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雲廬感舊集 |
| 作者 | 白謙慎 |
| 定價 | 66.00元 |
| 齣版社 | 廣東人民齣版社 |
| ISBN | 9787218123660 |
| 齣版日期 | 2017-12-01 |
| 字數 | |
| 頁碼 | |
| 版次 | 1 |
| 裝幀 | 精裝 |
| 開本 | 32開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href='#'> 本書為“藝術經典”叢書之一種。白謙慎是的書法史研究專傢和書法傢,在書法界享有盛名。“雲廬”是白謙慎的齋號,本書是作者迴憶學書的曆程。收錄《滬上學書摭憶》《淩雲健筆意縱橫——章汝奭先生的小楷》《憶趙寶煦老師對我的藝術活動的關心和支持》《紀念王方宇先生》《汪世清先生帶我去讀書》《萊溪主人的情懷——記翁萬戈先生》《憶和曹寶麟兄在北大時的交往》等十五篇文章。全書配有大量精美的書法名作圖片。 |
| 作者簡介 | |
| 白謙慎:1978年考入北京大學國際政治係,1982年畢業後留校任教。1986年赴美國羅格斯大學留學,1990年獲比較政治碩士學位後,至耶魯大學攻讀藝術史博士學位,師從美術史傢班宗華教授,1996年獲博士學位。1997—2015年任教於波士頓大學藝術史係,2004年獲終身教席。2015年後任浙江大學文化遺産研究院教授。 主要中英文著作有《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紀中國書法的嬗變》、《天倪——王方宇、瀋慧藏八大山人書畫》(與人閤作)、《傅山的交往和應酬:藝術社會史的一項個案研究》、《與古為徒和娟娟發屋:關於書法經典問題的思考》、《白謙慎書法論文選》、《吳大澂和他的拓工》等。 |
| 目錄 | |
| 滬上學書摭憶——從傅山《哭子詩捲》說起 /1 王老師的故事 /20 身殘猶作汗漫遊——記鄧顯威老師 /36 我的老師章汝奭先生 /43 附錄:記與恩師章汝奭先生的後一次會麵 /55 憶趙寶煦老師對我的藝術活動的關心和支持 /58 八大山人的異代知己——紀念王方宇先生 /65 充和送我進耶魯 /77 汪世清先生 /96 汪世清先生帶我去讀書 /102 萊溪居主人的情懷——記翁萬戈先生 /110 憶和曹寶麟兄在北大時的交往 /119 華人德和民間社團及其他 /138 憶我和潘良楨兄的交往 /148 一事能狂便少年——悼念樂心龍兄 /157 懷念周永健兄 /163 |
| 編輯推薦 | |
| 文摘 | |
| 序言 | |
“這本像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書。我一直對那種帶有曆史厚重感,又充滿人文關懷的敘事方式情有獨鍾。書中所描繪的場景,無論是一座古老的街巷,還是一個靜謐的庭院,都仿佛有著自己的生命,它們承載著歲月的痕跡,也訴說著過往的故事。作者的文字帶著一種獨特的韻律,讀起來既流暢又富有力量,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說書人,娓娓道來,將我引嚮一個個鮮活的畫麵。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情感的把握,那種含蓄而深沉的情感錶達,沒有過度的渲染,也沒有矯揉造作的辭藻,一切都恰到好處,直擊人心。它讓我看到瞭在時代變遷中,人們的情感寄托和精神追求,以及那些在時光長河中沉澱下來的珍貴記憶。讀這本書,就像是與一位智者進行瞭一次深入的交流,他用平實卻充滿智慧的語言,引導我思考人生的意義,生命的價值。它給我帶來瞭心靈上的慰藉,也拓寬瞭我對生活的理解。我從中汲取瞭力量,也看到瞭希望。這本書不愧為一本能夠觸動靈魂的佳作。”
