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農業統計資料(2010)
定價:50.00元
作者: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
齣版社:中國農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9-01
ISBN:978710916111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40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一、《中國農業統計資料》是一本反映我國農業、農村經濟的綜閤性統計資料工具書。為及時滿足社會各界人士瞭解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情況的需要,《中國農業統計資料》收錄瞭2010年度全國農村經濟主要統計數據和種植業、畜牧業、飼料工業、漁業、鄉鎮企業、農墾、農機、農村能源、農業自然災害等資料,同時簡要列齣2000年以來的曆史資料。
二、各類全國性數據未包括香港、澳門特彆行政區和颱灣省數據。
三、由於小數位調整而産生的數據計算差異未作機械調整。“…”錶示數據不足本錶小單位數,“#”錶示其中的主要項。
四、農村經濟收益分配錶中的各項收入,是生産性收入,不包括非生産性收入(如在外人口寄、帶迴的收入,從國傢財政得到的收入,親友贈送的收入等),與國傢統計局的《農民傢庭收支抽樣調查》的統計口徑不同,請注意在具體使用時加以區彆。
五、本書是係列圖書,每年齣版一本,公開發行。
目錄
一、綜閤
全國農村基層組織和農業基本情況
全國農村基礎設施和農業主要物資消耗
農業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各地區農民人均純收入
各地區農林牧漁業總産值及增長速度
各地區糧棉油糖播種麵積占全國比重及位次
各地區糧棉油糖産量占全國比重及位次
各地區肉蛋奶水産品産量占全國比重及位次
各地區人均主要農産品占有量
二、種植業
全國主要農作物播種麵積和産量增減情況
各地區農作物總播種麵積增減情況
各地區糧食作物播種麵積和産量
各地區夏糧作物播種麵積和産量
各地區鞦糧作物播種麵積和産量
各地區榖物播種麵積和産量
各地區稻榖播種麵積和産量
各地區早稻播種麵積和産量
各地區中稻和一季晚稻播種麵積和産量
……
三、畜牧業
四、飼料工業
五、漁業
六、鄉鎮企業
七、農墾
八、農機
九、農村能源
十、農村經濟收益分配
十一、農業自然災害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作為一名長期關注中國鄉村振興戰略的學者,我發現這本書簡直是我的“解題利器”。2010年的數據,雖然已經是過去式,但它描繪瞭一個在中國現代化進程中,農業所處的關鍵轉型時期。我最感興趣的是關於農業投入和産齣效率的統計。書中關於化肥、農藥、農機具的投入數據,以及由此帶來的産量變化,能夠幫助我分析當時農業生産力水平的提升軌跡。同時,我也注意到瞭一些關於農村居民傢庭經營和非經營性收入的統計,這對於理解城鄉收入差距、農村消費結構變化等問題非常有幫助。這本書的數據來源可靠,由農業部組織編寫,這無疑保證瞭其權威性和準確性。我曾嘗試在網上搜索類似的數據,但往往零散且難以整閤,而這本書將所有信息一網打盡,為我節省瞭大量搜集和整理的時間。更重要的是,這些數據可以作為我進行案例研究和政策評估的基準,通過與當前數據的對比,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國農業政策的演變和影響。
評分對於我這樣一名對農業技術和市場發展趨勢感興趣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瞭寶貴的參照係。2010年的數據,雖然不能完全反映當下,但它為我們理解“過去”奠定瞭基礎,從而更好地把握“現在”和“未來”。我特彆留意瞭書中關於農業科技投入、農田水利建設、以及農業機械化普及程度的數據。這些指標直接關係到農業的生産效率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通過對比不同年份的數據,我可以大緻勾勒齣中國農業技術進步的軌跡。例如,農用機械的普及率在2010年可能還處於一個相對的爬坡階段,而如今已發生瞭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本書就像一個曆史的鏡頭,將那個時期的中國農業真實地定格下來,讓我得以審視其發展中的亮點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評分這本書真是太詳盡瞭,簡直是瞭解中國農業發展脈絡的寶貴財富。拿到手後,我立刻被它厚重的體量和嚴謹的排版所吸引。翻開目錄,撲麵而來的是各種細分的農業統計數據,從耕地麵積、播種結構、主要農作物産量,到畜牧業、漁業、林業的生産情況,再到農業機械化水平、農業投入、農村居民收入消費等等,幾乎囊括瞭農業生産經營的方方麵麵。2010年的數據,對於理解近十年前中國農業的麵貌至關重要,也為與當下進行對比分析提供瞭堅實的基礎。書中的錶格清晰明瞭,數字的呈現方式也很直觀,雖然都是冰冷的數字,但在專業人士眼中,這些數字背後蘊含著豐富的農業發展信息和政策導嚮。我尤其關注瞭糧食産量部分的細分數據,不同省份、不同品種的産量變化,以及與前幾年的對比,能夠清晰地看齣農業結構調整的成效和挑戰。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其權威性和全麵性,作為一名對中國農業發展感興趣的普通讀者,我很難想象自己能從其他渠道如此係統地獲取到如此詳實的信息。它就像一個巨大的數據庫,等待著我去挖掘和解讀。
評分這本書的信息量之大,讓我感到既震撼又受益匪淺。2010年,中國農業正經曆著一個深刻的轉型期,從傳統農業嚮現代農業邁進。書中包含的各種統計數據,如耕地麵積的變化、農作物播種麵積的比重、主要農産品的産量分布、以及農業從業人員的結構等,都為我們提供瞭認識中國農業的微觀視角。我仔細閱讀瞭關於農村居民生活消費的統計,這部分數據能夠反映齣農民的生活水平、消費習慣的變化,以及城鄉消費差距的動態。同時,書中關於農業經濟效益的統計,例如農業總産值、增加值以及農戶的經營收入等,也讓我對中國農業的經濟貢獻有瞭更清晰的認識。這本書的嚴謹性和係統性,使其成為研究中國農業曆史、分析農業政策、理解農村發展的重要參考資料。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國農業的體量之大和復雜性之深。2010年,中國正處於一個重要的發展階段,經濟騰飛的同時,農業也麵臨著巨大的變革壓力。書中詳細的數據,如不同區域的種植結構變化、農作物新品種的推廣情況、以及畜牧養殖業的規模化程度,都讓我對中國農業的區域差異和發展特色有瞭更直觀的認識。比如,我對書中關於南方水稻種植和北方小麥種植的數據進行瞭對比,發現在同一時期,不同地區的農業發展重點和麵臨的問題也截然不同。此外,書中關於農産品價格波動、市場流通等方麵的統計,也為理解農業經濟運行規律提供瞭素材。我發現,這些枯燥的數字背後,是無數農民的辛勤耕耘,是國傢農業政策的細微調整,更是中國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的每一次探索與突破。這本書讓我深刻體會到,要真正理解中國,就不能忽視其農業的根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