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浙东文化研究(辑)
:88.00元
售价:59.8元,便宜28.2元,折扣67
作者:张伟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9-01
ISBN:978730813800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浙东文化是浙江文化的重要构成,对浙东文化进行深入而全面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提升浙江文化影响力,而且能够为丰富中华文化宝库提供有力支撑。
为了加强学术交流,推动浙东文化研究,2013年12月,“多维视野下的浙东文化学术研讨会”举办,4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届研讨会,张伟主编的这本《浙东文化研究(辑)》即为研讨会期间所提交的相关论文的汇辑。本辑共选录论文37篇,研究范围涉及浙东文化的方方面面,我们将之结集出版,以飨广大读者。希冀本论文集的问世,能够对浙东文化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本书为全国性研讨会——“多维视野下的浙东文化学术研讨会”精选论文集,内容涉及浙东文化的方方面面,反映了当前相关领域研究的水平。本书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它的出版,有助于推动浙东学术的深入研究,同时也有利于传承浙江文化。
宋代科举与南宋浙东学人、学术
庆历五先生:宁波文化坐标的节点
叶适门人孙之宏及其《周礼说》考述
“甬上四先生”对象山心学的继承和张大
——以心本论为中心的考察
袁燮的世家理念及其现实意义
简论袁燮的心学成就及贡献
南宋浙东刻书业的三大类型及其地域特征
浙东礼学述略
袁桷师事王应麟时间考辨
“前后相维,若脉可寻”
——南宋与清初浙东学派之比较
黄宗羲对刘宗周学术的承继及其师门护持之功
浙中王门先驱徐爱、蔡宗兖、朱节合论
——以黄绾与徐、蔡、朱三先生的交游为中心
论黄宗羲的思想
——从刘宗周思想的接受到“自得”的重视
阳明思想中“良知”与“良能”概念关系探究
——兼论其“意”之分层
晚清黄维煊洋务与学术研究
黄式三、黄以周《易》学著作序跋谫述
毛起的《诸子论》及其学术价值
宁波与日本承和年间遣唐使关系考辨
日本九州现存的宋风石塔
——萨摩塔
日本发现监国鲁王与朱舜水敕书真迹的史料价值及现实意
万历二十五年的石星、沈惟敬案
——以新出史料《刑部奏议》为中心
明嘉靖时期浙东倭乱的成因
论明代象山县志上的地图
道光《浒山志》及其版本
《余姚六仓志》编纂始末
陈亮时文考论
元代鄞县诗人袁士元生平事迹考述
论戴表元诗歌中以诗自娱主题
晚明浙东曲家群体创作特征探析-
明末东渡僧人心越诗歌的禅理与画意
清初甬上诗社兴盛原因初探
手把雕弓挽落晖
——《续甬上耆旧诗》中的哭张苍水诗
浙东海洋古文献述略
论陈训正的教育实践及其理念
论经济因素对浙东作家小说叙事的影响
——以王鲁彦的乡土小说为例
旅日温州人社会的历史及其演变
——以唐氏家族史为中心
浙东文化创意产业化发展及存在问题研究
作为一名对浙东文化一直怀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在逛书店时偶然发现了这本《浙东文化研究(辑)》。虽然我对“研究”二字通常会有些敬畏,但封面朴实的设计和书名所蕴含的地域文化气息,还是让我忍不住翻开。第一眼,我就被书中那些我从未听闻过的地名、习俗和人物深深吸引。比如,里面关于“海蚀地貌与渔民信仰的交融”的章节,生动地描绘了那些依海而生的人们,如何将自然的鬼斧神工与内心的虔诚愿望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我仿佛看到了他们在大海的呼唤中,祈求风平浪静,也看到了他们在潮涨潮落间,对生活最质朴的感悟。作者并没有直接堆砌学术术语,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细节,将那些遥远而古老的文化碎片拼凑起来,让我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共鸣。书中的插图也非常精美,那些泛黄的老照片和细致的手绘图,更是为文本增添了许多生动的注脚,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那些文字所描绘的场景。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滩涂上的市集”的描写,那份热闹、那份市井的烟火气,让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浙东人民勤劳朴实的性格和生生不息的活力。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浙东,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更是一个蕴含着丰富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宝藏。
