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电子工程师自学速成——入门篇
定价:55.00元
作者:蔡杏山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11533145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语言通俗易懂。书中少用专业化的术语,遇到较难理解的内容用形象比喻说明,尽量避免复杂的理论分析和烦琐的公式推导。 ◆内容解说详细。考虑到自学时一般无人指导,因此在编写过程中对书中的知识技能进行详细解说,让读者能轻松理解所学内容。 ◆采用图文并茂的表现方式。书中大量采用读者喜欢的直观形象的图表方式表现内容,使阅读变得非常轻松,不易产生阅读疲劳。 ◆内容安排符合认识规律。图书按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来确定各章节内容的先后顺序。 ◆突出显示知识要点。为了帮助读者掌握书中的知识要点,书中用阴影和文字加粗的方法突出显示知识要点,指示学习重点。 ◆网络免费辅导。读者在阅读时遇到难理解的问题,可登录易天教学网观看有关辅导材料或向老师提问进行学习。本套丛书共三册,推荐组合购买:电子工程师自学速成入门篇、提高篇、设计篇(给未来电子工程师们的自学手册)
内容提要
“电子工程师自学速成”丛书分为“入门篇”、“提高篇”和“设计篇”共 3 本。《电子工程师自学速成入门篇》为“入门篇”,主要介绍了电子技术入门基础、电子元器件(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变压器、二极管、三极管、光电器件、电声器件、晶闸管、场效应管、IGBT、继电器、干簧管、显示器件、贴片元器件、集成电路和传感器)、基础电子电路、收音机与电子产品的检修、电子测量基础、指针万用表、数字万用表、信号发生器、毫伏表、示波器、频率计和扫频仪等内容。 《电子工程师自学速成入门篇》具有基础起点低、内容由浅入深、语言通俗易懂、结构安排符合学习认知规律的特点。《电子工程师自学速成入门篇》适合作为电子工程师入门的自学图书,也适合作为职业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的电子技术入门教材。
目录
章 电子技术入门基础
1.1 基本概念与规律
1.1.1 电路与电路图
1.1.2 电流与电阻
1.1.3 电位、电压和电动势
1.1.4 电路的3种状态
1.1.5 接地与屏蔽
1.1.6 欧姆定律
1.1.7 电功、电功率和焦耳定律
1.2 电阻的连接方式
1.2.1 电阻的串联
1.2.2 电阻的并联
1.2.3 电阻的混联
1.3 直流电与交流电
1.3.1 直流电
1.3.2 交流电
1.4 万用表的使用
1.4.1 指针万用表的使用
1.4.2 数字万用表的使用
第2章 电阻器
2.1 固定电阻器
2.1.1 实物外形与图形符号
2.1.2 功能
2.1.3 标称阻值
2.1.4 标称阻值系列
2.1.5 额定功率
2.1.6 选用
2.1.7 检测
2.1.8 种类
2.1.9 电阻器的型号命名方法
2.2 电位器
2.2.1 实物外形与图形符号
2.2.2 结构与原理
2.2.3 应用
2.2.4 种类
2.2.5 主要参数
2.2.6 检测
2.2.7 选用
2.3 敏感电阻器
2.3.1 热敏电阻器
2.3.2 光敏电阻器
2.3.3 压敏电阻器
2.3.4 湿敏电阻器
2.3.5 气敏电阻器
2.3.6 力敏电阻器
2.3.7 磁敏电阻器
2.3.8 敏感电阻器的型号命名方法
2.4 排阻
2.4.1 实物外形
2.4.2 命名方法
2.4.3 种类与结构
第3章 电容器
3.1 固定电容器
3.1.1 结构、实物外形与图形符号
3.1.2 主要参数
3.1.3 性质
3.1.4 极性
3.1.5 种类
3.1.6 串联与并联
3.1.7 容量与误差的标注方法
3.1.8 检测
3.1.9 选用
3.1.10 电容器的型号命名方法
3.2 可变电容器
3.2.1 微调电容器
3.2.2 单联电容器
3.2.3 多联电容器
第4章 电感器与变压器
4.1 电感器
4.1.1 实物外形与图形符号
