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鰍養殖新技術

泥鰍養殖新技術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鄒葉茂 張光明 著
圖書標籤:
  • 泥鰍養殖
  • 水産養殖
  • 農業技術
  • 養殖技術
  • 泥鰍養殖技術
  • 淡水養殖
  • 高産養殖
  • 池塘養殖
  • 生態養殖
  • 水産養殖技術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夜語笙簫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116628
商品編碼:29691761065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1-08-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泥鰍養殖新技術

定價:10.00元

作者:鄒葉茂 張光明

齣版社:化學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8-01

ISBN:978712211662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118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全書係統地介紹瞭泥鰍的種類、分布、形態特徵、生活習性與食性、苗種繁育、成鰍飼養、營養與飼料、病害防治以及捕撈、暫養與運輸等知識,內容均來自手資料,與生産實際結閤緊密,力求使讀者一看就懂、一學就會,真正體現泥鰍養殖的指導作用。
本書構思新穎、文字簡練、通俗易懂、圖文並茂、可操作性強,反映瞭當前我國泥鰍養殖的*技術成果,可謂集科學性、實用性、先進性和趣味性於一體,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農業大眾科技讀物。
本書適用於廣大泥鰍養殖戶學習應用,可作為新型農民科技培訓教材,也可供基層水産技術人員、水産類專業師生及水産動物愛好者閱讀參考。

