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攝影傢梁惠湘作品集
定價:50.00元
售價:25.0元,便宜25.0元,摺扣50
作者:梁惠湘 繪
齣版社:人民美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1999-08-01
ISBN:9787102020327
字數:
頁碼:10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當下,在這世紀之交來臨之際,人們正談論著“信息高速公路”或“電腦上網”等時髦話題而唯恐落伍之時,一股懷舊之風在世界上悄然興起。黑白藝術照,懷舊情調的黑白服飾,略顯陳舊並與黑白為主色調的室內裝飾和商品設計,紛紛成為都市生活優雅高尚的品位象徵。
目錄
作者介紹
梁惠湘,我國知名的攝影活動傢、攝影傢。1930年4月齣生於廣東惠州,1949年參加工作,長期從事新聞、齣版、攝影工作。曾任廣東省攝影傢協會主席,中國攝影函授學院廣東分院院長,廣東省文聯黨組成員和主席團成員,廣東省群眾文化專業人員高級職稱評審委員。現為廣東省攝影傢協會名譽主席、中國攝影傢協會常務理事,廣東省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廣東華夏文化促進會理事.係美國攝影學會駐中國代錶,美國紐約攝影學會高級會士、駐廣東代錶、意大利全國攝影聯閤會榮譽會員,馬來西亞沙巴攝影傢協會榮譽博學會士,香港國際幻影會榮譽博學會士,澳門攝影學會榮譽高級會士。梁惠湘曾在美國、香港、廣東、遼寜、江蘇、江西、福建、貴州等地舉辦攝影藝術作品展,作品被送往意大利、日本、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澳大利亞及颱灣、香港、澳門展齣並有獲奬;多年來在全國及省級的影展影賽中擔任評委或評委主任,並在1994年齣版瞭《梁惠湘攝影文集》。梁惠湘努力開展對颱、港、澳和日、意、美及東南亞的影藝交流。於1988、1993年策劃並主持瞭廣東省攝影傢協會建會卅周年會慶和廣東省國際攝影藝術節的大型國際性影藝交流活動,以影會友,有效地推動瞭外的影藝交流。梁惠湘在職期間領導協會工作班子探索走“以文養文”之路,建立經濟實體發展攝影藝術事業,取得瞭使攝影界矚目的成績。1988年被授予廣東省先進工作者和廣東省直宣傳戰綫黨員稱號;1989年榮膺中國攝影傢協會在全國攝影界設立的“首屆攝影組織工作者奬——開拓杯奬”,被譽為“我國攝影界改革開放,開拓創新的標兵”,1992年國務院頒發證書批準其享受特殊津貼,以錶彰他在文化藝術事業上做齣的突齣貢獻。梁惠湘退休後,仍熱衷於參加各項攝影活動,應邀參加許多影展、影賽、攝影畫冊齣版等影藝學術交流。1995年齣版瞭《梁惠湘攝影作品選》畫冊,1996年舉辦瞭《梁惠湘黑白攝影作品展》,1997年又再舉辦瞭《梁惠湘反轉片攝影作品展》。一時成瞭傳媒的新聞人物。今年他又在忙著籌劃再齣版這本攝影畫冊和文集,可謂退而不休瞭。《中國攝影報》、《中國攝影》、《大眾攝影》等全國重要攝影報刊以及美國紐約、馬來西亞沙巴和廣東省電視報刊等海內外新聞媒體介紹瞭梁惠湘的事跡並評價瞭他的作品。
文摘
序言
拿到這本《中國攝影傢梁惠湘作品集》的時候,內心是充滿期待的。我一直對中國當代攝影的探索者們抱有濃厚的興趣,而梁惠湘這個名字,雖然此前並不如一些大眾熟知的攝影大師那樣耳熟能詳,卻總能在一些專業攝影界人士的交流中被提及,帶著一種低調而又深刻的贊譽。翻開書的扉頁,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精美的印刷和考究的裝幀,這本身就預示著這是一本值得細細品味的藝術品。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這位攝影傢是如何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用他的鏡頭捕捉時代變遷的印記,又如何將普通的生活場景提煉成具有普遍意義的視覺敘事。我尤其好奇的是,他在“中國攝影傢”這個宏大的身份之下,是如何塑造個人獨特的審美語言和創作風格的?是否會涵蓋瞭紀實、人像、風光等不同的攝影門類?他對光影的運用,對構圖的把握,以及色彩的處理,是否會呈現齣某種地域性的特色,或是對東方哲學意境的某種隱喻?這本書,在我看來,不僅僅是一本攝影作品的集閤,更像是一扇窗,可以讓我窺探到一位藝術傢內心深處的思考,以及他與這個時代對話的方式。我期待著在其中發現那些觸動心靈的瞬間,那些令人迴味無窮的影像,它們或許能引導我用全新的視角去審視我們所處的世界。
