特点——喜铵性
1.2.3 适应的生理生化机制
1.2.4 研究的科学意义
1.3 植物对有机氮源的利用及其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意义
1.3.1 有机氮源利用——植物氮源利用的多样性
1.3.2 土壤中的生物有机氮源——自然生境中有机氮源对植物的潜在有效性
1.3.3 土壤微生物和植物根系间的有机氮源竞争——植物直接获取土壤中有机氮源的现实性
1.3.4 有机氮的营养贡献——植物有机氮源利用在某些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1.3.5 我国开展该领域研究的科学意义——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例
1.3.6 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第2章 温带森林土壤矿质氮营养生境特征
2.1 土壤氮矿化概述
2.1.1 土壤氮矿化的研究背景
2.1.2 土壤氮矿化的研究进展
2.2 温带森林土壤矿质氮营养生境特征——原位研究
2.2.1 研究方法
2.2.2 结果分析
2.2.3 小结
2.3 温带森林土壤矿质氮营养生境特征——室内培养实验
2.3.1 研究方法
2.3.2 结果分析
2.3.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温带森林土壤有机氮营养生境特征
3.1 土壤有机氮概述
3.1.1 土壤中的可溶性有机氮
3.1.2 土壤中的游离氨基酸
3.2 温带森林土壤中的可溶性有机氮
3.2.1 研究方法
3.2.2 结果分析
3.2.3 小结
3.3 温带森林土壤中的游离氨基酸
3.3.1 研究方法
3.3.2 结果分析
3.3.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红松对不同氮源的适应性
4.1 植物氮营养概述
4.1.1 氮营养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4.1.2 氮素形态与植物的适应性
4.2 研究内容及方法
4.2.1 研究内容
4.2.2 研究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不同氮源处理对红松幼苗的矿质氮供应
4.3.2 不同氮源处理对红松幼苗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4.3.3 不同氮源处理对红松幼苗氮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4.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2.1.1 土壤氮矿化的研究背景
世界范围内土壤普遍缺氮严重地限制着作物生产,1945年氮肥没有大量使用以前,作物的产量水平主要依赖于土壤氮素的供应,土壤的供氮能力受到了极大的重视,人们注意培肥地力,通过施入农家肥丰富土壤氮素。1945年以后,氮肥的生产量猛增,价格降低,使用方便,给农业生产带来了许多方便和效益,于是,世界范围内大量使用氮肥,我国氮肥消费量增加更快。这虽然促进了作物产量的大幅度提高,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不考虑土壤的供氮能力,盲目大量使用氮肥,也带来了许多弊端:一方面氮素利用率低,不仅造成了巨大的氮素损失,也是经济上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铵态氮和一些氮氧化物的挥发损失、硝态氮的淋失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条件恶化,过量的使用氮肥也常常引起作物品质下降,给人们生活及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而又棘手的环境问题之一。20世纪70年代以来,氮素的环境污染问题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世界各地的农学家和土壤学家开始考虑结合土壤的供氮能力合理施用氮肥的问题。于是,开始了对土壤氮素的形态、性质、含量、分布等进行了许多研究,Bremner对前面的工作进行了综述。1964年Bremner将土壤有机氮素分为酸解氮和非酸解氮,酸解氮又分为氨基酸态氮、氨基糖态氮、氨态氮和酸解未知态氮,并建立了测定土壤有机态氮素的方法。所有土壤有机氮素在作物生长期内,不能完全分解供作物利用,土壤的供氮能力不仅取决于土壤氮素的总量(有机质、全氮),而且取决于其生物有效性,有机氮的分解矿化特性取决于土壤氮素的有效性。于是,土壤工作者提出了许多测定土壤氮素有效性的短期生物培养法和化学测定法,测定土壤可矿化氮和易矿化氮,并提出了一些衡量土壤氮素有效性的指标。
氮矿化是指土壤有机质碎屑中的氮素,在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的作用下,由难以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机态转化为可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无机态(主要为铵态氮)的过程。铵态氮可经硝化作用生成另一种无机氮——硝态氮。氮矿化速率决定了土壤中用于植物生长的氮素的可利用性,是森林生态系统氮素循环重要的过程之一,氮矿化研究对于揭示生态系统功能、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本质有着重要意义。表现在:①氮可利用性限制了植物对土壤氮素的养分利用效率,直接影响到陆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②氮可利用性与群落演替间存在反馈关系;③矿化过程还影响到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氮素的渗漏流失和气态损失,关系到环境污染和氮素经济利用;④氮氧化物向大气中的排放是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的重要诱因。
