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工程应用型自动化专业系列教材:过程控制
:23.50元
售价:16.0元,便宜7.5元,折扣68
作者:陈雪亭,张日东,左燕 等,薛安克,孔亚广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7-01
ISBN:9787040373936
字数:
页码:21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工程应用型自动化专业系列教材:过程控制》以工业过程控制典型应用技术为主,内容覆盖过程特性、控制技术、控制系统和执行器、工程设计规范及应用范例等。全书共分12章:章为绪论,介绍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及相关技术指标;第2章为过程建模与过程特性,主要介绍典型过程特性及其数学描述,并介绍过程特性参数的获取方法;第3章为简单控制系统,主要包括简单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参数整定技术;第4章为复杂控制系统,包括串级、前馈、比值、均匀、分程、选择等;第5章为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包括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典型结构以及主要计算机控制产品介绍;第6章为流体输送设备控制,介绍离心泵及离心压缩机的控制;第7章为反应器控制,介绍典型反应器的基本控制方案;第8章为传热设备控制,介绍了换热器传热过程的动态特性及基本控制方案;第9章为精馏塔控制系统,介绍了精馏塔的原理及基本控制方案;0章为火力发电厂大型单元机组的自动控制,介绍了单元机组控制系统、锅炉燃烧系统的控制、锅炉给水控制系统及蒸汽温度控制系统;1章为冶金工业过程控制,简要介绍了氧气转炉炼钢控制和初轧生产过程的控制;2章为间歇过程控制,介绍了间歇生产过程的特点及间歇过程控制方案。
《工程应用型自动化专业系列教材:过程控制》重在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控制工程应用背景及控制系统体系的描述,介绍基本分析方法时,对问题的引出给予足够的重视。在相应章节介绍了基本分析方法后,尽量给出相应的工程实例进行分析。
《工程应用型自动化专业系列教材:过程控制》既可作为大专院校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等专业的教材,也适用于从事测量、检测、控制等系统研究、设计和开发的科研与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章 绪论
1.1 概述
1.2 过程控制系统
1.2.1 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
1.2.2 过程控制系统的分类
1.2.3 过程控制系统结构及方框图
1.2.4 控制工艺图的组成及符号解释
1.3 过渡过程及品质指标
1.3.1 稳态性能指标
1.3.2 动态性能指标
1.4 小结
习题
第2章 过程建模与过程特性
2.1 典型受控过程
2.1.1 过程的数学描述
2.1.2 纯滞后过程
2.1.3 单容过程
2.1.4 多容过程
2.1.5 具备反向特性的过程
2.1.6 不稳定过程
2.1.7 过程特性参数
2.2 过程数学模型建立
2.2.1 机理建模方法
2.2.2 实验建模方法
2.3 小结
习题
第3章 简单控制系统
3.1 简单控制系统结构组成
3.1.1 储液罐液位控制系统
3.1.2 蒸汽加热器温度控制系统
3.1.3 简单控制系统组成
3.2 简单控制系统的设计
3.2.1 简单控制系统设计举例
3.2.2 系统设计原则与步骤
3.2.3 对象特性对控制质量的影响
3.2.4 被控变量的选择
3.2.5 操纵变量的选择
3.2.6 控制系统的调试与投运
3.3 控制器及其参数整定
3.3.1 三种常规的控制规律
3.3.2 控制器的选型
3.3.3 控制器参数的工程整定
3.4 调节阀
3.4.1 气动调节阀的结构
3.4.2 调节阀流量特性
3.4.3 气动调节阀选型
3.5 小结
习题
第4章 复杂控制系统
4.1 串级控制系统
4.1.1 工作原理及分析
4.1.2 系统设计
4.1.3 调节器选型及参数整定
4.2 前馈控制系统
4.2.1 前馈控制系统的几种结构形式
4.2.2 前馈控制规律的实施
4.3 大迟延过程系统
4.3.1 常规控制方案的设计与实现
4.3.2 预估补偿控制方案的设计与实现
4.4 比值控制系统
4.4.1 比值控制系统的类型
4.4.2 比值系数的计算
4.4.3 比值控制方案的实施
4.4.4 比值控制系统的投运和整定
4.5 均匀控制系统
4.5.1 均匀控制系统的由来和目的
4.5.2 均匀控制的特点
4.5.3 均匀控制方案
4.6 分程控制系统
4.6.1 分程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4.6.2 分程控制系统的方案实施
4.7 选择性控制系统
4.7.1 概述
4.7.2 选择控制设计应用
4.7.3 其他选择控制系统
4.8 阀位控制系统
4.8.1 概述
4.8.2 阀位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4.9 非线性控制系统
