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高等学校音乐专业系列教材:音乐基本原理
定价:28.00元
售价:19.0元,便宜9.0元,折扣67
作者:黄祖禧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7-01
ISBN:9787040368536
字数:
页码:14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高等学校音乐专业系列教材:音乐基本原理》为高等院校音乐专业的学生编写,力求全面、系统地阐述构成音乐的各种要素的基本原理与知识。全书共十四讲,主要讲授音与音高、节拍节奏、调式调性、音阶、音程、和弦以及相关的记谱法等内容,适于一学期教学使用。书中列举的谱例,大多选白我国各民族的民歌和我国五四以来经过考验并流传下来的声乐、器乐作品,再就是外国经典音乐名作。希通过该书的学习,对学生音乐视野的拓展有所帮助。
《高等学校音乐专业系列教材:音乐基本原理》可作为普通高校音乐专业“基本乐理”课程教材使用,亦可供高校公共艺术选修课使用,还适用于广大社会音乐爱好者和学习者。
讲 音与音高
1.1 音
1.2 音的属性
1.3 音列、音级、音名、自然音级、唱名
1.4 八度、音组
1.5 音域、音区
1.6 音律、标准音
1.7 十二平均律、半音、全音
1.8 变化音级与变音记号
1.9 变音记号的应用
1.10 自然半音与变化半音、自然全音与变化全音
1.11 等音
习题
第二讲 记谱法(一)
2.1 音符
2.2 五线谱
2.3 加线与加间
2.4 音符的写法
2.5 谱号
2.6 谱号的写法
2.7 谱表与中央
2.8 休止符
2.9 休止符的写法
2.10 增加音符时值的记号
习题
第三讲节拍节奏
3.1 节拍
3.2 拍子与拍号
3.3 小节
3.4 弱起小节
3.5 单拍子
3.6 复拍子
3.7 混合拍子
3.8 变拍子
3.9 节奏
3.10 连音符
3.11 切分音
习题
第四讲 记谱法(二)
4.1 二声部记谱法
4.2 钢琴谱
4.3 独唱、独奏谱
4.4 合唱与乐队谱
4.5 音值组合法
习题
第五讲 调式调性、音阶(一)
5.1 调式调性
5.2 音阶
5.3 大调音阶(简称大音阶)
5.4 升号调
5.5 降号调
5.6 等音调
5.7 调的五度循环
习题
第六讲 调式调性、音阶(二)
6.1 小调音阶(简称小音阶)
6.2 关系大、小调
6.3 小调的调号
6.4 同主音大、小调
习题
第七讲 音程
7.1 音程
7.2 音程的级数与音数
……
第八讲 和弦
第九讲 调式调性、音阶(三)——民间音乐调式
第十讲 记谱法(三)
第十一讲 调式调性、音阶(四)——转调、离调与移调
第十二讲 调性调式、音阶(五)——半音音阶与全音音阶
第十三讲 装饰音
第十四讲 力度、速度记号与表情术语
讲 音与音高
1.1 音
1.2 音的属性
1.3 音列、音级、音名、自然音级、唱名
1.4 八度、音组
1.5 音域、音区
1.6 音律、标准音
1.7 十二平均律、半音、全音
1.8 变化音级与变音记号
1.9 变音记号的应用
1.10 自然半音与变化半音、自然全音与变化全音
1.11 等音
习题
第二讲 记谱法(一)
2.1 音符
2.2 五线谱
2.3 加线与加间
2.4 音符的写法
2.5 谱号
2.6 谱号的写法
2.7 谱表与中央
2.8 休止符
2.9 休止符的写法
2.10 增加音符时值的记号
习题
第三讲节拍节奏
3.1 节拍
3.2 拍子与拍号
3.3 小节
3.4 弱起小节
3.5 单拍子
3.6 复拍子
3.7 混合拍子
3.8 变拍子
3.9 节奏
3.10 连音符
3.11 切分音
习题
第四讲 记谱法(二)
4.1 二声部记谱法
4.2 钢琴谱
4.3 独唱、独奏谱
4.4 合唱与乐队谱
4.5 音值组合法
习题
第五讲 调式调性、音阶(一)
5.1 调式调性
5.2 音阶
5.3 大调音阶(简称大音阶)
5.4 升号调
5.5 降号调
5.6 等音调
5.7 调的五度循环
习题
第六讲 调式调性、音阶(二)
6.1 小调音阶(简称小音阶)
6.2 关系大、小调
6.3 小调的调号
6.4 同主音大、小调
习题
第七讲 音程
7.1 音程
7.2 音程的级数与音数
……
第八讲 和弦
第九讲 调式调性、音阶(三)——民间音乐调式
第十讲 记谱法(三)
第十一讲 调式调性、音阶(四)——转调、离调与移调
第十二讲 调性调式、音阶(五)——半音音阶与全音音阶
第十三讲 装饰音
第十四讲 力度、速度记号与表情术语
作为一名长期在音乐一线工作的演奏者,我总觉得自己在理论上的根基不够牢固,很多时候写作品或者理解别人的作品,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弥补了我的这个短板。它并不是一本教你如何“玩”音乐的书,而是真正从音乐的“骨架”出发,深入浅出地剖析了音乐的内在规律。我尤其欣赏它对和声进行逻辑性的阐述,不仅仅是告诉我们“怎么弹”,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这么弹”。通过对不同调式、不同和弦功能的深入剖析,我开始能够更自如地理解和创作复杂的和声进行。书中对赋格、卡农等复调音乐的讲解,也让我对音乐的层层叠加和交织有了全新的认识。以前觉得这些很“高大上”,现在则能看到它们背后精妙的设计和严谨的结构。