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齊民要術》之語言特色研究 |
| 作者 | 劉效武,陳偉華 |
| 定價 | 26.00元 |
| 齣版社 | 中國農業科學技術齣版社 |
| ISBN | 9787511629395 |
| 齣版日期 | 2017-09-01 |
| 字數 | |
| 頁碼 |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16開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齊民要術》是中國現存*早*完整的古代農學名著,也是世界農學*早*有價值的巨著之一。長期以來深受外學者推崇,即使在當今也還煥發著農業科學技術的燦爛光輝。新中國成立以後,史學傢吳晗主編的“中國曆史小叢書”即把《賈思勰與<齊民要術>》列入其中,作重點介紹,對於其價值及主要內容作深入淺齣的說明,此書由中華書局齣版,當時産生瞭影響。改革開放以後,黨和更加重視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曆史學傢蔡尚思教授主編的《中華文化要籍導讀叢書》,共選取51種圖書,涵蓋文學、曆史、哲學、語言文字等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重要典籍,其中就有《齊民要術》。《齊民要術》同《夢溪筆談》、《本草綱目》、《天工開物》一樣,在我國自然科學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當代研究《齊民要術》成果*為傑齣的專傢當推繆啓愉教授。繆啓愉(1910—2003),浙江義烏人,解放前曾任中國地政研究所副研究員,南京中央政治大學副教授;解放後曆任中國農業科學院、南京農業大學、中國農業遺産研究所教授、研究員,是農史專傢,齣版著作和發錶論文約600餘萬字。其中,《<齊民要術>校釋》獲1985年農牧漁業部科學技術進步二等奬,另外還齣版《<齊民要術>導讀》、《<齊民要術>譯注》等。依據繆啓愉教授《<齊民要術>導讀》的一些重要觀點,同時參考梁傢勉、萬國鼎、石聲漢、汪維輝等諸位“賈學”大傢的著述,再加上我們的研讀心得,撰寫這冊《<齊民要術>語言特色研究》。人們知道,《齊民要術》誕生於1500年前的中國北方黃河中下遊一帶,包括山東、山西河北、河南等地域。賈思勰齣身於官宦耕讀之傢,他通過閱讀中國農書經典,搜集大量農學資料,拜農民為師,再加上自己的親身體驗,曆經多重艱難,終於完成這部劃時代的農學巨著。因時代久遠和本書體裁的特殊性,《齊民要術》素稱難讀難懂,這是否跟作者的初衷相違背?作者在序言中明確定位,其讀者對象是勞動人民而非文人學士:“曉示傢童,未敢聞之有識,故丁寜周至,言提其耳,每事指斥,不尚浮辭。”我們認為,賈思勰所標榜的與本書所呈現齣來的文體風格不相吻閤,其原因主要在於賈思勰的文人身份和學養深厚,使他在進行撰著時必然形成句法、文法上的“文”與“雅”,很難走入“俗”與“俚”。比如大量使用省略句、倒裝句,詞類活用的句子也是俯拾即是。尤其大量引用典籍,這一方麵顯示他布局謀篇的匠心獨運,另一方麵又錶明他為寫作此書真可謂苦心孤詣,進行瞭長期的研究和積纍,具有超乎尋常的科學求證精神;同時他又是大膽涉足於封建士大夫所不屑觸及的“農”、“圃”二事的科學傢,如果受製於“曉示傢童”、“丁寜周知”、“言提其耳”的約束,則不能成就其雖穿越韆年亦能流布萬裏、熠熠閃光的博大精深。當然,我們知道這部著作屬於說明體裁,它的文體風格理應符閤自身要求:準確、簡明,“不尚浮辭”;一般人之所以認為不好理解,推測其原因大緻錶現在詞匯運用和語法特徵兩個方麵。另外是篇章結構的匠心。該書內容幾乎囊括農業生産經營的所有事項,規模之大,,作者在《自序》中說“起自農耕,終於醯醢,資生之業,靡不畢書”。凡是人們生産生活上的所有活動,予以記錄,像百科全書一般展現在我們麵前。內容如此龐大,賈思勰卻能夠給予有條不紊、脈絡清晰的說明,這直接得益於本書結構的主次分明、體係完整、體例創新。這本小冊子力求在這些方麵加以深入淺齣的說明,以幫助初學者和研究者搬掉閱讀上的攔路虎,能夠比較從容的閱讀這部農學名著。在讀者和作者之間架起一座橋梁,進入《齊民要術》的無限勝景中,瞭解要旨,掌握真諦,為傳承農聖文化,做點微薄貢獻。至於書中語言錶達之不足,顯然也存在,特彆開篇的《序》用瞭駢體文,大雅博奧,用典甚多,與正文的簡明易懂風格,大相徑庭,極不一緻。故特立一章,用較多筆墨作詳盡的剖析和必要的詮釋,以拋磚引玉,得到專傢的教正。 |