4.1.2 主要参数与标注方法
4.1.3 性质
4.1.4 种类
4.1.5 检测
4.1.6 选用
4.1.7 电感器的型号命名方法
4.2 变压器
4.2.1 实物外形与图形符号
4.2.2 结构、原理和功能
4.2.3 特殊绕组变压器
4.2.4 种类
4.2.5 主要参数
4.2.6 检测
4.2.7 选用
4.2.8 变压器的型号命名方法
第5章 二极管
5.1 二极管基础知识
5.1.1 半导体
5.1.2 二极管简介
5.1.3 整流二极管与整流桥
5.1.4 开关二极管
5.1.5 二极管的型号命名方法
5.2 稳压二极管
5.2.1 实物外形与图形符号
5.2.2 工作原理
5.2.3 应用
5.2.4 主要参数
5.2.5 检测
5.3 变容二极管
5.3.1 实物外形与图形符号
5.3.2 工作原理
5.3.3 主要参数
5.3.4 检测
5.4 双向触发二极管
5.4.1 实物外形与图形符号
5.4.2 性质
5.4.3 检测
5.5 双基极二极管
5.5.1 实物外形、图形符号、结构和等效图
5.5.2 工作原理
5.5.3 检测
5.6 肖特基二极管
5.6.1 实物外形与图形符号
5.6.2 特点、应用和检测
5.6.3 常用肖特基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5.7 快恢复二极管
5.7.1 实物外形与图形符号
5.7.2 特点、应用和检测
5.7.3 常用快恢复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5.8 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
5.8.1 实物外形与图形符号
5.8.2 性质
5.8.3 检测
第6章 三极管
6.1 三极管基础知识
6.1.1 实物外形与图形符号
6.1.2 结构
6.1.3 电流、电压规律
6.1.4 放大原理
6.1.5 3种状态说明
6.1.6 主要参数
6.1.7 检测
6.1.8 三极管的型号命名方法
6.2 特殊三极管
6.2.1 带阻三极管
6.2.2 带阻尼三极管
6.2.3 达林顿三极管
第7章 光电器件
7.1 发光二极管
7.1.1 普通发光二极管
7.1.2 双色发光二极管
7.1.3 三基色发光二极管
7.1.4 闪烁发光二极管
7.1.5 红外线发光二极管
7.1.6 发光二极管的型号命名方法
7.2 光电二极管
7.2.1 普通光电二极管
7.2.2 红外线接收二极管
7.2.3 红外线接收组件
7.3 光电三极管
7.3.1 实物外形与图形符号
7.3.2 性质
7.3.3 检测
7.4 光电耦合器
7.4.1 实物外形与图形符号
7.4.2 工作原理
7.4.3 检测
7.5 光遮断器
7.5.1 实物外形与图形符号
7.5.2 工作原理
7.5.3 检测
第8章 电声器件
8.1 扬声器
8.1.1 实物外形与图形符号
8.1.2 种类与工作原理
8.1.3 主要参数
8.1.4 检测
8.1.5 扬声器的型号命名方法
8.2 蜂鸣器
8.2.1 实物外形与图形符号
8.2.2 种类及结构原理
8.2.3 有源和无源蜂鸣器的区别
8.3 话筒
8.3.1 实物外形与图形符号
8.3.2 工作原理
8.3.3 主要参数
8.3.4 种类与选用
8.3.5 检测
8.3.6 电声器件的型号命名方法
8.4 耳机
8.4.1 实物外形与图形符号
8.4.2 种类与工作原理
8.4.3 检测
第9章 晶闸管
9.1 单向晶闸管
9.1.1 实物外形与图形符号
9.1.2 结构与工作原理
9.1.3 主要参数
9.1.4 检测
9.1.5 种类
9.1.6 晶闸管的型号命名方法
9.2 门极可关断晶闸管
9.2.1 实物外形、结构与图形符号
9.2.2 工作原理
9.2.3 检测
9.3 双向晶闸管
9.3.1 图形符号与结构
9.3.2 工作原理
9.3.3 检测
0章 场效应管与IGBT
10.1 结型场效应管
10.1.1 实物外形与图形符号
10.1.2 结构与工作原理
10.1.3 主要参数
10.1.4 检测
10.1.5 场效应管的型号命名方法
10.2 绝缘栅型场效应管
10.2.1 增强型MOS管
10.2.2 耗尽型MOS管