评分《浙东文化研究(辑)》这本书,让我对浙东地区产生了一种全新的认识。我原本以为,对一个地区的文化研究,无非就是罗列历史事件、介绍一些名人故居。但这本书,却以一种更加系统和深入的方式,将浙东的文化基因抽丝剥茧地展现在我面前。作者在书中对浙东地区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非常精彩的阐述。例如,书中对于山区村落的建筑风格、耕作方式与当地地貌、气候的相互适应性的分析,让我惊叹于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水乡的舟楫生活”的描述所打动,那些关于摇櫓声、号子声、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的场景,让我感受到一种源远流长的生活气息,仿佛至今仍能听到。这本书不仅关注了历史上的辉煌,也关注了当下正在延续的文化。作者对于现代社会中,浙东传统文化如何传承与创新,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让我看到了浙东文化的生命力,以及这片土地上人民的智慧和韧性。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浙东的理解,从一个模糊的轮廓,变成了一幅清晰而生动的画卷。
评分说实话,拿到《浙东文化研究(辑)》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以为会是一本枯燥乏味、充斥着晦涩理论的学术著作。然而,我错了,大错特错!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对“研究”类书籍的刻板印象。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而且充满了人文关怀。他并没有高高在上地俯视,而是仿佛一位同行的探索者,带着我一起走进浙东那片充满魅力的土地。我最喜欢的是其中关于“士人精神与乡野情怀”的章节,作者通过对历代浙东名士的生平事迹和诗文作品的解读,生动地展现了他们在政治风云变幻中,如何坚守自己的文化理想和人格操守。我仿佛看到了那些隐居山林的学者,在灯下苦读,心系家国;也看到了那些身处闹市的文人,在宴饮唱和间,流露出对故土的眷恋。这种将宏大的历史叙事与个体的情感表达相结合的方式,让那些冰冷的史实瞬间变得有血有肉,充满温度。书中还穿插了一些作者个人的感悟和思考,使得整本书读起来充满了人情味,也更能引发读者的共鸣。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浙东文化背后,那种坚韧不拔、温文尔雅的精神内核。
评分一直以来,我对中国各地的地方志、文化丛书都有着莫名的好感,总觉得那里藏着最真实的中国。这次偶然翻到《浙东文化研究(辑)》,更是让我眼前一亮。这本书并非那种面面俱到的百科全书式写作,而是将焦点对准了浙东文化中最具代表性、也最容易被忽略的某些侧面,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剖析。例如,其中关于“海上贸易与异域文化的交融”的章节,作者通过对出土文物、历史文献的细致考证,生动地揭示了古代浙东作为重要港口,如何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僧侣和工匠,并因此带来了丰富的物质和文化交流。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论述时,能够将宏观的历史背景与微观的物证相结合,让那些抽象的历史事件变得 tangible(可感)。书中对于一些民间传说、谚语的解读,更是充满了趣味性,让我看到普通民众在历史长河中的生活智慧和精神寄托。我曾经以为,对一个地区的文化研究,无外乎就是历史、经济、艺术这些大项,但这本书却让我发现,原来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比如一块古老的石碑,一句流传的童谣,都能够折射出整个地域文化的精髓。这本书让我对浙东文化有了更具象、更生动的认识,也激起了我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评分拿到《浙东文化研究(辑)》这本书,我最初的期待是能从中了解一些关于浙东地区的历史变迁和民俗风情。读下来之后,我惊喜地发现,这本书的视野远比我想象的要宽广和深入。作者在探讨浙东文化时,并没有局限于某个孤立的领域,而是将历史、地理、经济、艺术、文学等多个维度巧妙地联系起来,构建了一个立体而丰富的文化图景。例如,在分析浙东地区商业文化发展时,书中详细梳理了从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到近代对外贸易的历史脉络,并深入剖析了这种商业传统对当地社会结构、价值观念乃至生活方式产生的深远影响。我特别欣赏作者对细节的挖掘能力,那些关于古老商号的兴衰、市井交易的细节描述,都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同时,书中对浙东地区传统戏曲、民间工艺的介绍也同样精彩,让我看到了这片土地上人民的艺术创造力和审美情趣。我从未想过,原来看似寻常的剪纸、木雕背后,竟隐藏着如此丰富的故事和文化符号。这本书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带领我一步步揭开浙东文化的神秘面纱,让我从宏观到微观,都对这片土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