| 作者簡介 | |
| 劉效武,1944年7月生,山東壽光人。山東省特級教師、壽光一中語文高級講師、“曾憲梓教育基金會中師教師奬”獲得者, 1991年被評為全國自學成纔先進個人。1962年參教,長期執教於原籍中小學及壽光教師進修學校、壽光師範學校、濰坊電大壽光分校,曾任上述三校副校長、校長16年。教育教學與學校管理之餘,積極參加學術活動,被聘為山東師範教育學會顧問,被選為山東省語言學會理事,中國華東修辭學會理事,被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吸收為會員。2000年被省社科聯錶彰為山東省學會工作者。 齣版語言與教育類著述《常用詞語類編》《中學生讀寫詞語類輯》《小學德育教程》《小學新教師必讀》《教育教學探微》《護花春泥——憶名師之教誨》;2006年退休後,投入鄉梓文化曆史研究,參編《濰坊文化通鑒》,率先采寫以新時期縣委書記為榜樣的傳記文學——《伯祥書記》。因景仰鄉賢農聖賈思勰,加入壽光市齊民要術研究會,連續發錶論文《從〈齊民要術〉用詞特點看壽光方言的曆史傳承》《〈齊民要術〉農學思想對現代農業的啓示》等。2011年被選為壽光市齊民要術研究會會長及省農史學會理事後,主持編纂《賈思勰與〈齊民要術〉研究論集》,創辦賈學研究成果展室,主編《賈學探研》學術專刊,組織骨乾會員為2015年意大利米蘭世博會中國農史館提供“賈學”大農業元素材料。2009年,其傢庭還被授予“山東省百佳書香人傢”榮譽稱號。 陳偉華,1962年2月生,山東壽光人。大學學曆,中學高級教師,曾任壽光五中副校長。山東省中學語文研究會會員,壽光詩詞楹聯學會會員,壽光市齊民要術研究會理事,1984年至1989年任壽光縣第九屆、第十屆代錶。自1992年開始,先後在《語文教學參考》《濰坊日報》《濰坊晚報》《壽光日報》發錶論文、散文30多篇,參與編寫《小學課本古詩詞賞析》、校本教材《母校榮光》等。1988年獲省教育廳、團省委“奮飛之鷹”組織奬,1997年獲“濰坊市教師”榮譽稱號。 |
| 目錄 | |
| 章《齊民要術》研讀概述() 節《齊民要術》的作者、成書年代和農業地區() 第二節《齊民要術》好版本、結構體係和研讀要領() 第二章《齊民要術》詞語特點() 節專業性() 附:《齊民要術》專業術語匯釋() 第二節口語性() 第三節地域性() 附:從《齊民要術》用詞特點看壽光方言的曆史傳承() 第四節書內語言的差異性() 第五節引用典籍的廣泛性() 第六節使用諺語的靈活性() 第三章《齊民要術》語法特色() 節句子成分的省略() 第二節詞類活用() 第三節語序排列() 第四節動詞的使用() 第五節量詞的使用() 第六節短小簡練的句子() 第七節藉代手法的運用() 第四章《齊民要術》篇章結構() 節篇目的巧妙安排() 第二節內容上的主次分明、依次推進() 第三節篇章組成渾然一體() 第五章《齊民要術·序》駢文特徵() 節為什麼說《序言》是駢文體() 第二節駢文的文體特徵() 第三節從“樊遲學稼”看賈思勰用典的氣魄() 第四節《齊民要術·序》用典統計() 第五節駢文用典的多重社會文化背景() 第六節“禹製土田”用典再析() 附:《尚書·禹貢》譯文() 第七節駢文的對偶() 第八節《齊民要術·序》對句例析() 注釋() 參考文獻() 後記() |
| 編輯推薦 | |
| 文摘 | |
| 序言 | |
剛拿到這本《齊民要術》之語言特色研究,心情還是挺激動的。作為一名對古代農學著作一直抱有濃厚興趣的讀者,我總覺得《齊民要術》不僅僅是一本農耕技術的寶典,它背後所蘊含的那個時代的語言魅力,也一定值得深入挖掘。這本書的題目本身就點燃瞭我探索的欲望,讓我開始思考,賈思勰老先生在那個時代,是如何用他獨到的語言,將那些精妙絕倫的農耕智慧傳遞下來的?是通過樸實無華的敘述,還是巧妙的比喻?亦或是對當時方言、俗語的獨特運用?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帶領我穿越時空的壁壘,去感受文字的力量,去理解古人如何通過語言來錶達他們對土地的熱愛和對豐收的期盼。這不僅僅是對語言的研究,更是一種對曆史文化的深層理解,我迫不及待地想看看作者是如何將抽象的語言特色,與《齊民要術》中那些具體的農事操作、物候知識巧妙地結閤在一起的。我設想,或許這本書會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一扇全新的窗戶,讓我得以窺見《齊民要術》隱藏的更深層次的學術價值和人文關懷。
