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机芯彩色显示器维修精要与实例(册) 刘午平,刘建清 9787115156563

十大机芯彩色显示器维修精要与实例(册) 刘午平,刘建清 9787115156563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午平,刘建清 著
图书标签:
  • 显示器维修
  • 机芯维修
  • 彩色显示器
  • 电子维修
  • 刘午平
  • 刘建清
  • 维修实例
  • 技术手册
  • 电子工程
  • 显示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天乐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156563
商品编码:29691713300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7-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十大机芯彩色显示器维修精要与实例(册)

定价:35.00元

作者:刘午平,刘建清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3-01

ISBN:978711515656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十大机芯彩色显示器修精要与实例”丛书中的册,书中介绍的十个彩色显示器机芯包括:KB2511机芯、STV6888机芯、TDA4853机芯、TDA4857机芯、TDA9105机芯、TDA9105机芯、TDA9109机芯、TDA9111机芯、TDA9115机芯、μPC1884机芯和μPC1888机芯。
  本书以彩色显示器主芯片为框架,结合典型机型,对不同机芯彩色显示器的电路工作过程、维修要点和实例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总结。与其他彩色显示器维修书籍相比,本书具有指导性强、覆盖面广、图文并茂、资料翔实、实用且俗易懂的特点。
  本书适合计算机显示器售后服务人员、家电维修人员、无线电爱好者阅读,也可作为电子类学校相关专业以及短训班的教材使用。