目錄


1 概述
1.1 泥鰍的藥食兩用價值
1.2 泥鰍養殖現狀與前景
1.3 泥鰍無公害養殖
1.4 泥鰍養殖的環境條件
1.5 泥鰍養殖經濟效益分析
2 泥鰍的生物學特性
2.1 分布與種類鑒彆
2.2 形態特徵
2.3 生活習性
2.4 食性與生長
2.5 繁殖習性
3 泥鰍的繁殖
3.1 親鰍的獲得
3.2 自然繁殖
3.3 人工繁殖
4 泥鰍的苗種培育
4.1 苗種池建造
4.2 放養前準備
4.3 苗種投放
4.4 飼養管理
4.5 養殖效果比較
4.6 苗種培育試驗
5 成鰍飼養
5.1 鰍種選擇
5.2 水泥池養鰍
5.3 池塘養鰍
5.4 池塘養鰍高産模式
5.5 稻田養鰍
5.6 網箱養鰍
5.7 其它養殖方式
6 泥鰍的營養與飼料
6.1 飼料營養與營養平衡
6.2 飼料評價與選擇
6.3 顆粒飼料
7 泥鰍的捕撈、暫養與運輸
7.1 捕撈方法
7.2 泥鰍暫養
7.3 泥鰍的運輸
7.4 泥鰍的越鼕
8 泥鰍的病害防治
8.1 鰍病發生的原因
8.2 鰍病的預防措施
8.3 鰍病的診斷
8.4 常見鰍病的防治
9 泥鰍常見動物性活餌料的養殖
9.1 蠅蛆的養殖
9.2 蚯蚓的養殖
9.3 水蚯蚓規模化養殖模式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漁舟唱晚:生態稻漁綜閤種養的現代實踐》 內容簡介 本書並非關於泥鰍養殖的專著,而是深入探討一種古老而又充滿生命力的新型農業模式——生態稻漁綜閤種養。我們將帶領讀者走進一片片稻田,見證稻浪與魚群和諧共生的奇妙景象,理解這種模式如何在一個單元的生態係統中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價值的最大化。本書旨在為追求可持續農業發展、提高土地産齣效益、豐富農産品種類以及提升農産品品質的廣大農業生産者、科研人員、政策製定者以及對生態農業感興趣的社會大眾,提供一套係統、詳實、具有前瞻性的實踐指南。 第一章:稻漁共作的哲學與緣起 在本章,我們將從宏觀視角審視稻漁綜閤種養的根源。追溯其曆史淵源,從中國古代“稻蝦共作”、“稻蟹共作”的傳統智慧齣發,探討這種模式在不同地域、不同曆史時期的發展演變。我們將深入剖析其生態學基礎:稻田生態係統本身就是一個微型的、動態的、多層次的生物群落,為多種水生生物提供瞭適宜的棲息環境;而水生生物的活動,如攝食水稻田中的雜草、病蟲害,以及排泄物提供養分,又能反哺稻田的健康生長。我們將闡釋稻漁共作的現代意義,它不僅是對傳統智慧的傳承與發展,更是對當前農業麵臨資源短缺、環境汙染、效益低下等問題的積極迴應。通過科學的理論支撐,我們將構建一個“生態農業”的理念框架,強調其在保護生物多樣性、減少化學品使用、提高土壤肥力、節約水資源以及提升農産品附加值等方麵的獨特優勢。 第二章:稻田環境的科學調控與優化 本書將詳細闡述如何科學地調控稻田環境,使其既能滿足水稻的生長需求,又能為魚類創造適宜的生活條件。我們將重點介紹稻田的水文管理技術,包括科學蓄水、排水策略,如何根據水稻不同生育期以及養殖魚類的需求,精準調節水位,既能防止水稻受淹,又能為魚類提供充足的活動空間和棲息環境。在土壤管理方麵,我們將強調免耕、少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過生物措施改良土壤結構,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為稻魚共生提供肥沃的土壤基礎。病蟲害防治將是本章的另一重點,我們將深入探討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綠色防控技術,如利用天敵、誘捕器、植物源農藥等,最大程度地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確保稻米和魚類的健康安全。此外,我們還將討論稻田的物理結構改造,例如是否需要築埂、挖溝、設置集魚區等,以優化水稻種植和魚類養殖的空間利用效率。 第三章:優良稻種與適宜魚種的選擇與搭配 本章將聚焦於稻漁共作模式下,稻種與魚種的選擇策略。我們將分析不同水稻品種的特性,重點推薦適閤與水生生物混閤養殖的品種,這些品種通常具有較強的抗逆性、較高的産量以及適應不同水淹深度的能力。我們將詳細介紹水稻品種在抗病蟲、耐淹、營養價值等方麵的考量。在魚種選擇方麵,我們將深入分析適閤在稻田環境中養殖的魚類,如草魚、鰱魚、鱅魚、鯽魚、鯉魚,甚至鯇魚等,以及近年來興起的特種經濟魚類,如鱖魚、鱸魚等。我們將從魚類的食性、生長速度、對水質的要求、市場價值等多個維度進行評估,並提供科學的搭配建議。例如,草食性魚類(草魚、鱅魚)可以有效控製稻田中的雜草,濾食性魚類(鰱魚)則能淨化水體,雜食性魚類(鯽魚、鯉魚)則能攝食水稻田中的病蟲害和落粒,形成一個良性的、互利的共生循環。我們將提供詳細的魚種培育、苗種規格選擇、放養密度計算以及不同魚種搭配方案的科學依據。 第四章:綜閤種養的科學技術與操作實踐 本章將進入稻漁綜閤種養的實操層麵,為讀者提供詳盡的技術指導。我們將詳細闡述放養前的準備工作,包括稻田的清整、消毒,水體的調節,以及魚種的檢疫和馴化。在整個養殖周期中,我們將係統介紹水質的日常監測與管理,包括pH值、溶解氧、氨氮、亞硝酸鹽等關鍵指標的測定方法和調控技術,確保水質始終處於最適宜水稻和魚類生長的狀態。飼料管理將是重點,我們將分析如何根據魚類的生長階段、種類以及稻田的自然餌料情況,科學配製或選擇高品質的配閤飼料,強調營養均衡和投喂量的精準控製,以提高養殖效益並減少對環境的汙染。病害預警與防治將貫穿全程,我們將介紹常見病害的癥狀、病因分析以及綜閤防治措施,強調“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理念,並提供綠色、環保的治療方案。收獲期的規劃與操作也將詳細介紹,包括最佳收獲時間的選擇、收獲方式以及如何最大程度地減少對稻田生態係統的乾擾。 第五章:稻漁共生的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分析 本章將從宏觀層麵,對稻漁綜閤種養模式的綜閤效益進行全麵評估。在生態效益方麵,我們將量化分析這種模式如何有效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從而降低對土壤和水體的汙染,保護生物多樣性,維持稻田生態係統的健康與穩定。我們將探討其在涵養水源、淨化水質、增加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結構等方麵的積極作用。在經濟效益方麵,我們將通過詳實的案例分析,展示稻漁共作如何實現“一田多用,一水多用”,提高土地的單位麵積産齣,增加農戶的收入來源。我們將分析稻米和魚類兩種産品的雙重收益,以及通過品牌化運作、精深加工等方式,進一步提升産品的市場競爭力和附加值。本書還將探討稻漁共生模式在應對市場風險、提高農業抗風險能力方麵的優勢,以及其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帶動農民增收、建設美麗鄉村等方麵的積極意義。 第六章:稻漁綜閤種養的未來展望與創新方嚮 本書的最後一章,我們將目光投嚮稻漁綜閤種養的未來。我們將探討智能化、信息化技術在稻漁共作中的應用前景,例如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如何助力精準管理、遠程監控和科學決策。我們將分析循環農業、種養結閤等更高級的生態農業模式的演進方嚮,以及稻漁共生與其他生態農業模式的融閤與協同發展。本書還將關注政策支持、市場引導、科技創新以及人纔培養等方麵的要素,如何共同推動稻漁綜閤種養模式嚮更廣闊的領域和更可持續的未來發展。我們將鼓勵讀者積極探索和實踐,為中國乃至世界的生態農業發展貢獻力量。 總結 《漁舟唱晚:生態稻漁綜閤種養的現代實踐》是一本集理論指導、技術操作、效益分析與未來展望於一體的綜閤性著作。它不僅僅是一本農業技術的教科書,更是一份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的深刻詮釋。通過本書,我們希望能夠激發更多人投身於生態農業的實踐,共同描繪一幅幅稻浪翻滾、魚翔淺底的美麗畫捲,讓“漁舟唱晚”的田園牧歌在現代農業的沃土上重新唱響。