10.3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10.3.1 实物外形、结构与图形符号
10.3.2 工作原理
10.3.3 检测
1章 继电器与干簧管
11.1 继电器
11.1.1 实物外形与图形符号
11.1.2 结构与应用
11.1.3 主要参数
11.1.4 检测
11.1.5 继电器的型号命名方法
11.2 干簧管
11.2.1 实物外形与图形符号
11.2.2 工作原理
11.2.3 应用
11.2.4 检测
2章 显示器件
12.1 LED数码管与LED点阵显示器
12.1.1 一位LED数码管
12.1.2 多位LED数码管
12.1.3 LED点阵显示器
12.2 真空荧光显示器
12.2.1 实物外形
12.2.2 结构与工作原理
12.2.3 应用
12.2.4 检测
12.3 液晶显示屏
12.3.1 笔段式液晶显示屏
12.3.2 点阵式液晶显示屏
3章 贴片元器件与集成电路
13.1 贴片元器件
13.1.1 贴片电阻器
13.1.2 贴片电容器
13.1.3 贴片电感器
13.1.4 贴片二极管
13.1.5 贴片三极管
13.2 集成电路
13.2.1 简介
13.2.2 特点
13.2.3 种类
13.2.4 封装形式
13.2.5 引脚识别
13.2.6 好坏检测
13.2.7 直插式集成电路的拆卸
13.2.8 贴片集成电路的拆卸与焊接
13.2.9 集成电路的型号命名方法
4章 传感器
14.1 热释电人体红外线传感器
14.1.1 结构与工作原理
14.1.2 引脚识别
14.1.3 常用热释电传感器的主要参数
14.1.4 应用
14.2 霍尔传感器
14.2.1 实物外形与图形符号
14.2.2 结构与工作原理
14.2.3 种类
14.2.4 型号命名与参数
14.2.5 引脚识别与检测
14.2.6 应用
14.3 热电偶
14.3.1 热电效应与热电偶测量原理
14.3.2 结构说明
14.3.3 利用热电偶配合数字万用表测量电烙铁的温度
14.3.4 好坏检测
14.3.5 多个热电偶连接的灵活使用
14.3.6 热电偶的种类及特点
5章 基础电子电路
15.1 放大电路
15.1.1 固定偏置放大电路
15.1.2 电压负反馈放大电路
15.1.3 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
15.1.4 交流放大电路
15.2 谐振电路
15.2.1 串联谐振电路
15.2.2 并联谐振电路
15.3 振荡器
15.3.1 振荡器的组成与原理
15.3.2 变压器反馈式振荡器
15.4 电源电路
15.4.1 电源电路的组成
15.4.2 整流电路
15.4.3 滤波电路
15.4.4 稳压电路
6章 收音机与电子产品的检修
16.1 无线电波
16.1.1 水波与无线电波
16.1.2 无线电波的划分
16.1.3 无线电波的传播规律
16.1.4 无线电波的发送与接收
16.2 收音机的电路原理
16.2.1 调幅收音机的组成框图
16.2.2 调幅收音机单元电路分析
16.2.3 收音机整机电路分析
16.3 实践入门
16.3.1 电烙铁
16.3.2 焊料与助焊剂
16.3.3 印制电路板
16.3.4 元器件的焊接与拆卸
16.4 收音机的组装与调试
16.4.1 收音机套件介绍
16.4.2 收音机的组装
16.4.3 收音机的调试
16.5 电子产品的检修方法
16.5.1 直观法
16.5.2 电阻法
16.5.3 电压法
16.5.4 电流法
16.5.5 信号注入法
16.5.6 断开电路法
16.5.7 短路法
16.5.8 代替法
16.6 收音机的检修
7章 电子测量基础
17.1 电子测量的基础知识
17.1.1 电子测量的内容
17.1.2 电子测量的基本方法
17.2 电子测量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17.2.1 电子测量的误差及产生原因
17.2.2 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
17.2.3 电子测量的数据处理
8章 指针万用表
18.1 面板说明
18.1.1 刻度盘
