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摄影家梁惠湘作品集
定价:50.00元
售价:25.0元,便宜25.0元,折扣50
作者:梁惠湘 绘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08-01
ISBN:9787102020327
字数:
页码:10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当下,在这世纪之交来临之际,人们正谈论着“信息高速公路”或“电脑上网”等时髦话题而唯恐落伍之时,一股怀旧之风在世界上悄然兴起。黑白艺术照,怀旧情调的黑白服饰,略显陈旧并与黑白为主色调的室内装饰和商品设计,纷纷成为都市生活优雅高尚的品位象征。
目录
作者介绍
梁惠湘,我国知名的摄影活动家、摄影家。1930年4月出生于广东惠州,1949年参加工作,长期从事新闻、出版、摄影工作。曾任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主席,中国摄影函授学院广东分院院长,广东省文联党组成员和主席团成员,广东省群众文化专业人员高级职称评审委员。现为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广东华夏文化促进会理事.系美国摄影学会驻中国代表,美国纽约摄影学会高级会士、驻广东代表、意大利全国摄影联合会荣誉会员,马来西亚沙巴摄影家协会荣誉博学会士,香港国际幻影会荣誉博学会士,澳门摄影学会荣誉高级会士。梁惠湘曾在美国、香港、广东、辽宁、江苏、江西、福建、贵州等地举办摄影艺术作品展,作品被送往意大利、日本、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及台湾、香港、澳门展出并有获奖;多年来在全国及省级的影展影赛中担任评委或评委主任,并在1994年出版了《梁惠湘摄影文集》。梁惠湘努力开展对台、港、澳和日、意、美及东南亚的影艺交流。于1988、1993年策划并主持了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建会卅周年会庆和广东省国际摄影艺术节的大型国际性影艺交流活动,以影会友,有效地推动了外的影艺交流。梁惠湘在职期间领导协会工作班子探索走“以文养文”之路,建立经济实体发展摄影艺术事业,取得了使摄影界瞩目的成绩。1988年被授予广东省先进工作者和广东省直宣传战线党员称号;1989年荣膺中国摄影家协会在全国摄影界设立的“首届摄影组织工作者奖——开拓杯奖”,被誉为“我国摄影界改革开放,开拓创新的标兵”,1992年国务院颁发证书批准其享受特殊津贴,以表彰他在文化艺术事业上做出的突出贡献。梁惠湘退休后,仍热衷于参加各项摄影活动,应邀参加许多影展、影赛、摄影画册出版等影艺学术交流。1995年出版了《梁惠湘摄影作品选》画册,1996年举办了《梁惠湘黑白摄影作品展》,1997年又再举办了《梁惠湘反转片摄影作品展》。一时成了传媒的新闻人物。今年他又在忙着筹划再出版这本摄影画册和文集,可谓退而不休了。《中国摄影报》、《中国摄影》、《大众摄影》等全国重要摄影报刊以及美国纽约、马来西亚沙巴和广东省电视报刊等海内外新闻媒体介绍了梁惠湘的事迹并评价了他的作品。
文摘
序言
梁惠湘先生的作品集,给我的感觉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视觉体验,它不像某些摄影集那样,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瞬间抓住你的眼球,而是像一位温润的长者,娓娓道来,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沉浸其中。我注意到,他在处理一些自然风光的时候,展现出了一种非常克制而又富有情感的视角。并非追求那些壮丽奇绝的山河,而是更多地聚焦于日常生活中那些容易被忽视的美。比如,一场雨后的田野,一片被晨光浸染的薄雾,或者是一棵在风中摇曳的古树。这些画面,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有着直抵人心的力量,唤醒了我内心深处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更令我着迷的是,他在构图上的匠心独运。画面中的留白,线条的运用,光影的对比,都恰到好处,既不会显得空洞,也不会显得拥挤,营造出一种东方写意画般的意境。这种对“气韵生动”的追求,使得他的作品不仅仅是二维的平面图像,更蕴含着三维的空间感和四维的时间感,仿佛能够让你触摸到风的轻拂,闻到泥土的芬芳,感受到光影的流转。这本作品集,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重新认识中国自然之美的绝佳窗口。