另外,书中对曲式结构的研究,也帮助我理解了音乐作品的宏观布局,让我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旋律,而是能够主动地去感知音乐的呼吸和发展。这本书,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音乐老师,带着我一层层地剥开音乐的奥秘。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相当大气,米白色的封面上,烫金的字迹显得庄重而不失格调。当我第一次拿到它的时候,就有一种被知识的厚重感所包裹的体验。翻开目录,发现章节设置非常严谨,从最基础的乐理知识,比如音高、节奏、节拍的定义和运用,到更深层次的和声、曲式分析,再到对不同音乐风格的探讨,都一一囊括。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研读,但仅仅是浏览目录,就能预见到这本书会是一本内容详实的工具书。我尤其期待它在配器法和对位法部分的讲解,因为这通常是许多教材容易一带而过,或者讲解得过于晦涩难懂的部分。希望这本书能够用清晰易懂的语言,结合丰富的实例,帮助我真正理解这些复杂而迷人的音乐织体。而且,我注意到书中似乎配有大量的乐谱示例,这对于我们这类需要实际操作和理解理论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迫不及待地想看到书中是如何将抽象的理论与具体的音乐作品联系起来的,相信它会成为我学习音乐道路上的重要指引。
评分我是一名刚刚接触音乐理论的学生,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前进的方向。在还没接触这本书之前,我对于音乐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好听”和“不好听”的层面。但这本书,却用一种非常系统和科学的方式,教我如何去“听懂”音乐。从最基本的音程关系,到复杂的调式调性,再到和声的构建和解决,每一个概念的讲解都详略得当,环环相扣。我尤其喜欢书中大量的图表和配乐示例,这让那些抽象的理论变得触手可及。例如,在讲解增六和弦的时候,书中不仅给出了详细的构成和解决方式,还配上了具体的乐谱片段,让我能够亲耳听到它的色彩和功能。这本书的语言非常平实,没有使用过多晦涩的术语,即使是我们初学者,也能很快理解。而且,它还会引导你去思考,去发现音乐中的规律,而不是死记硬背。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培养一种分析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所包含的知识量,更在于它所传达的治学精神。它以一种非常严谨的态度,去梳理和总结音乐的内在规律,并且将这些规律以一种清晰、系统的方式呈现给读者。我之前在阅读一些音乐理论书籍时,常常会遇到观点碎片化、逻辑不清的问题,但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一个完整且富有条理的知识体系。它从最基础的音乐元素出发,层层递进,逐渐深入到对位、赋格、曲式等复杂领域,并且在每个部分都提供了详实的分析和大量的实例。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不同音乐学派和历史时期的梳理,这有助于我们理解音乐理论是如何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变的。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学术化,但又不会过于枯燥,它在保持严谨性的同时,也注重了知识的可读性。对于想要深入研究音乐理论,或者想要提升自身音乐素养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典。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次对音乐本质的深度探索。
评分这本教材在我看来,简直是一次音乐理论的“大扫盲”。我之前接触过一些零散的音乐知识,但总是感觉像是隔靴搔痒,很多概念都模棱两可。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帮我打开了通往音乐深层理解的大门。它从最根本的音乐元素讲起,比如音程、音阶,然后一步步地深入到和弦的功能、连接,再到乐句的构建、乐段的划分,逻辑清晰得让人佩服。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用非常生动的方式解释了这些理论在实际创作和演奏中的作用。举个例子,书中对调性色彩的分析,让我第一次真正理解了为什么不同的调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还有对节奏型变化的讲解,也让我豁然开朗,原来那些听起来千变万化的节奏,背后都有规律可循。我还在书里看到了关于音乐形式的详细介绍,比如奏鸣曲式、回旋曲式等等,这些概念之前对我来说都是云里雾里,现在终于有了清晰的脉络。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每一句话都直击要害,充满了学术的严谨和教学的温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