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南方山區農戶風險處理行為與可持續生計
:26.00元
售價:17.7元,便宜8.3元,摺扣68
作者:陳玉萍、黃丹晨、吳海濤、丁士軍
齣版社:湖北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5-01
ISBN:978721608464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農戶的風險處理與可持續生計是農村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戶在生産方麵的風險以自然風險為主,處理生産風險的活動包括改善農業生産條件,例如土壤改良與水土治理、水利設施建造及維護以及其他農業生産基礎設施改良等。農戶的參與是改善農業生産條件的決定力量。農戶在生活方麵的風險種類更多,疾病與醫療開支是農戶必須麵對的重要風險。參加新型農村閤作醫療項目是農戶處理疾病和醫療風險的重要選擇。農戶可持續生計及其改善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生産和生活風險處理策略及效果的影響。
本書主要以農戶為分析單位,考察和刻畫農戶以下生産生活活動及生計過程:一、農戶通過水土治理等活動改善農業生産條件,采用閤理的農業生産活動和適宜當地條件的農業技術來提高農業生産水平,提高傢庭收入;二、農戶通過參加農村醫療保險等社會保障項目來分擔傢庭成員疾病的醫療開支成本,保證傢庭生活和福利水平提高,*終改善生計。通過對農戶生産和生活活動的考察以及農戶生計的刻畫,從微觀層麵認識農戶風險處理行為對農業生産和農村生計發展的影響,從而為的農業生産、農戶生計及農村發展政策提供微觀的證據和具體的政策措施建議。
章引言 / 1
節問題的提齣 / 1
第二節研究目標及相關概念的界定 / 4
第三節數據來源及分析方法 / 10
第四節本書的結構 / 12
農戶生産風險的處理與可持續生計
——對水土保持措施的分析
第二章農戶風險及其處理策略 / 14
節農村和農戶麵臨的風險來源呈現不同形式 / 15
第二節農戶風險處理策略建立在自身資源基礎上 / 17
第三節農戶風險的“事前”和“事後”處理策略 / 18
第四節農戶風險處理策略總結 / 24
第三章農業生産與農戶水土保持措施 / 27
節水土保持項目的執行情況 / 28
第二節調查地區的社會經濟情況 / 39
第三節調查地區農戶基本情況 / 43
第四章農戶對水土保持措施的認知和滿意度 / 59
節農戶對項目措施的滿意度分析 / 59
第二節農戶對項目組織的滿意度分析 / 72
第三節農戶對項目滿意度的影響因素分析 / 79
第五章水土保持措施對農戶生計的影響 / 85
節水土保持項目對農戶生計的總體影響 / 85
第二節水土保持項目對農戶住房改善的影響 / 89
第三節項目實施對農戶健康的影響 / 100
第四節水土保持項目對農戶膳食的影響 / 113
第五節水土保持項目對農戶村落環境改善的影響 / 126
第六節水土保持項目對農戶幸福度的影響 / 136
第六章水土保持措施對農戶收入的影響 / 149
節項目實施對農戶生産活動的影響 / 149
第二節項目措施對農戶土地生産力的影響 / 157
第三節項目措施對農戶生産勞動力投入的影響 / 168
第四節項目實施對農戶收入的影響分析 / 179
農戶生活風險的處理與可持續生計
——對疾病處理行為的分析
第七章農村疾病風險及農戶處理策略 / 186
節農村地區疾病發生情況綜述 / 186
第二節農戶疾病風險處理策略研究述評 / 195
第八章疾病風險與農戶經濟成本 / 207
節農戶對大病及其影響的認知 / 208
第二節農戶大病風險發生狀況 / 213
第三節農戶大病經濟成本 / 214
第四節結論與討論 / 217
第九章疾病風險與農戶勞動力供給 / 219
節問題的提齣 / 219
第二節數據來源及大病農戶的界定 / 220
第三節農戶大病風險發生情況考察 / 221
第四節大病風險下戶內勞動供給考察 / 224
第五節大病與農戶勞動供給的性彆差異:討論與相關建議 / 229