目录


章 彩色显示器基本知识
 节 显示器概述
 第2节 彩色显示器一些基本概念和技术指标
 第3节 彩色显示器的显示标准和接口
 第4节 彩色显示器组成及其与彩色电视机的区别
 第5节 彩色显像管简介
第2章 TDA4853机芯彩色显示器维修精要与实例
 节 TDA4853芯片分析
 第2节 AOC D556N彩色显示器整机电路组成
 第3节 开关电源和节能电路分析
 第4节 行/场扫描和二次电源电路分析
 第5节 视频处理电路分析
 第6节 微处理器电路分析
 第7节 TDA4853机芯彩色显示器维修精要
 第8节 TDA4853机芯彩色显示器维修实例
第3章 TDA4857机芯彩色显示器维修精要与实例
 节 TDA4857芯片简介
 第2节 飞利浦105B2彩色显示器整机电路组成
 第3节 开关电源和节能电路分析
 第4节 行场扫描和二次电源分析
 第5节 视频处理电路分析
 第6节 微处理电器电路分析
 第7节 TDA4857机芯彩色显示器维修精要
 第8节 TDA4857机芯彩色显示器维修实例
第4章 TDA9105机芯彩色显示器维修精要与实例
第5章 TDA9109机芯彩色显示器维修精要与实例
第6章 TDA9111机芯彩色显示器维修精要与实例
第7章 TDA9115机芯彩色显示器维修精要与实例
第8章 TDA6888机芯彩色显示器维修精要与实例
第9章 μPCI884机芯彩色显示器维修精要与实例
0章 μPCI888机芯彩色显示器维修精要与实例
1章 KB2511机芯彩色显示器维修精要与实例
附录 本书介绍彩色显示器集成电路索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精密器械的脉搏:十大核心机芯彩色显示器原理、故障排查与维修实践》 本书深入剖析当前市场上备受瞩目的十大核心机芯彩色显示器,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丰富的实操经验,为广大维修技术人员、电子爱好者以及相关从业者提供了一部系统、详实、极具参考价值的维修宝典。我们聚焦于这些精密器件的“心脏”——核心机芯,以及它们赖以展现精彩信息、提升用户体验的“眼睛”——彩色显示器,致力于揭示其内在运作的奥秘,指引解决实际维修难题的路径。 一、 核心机芯的深度解析:驱动一切的动力源泉 在现代电子设备日益智能、功能日益强大的浪潮中,核心机芯的设计与性能直接决定了设备的运行效率、稳定性和用户体验。本书精选了当前电子产品领域中最具代表性和普遍性的十大核心机芯,并对它们进行了由浅入深的全面解读。 1. ARM Cortex系列微处理器:作为移动设备、嵌入式系统乃至高性能计算领域的霸主,ARM Cortex系列以其卓越的能效比、强大的性能扩展性和广泛的应用生态著称。我们将深入剖析Cortex-A、Cortex-R、Cortex-M三大系列的区别与优势,重点讲解其指令集架构、流水线设计、缓存机制、中断处理以及功耗管理等关键技术。通过分析典型应用场景,揭示不同Cortex内核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家居、汽车电子等领域的具体作用,并探讨其在固件层面可能出现的性能瓶颈与优化方向。 2. Intel x86架构处理器:在PC、服务器及部分高性能移动设备领域,Intel x86架构依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将回溯x86架构的演进历程,重点阐述其复杂指令集(CISC)的特点、分支预测、乱序执行、超线程等高级特性,以及与ARM架构在设计理念上的差异。通过解析Intel Core系列、Xeon系列等主流处理器的微架构,分析其在多任务处理、图形渲染、AI计算等方面的优势,并探讨其在功耗与散热管理方面的挑战。 3. 高通骁龙系列移动平台:作为智能手机SoC(System on a Chip)领域的领军者,高通骁龙系列集成了CPU、GPU、DSP、ISP、基带芯片等多种功能模块,是移动设备性能的关键。我们将详细拆解骁龙系列中的代表性型号,分析其Kryo CPU、Adreno GPU、Hexagon DSP、Spectra ISP等核心组件的协同工作原理,并重点解读其在5G通信、AI算力、影像处理、游戏性能等方面的技术革新。探讨骁龙平台在发热控制、功耗优化以及不同代际产品之间的性能差异。 4. 联发科天玑系列移动平台:近年来,联发科天玑系列以其高性价比和不断攀升的性能,在智能手机市场取得了显著进展。本书将深入研究天玑系列的处理架构、GPU选型、AI引擎以及5G调制解调器的整合方案。分析天玑系列在不同价位段产品中的定位,以及其在能效比、游戏性能和影音体验方面的表现。 5. 苹果A系列/M系列芯片:苹果公司自主研发的A系列(用于iPhone/iPad)和M系列(用于Mac)芯片,以其极高的性能和能效比,在消费电子领域树立了标杆。我们将剖析其基于ARM架构的定制化CPU核心、强大的GPU、神经网络引擎(Neural Engine)以及内存融合技术。探讨苹果芯片在软硬件深度整合方面的优势,以及其在机器学习、图形处理和整体系统优化方面的独到之处。 6. NVIDIA Tegra系列/GeForce GPU:NVIDIA在图形处理领域拥有无可匹敌的优势,其Tegra系列广泛应用于游戏机、汽车电子,GeForce GPU更是PC图形性能的代名词。