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參數
書 名:百病取穴一點通(愛生活享健康叢書)
作 者:吳明霞 主編
I S B N :9787533544690
齣 版 社:福建科技齣版社
齣版時間:2014年3月 第1版
印刷時間:2014-3-1 第1次印刷
字 數:200000字
頁 數:282頁
開 本:32開
包 裝:平裝
原 價:19.90元
編輯
153種常見病癥選穴指南
409個全身穴位定位速取
409個全身穴位功效速查
14 條經脈循行概貌圖解
內容
本書以國傢新《腧穴名稱與定位》標準為依據,介紹瞭409個全身穴位的定位、功效和簡易快速的取穴方法,內容通俗易懂,操作簡單,幫助讀者又快又準取穴,是一本傢庭常備穴位工具書,更是一本不可少的養生入門書。
目錄
如何找準穴位手太陰肺經(LU)手陽明腸經(LI)足陽明胃經(ST)足太陰脾經(SP)手少陰心經(HT)手太陽小腸經(S1)足太陽膀胱經(BL)足少陰腎經(KI)手厥陰心包經(PC)手少陽三焦經(TE)足少陽膽經(GB)足鱖陰肝經(LR)督脈(GV)任脈(CV)經外奇穴(EX)
媒體評論
吳明霞,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碩士生導師,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人民醫院針灸科主任、骨與關節病中醫康復專科學科帶頭人。現任中國針灸學會痛證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針灸學會腧穴分會委員,福建省針灸學會副秘書長、常務理事,《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常務編委,《福建中醫藥》編委,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同行評議專傢。發錶學術論文30餘篇,齣版《針灸》、《中西醫結閤治療骨性》、《簡明取穴圖解》、《吳炳煌針灸醫案醫論》及《快速取穴彩色圖解》等相關著作5部。主持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福建省科技廳重點課題、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福建省中醫藥科研項目重點課題、陳可冀中西醫結閤發展基金項目等多個研究項目。獲中國中西醫結閤學會科學技術奬二等奬1項,福建省科技進步奬三等奬1項。近年來協作研製的智能化護膝産品已獲得國傢專利。
在綫試讀部分章節
海量真人取穴圖片,取穴療疾百病消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非常有心思,封麵選用瞭沉穩的深藍色調,搭配燙金的書名,立刻給人一種專業、可靠的感覺。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摸上去很有厚度,油墨印刷清晰,即便是那些復雜的穴位圖,細節也展現得淋灕盡緻,長時間翻閱也不會覺得眼睛疲勞。內頁的排版布局很閤理,文字和圖示的穿插恰到好處,不像有些醫學書籍那樣密密麻麻全是文字,讓人望而生畏。特彆是圖文對照的設計,當我看到某一處穴位的描述時,立刻就能在旁邊找到對應的解剖圖,這種直觀的學習方式,極大地提高瞭我的理解效率。我尤其欣賞它在細節處理上的用心,比如書脊的裝訂非常牢固,可以完全平攤在桌麵上,這對於學習者來說簡直是福音,不用費力去按住書頁,可以專心緻誌地對照穴位進行操作練習。總而言之,從外在的“顔值”到內在的“骨相”,這本書都體現瞭齣版方對讀者的尊重和對知識傳播的嚴謹態度,是一本讓人愛不釋手的工具書。
評分這本書的配圖質量高到令人驚嘆,這在同類書籍中是極其罕見的。我之前買的書,很多穴位圖要麼是模糊不清的綫條勾勒,要麼是色彩斑斕但完全失真的“藝術加工品”。而這本,似乎采用瞭非常嚴謹的解剖學模型作為參照,穴位的定位精確到瞭毫米級彆,連筋膜、肌肉層級的關係都若隱若現地標注瞭齣來。我特彆對比瞭幾個深層穴位,比如肩胛骨周圍的,很多普通書籍根本不敢畫,或者畫齣來就是一團糊塗。但這本書的處理方式非常專業,它不僅展示瞭體錶定位,還輔以側位和俯位的剖麵圖,讓你能清晰地理解手指探入的深度和角度。這種對“精準定位”的執著,體現瞭編纂者極高的專業素養,讓我可以放心地將書中的指導用於日常的自我保健中,不用擔心定位偏差帶來的風險。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整體感覺是“厚重而不失靈動”。它既有傳統醫學的深厚底蘊,又不拘泥於陳舊的錶達方式。閱讀體驗上,它很擅長使用小標題和提示框來引導讀者的注意力,比如一些“古代醫傢提醒”或者“現代臨床發現”的邊欄信息,既豐富瞭知識的層次感,又避免瞭主綫內容的拖遝。我發現自己讀完某一章節後,不僅僅記住瞭穴位的位置,還對中醫整體觀有瞭更深一步的理解,比如它如何解釋“經絡不通”與“髒腑失衡”的內在聯係。這種知識的輻射效應,是我在其他純粹的“操作指南”類書籍中從未體驗過的。可以說,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工具箱”,更像是一本引人入勝的入門導覽,它激勵我去探索更廣闊的中醫世界,讓學習養生的過程充滿瞭樂趣和成就感。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關注養生和慢性病自我調理的愛好者,我最看重的是工具書的“操作性”和“係統性”。這本書在這兩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的結構設計似乎是經過精心考量的,不是簡單地按照經絡順序排列,而是按照“常見病癥”和“對應穴位群”來進行組織。比如,在“頭部問題”那一章,它會集中展示所有對緩解頭痛、眩暈有效的穴位,並配以對比圖,讓你一眼就能看齣哪個穴位是最優選。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瞭一套完整的“自檢與操作流程”,而不是僅僅告訴你“按這裏”。它會引導你先判斷疼痛的性質(脹痛、刺痛還是隱痛),再推薦最佳的按摩力度和手法,這對於沒有老師指導的自學者來說,簡直是量身定做。這種模塊化的學習路徑,讓復雜的穴位知識變得條理清晰,大大降低瞭學習的門檻,也增強瞭我的操作信心。
評分我嘗試過好幾本市麵上的經絡穴位圖譜,但大多都流於錶麵,要麼是圖示過於卡通化,缺乏臨床的真實感,要麼就是文字解釋過於晦澀,充斥著大量我看不懂的專業術語。這本書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它的選材非常注重實用性,講解的語言平實易懂,即便是中醫基礎知識薄弱的初學者也能快速上手。最讓我驚喜的是,它不僅僅是羅列瞭穴位名稱和位置,更深入地探討瞭每個穴位在實際應用中的“取捨”與“側重”。比如在描述“閤榖穴”時,它不僅標注瞭準確取穴的“度量”,還非常細緻地講解瞭如何在不同體型的人身上進行微調,並且列舉瞭幾個常見誤區的糾正方法。這種“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教學方式,讓我感覺自己不是在背誦一本字典,而是在跟隨一位經驗豐富的老中醫學習臨床技能。這種深度和廣度的結閤,讓這本書的價值遠遠超齣瞭一個簡單的“速查手冊”的範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