用戶評價

評分

剛拿到這本《泥鰍養殖新技術》,雖然我本人並非直接從事泥鰍養殖,但對這種食材的喜愛由來已久,總覺得它口感鮮美,營養價值也不俗。所以,對於市麵上介紹相關技術的書籍,我總是抱有幾分好奇。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潔大氣,透著一股專業的氣息,讓我對它能提供的內容充滿瞭期待。我尤其感興趣的是,如今的養殖技術發展到什麼程度瞭,是否真的能讓泥鰍的生長周期更短,産量更高,同時又能保證其天然的品質和口感。我希望這本書能深入淺齣地講解一些前沿的養殖模式,比如智能化養殖、生態循環養殖等,這些聽起來就很高科技,很讓人耳目一新。同時,我也希望能瞭解到在養殖過程中,如何有效地防治病蟲害,如何優化飼料配方,以及如何處理養殖過程中的環境問題,讓整個産業鏈更加綠色可持續。畢竟,消費者越來越關注食品的來源和生産過程,一本真正能指導實踐、解決痛點的技術書籍,一定能贏得廣泛的贊譽。我非常期待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對泥鰍的“生長之旅”有一個更全麵的認識,也許還能激發我更多關於美食創作的靈感。

評分

對於《泥鰍養殖新技術》這本書,我首先聯想到的是對現代農業技術進步的期待。泥鰍作為一種重要的淡水經濟魚類,其養殖業的發展前景廣闊,而“新技術”的加入,無疑會為這個行業注入新的活力。《泥鰍養殖新技術》這個名字讓我充滿好奇,它可能涵蓋瞭從種苗培育到成魚齣塘的整個流程中的創新與改進。我迫切想知道,書中是否會介紹一些關於泥鰍優良品係選育的技術,以及如何進行高效的人工繁殖?在養殖模式上,是否會有一些突破性的進展,比如立體養殖、工廠化養殖,或者結閤智慧農業的物聯網技術,實現精準化管理?我個人對如何在保證産量的同時,提升泥鰍的肉質口感和營養價值的方麵特彆感興趣,這涉及到飼料的科學搭配、養殖水體的優化以及環境的精細調控。同時,對於如何有效防控養殖過程中的病蟲害,減少藥物殘留,實現綠色、有機養殖,也是我非常關注的焦點。我相信,一本真正能稱之為“新技術”的書,一定能為泥鰍養殖者提供切實可行、具有指導意義的解決方案,推動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評分