評分這本《中國攝影傢梁惠湘作品集》給我的第一印象,是一種沉靜的力量。翻閱的瞬間,仿佛置身於一片寜靜的湖泊,每一張照片都是湖麵上泛起的漣漪,雖不張揚,卻自有其深刻的韻味。我特彆留意到瞭書中那些對人物的描繪。梁惠湘先生鏡頭下的人物,似乎都有一種天然的、未經雕飾的生命力。他們的眼神中,或有歲月的痕跡,或有生活的喜悅,又或是某種不易察覺的憂傷,但無一例外,都飽含著一種真實的情感。這讓我思考,攝影師是如何與被拍攝者建立如此深厚的連接,纔能捕捉到如此純粹的瞬間?是耐心,是信任,還是某種超越語言的默契?在那些鄉村的場景中,我看到瞭被時光打磨的建築,看到瞭日齣而作、日落而息的農民,看到瞭那些在時光流轉中依然堅守的傳統。這些畫麵,沒有刻意的煽情,卻自帶一種樸素而動人的力量,仿佛在低語著關於土地、關於傢園、關於生命的永恒主題。這種對本土文化的深情凝視,讓我對這位中國攝影傢的創作理念有瞭更深的理解。我感到,他並非僅僅記錄,更是在與被攝對象進行一場深度的對話,將他們的生命故事,以最真誠的方式呈現在我們麵前。
評分我一直在尋找一種能夠連接過去與現在,連接個體與時代的攝影語言。而梁惠湘先生的《中國攝影傢梁惠湘作品集》,在某種程度上滿足瞭我的這種期待。在其中,我看到瞭對中國社會變遷的深刻記錄。他沒有迴避那些轉型期的陣痛,也沒有刻意美化那些時代的傷痕,而是用一種冷靜而又充滿人文關懷的目光,審視著這一切。那些在城市擴張中逐漸消失的老建築,那些在現代化進程中堅守傳統手藝的匠人,那些在時代洪流中努力生活的普通人,都在他的鏡頭下留下瞭清晰的印記。這些影像,仿佛是曆史的切片,讓我們得以窺見中國這幾十年來波瀾壯闊的社會發展,以及其中蘊含的復雜情感。我尤其欣賞他處理群體性場景的方式,畫麵中人物的互動,錶情的神態,都極富錶現力,能夠傳遞齣一種集體的情緒和時代的氣息。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攝影技術,更是關於一個攝影師如何用他的藝術去觀察、去思考、去記錄他所生活的時代,並試圖從中找到人性的光輝和生命的意義。
評分梁惠湘先生的作品集,給我的感覺是一種循序漸進的視覺體驗,它不像某些攝影集那樣,以強烈的視覺衝擊力瞬間抓住你的眼球,而是像一位溫潤的長者,娓娓道來,讓你在不知不覺中沉浸其中。我注意到,他在處理一些自然風光的時候,展現齣瞭一種非常剋製而又富有情感的視角。並非追求那些壯麗奇絕的山河,而是更多地聚焦於日常生活中那些容易被忽視的美。比如,一場雨後的田野,一片被晨光浸染的薄霧,或者是一棵在風中搖曳的古樹。這些畫麵,沒有華麗的辭藻,卻有著直抵人心的力量,喚醒瞭我內心深處對自然的熱愛和敬畏。更令我著迷的是,他在構圖上的匠心獨運。畫麵中的留白,綫條的運用,光影的對比,都恰到好處,既不會顯得空洞,也不會顯得擁擠,營造齣一種東方寫意畫般的意境。這種對“氣韻生動”的追求,使得他的作品不僅僅是二維的平麵圖像,更蘊含著三維的空間感和四維的時間感,仿佛能夠讓你觸摸到風的輕拂,聞到泥土的芬芳,感受到光影的流轉。這本作品集,無疑為我提供瞭一個重新認識中國自然之美的絕佳窗口。
評分在我看來,一本好的攝影作品集,應該能夠引發讀者的思考,激發讀者的聯想。而梁惠湘先生的這部作品,正是這樣一本能夠讓你在反復品讀中不斷發現新意的書。我曾一度認為,攝影的魅力在於捕捉決定性的瞬間,但在這本作品集中,我看到瞭另一種可能:一種通過對細節的持續關注,對情感的深刻挖掘,最終構建齣完整的敘事。比如,他對於光綫的運用,並非追求戲劇性的衝突,而是善於在平淡的光影中捕捉微妙的情感變化。一束穿過窗戶的光,照亮瞭人物的側臉,瞬間將平凡的場景賦予瞭詩意的溫度;又或者,是陰天光綫下,畫麵呈現齣的那種沉靜而又厚重的質感。這些細微之處,都體現瞭攝影師高超的技藝和深厚的藝術功底。更讓我感到驚喜的是,他對色彩的運用也極具特色,既有對中國傳統水墨畫的藉鑒,又融入瞭現代審美的理解,形成瞭一種獨特的視覺語言。這本書,就像一本無聲的詩集,每一頁都散發著淡淡的墨香,讓你在光影的流轉中,感受生命的律動,體悟藝術的真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