4.10 小结
习题
第5章 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
5.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分类
5.1.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
5.1.2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类
5.2 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
5.2.1 概述
5.2.2 DCS的网铬结构及功能
5.2.3 DCS的硬件结构及功能
5.2.4 DCS的软件结构及功能
5.2.5 DCS的工程化设计
5.3 典型DCS控制系统
5.3.1 和利时DCS控制系统
5.3.2 Honey WellPKS控制系统
5.4 小结
习题
第6章 流体输送设备控制
6.1 泵和压缩机的基本控制
6.1.1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6.1.2 离心泵的工作特性
6.1.3 离心泵的控制方案
6.2 离心压缩机防喘振控制
6.2.1 离心压缩机的喘振
6.2.2 离心压缩机防喘振控制系统的设计
6.2.3 测量出口流量的可变极限流量防喘振控制
6.2.4 离心压缩机串并联时的防喘振控制
6.3 小结
习题
第7章 反应器控制
7.1 概述
7.1.1 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
7.1.2 反应器温度数学模型
7.2 反应器的基本控制方案
7.2.1 反应器的出料压力控制
7.2.2 反应器的串级控制与分段
……
第8章 传热设备控制
第9章 精馏塔控制系统
0章 火力发电厂大型单元机组的自动控制
1章 冶金工业过程控制
2章 间歇过程控制
章 绪论
1.1 概述
1.2 过程控制系统
1.2.1 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
1.2.2 过程控制系统的分类
1.2.3 过程控制系统结构及方框图
1.2.4 控制工艺图的组成及符号解释
1.3 过渡过程及品质指标
1.3.1 稳态性能指标
1.3.2 动态性能指标
1.4 小结
习题
第2章 过程建模与过程特性
2.1 典型受控过程
2.1.1 过程的数学描述
2.1.2 纯滞后过程
2.1.3 单容过程
2.1.4 多容过程
2.1.5 具备反向特性的过程
2.1.6 不稳定过程
2.1.7 过程特性参数
2.2 过程数学模型建立
2.2.1 机理建模方法
2.2.2 实验建模方法
2.3 小结
习题
第3章 简单控制系统
3.1 简单控制系统结构组成
3.1.1 储液罐液位控制系统
3.1.2 蒸汽加热器温度控制系统
3.1.3 简单控制系统组成
3.2 简单控制系统的设计
3.2.1 简单控制系统设计举例
3.2.2 系统设计原则与步骤
3.2.3 对象特性对控制质量的影响
3.2.4 被控变量的选择
3.2.5 操纵变量的选择
3.2.6 控制系统的调试与投运
3.3 控制器及其参数整定
3.3.1 三种常规的控制规律
3.3.2 控制器的选型
3.3.3 控制器参数的工程整定
3.4 调节阀
3.4.1 气动调节阀的结构
3.4.2 调节阀流量特性
3.4.3 气动调节阀选型
3.5 小结
习题
第4章 复杂控制系统
4.1 串级控制系统
4.1.1 工作原理及分析
4.1.2 系统设计
4.1.3 调节器选型及参数整定
4.2 前馈控制系统
4.2.1 前馈控制系统的几种结构形式
4.2.2 前馈控制规律的实施
4.3 大迟延过程系统
4.3.1 常规控制方案的设计与实现
4.3.2 预估补偿控制方案的设计与实现
4.4 比值控制系统
4.4.1 比值控制系统的类型
4.4.2 比值系数的计算
4.4.3 比值控制方案的实施
4.4.4 比值控制系统的投运和整定
4.5 均匀控制系统
4.5.1 均匀控制系统的由来和目的
4.5.2 均匀控制的特点
4.5.3 均匀控制方案
4.6 分程控制系统
4.6.1 分程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4.6.2 分程控制系统的方案实施
4.7 选择性控制系统
4.7.1 概述
4.7.2 选择控制设计应用
4.7.3 其他选择控制系统
4.8 阀位控制系统
4.8.1 概述
4.8.2 阀位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4.9 非线性控制系统
4.10 小结
习题
第5章 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
5.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分类
5.1.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
5.1.2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类
5.2 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
5.2.1 概述
5.2.2 DCS的网铬结构及功能
5.2.3 DCS的硬件结构及功能