我对书中关于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方面的讨论也颇感兴趣。作者在分析氮营养生境特征和红松适应性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它们如何共同维系着整个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例如,书中解释了充足的氮素供应如何支持较高的初级生产力,从而为其他生物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和栖息地。同时,红松作为一种主要的建群树种,其自身的生理生化特性,如树脂的分泌、果实的播种方式等,也对整个森林的结构和物种组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者通过对不同森林群落的长期监测数据,展示了氮循环的稳定性如何影响森林对气候变化和环境干扰的抵抗能力。这种宏观视角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生态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一个看似简单的元素循环是如何支撑起整个复杂的生态网络。
评分接着,这本书深入探讨了红松这种标志性物种在温带森林氮营养生境中的独特适应性。我被书中关于红松根系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深深吸引。作者详细描绘了红松发达的须根系统如何有效地从土壤中吸收氮素,以及其根际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功能如何帮助红松获取更充足的营养。书中还介绍了红松的落叶落枝特性,以及这些有机残体如何分解,为土壤提供持续的氮源,形成一种良性的物质循环。更让我惊叹的是,作者通过对比研究,揭示了红松在氮素供应有限的环境下,如何通过调整生长策略,例如延长生长季、提高氮素利用效率等方式来维持其生存和竞争力。书中提供的生长模型和数据分析,清晰地展示了红松与其所处生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紧密关系。这种对单一物种深入细致的生态学分析,为我理解森林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评分这本书的写作风格和研究方法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将理论知识与实地研究相结合,呈现了一幅生动而真实的温带森林氮营养图景。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的详细描述,这使得研究结论更具说服力。书中使用了大量的图表、照片和模型,直观地展示了复杂的生态过程和结构,大大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和易理解性。作者在行文中,既有专业严谨的学术论述,又不乏生动形象的文学笔触,使得艰深的生态学概念变得触手可及。例如,在描述土壤微生物群落时,作者运用了“看不见的劳动者”等比喻,形象地展现了微生物在氮循环中的重要作用。这种将科学性与可读性完美结合的写作方式,是我在许多学术著作中很难找到的。
评分总而言之,这是一本极具价值的生态学专著,它不仅为我提供了关于温带森林氮营养生境的详实知识,更让我领略了红松这一物种在复杂生态环境中的智慧与韧性。这本书让我认识到,生态系统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科学的奥秘,每一个物种的存在都有其独特的意义。通过深入理解氮循环如何影响森林的生产力、物种多样性和稳定性,我得以从一个更广阔的视角审视自然界。书中所展示的严谨研究方法和清晰的逻辑结构,也为我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森林生态学、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自然科学感兴趣的读者,它必将带给你一次充实而富有启发性的阅读体验。
评分我最近读了一本关于生态学的书,书中详细阐述了温带森林的氮营养生境特征,以及红松在这种环境下的生存策略。这本书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让我对森林生态系统的运作有了全新的认识。 首先,书中对温带森林氮循环的解析细致入微。作者从土壤、植被、微生物等多个维度,深入剖析了氮元素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转化、流动和储存过程。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土壤微生物在氮矿化和固氮作用中的关键角色的描述印象深刻。它详细解释了不同类型微生物如何分解有机物,释放出植物可吸收的氮素,以及一些固氮菌如何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氨,从而增加土壤的氮含量。此外,书中还探讨了降雨、温度、植被类型等环境因素对氮循环速率的影响,这些信息对于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至关重要。例如,作者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和野外调查,展示了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氮素的有效性如何影响树木的生长和群落结构。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氮元素虽然看似简单,但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平衡的维持是森林健康和生产力的基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