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南方山区农户风险处理行为与可持续生计
:26.00元
售价:17.7元,便宜8.3元,折扣68
作者:陈玉萍、黄丹晨、吴海涛、丁士军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5-01
ISBN:978721608464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农户的风险处理与可持续生计是农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户在生产方面的风险以自然风险为主,处理生产风险的活动包括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例如土壤改良与水土治理、水利设施建造及维护以及其他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改良等。农户的参与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决定力量。农户在生活方面的风险种类更多,疾病与医疗开支是农户必须面对的重要风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项目是农户处理疾病和医疗风险的重要选择。农户可持续生计及其改善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生产和生活风险处理策略及效果的影响。
本书主要以农户为分析单位,考察和刻画农户以下生产生活活动及生计过程:一、农户通过水土治理等活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采用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和适宜当地条件的农业技术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家庭收入;二、农户通过参加农村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项目来分担家庭成员疾病的医疗开支成本,保证家庭生活和福利水平提高,*终改善生计。通过对农户生产和生活活动的考察以及农户生计的刻画,从微观层面认识农户风险处理行为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生计发展的影响,从而为的农业生产、农户生计及农村发展政策提供微观的证据和具体的政策措施建议。
章引言 / 1
节问题的提出 / 1
第二节研究目标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 4
第三节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 / 10
第四节本书的结构 / 12
农户生产风险的处理与可持续生计
——对水土保持措施的分析
第二章农户风险及其处理策略 / 14
节农村和农户面临的风险来源呈现不同形式 / 15
第二节农户风险处理策略建立在自身资源基础上 / 17
第三节农户风险的“事前”和“事后”处理策略 / 18
第四节农户风险处理策略总结 / 24
第三章农业生产与农户水土保持措施 / 27
节水土保持项目的执行情况 / 28
第二节调查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 / 39
第三节调查地区农户基本情况 / 43
第四章农户对水土保持措施的认知和满意度 / 59
节农户对项目措施的满意度分析 / 59
第二节农户对项目组织的满意度分析 / 72
第三节农户对项目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 79
第五章水土保持措施对农户生计的影响 / 85
节水土保持项目对农户生计的总体影响 / 85
第二节水土保持项目对农户住房改善的影响 / 89
第三节项目实施对农户健康的影响 / 100
第四节水土保持项目对农户膳食的影响 / 113
第五节水土保持项目对农户村落环境改善的影响 / 126
第六节水土保持项目对农户幸福度的影响 / 136
第六章水土保持措施对农户收入的影响 / 149
节项目实施对农户生产活动的影响 / 149
第二节项目措施对农户土地生产力的影响 / 157
第三节项目措施对农户生产劳动力投入的影响 / 168
第四节项目实施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分析 / 179
农户生活风险的处理与可持续生计
——对疾病处理行为的分析
第七章农村疾病风险及农户处理策略 / 186
节农村地区疾病发生情况综述 / 186
第二节农户疾病风险处理策略研究述评 / 195
第八章疾病风险与农户经济成本 / 207
节农户对大病及其影响的认知 / 208
第二节农户大病风险发生状况 / 213
第三节农户大病经济成本 / 214
第四节结论与讨论 / 217
第九章疾病风险与农户劳动力供给 / 219
节问题的提出 / 219
第二节数据来源及大病农户的界定 / 220
第三节农户大病风险发生情况考察 / 221
第四节大病风险下户内劳动供给考察 / 224
第五节大病与农户劳动供给的性别差异:讨论与相关建议 / 229
第十章疾病风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保障 / 231
节问题的提出 / 231