本书将重点讲解Tegra系列SoC的设计理念,特别是其与GeForce GPU的结合,以及在AI计算、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应用。对于GeForce GPU,我们将深入剖析其CUDA架构、光线追踪技术、DLSS(深度学习超级采样)等核心技术,分析其在游戏、专业设计和AI训练中的作用。 7. AMD Ryzen系列CPU/Radeon GPU:AMD在CPU和GPU市场近年来表现抢眼,其Ryzen系列CPU凭借Zen架构在多核性能上取得了巨大突破,Radeon GPU也持续在性能和性价比上发力。本书将详细解析Ryzen系列CPU的Zen架构特点,如CCX(Core Complex Die)设计、Infinity Fabric互联技术,以及Radeon GPU的RDNA架构,分析其在游戏、生产力应用以及挖矿等领域的表现。 8. Exynos系列移动平台:三星自主研发的Exynos系列移动平台,在自家Galaxy系列手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们将深入了解Exynos的处理架构、GPU选择(通常与ARM Mali或AMD RDNA合作),以及其在AI、影像处理等方面的特色功能。探讨Exynos与骁龙系列在性能、功耗和特定功能上的对比。 9. 意法半导体(ST) STM32系列微控制器:作为嵌入式领域最受欢迎的微控制器系列之一,STM32以其丰富的外设、强大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场景而闻名。我们将重点介绍STM32系列的不同产品线(如Cortex-M0, M3, M4, M7等),解析其内部架构、存储器组织、时钟系统、DMA控制器以及各类通信接口(UART, SPI, I2C, USB, CAN等)。通过实际项目案例,展现STM32在物联网、工业控制、消费电子等领域的应用。 10. RISC-V架构处理器:作为一股新兴力量,RISC-V以其开源、模块化、可定制的特点,正在快速发展并改变着处理器设计格局。我们将介绍RISC-V的基本指令集、扩展指令集以及其开放生态的优势。探讨RISC-V在低功耗嵌入式设备、AI加速器、物联网设备等领域的潜力,以及未来可能带来的变革。 二、 彩色显示器的奥秘:信息的生动呈现 彩色显示器是人机交互的窗口,其显示效果直接影响用户体验。本书将聚焦于当前主流的彩色显示技术,剖析其成像原理、关键技术与常见故障。 1. 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作为目前市场上的主流显示技术,TFT-LCD因其成本效益高、亮度适中、色彩表现良好而广泛应用。我们将详细解析TFT-LCD的像素结构、背光模组(LED背光)、彩色滤光片、偏光片以及驱动电路的工作原理。重点讲解TFT阵列的构成、液晶材料的电光效应、行列驱动信号的时序控制。 2. AMOLED(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MOLED技术以其自发光、高对比度、宽视角、快速响应等优势,在高端智能手机、电视等领域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书将深入解析OLED像素的发光机制,讲解TFT驱动电路在控制每个像素独立发光中的作用,以及Super AMOLED、Dynamic AMOLED等衍生技术的改进。重点分析AMOLED在色彩准确性、功耗控制(特别是纯黑显示)以及寿命方面的挑战。 3. Mini-LED/Micro-LED显示技术:作为下一代显示技术的有力竞争者,Mini-LED和Micro-LED代表着显示技术的新高度。我们将介绍Mini-LED背光技术在LCD屏幕上的应用,如何通过更小的LED背光单元实现更精细的局部控光,提升对比度和HDR效果。而Micro-LED技术则通过将RGB三色LED微缩至微米级别,实现像素级自发光,带来前所未有的亮度、对比度、色彩和寿命。 4. 显示器驱动IC与控制原理:无论是LCD还是OLED,其最终都需要精确的驱动信号来控制每一个像素点的亮度和色彩。本书将介绍多种显示驱动IC的类型,如column drivers (列驱动器)、row drivers (行驱动器)、timing controllers (时序控制器)等。重点讲解它们如何协同工作,将来自主处理器的数据信号转化为显示面板所需的模拟或数字电信号,以及数据接口(如MIPI DSI, LVDS)的通信协议。 5. 显示色彩管理与校准:保证显示器色彩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是专业应用的关键。我们将探讨色域(sRGB, Adobe RGB, DCI-P3)、色温、亮度、对比度等关键色彩参数。介绍显示器校准的基本原理和常用工具,以及如何通过软件或硬件手段进行色彩管理。 三、 故障诊断与维修实践:从原理到实操的飞跃 理论知识的掌握最终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本书将结合核心机芯与彩色显示器的原理,系统性地梳理各类常见故障,并提供详细的诊断流程和维修方法。 