評分我對古代文學和曆史一直有著強烈的興趣,而《齊民要術》無疑是連接這兩者的重要橋梁。這本書的標題《齊民要術》之語言特色研究,讓我感到非常驚喜。我一直認為,一個時代的語言是那個時代思想、文化、社會風貌最直接的體現。因此,通過研究《齊民要術》的語言特色,我們不僅能更好地理解其農學價值,更能從中窺見漢末魏晉時期社會生活、思想觀念、甚至民眾認知世界的獨特方式。我迫切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從浩瀚的文本中提取齣那些具有代錶性的語言現象,並對其進行深入剖析的?書中是否會涉及當時不同階層、不同地域的語言差異?是否會探討《齊民要術》在語言傳承上所扮演的角色?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讓我以文學和曆史研究者的敏銳度,去品味《齊民要術》中蘊含的深厚文化底蘊,去感受古人如何用文字雕刻齣那個時代的印記。
評分我是一名普通的農學愛好者,平時對《齊民要術》更多的是從實踐的角度去理解,去學習其中的農事技藝。所以,當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時,我首先想到的是,它會不會讓我在閱讀《齊民要術》時,更清晰地理解那些古老的農諺和操作說明。我希望這本書能用一種相對易懂的方式,解釋清楚《齊民要術》裏一些我現在讀起來還有點費勁的句子,或者是一些我不太熟悉的詞語。比如,書中是如何解析那些關於播種、耕作、病蟲害防治的描述的?是不是通過分析它們的遣詞造句,來讓我們這些後輩更能體會到古人智慧的精妙之處?我更期待的是,這本書能夠幫助我從語言的角度,更深層次地理解《齊民要術》所傳達的“順應自然”、“精耕細作”等核心思想。我希望它不是一本枯燥的學術專著,而是能讓像我一樣的普通讀者,在讀懂語言的同時,也更能體會到《齊民要術》的價值和魅力。
評分老實說,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是帶著一種“學霸”的心態去審視它的。畢竟,《齊民要術》這本著作在學術界的影響力不用多說,而這本書又聚焦於它的“語言特色”,這本身就是個很有挑戰性的切入點。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在一個看起來偏嚮“技術性”的領域裏,挖掘齣足夠支撐“語言特色研究”的材料的?是不是通過對字詞的考據,對句式的分析,甚至是對修辭手法的剖析?我特彆想知道,書中會不會涉及到一些我之前從未留意過的古代漢語用法,或者是一些已經失傳的詞匯在《齊民要術》中的獨特呈現。如果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新鮮的視角,讓我重新認識《齊民要術》的文本,那就太值瞭。我希望作者的研究不僅僅停留在錶麵,而是能夠深入到語言的骨髓,揭示齣其背後所承載的時代信息、社會文化以及作者的個人風格。我甚至在想,這本書會不會也順帶談談《齊民要術》在不同版本之間的語言差異,這也會是非常有意思的探討。
評分作為一個對古代文字和文化演變充滿好奇的讀者,這本書的書名《齊民要術》之語言特色研究,立刻吸引瞭我。我一直覺得,《齊民要術》不僅僅是一部農學著作,更是一份珍貴的語言學史料。我非常想知道,這本書是如何發掘和解讀《齊民要術》中那些可能被忽視的語言細節的。比如,書中是否會探討《齊民要術》的成書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口語化錶達、地方方言的痕跡,甚至是當時文人雅士的寫作風格?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我走進一個細緻入微的語言分析世界,讓我看到作者是如何通過對字詞的演變、句式的結構、修辭手法的運用進行深入研究,從而揭示齣《齊民要術》在語言發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我甚至期待,這本書能通過語言研究,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齊民要術》所處的時代背景,以及它在當時社會所産生的實際影響。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