第二节研究样本基本情况及数据描述 / 232
第三节研究模型设定与变量选择 / 233
第四节计量模型结果与分析 / 236
第五节结论与建议 / 240
参考文献 / 242
后记 / 250
这本书的书名,仿佛是一道引人入胜的谜语,又像是藏着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我第一时间联想到的,是那种在山林间劳作的身影,以及他们眼中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对未来的一种筹划。 “风险处理行为”这几个字,在我看来,不仅仅是简单的应对,更是一种智慧的体现。在南方山区这样独特的地理和经济环境下,农户们面对的风险一定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的不可控,也有市场的波动,甚至社会因素的影响。 我特别好奇,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在不同个体农户之间,他们的风险认知、风险偏好以及风险承受能力会有怎样的差异?这些差异是如何形成的?是教育背景、家庭状况,还是长期的生活经验所致? 而“可持续生计”,则更是让我看到了这本书的宏大视角。它不是止步于对风险的描述,而是指向一种长远的、能够让家庭和社区得以延续和发展的解决方案。 我期待书中能够展现出,农户们是如何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通过各种策略,来实现经济上的稳定、社会关系的维护,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从而构建一个更具韧性的生计体系。 这本书的标题,也勾起了我对研究方法的兴趣。不知道书中是如何收集和分析这些信息的?是通过严谨的统计学模型,还是通过生动的个案研究?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一些社会科学研究的精髓。 我相信,这本书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了解基层社会、理解个体决策的重要窗口,让我们对那些默默耕耘在土地上的人们,有更深刻的体悟。
评分当我看到“南方山区农户风险处理行为与可持续生计”这个书名时,脑海中立刻涌现出一幅画面:连绵起伏的绿色山峦,错落有致的农家小屋,以及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的人们。这个书名本身就充满了故事性,仿佛在讲述一段关于生存、关于智慧、关于未来的传奇。 我一直对那些生活在特殊地理环境下的人们的生存智慧很感兴趣。南方山区,这个词就自带一种地域的想象,它可能意味着资源的稀缺,也可能意味着独特的文化传承。而“风险处理行为”,则直接触及到了生活的核心,那就是如何在不确定性中寻求稳定。 我很好奇,书中是如何界定“风险”的?它包含了哪些具体的方面?是气候变化带来的旱涝灾害,还是市场价格的剧烈波动,抑或是其他我们未曾预料到的因素?而农户们的“处理行为”又有哪些?是传统的经验之谈,还是经过创新的实践? “可持续生计”更是这个书名的点睛之笔。它不仅仅关注眼前的生计,更指向一种长远的、有韧性的发展模式。在山区这样的环境下,如何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从而确保世代的福祉,这是我非常期待在书中找到答案的。 这本书的标题,也让我思考研究的维度。不知道书中是通过宏观的数据分析,还是通过微观的个体访谈来揭示这些行为模式?我期待能从中学习到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及不同视角下的洞察。 总之,这本书名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内容充满了期待,相信它能够为我打开一扇了解基层社会、理解人类适应性智慧的窗口。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故事感,一种朴实的、带着泥土芬芳的视觉冲击力。封面上那远山叠翠,近处房屋错落,仿佛能听到山间清泉潺潺流淌的声音。我第一眼看到它,就联想到了那些在山间辛勤耕耘的身影,以及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面对的未知与挑战。从书名就能感受到一种深刻的关怀,它不仅仅是在探讨一个学术问题,更像是在讲述一群人的生活,一群生活在自然馈赠与风险并存环境中的人。 我一直对那些扎根于土地、与自然搏斗的群体的生活状态充满好奇,他们的智慧、他们的韧性,以及他们如何在不确定性中寻求安稳。这本书的书名恰好触及了我内心深处的好奇点,尤其是“风险处理行为”和“可持续生计”这两个词汇,让我联想到在贫瘠的山地环境中,农户们是如何凭借经验和智慧,去应对可能出现的干旱、洪涝、病虫害,或是市场波动等种种风险,并且还能努力维系和发展自己的生计,让生活一代代延续下去。 “南方山区”这个地域的限定,也立刻勾起了我的地域想象。南方山区往往意味着复杂的地形、多变的气候,以及相对闭塞的交通和信息。在这样的背景下,当地农户的风险处理方式,可能会与平原地区或者沿海地区有着显著的不同。我期待书中能描绘出这些地域特色如何塑造了农户的行为模式,以及他们有哪些独特的应对策略,这些策略是祖辈相传的经验,还是在时代变迁中被不断调整和创新的结果? “农户风险处理行为”这个概念,在我看来,不仅包含着那些看得见的应对措施,更可能蕴含着一种深层的心理机制和价值取向。农户在面对风险时,是选择积极主动的规避,还是被动地接受?他们是倾向于个人努力,还是会寻求集体互助?