18.1.2 挡位选择开关
18.1.3 旋钮
18.1.4 插孔
18.2 测量原理
18.2.1 直流电流的测量原理
18.2.2 直流电压的测量原理
18.2.3 交流电压的测量原理
18.2.4 电阻阻值的测量原理
18.2.5 三极管放大倍数的测量原理
18.3 使用方法
18.3.1 使用前的准备工作
18.3.2 直流电压的测量
18.3.3 直流电流的测量
18.3.4 交流电压的测量
18.3.5 电阻阻值的测量
18.3.6 三极管放大倍数的测量
18.3.7 通路蜂鸣测量
18.3.8 电容量的测量
18.3.9 负载电压测量(LV测量)
18.3.10 电池电量的测量(BATT测量)
18.3.11 标准电阻箱功能的使用
18.3.12 电感量的测量
18.3.13 音频电平的测量
18.3.14 指针万用表使用注意事项
9章 数字万用表
19.1 数字万用表的结构及测量原理
19.1.1 数字万用表的面板介绍
19.1.2 数字万用表的组成及测量原理
19.2 数字万用表的常规测量
19.2.1 直流电压的测量
19.2.2 直流电流的测量
19.2.3 交流电压的测量
19.2.4 交流电流的测量
19.2.5 电阻阻值的测量
19.2.6 二极管的测量
19.2.7 三极管放大倍数的测量
19.2.8 电容容量的测量
19.2.9 温度的测量
19.2.10 频率的测量
19.2.11 数字万用表使用注意事项
19.3 数字万用表的检测技巧
19.3.1 电容的检测
19.3.2 二极管的检测
19.3.3 三极管的检测
19.3.4 晶闸管的检测
19.3.5 市电火线和零线的检测
第20章 信号发生器
20.1 低频信号发生器
20.1.1 工作原理
20.1.2 使用方法
20.2 高频信号发生器
20.2.1 工作原理
20.2.2 使用方法
20.3 函数信号发生器
20.3.1 工作原理
20.3.2 使用方法
第21章 毫伏表
21.1 模拟毫伏表
21.1.1 工作原理
21.1.2 使用方法
21.2 数字毫伏表
21.2.1 工作原理
21.2.2 使用方法
第22章 示波器
22.1 示波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2.1.1 示波器的种类
22.1.2 示波管的结构
22.1.3 示波器的波形显示原理
22.2 单踪示波器
22.2.1 工作原理
22.2.2 面板介绍
22.2.3 使用方法
22.3 双踪示波器
22.3.1 工作原理
22.3.2 面板介绍
22.3.3 使用方法
第23章 频率计与扫描仪
23.1 频率计的测量原理与使用方法
23.1.1 频率计的测量原理
23.1.2 频率计的使用方法
23.2 扫频仪的测量原理与使用方法
23.2.1 扫频仪的测量原理
23.2.2 扫频仪的使用方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号称“速成”的电子工程师入门指南,对我这个完全的新手来说,简直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我原本对电子工程的理解仅限于家里的灯泡和插座,接触到这本书后,才发现原来万物皆有其内在的运行逻辑和精妙的设计。作者在开篇部分并没有直接扔下一堆晦涩难懂的公式和电路图,而是非常耐心地从最基础的电学概念讲起,比如电压、电流和电阻这些在初中物理课上似乎学过,但当时并未真正理解的概念。他用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来类比,比如把电流比作水流,电压比作水压,一下子就把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了。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不同元器件的介绍非常细致,比如电阻的色环如何识别,电容的极性判断,还有晶体管那“三条腿”分别代表什么功能,都配有清晰的图示和详尽的文字说明。阅读过程中,我甚至能想象出这些元件在实际电路板上是如何协同工作的,为后续更复杂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种循序渐进的叙事方式,极大地降低了我的学习门槛,让我感觉学习电子工程不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硬科学”,而是可以通过努力掌握的实用技能。
