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齐民要术》之语言特色研究 |
| 作者 | 刘效武,陈伟华 |
| 定价 | 26.00元 |
| 出版社 |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 ISBN | 9787511629395 |
| 出版日期 | 2017-09-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早*完整的古代农学名著,也是世界农学*早*有价值的巨著之一。长期以来深受外学者推崇,即使在当今也还焕发着农业科学技术的灿烂光辉。新中国成立以后,史学家吴晗主编的“中国历史小丛书”即把《贾思勰与<齐民要术>》列入其中,作重点介绍,对于其价值及主要内容作深入浅出的说明,此书由中华书局出版,当时产生了影响。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更加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历史学家蔡尚思教授主编的《中华文化要籍导读丛书》,共选取51种图书,涵盖文学、历史、哲学、语言文字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重要典籍,其中就有《齐民要术》。《齐民要术》同《梦溪笔谈》、《本草纲目》、《天工开物》一样,在我国自然科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当代研究《齐民要术》成果*为杰出的专家当推缪启愉教授。缪启愉(1910—2003),浙江义乌人,解放前曾任中国地政研究所副研究员,南京中央政治大学副教授;解放后历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遗产研究所教授、研究员,是农史专家,出版著作和发表论文约600余万字。其中,《<齐民要术>校释》获1985年农牧渔业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另外还出版《<齐民要术>导读》、《<齐民要术>译注》等。依据缪启愉教授《<齐民要术>导读》的一些重要观点,同时参考梁家勉、万国鼎、石声汉、汪维辉等诸位“贾学”大家的著述,再加上我们的研读心得,撰写这册《<齐民要术>语言特色研究》。人们知道,《齐民要术》诞生于1500年前的中国北方黄河中下游一带,包括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地域。贾思勰出身于官宦耕读之家,他通过阅读中国农书经典,搜集大量农学资料,拜农民为师,再加上自己的亲身体验,历经多重艰难,终于完成这部划时代的农学巨著。因时代久远和本书体裁的特殊性,《齐民要术》素称难读难懂,这是否跟作者的初衷相违背?作者在序言中明确定位,其读者对象是劳动人民而非文人学士:“晓示家童,未敢闻之有识,故丁宁周至,言提其耳,每事指斥,不尚浮辞。”我们认为,贾思勰所标榜的与本书所呈现出来的文体风格不相吻合,其原因主要在于贾思勰的文人身份和学养深厚,使他在进行撰著时必然形成句法、文法上的“文”与“雅”,很难走入“俗”与“俚”。比如大量使用省略句、倒装句,词类活用的句子也是俯拾即是。尤其大量引用典籍,这一方面显示他布局谋篇的匠心独运,另一方面又表明他为写作此书真可谓苦心孤诣,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积累,具有超乎寻常的科学求证精神;同时他又是大胆涉足于封建士大夫所不屑触及的“农”、“圃”二事的科学家,如果受制于“晓示家童”、“丁宁周知”、“言提其耳”的约束,则不能成就其虽穿越千年亦能流布万里、熠熠闪光的博大精深。当然,我们知道这部著作属于说明体裁,它的文体风格理应符合自身要求:准确、简明,“不尚浮辞”;一般人之所以认为不好理解,推测其原因大致表现在词汇运用和语法特征两个方面。另外是篇章结构的匠心。该书内容几乎囊括农业生产经营的所有事项,规模之大,,作者在《自序》中说“起自农耕,终于醯醢,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凡是人们生产生活上的所有活动,予以记录,像百科全书一般展现在我们面前。内容如此庞大,贾思勰却能够给予有条不紊、脉络清晰的说明,这直接得益于本书结构的主次分明、体系完整、体例创新。这本小册子力求在这些方面加以深入浅出的说明,以帮助初学者和研究者搬掉阅读上的拦路虎,能够比较从容的阅读这部农学名著。在读者和作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进入《齐民要术》的无限胜景中,了解要旨,掌握真谛,为传承农圣文化,做点微薄贡献。至于书中语言表达之不足,显然也存在,特别开篇的《序》用了骈体文,大雅博奥,用典甚多,与正文的简明易懂风格,大相径庭,极不一致。故特立一章,用较多笔墨作详尽的剖析和必要的诠释,以抛砖引玉,得到专家的教正。 |