評分收到!以下是根據您的要求撰寫的五段圖書評價,每段約300字,風格迥異,力求真實可信,並且不包含您提供的書名《正版 雲廬感舊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非常精美,觸感溫潤,每一頁的紙張質感都恰到好處,仿佛能感受到作者指尖滑過的溫度。翻開扉頁,一股淡淡的墨香撲鼻而來,瞬間將我帶入一個寜靜而悠遠的氛圍。我特彆喜歡書中那些手繪的插圖,雖然不是寫實的工筆,但寥寥幾筆,勾勒齣的意境卻彆有洞天。有時是寥廓的山巒,有時是錯落的屋簷,有時又是路邊的一株野草,每一幅都蘊含著一種淡淡的疏離和哲思,讓人在閱讀文字之外,也能獲得視覺上的慰藉。作者在敘事上,似乎並不急於拋齣主綫,而是像一位老友在茶餘飯後,漫不經心地迴憶起往事,將那些碎片化的記憶串聯起來。我在這本書裏,看到瞭一種對時間流逝的深刻體察,以及在變遷中依舊堅守的某種情懷。它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也沒有驚心動魄的衝突,更多的是一種溫和平緩的敘述,但正是這種看似波瀾不驚的文字,卻有著直抵人心的力量,讓我在字裏行間,捕捉到一種似曾相識的感動,仿佛那些經曆,也曾在我生命中留下過印記。這本書更像是旅途中歇腳時,無意間翻開的一本舊相冊,每一頁都承載著一段故事,一段時光,讓人沉醉其中,久久不願醒來。”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所傳遞齣的那種平和與豁達。作者在描寫生活中的點滴細節時,沒有絲毫的抱怨或不滿,即使是麵對一些不如意的事情,也總是能以一種淡然的態度去處理。他似乎有一種超然物外的智慧,能夠看透事物的本質,並從中找到積極的一麵。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人際關係的描繪,作者筆下的人物,雖然不完美,但都帶著真摯的情感,他們之間的互動,充滿瞭溫暖和理解,沒有過多的算計和猜疑。這種描寫,讓我感受到瞭人與人之間最本真的連接。這本書更像是一劑心靈的良藥,它治愈瞭我內心的焦慮和不安,讓我重新找迴瞭內心的平靜。我從中學習到瞭如何去更好地生活,如何去更積極地麵對人生中的挑戰。它不是一本讓你熱血沸騰的書,也不是一本讓你潸然淚下的書,而是一本能夠讓你靜下心來,反思人生,感悟生活,並從中獲得力量的書。我感覺自己像是經曆瞭一場心靈的洗禮,對生活充滿瞭新的期待。”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結構彆齣心裁,完全打破瞭我對傳統小說的固有認知。它沒有明確的時間綫索,也沒有清晰的人物關係網,更像是將無數個獨立的片段,通過一種若有若無的綫索串聯起來。起初讀的時候,確實會感到有些迷茫,但隨著閱讀的深入,我逐漸體會到作者匠心獨運的用意。這些碎片化的敘事,反而更能激發讀者的想象力,讓我主動去填補那些留白,去構建屬於自己的故事情節。書中的語言風格也十分多變,時而如詩般優美,時而又帶著一種樸實的生活氣息,這種跳躍性的語言風格,讓閱讀過程充滿瞭驚喜。我在這本書裏,看到瞭作者對文字的極緻運用,他似乎在玩弄著語言的魔術,將各種意象和情感巧妙地融閤在一起。它更像是一場思維的盛宴,挑戰著我的閱讀習慣,也拓展著我的思維邊界。我從中獲得的不僅僅是閱讀的樂趣,更是一種智力上的啓發。我強烈推薦給那些喜歡挑戰,敢於打破常規的讀者,你們一定會在其中找到意想不到的收獲。”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在觀察事物上有一種近乎苛刻的細膩。他能捕捉到常人輕易忽略的細節,並賦予它們彆樣的生命力。比如,他描寫一場細雨,不是簡單地說“下雨瞭”,而是細緻地描摹雨滴落在不同材質上的聲音,是落在青石闆上的清脆,落在芭蕉葉上的沙沙,落在瓦片上的噠噠,以及空氣中彌漫開來的濕潤氣息,混雜著泥土和草木的味道。又比如,他描寫人物的神態,不會直接點齣情緒,而是通過眼角眉梢的微小動作,甚至是呼吸的頻率變化,來暗示內心的波瀾。這種寫作手法,雖然需要讀者付齣更多的注意力去體會,但一旦進入狀態,便會發現其中蘊含的巨大魅力。它讓我意識到,生活中的美,往往就藏在這些不起眼的角落裏,需要我們放慢腳步,用心去發現。這本書仿佛是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內心深處那些被遺忘的情感和思考,讓我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地與自己對話,與曾經的經曆進行對照。我從中獲得瞭一種全新的視角,重新審視身邊的人和事,也更加珍惜那些平凡而美好的瞬間。它不是一本讓人能輕易讀完的書,而是需要慢慢咀嚼,反復品味的佳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