评分我必须承认,很多技术书籍在讲解数字电路时,往往会一上来就抛出二进制、十六进制的概念,让人望而却步。然而,这本书在引入数字逻辑时,处理得非常巧妙和人性化。它没有直接要求读者去死记硬背不同进制的转换规则,而是先通过一个非常形象的“开关”模型来解释数字信号的“开”和“关”,即高电平和低电平,这天然地对应了0和1。只有当读者通过前面的实际案例理解了为什么需要用0和1来表示电路状态后,才逐步过渡到二进制数的概念。这种由表及里的讲解方式,使得枯燥的数制转换变得逻辑清晰可循,不再是孤立的数学符号。而且,书中对常用逻辑芯片(如74系列芯片)的引脚功能介绍也做到了言简意赅,附带了简单的应用实例,比如如何用它们搭建一个简单的译码器,让我感受到了数字世界的强大与魅力,这是以往我接触的任何资料都未能做到的。
评分从排版和设计上看,这本书的用心程度也是值得称赞的。在技术书籍中,清晰的图示和合理的留白往往是决定阅读体验的关键因素。这本书的字体选择适中,行间距也处理得比较舒服,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不容易疲劳。更重要的是,每一个电路图都力求简洁明了,重要的元件都会用加粗或者不同的颜色进行标注,避免了传统技术图纸那种密密麻麻、难以分辨的问题。此外,书中在每个章节的末尾都设置了“自检问答”环节,这些问题更侧重于对概念的理解和实际应用场景的判断,而不是简单的知识点记忆。这迫使我在读完一章后必须停下来思考,而不是囫囵吞枣地翻过去。这种互动式的学习设计,让整个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主动的探索,而不是被动的接收信息,这对于我这种需要长期保持专注力的自学者来说,无疑是保持学习动力的重要保障。
评分我本来以为电子工程的学习必然伴随着枯燥的数学推导和复杂的矢量分析,但这本书在“入门篇”阶段的侧重点明显更偏向于实践应用和基本原理的直观理解。书中对面包板(Breadboard)的使用方法做了非常详尽的图文解析,详细到如何插拔元器件,如何连接导线,甚至强调了安全注意事项,这对于零经验的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我立刻动手找了些简单的元件,跟着书上的例子搭建了一个简单的LED闪烁电路,虽然只是最简单的“点亮”动作,但当看到亲手连接的电路真的产生效果时,那种成就感是无可替代的。书中并没有过分纠结于深奥的理论推导,而是巧妙地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际操作的步骤中,比如在介绍逻辑门电路时,是先展示如何用几个晶体管模拟出一个“与非门”的功能,然后再引申出布尔代数,这种“先实践后理论”的编排思路非常符合我这种偏爱动手操作的学习习惯。可以说,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教会了我如何去“玩”电子,而不是仅仅“看”电子。
评分作为一个在职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现在想跨行学习新技能的人,我最看重的就是学习材料的效率和针对性。这本书的结构安排确实非常紧凑,每一章的知识点都像是精心切割过的模块,目标明确,没有多余的“水分”。它精准地卡在了“新手入门”和“初级工程师”之间的那个关键过渡期。比如,书中关于万用表的使用部分,我以前总觉得这玩意儿很神秘,不知道该调到哪个档位才能测出准确的电压或电阻。这本书里,它用大量的截图和步骤分解,清晰地展示了如何用万用表测量电池电压、检查电阻阻值,甚至如何判断导线的通断性。这种对工具使用的细致讲解,极大地增强了我对实际调试的信心。它没有试图让你在短时间内成为专家,而是确保你在学完这一篇后,能够自信地拿起工具,处理日常电路中的常见问题,这对于快速融入技术环境非常有帮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