| 作者简介 | |
| 刘效武,1944年7月生,山东寿光人。山东省特级教师、寿光一中语文高级讲师、“曾宪梓教育基金会中师教师奖”获得者, 1991年被评为全国自学成才先进个人。1962年参教,长期执教于原籍中小学及寿光教师进修学校、寿光师范学校、潍坊电大寿光分校,曾任上述三校副校长、校长16年。教育教学与学校管理之余,积极参加学术活动,被聘为山东师范教育学会顾问,被选为山东省语言学会理事,中国华东修辞学会理事,被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吸收为会员。2000年被省社科联表彰为山东省学会工作者。 出版语言与教育类著述《常用词语类编》《中学生读写词语类辑》《小学德育教程》《小学新教师必读》《教育教学探微》《护花春泥——忆名师之教诲》;2006年退休后,投入乡梓文化历史研究,参编《潍坊文化通鉴》,率先采写以新时期县委书记为榜样的传记文学——《伯祥书记》。因景仰乡贤农圣贾思勰,加入寿光市齐民要术研究会,连续发表论文《从〈齐民要术〉用词特点看寿光方言的历史传承》《〈齐民要术〉农学思想对现代农业的启示》等。2011年被选为寿光市齐民要术研究会会长及省农史学会理事后,主持编纂《贾思勰与〈齐民要术〉研究论集》,创办贾学研究成果展室,主编《贾学探研》学术专刊,组织骨干会员为2015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中国农史馆提供“贾学”大农业元素材料。2009年,其家庭还被授予“山东省百佳书香人家”荣誉称号。 陈伟华,1962年2月生,山东寿光人。大学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曾任寿光五中副校长。山东省中学语文研究会会员,寿光诗词楹联学会会员,寿光市齐民要术研究会理事,1984年至1989年任寿光县第九届、第十届代表。自1992年开始,先后在《语文教学参考》《潍坊日报》《潍坊晚报》《寿光日报》发表论文、散文30多篇,参与编写《小学课本古诗词赏析》、校本教材《母校荣光》等。1988年获省教育厅、团省委“奋飞之鹰”组织奖,1997年获“潍坊市教师”荣誉称号。 |
| 目录 | |
| 章《齐民要术》研读概述() 节《齐民要术》的作者、成书年代和农业地区() 第二节《齐民要术》好版本、结构体系和研读要领() 第二章《齐民要术》词语特点() 节专业性() 附:《齐民要术》专业术语汇释() 第二节口语性() 第三节地域性() 附:从《齐民要术》用词特点看寿光方言的历史传承() 第四节书内语言的差异性() 第五节引用典籍的广泛性() 第六节使用谚语的灵活性() 第三章《齐民要术》语法特色() 节句子成分的省略() 第二节词类活用() 第三节语序排列() 第四节动词的使用() 第五节量词的使用() 第六节短小简练的句子() 第七节借代手法的运用() 第四章《齐民要术》篇章结构() 节篇目的巧妙安排() 第二节内容上的主次分明、依次推进() 第三节篇章组成浑然一体() 第五章《齐民要术·序》骈文特征() 节为什么说《序言》是骈文体() 第二节骈文的文体特征() 第三节从“樊迟学稼”看贾思勰用典的气魄() 第四节《齐民要术·序》用典统计() 第五节骈文用典的多重社会文化背景() 第六节“禹制土田”用典再析() 附:《尚书·禹贡》译文() 第七节骈文的对偶() 第八节《齐民要术·序》对句例析()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老实说,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是带着一种“学霸”的心态去审视它的。毕竟,《齐民要术》这本著作在学术界的影响力不用多说,而这本书又聚焦于它的“语言特色”,这本身就是个很有挑战性的切入点。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在一个看起来偏向“技术性”的领域里,挖掘出足够支撑“语言特色研究”的材料的?是不是通过对字词的考据,对句式的分析,甚至是对修辞手法的剖析?我特别想知道,书中会不会涉及到一些我之前从未留意过的古代汉语用法,或者是一些已经失传的词汇在《齐民要术》中的独特呈现。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新鲜的视角,让我重新认识《齐民要术》的文本,那就太值了。我希望作者的研究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能够深入到语言的骨髓,揭示出其背后所承载的时代信息、社会文化以及作者的个人风格。我甚至在想,这本书会不会也顺带谈谈《齐民要术》在不同版本之间的语言差异,这也会是非常有意思的探讨。