5.2.4 DCS的软件结构及功能
5.2.5 DCS的工程化设计
5.3 典型DCS控制系统
5.3.1 和利时DCS控制系统
5.3.2 Honey WellPKS控制系统
5.4 小结
习题
第6章 流体输送设备控制
6.1 泵和压缩机的基本控制
6.1.1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6.1.2 离心泵的工作特性
6.1.3 离心泵的控制方案
6.2 离心压缩机防喘振控制
6.2.1 离心压缩机的喘振
6.2.2 离心压缩机防喘振控制系统的设计
6.2.3 测量出口流量的可变极限流量防喘振控制
6.2.4 离心压缩机串并联时的防喘振控制
6.3 小结
习题
第7章 反应器控制
7.1 概述
7.1.1 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
7.1.2 反应器温度数学模型
7.2 反应器的基本控制方案
7.2.1 反应器的出料压力控制
7.2.2 反应器的串级控制与分段
……
第8章 传热设备控制
第9章 精馏塔控制系统
0章 火力发电厂大型单元机组的自动控制
1章 冶金工业过程控制
2章 间歇过程控制
我最近在学习过程控制相关的知识,市面上很多教材要么过于偏重数学推导,让我这个动手能力强于理论分析的人望而却步,要么就是内容浮于表面,讲了概念却不讲如何落地。然而,拿到这本教材后,我简直如获至宝。它的语言风格非常平易近人,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院派腔调。在介绍像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这类前沿技术时,作者总能用最直白的语言,结合工业现场的实例进行讲解,让你在理解其内在机理的同时,也能清晰地知道它在实际生产线上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我特别欣赏其中对不同控制系统架构的对比分析,那种辩证的思维方式,极大地拓宽了我对自动化系统设计的理解边界,让我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反馈控制思维。
评分作为一名资深的自动化工程师,我平时工作非常忙碌,很少有时间进行系统的理论回顾和学习。但我发现,这本书的章节划分非常灵活,即便是零散的时间段,我也可以针对性地阅读某一个特定知识点。比如,我前段时间需要快速了解一下模型预测控制(MPC)在某个特定反应器中的应用方法,直接翻到相关章节,内容组织得就像一个精心准备的讲座大纲,逻辑清晰,重点突出。它并没有强迫你必须从头读到尾,而是鼓励读者根据自己的工程需求,进行模块化学习和查阅,这种高度的实用性和灵活性,对于我们这些一线工程师来说,简直是量身定制的宝藏工具书。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深邃的蓝色调配上醒目的橙色字体,立刻抓住了我的眼球。我原本以为一本关于过程控制的教材会是枯燥乏味的,但看到这本《工程应用型自动化专业系列教材:过程控制》,我的顾虑立刻烟消云散了。从目录上看,它涵盖了从基本的控制原理到复杂的先进控制策略,内容组织得非常系统和有逻辑性。作者似乎非常了解当前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实际需求,书中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场景的描述,让我感觉这不是一本纯理论的书籍,而是一本实战指南。特别是关于PID控制器的调优部分,讲解得非常深入透彻,不仅有理论推导,更有大量工程实践中的“坑”和“捷径”的分享,这对初学者或者想提升实战能力的工程师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福音。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插图质量也相当出色,这在技术教材中往往是被忽视的一点。清晰的流程图、简洁的数学模型图,以及高质量的设备实物照片,都大大提升了阅读体验。我记得有一次我在研究一个复杂的串级控制系统,光是看文字描述就有点摸不着头脑,但翻到教材中对应的图示部分,瞬间就豁然开朗了。这种“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尤其适合我这种视觉学习者。而且,书中对于不同控制算法的性能指标对比表格做得非常详尽,这对于我在选择合适的控制策略时,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可以说,这本书在细节处理上体现了专业性和匠心。
评分我最欣赏这本书的,是它对于“工程应用”这四个字的深刻理解和实践。很多教科书停留在“是什么”的层面,但这本书更深入地探讨了“怎么办”和“为什么”。例如,在讨论到系统建模的局限性时,它没有停留在理论上的误差分析,而是直接提出了在模型不精确的情况下,如何通过鲁棒控制或自适应控制来保证系统性能的工程化解决方案。这种将理论创新与现场实际限制紧密结合的写作风格,让人感觉作者真的站在我们这些现场人员的角度,为我们排忧解难。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思维方式的培养,我强烈推荐给所有致力于在自动化领域深耕的同仁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