1. 核心机芯常见故障分析: 启动问题:设备无法开机、反复重启、卡在启动画面等。分析可能涉及BIOS/UEFI、引导加载程序、操作系统核心组件损坏,以及CPU、内存、电源供应等硬件故障。 性能瓶颈:运行卡顿、程序响应慢、游戏帧率低等。排查CPU过载、内存不足、硬盘读写慢、GPU驱动问题、散热不良等原因。 功能异常:特定功能无法使用(如Wi-Fi、蓝牙、USB接口)、外设不识别等。分析驱动程序冲突、硬件损坏、系统服务异常等。 系统崩溃:蓝屏死机(BSOD)、黑屏、程序异常退出。追溯可能由硬件冲突、驱动程序bug、内存错误、硬盘坏道、病毒感染等引起。 过热与功耗问题:设备温度过高、电池续航短。检查散热系统、风扇、导热硅脂、CPU/GPU满载功耗、后台耗电应用等。 2. 彩色显示器常见故障分析: 无显示/黑屏:检查电源、连接线、背光、显示驱动IC、主板信号输出等。 花屏/雪花屏:分析显示排线连接不良、TFT驱动IC故障、显示屏本身损坏、显卡或主板信号输出异常。 偏色/色彩失真:检查彩色滤光片、液晶材料、显示驱动IC、显卡驱动或色彩管理设置。 亮点/暗点/坏点:分析像素单元的晶体管或OLED像素点的损坏,可能为制造缺陷或使用损伤。 闪烁/跳帧:检查显示驱动信号的稳定性、刷新率设置、连接线质量、显卡驱动或主板问题。 亮度异常/对比度不足:检查背光模组、亮度调节电路、显示驱动IC,以及OLED面板的衰减情况。 触摸屏失灵/误触:分析触摸屏控制器、驱动程序、连接线以及玻璃盖板的损坏。 3. 维修流程与工具: 故障定位:提供系统性的故障排查流程,从最简单、最常见的硬件检查(如电源、线缆)开始,逐步深入到软件层面(驱动、系统设置)和硬件诊断(BIOS自检、专业诊断工具)。 诊断工具:介绍万用表、示波器、逻辑分析仪、显卡测试卡、内存诊断软件、硬盘健康检测工具等在维修中的应用。 硬件维修技巧:讲解主板、CPU、内存、硬盘、显卡、电源等核心硬件的常见维修方法,如更换元件、飞线、BGA芯片重焊(点焊、热风枪操作)、BIOS芯片刷新等。 显示器维修技巧:讲解更换显示屏、排线、背光灯条、显示驱动IC、触摸屏等具体操作,以及清洁、固定等细节。 软件修复与系统重装:指导用户如何进行驱动更新、系统恢复、故障排除工具使用、以及干净的操作系统重装。 安全规范与注意事项:强调维修过程中的静电防护、安全用电、数据备份的重要性,以及避免进一步损坏设备的方法。 四、 实例精讲:将理论转化为实践 本书的核心亮点之一在于其丰富且贴近实战的维修案例。我们将精选来自不同品牌、不同型号设备的真实维修案例,详细记录从用户报修、初步诊断、深入分析、动手修复到最终测试的全过程。 案例一:某品牌智能手机CPU发热导致频繁重启的维修 分析CPU功耗管理异常、后台异常进程、系统固件Bug、以及CPU本身潜在的短路问题。 演示如何使用专业软件监控CPU温度和功耗,如何通过adb命令查找异常进程,以及在必要时进行系统固件刷写。 案例二:某笔记本电脑TFT-LCD屏幕出现大面积坏点和色块的维修 诊断是屏幕本身损坏还是驱动信号问题。 演示如何安全拆卸屏幕,更换新的LCD面板,以及连接和固定显示排线。 案例三:某智能电视AMOLED屏幕局部烧屏(残影)的维修与预防 讲解OLED烧屏的成因,分析屏幕老化程度。 提供屏幕更换的流程,并给出日常使用中避免烧屏的建议。 案例四:某嵌入式设备STM32微控制器程序运行异常,外部设备无法通信的故障排查 结合STM32的GPIO、UART、SPI等接口原理,分析程序逻辑错误、硬件连接问题、时钟配置错误。 演示使用STM32CubeIDE进行代码调试,使用逻辑分析仪抓取通信信号。 案例五:某台式机NVIDIA显卡在运行大型3D游戏时花屏并伴随驱动崩溃的维修 排查显卡驱动程序冲突、显存问题、GPU核心过热等。 演示显卡压力测试软件的使用,以及在极端情况下考虑显卡硬件故障的判断。 本书的编写团队汇聚了多年在一线电子产品维修、技术研发和教学领域深耕的专家,他们不仅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具备丰富的实战经验。我们力求用最清晰的语言,最直观的图示,最严谨的逻辑,为读者打造一本真正能够指导实践、解决问题的权威著作。无论是希望提升专业技能的维修工程师,还是对电子技术充满好奇的学习者,本书都将是您不可多得的得力助手。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和装帧质量确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厚重感和色彩的搭配,一看就知道是下了不少功夫的。我拿到手的时候,首先被它那种专业又不失亲和力的气质所吸引。书脊上的字体清晰有力,内页的纸张也挺有质感,翻起来手感很舒服,这对于需要反复查阅的工具书来说,绝对是一个加分项。作者在排版上的用心也看得出来,图文布局得当,不会让人在阅读时感到视觉疲劳。虽然我还没深入研究具体内容,但仅从外观和手感上判断,这绝对是一本值得收藏的精品,尤其对于那些对书籍的物理呈现有较高要求的同行来说,它散发出的那种“匠人精神”是很难得的。能将技术书籍做到如此精致,也反映出作者和出版方对读者的尊重,这一点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尤为珍贵,让人忍不住想立刻翻开目录,看看里面到底藏着哪些干货。