评分我是一名普通的农学爱好者,平时对《齐民要术》更多的是从实践的角度去理解,去学习其中的农事技艺。所以,当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我首先想到的是,它会不会让我在阅读《齐民要术》时,更清晰地理解那些古老的农谚和操作说明。我希望这本书能用一种相对易懂的方式,解释清楚《齐民要术》里一些我现在读起来还有点费劲的句子,或者是一些我不太熟悉的词语。比如,书中是如何解析那些关于播种、耕作、病虫害防治的描述的?是不是通过分析它们的遣词造句,来让我们这些后辈更能体会到古人智慧的精妙之处?我更期待的是,这本书能够帮助我从语言的角度,更深层次地理解《齐民要术》所传达的“顺应自然”、“精耕细作”等核心思想。我希望它不是一本枯燥的学术专著,而是能让像我一样的普通读者,在读懂语言的同时,也更能体会到《齐民要术》的价值和魅力。
评分作为一个对古代文字和文化演变充满好奇的读者,这本书的书名《齐民要术》之语言特色研究,立刻吸引了我。我一直觉得,《齐民要术》不仅仅是一部农学著作,更是一份珍贵的语言学史料。我非常想知道,这本书是如何发掘和解读《齐民要术》中那些可能被忽视的语言细节的。比如,书中是否会探讨《齐民要术》的成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口语化表达、地方方言的痕迹,甚至是当时文人雅士的写作风格?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一个细致入微的语言分析世界,让我看到作者是如何通过对字词的演变、句式的结构、修辞手法的运用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揭示出《齐民要术》在语言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我甚至期待,这本书能通过语言研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齐民要术》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它在当时社会所产生的实际影响。
评分刚拿到这本《齐民要术》之语言特色研究,心情还是挺激动的。作为一名对古代农学著作一直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总觉得《齐民要术》不仅仅是一本农耕技术的宝典,它背后所蕴含的那个时代的语言魅力,也一定值得深入挖掘。这本书的题目本身就点燃了我探索的欲望,让我开始思考,贾思勰老先生在那个时代,是如何用他独到的语言,将那些精妙绝伦的农耕智慧传递下来的?是通过朴实无华的叙述,还是巧妙的比喻?亦或是对当时方言、俗语的独特运用?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穿越时空的壁垒,去感受文字的力量,去理解古人如何通过语言来表达他们对土地的热爱和对丰收的期盼。这不仅仅是对语言的研究,更是一种对历史文化的深层理解,我迫不及待地想看看作者是如何将抽象的语言特色,与《齐民要术》中那些具体的农事操作、物候知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我设想,或许这本书会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一扇全新的窗户,让我得以窥见《齐民要术》隐藏的更深层次的学术价值和人文关怀。
评分我对古代文学和历史一直有着强烈的兴趣,而《齐民要术》无疑是连接这两者的重要桥梁。这本书的标题《齐民要术》之语言特色研究,让我感到非常惊喜。我一直认为,一个时代的语言是那个时代思想、文化、社会风貌最直接的体现。因此,通过研究《齐民要术》的语言特色,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其农学价值,更能从中窥见汉末魏晋时期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甚至民众认知世界的独特方式。我迫切想知道,作者是如何从浩瀚的文本中提取出那些具有代表性的语言现象,并对其进行深入剖析的?书中是否会涉及当时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的语言差异?是否会探讨《齐民要术》在语言传承上所扮演的角色?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以文学和历史研究者的敏锐度,去品味《齐民要术》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去感受古人如何用文字雕刻出那个时代的印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