作為一名長期關注農業科技發展的愛好者,我一直對如何提高農産品産量和品質的技術革新感到著迷。泥鰍,這種看似平凡的水産品,在現代科技的加持下,其養殖潛力無疑被極大地挖掘。《泥鰍養殖新技術》這個書名本身就充滿瞭吸引力,它暗示著這本書將帶領讀者領略最前沿、最有效的泥鰍養殖方法。我特彆想知道,在“新技術”的範疇下,有哪些突破性的進展?例如,是否在基因改良、人工繁育、水質調控、病害防治等方麵有瞭顛覆性的技術?我設想這本書會詳細闡述如何通過科學的飼養管理,縮短泥鰍的生長周期,提高成活率,以及如何通過優化養殖環境,使其肉質更加肥美、鮮嫩。另外,在當前注重綠色環保的趨勢下,這本書是否會介紹一些更加生態、環保的養殖模式,比如利用廢棄物進行資源化利用,或者減少化學品的使用,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詳實的數據、圖錶和案例分析,讓讀者能夠清晰地理解每一個技術要點,並將其運用到實際的養殖生産中,最終達到提質增效的目標。

評分

我注意到《泥鰍養殖新技術》這個書名,立刻勾起瞭我對高效、智能水産養殖的好奇心。我對泥鰍這類食材情有獨鍾,覺得它不僅美味,而且營養價值很高,因此一直關注著相關的養殖信息。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如何通過科學技術,顯著提升泥鰍産量和品質的實際方法。比如說,在飼料方麵,是否有什麼新型的高效飼料能夠促進泥鰍快速生長,同時又不會對環境造成負擔?對於水質管理,是否引入瞭更先進的監測設備和調控技術,能夠讓養殖戶輕鬆掌握最佳的水體環境,從而降低疾病風險?我特彆期待書中能詳細介紹一些在病害防治方麵的新思路、新方法,尤其是那些能夠減少化學藥劑使用的綠色防控技術,這對於保證泥鰍的食用安全至關重要。另外,我對於如何利用新技術,提高泥鰍的抗病能力和適應性也充滿興趣,這能大大降低養殖的風險和成本。總的來說,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泥鰍養殖行業帶來切實的革新,讓生産者能夠更輕鬆、更高效地養殖齣優質的泥鰍。

評分

讀到《泥鰍養殖新技術》這個書名,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許多關於高效、環保水産養殖的畫麵。雖然我並非直接的養殖戶,但作為一名熱愛美食、關注健康飲食的消費者,我始終對優質食材的來源和生産方式抱有濃厚的興趣。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揭示一些關於泥鰍養殖的“秘密武器”,那些能夠讓泥鰍生長得更好、更快的技術。比如,是否有什麼新型的飼料配方,能夠提供更全麵的營養,同時又易於消化吸收?在水質管理方麵,是否有更智能、更便捷的方法,能夠持續監測並維持最佳的水質環境,避免疾病的發生?我對書中可能提到的病害防治手段尤其感興趣,畢竟這是養殖過程中一個繞不開的難題。我期待瞭解到一些綠色、低毒的防治方法,而非依賴大量化學藥劑,這樣纔能保證最終成品的食用安全和健康。此外,我也想瞭解,新技術是否能幫助提高泥鰍的抗逆性,讓它們更能適應不同的環境變化,從而降低養殖風險。總而言之,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看到一個更科學、更高效、更可持續的泥鰍養殖圖景。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