评分

我最近在琢磨一个关于老式CRT显示器色彩还原深度校准的课题,手头上的资料大多是零散的网络帖子和一些过时的维修手册,缺乏系统性和权威性。因此,当我看到这本书的简介时,心里立刻有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惊喜感。我特别关注这类书籍是如何平衡理论深度与实际操作性的,很多技术手册把公式堆砌得让人望而却步,或者反过来,又流于表面,光说不练。我期待这本书能在色彩科学的基础理论讲解和故障诊断的实战案例之间找到一个黄金分割点,比如,它会不会详细解析一下针对不同品牌机芯的特定信号处理流程差异,或者有没有关于高级调试工具的使用技巧分享。如果它能提供一些教科书上没有的、来自一线维修专家的“独家秘笈”,那这本书的价值就不仅仅是参考手册那么简单了,简直是技术宝库。

评分

我一直认为,优秀的维修书籍应该具备强烈的“案例导向性”,理论知识只有通过鲜活的实例才能真正被激活。我特别关注“实例”部分的内容组织,它是否能够覆盖到最常见、最棘手的那些疑难杂症?比如,某个特定型号的显示器在特定温度下才会出现的间歇性花屏问题,或者某个特定元器件老化导致的非线性失真。理想中的案例应该是结构清晰的:故障现象描述、初步判断逻辑、详细的检测步骤(包括所需的测量仪器参数设置)、核心故障点的定位,以及最终的维修方案和效果对比。如果作者能像讲故事一样,把每一次维修过程中的思考和决策过程都清晰地展现出来,那对于初学者建立正确的故障排除思维框架将是无价的财富。这种“授人以渔”式的传授,远胜过单纯的“授人以鱼”。

评分

从作者名字来看,两位作者的背景想必在业内也是有所建树的。我更关注这本书在“彩色显示”这个细分领域的深度挖掘程度。彩色显示不仅仅是简单的三基色信号处理,它涉及到亮度、对比度、色温、伽马校正等一系列复杂的参数调校。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提供关于色彩空间转换、色度计的使用规范,以及如何利用示波器观察和校正模拟信号的波形细节。对于那些追求极致显示效果的专业人士来说,单纯的“能亮”是不够的,要达到“色彩准确”的标准才算合格。如果书中能提供一套科学、可重复的调校流程,并且针对不同世代的显示技术(比如早期的CRT到后期的LCD背光控制)提供差异化的调校思路,那么这本书就真正配得上“精要”二字,成为我工作台上不可或缺的“案头宝典”。

评分

说实话,现在市面上关于电子产品维修的书籍,很多都赶着最新的技术潮流走,往往忽略了那些依然在大量服役的经典老设备。我个人更偏爱那些能够深入挖掘“老古董”内在逻辑的书籍,因为这些老设备的设计思路往往更为纯粹,更能体现工程师的功底。我猜测这本书的侧重点可能就在于那些“经典机芯”,那些经历了市场长期考验、结构相对稳定但内部细节极其精妙的显示器核心部件。我希望它能提供详尽的电路原理图分析,不仅仅是告诉你哪里断路了,更要告诉你为什么会断路,背后的设计哲学是什么。只有彻底理解了底层逻辑,面对千奇百怪的故障时,才能举一反三,而不是被动地跟着步骤死磕。那种拨开迷雾,直击本质的阅读体验,才是技术学习的终极乐趣所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