这种行为背后,是否与他们的家庭结构、社会关系、文化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本书能否深入浅出地剖析这些行为背后的逻辑,让我对“人”这个主体有更深的理解,也对他们在复杂环境中做出决策的过程有更直观的认识。 “可持续生计”更是点明了问题的核心。风险处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长久地、有尊严地生活下去。我希望这本书能不仅仅停留在对风险现象的描述,而是能够揭示农户是如何在风险的夹缝中,找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这可能涉及到他们对于资源的管理、对于技术的使用、对于市场信息的获取,甚至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我非常期待能从中学习到,在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如何构建一种既能应对当下挑战,又能面向未来的生计模式。
评分看到“南方山区农户风险处理行为与可持续生计”这个书名,我脑海中立刻联想到的是那种既朴实又充满智慧的生活哲学。它不像有些书那样,高高在上地讲理论,而是非常接地气,直击生活的核心痛点。 我之所以会对此书产生兴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对“风险”这个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被感知和应对的感到好奇。尤其是在山区这样相对特殊的地理环境中,信息传递、资源获取都可能面临挑战,农户们是如何在这种环境下,形成他们自己的一套“风险应对手册”的? 我很想知道,书中是如何界定“风险”的?是指突发的自然灾害,还是长期的经济压力?而“风险处理行为”又包含了哪些具体的行动?是简单的规避,还是积极的对冲?是否会涉及一些地域特有的习俗或者社会组织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可持续生计”这个词,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有前瞻性。它不仅仅关注当下,更着眼于未来。在资源有限的山区,如何才能让农户们的生活能够长久地、有尊严地延续下去?这是否涉及到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多元化收入来源的开发,甚至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研究方法和案例,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农户的行为逻辑。例如,是否会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甚至是参与式观察等方式来收集数据?这些数据又会如何被分析,从而得出关于风险处理行为的结论? 总而言之,这本书的书名触动了我对社会经济学、乡村发展以及人类行为学的多重兴趣点,我渴望从中获得更深入的洞察。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初听就有一种沉甸甸的现实感。它不是那种浮光掠影的城市故事,而是带着山野的风,和土地的气息。我脑海里立马浮现出那些弯曲的山路,陡峭的坡地,以及农户们黝黑却坚毅的脸庞。“风险处理行为”这几个字,像是点醒了我,原来在平静的山村生活背后,隐藏着那么多不为人知的暗流涌动。 我一直对经济学领域中那些涉及“信息不对称”、“机会成本”、“行为决策”等概念的应用非常着迷。这本书的书名,恰好能让我思考,在南方山区这样信息传递相对不发达、资源禀赋有限的环境里,农户在面对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甚至政策变化时,是如何做出“理性”或“非理性”的选择的。 我很好奇,书中是否会通过大量的田野调查数据,来支撑其观点?例如,他们是如何评估风险等级的?他们会选择哪些方式来分散风险?是购买保险、发展副业,还是依靠亲戚朋友的互助网络?这些行为的背后,经济成本和收益是如何被考量的?我期待看到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能够生动地展现农户在实际生活中,是如何运用各种策略来“与风险共舞”。 “可持续生计”这个词,让我对这本书的期待更加具体。它不仅仅是关于生存,更是关于“活下去”并且“活得更好”。在山区,可持续生计的内涵可能更加丰富,它可能涉及到环境保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代际间的传承。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们揭示,在有限的条件下,农户如何能够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从而为他们的家庭乃至整个社区,创造一个更稳定的未来。 这本书的书名,像是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见一个我并不熟悉的生活图景。我期待它能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以及扎实的学术研究,为我打开这扇窗,让我看到南方山区农户们,在面对重重风险时,所展现出的非凡智慧和坚韧生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