评分我一直在寻找一种能够连接过去与现在,连接个体与时代的摄影语言。而梁惠湘先生的《中国摄影家梁惠湘作品集》,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我的这种期待。在其中,我看到了对中国社会变迁的深刻记录。他没有回避那些转型期的阵痛,也没有刻意美化那些时代的伤痕,而是用一种冷静而又充满人文关怀的目光,审视着这一切。那些在城市扩张中逐渐消失的老建筑,那些在现代化进程中坚守传统手艺的匠人,那些在时代洪流中努力生活的普通人,都在他的镜头下留下了清晰的印记。这些影像,仿佛是历史的切片,让我们得以窥见中国这几十年来波澜壮阔的社会发展,以及其中蕴含的复杂情感。我尤其欣赏他处理群体性场景的方式,画面中人物的互动,表情的神态,都极富表现力,能够传递出一种集体的情绪和时代的气息。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摄影技术,更是关于一个摄影师如何用他的艺术去观察、去思考、去记录他所生活的时代,并试图从中找到人性的光辉和生命的意义。
评分在我看来,一本好的摄影作品集,应该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激发读者的联想。而梁惠湘先生的这部作品,正是这样一本能够让你在反复品读中不断发现新意的书。我曾一度认为,摄影的魅力在于捕捉决定性的瞬间,但在这本作品集中,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能:一种通过对细节的持续关注,对情感的深刻挖掘,最终构建出完整的叙事。比如,他对于光线的运用,并非追求戏剧性的冲突,而是善于在平淡的光影中捕捉微妙的情感变化。一束穿过窗户的光,照亮了人物的侧脸,瞬间将平凡的场景赋予了诗意的温度;又或者,是阴天光线下,画面呈现出的那种沉静而又厚重的质感。这些细微之处,都体现了摄影师高超的技艺和深厚的艺术功底。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他对色彩的运用也极具特色,既有对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借鉴,又融入了现代审美的理解,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视觉语言。这本书,就像一本无声的诗集,每一页都散发着淡淡的墨香,让你在光影的流转中,感受生命的律动,体悟艺术的真谛。
评分拿到这本《中国摄影家梁惠湘作品集》的时候,内心是充满期待的。我一直对中国当代摄影的探索者们抱有浓厚的兴趣,而梁惠湘这个名字,虽然此前并不如一些大众熟知的摄影大师那样耳熟能详,却总能在一些专业摄影界人士的交流中被提及,带着一种低调而又深刻的赞誉。翻开书的扉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精美的印刷和考究的装帧,这本身就预示着这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艺术品。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位摄影家是如何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用他的镜头捕捉时代变迁的印记,又如何将普通的生活场景提炼成具有普遍意义的视觉叙事。我尤其好奇的是,他在“中国摄影家”这个宏大的身份之下,是如何塑造个人独特的审美语言和创作风格的?是否会涵盖了纪实、人像、风光等不同的摄影门类?他对光影的运用,对构图的把握,以及色彩的处理,是否会呈现出某种地域性的特色,或是对东方哲学意境的某种隐喻?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摄影作品的集合,更像是一扇窗,可以让我窥探到一位艺术家内心深处的思考,以及他与这个时代对话的方式。我期待着在其中发现那些触动心灵的瞬间,那些令人回味无穷的影像,它们或许能引导我用全新的视角去审视我们所处的世界。
评分这本《中国摄影家梁惠湘作品集》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一种沉静的力量。翻阅的瞬间,仿佛置身于一片宁静的湖泊,每一张照片都是湖面上泛起的涟漪,虽不张扬,却自有其深刻的韵味。我特别留意到了书中那些对人物的描绘。梁惠湘先生镜头下的人物,似乎都有一种天然的、未经雕饰的生命力。他们的眼神中,或有岁月的痕迹,或有生活的喜悦,又或是某种不易察觉的忧伤,但无一例外,都饱含着一种真实的情感。这让我思考,摄影师是如何与被拍摄者建立如此深厚的连接,才能捕捉到如此纯粹的瞬间?是耐心,是信任,还是某种超越语言的默契?在那些乡村的场景中,我看到了被时光打磨的建筑,看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看到了那些在时光流转中依然坚守的传统。这些画面,没有刻意的煽情,却自带一种朴素而动人的力量,仿佛在低语着关于土地、关于家园、关于生命的永恒主题。这种对本土文化的深情凝视,让我对这位中国摄影家的创作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我感到,他并非仅仅记录,更是在与被摄对象进行一场深度的对话,将他们的生命故事,以最真诚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