第十章疾病風險與新型農村閤作醫療製度保障 / 231
節問題的提齣 / 231
第二節研究樣本基本情況及數據描述 / 232
第三節研究模型設定與變量選擇 / 233
第四節計量模型結果與分析 / 236
第五節結論與建議 / 240
參考文獻 / 242
後記 / 250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充滿瞭故事感,一種樸實的、帶著泥土芬芳的視覺衝擊力。封麵上那遠山疊翠,近處房屋錯落,仿佛能聽到山間清泉潺潺流淌的聲音。我第一眼看到它,就聯想到瞭那些在山間辛勤耕耘的身影,以及他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麵對的未知與挑戰。從書名就能感受到一種深刻的關懷,它不僅僅是在探討一個學術問題,更像是在講述一群人的生活,一群生活在自然饋贈與風險並存環境中的人。 我一直對那些紮根於土地、與自然搏鬥的群體的生活狀態充滿好奇,他們的智慧、他們的韌性,以及他們如何在不確定性中尋求安穩。這本書的書名恰好觸及瞭我內心深處的好奇點,尤其是“風險處理行為”和“可持續生計”這兩個詞匯,讓我聯想到在貧瘠的山地環境中,農戶們是如何憑藉經驗和智慧,去應對可能齣現的乾旱、洪澇、病蟲害,或是市場波動等種種風險,並且還能努力維係和發展自己的生計,讓生活一代代延續下去。 “南方山區”這個地域的限定,也立刻勾起瞭我的地域想象。南方山區往往意味著復雜的地形、多變的氣候,以及相對閉塞的交通和信息。在這樣的背景下,當地農戶的風險處理方式,可能會與平原地區或者沿海地區有著顯著的不同。我期待書中能描繪齣這些地域特色如何塑造瞭農戶的行為模式,以及他們有哪些獨特的應對策略,這些策略是祖輩相傳的經驗,還是在時代變遷中被不斷調整和創新的結果? “農戶風險處理行為”這個概念,在我看來,不僅包含著那些看得見的應對措施,更可能蘊含著一種深層的心理機製和價值取嚮。農戶在麵對風險時,是選擇積極主動的規避,還是被動地接受?他們是傾嚮於個人努力,還是會尋求集體互助?這種行為背後,是否與他們的傢庭結構、社會關係、文化傳統有著韆絲萬縷的聯係?這本書能否深入淺齣地剖析這些行為背後的邏輯,讓我對“人”這個主體有更深的理解,也對他們在復雜環境中做齣決策的過程有更直觀的認識。 “可持續生計”更是點明瞭問題的核心。風險處理的最終目的,是為瞭能夠長久地、有尊嚴地生活下去。我希望這本書能不僅僅停留在對風險現象的描述,而是能夠揭示農戶是如何在風險的夾縫中,找到可持續發展的路徑。這可能涉及到他們對於資源的管理、對於技術的使用、對於市場信息的獲取,甚至對於生態環境的保護。我非常期待能從中學習到,在資源相對匱乏的地區,如何構建一種既能應對當下挑戰,又能麵嚮未來的生計模式。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仿佛是一道引人入勝的謎語,又像是藏著一個引人深思的故事。我第一時間聯想到的,是那種在山林間勞作的身影,以及他們眼中不經意間流露齣的對未來的一種籌劃。 “風險處理行為”這幾個字,在我看來,不僅僅是簡單的應對,更是一種智慧的體現。在南方山區這樣獨特的地理和經濟環境下,農戶們麵對的風險一定是多方麵的,既有自然的不可控,也有市場的波動,甚至社會因素的影響。 我特彆好奇,書中是否會深入探討,在不同個體農戶之間,他們的風險認知、風險偏好以及風險承受能力會有怎樣的差異?這些差異是如何形成的?是教育背景、傢庭狀況,還是長期的生活經驗所緻? 而“可持續生計”,則更是讓我看到瞭這本書的宏大視角。它不是止步於對風險的描述,而是指嚮一種長遠的、能夠讓傢庭和社區得以延續和發展的解決方案。 我期待書中能夠展現齣,農戶們是如何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通過各種策略,來實現經濟上的穩定、社會關係的維護,以及生態環境的保護,從而構建一個更具韌性的生計體係。 這本書的標題,也勾起瞭我對研究方法的興趣。不知道書中是如何收集和分析這些信息的?是通過嚴謹的統計學模型,還是通過生動的個案研究?我希望能從中學習到一些社會科學研究的精髓。 我相信,這本書能夠為我們提供一個瞭解基層社會、理解個體決策的重要窗口,讓我們對那些默默耕耘在土地上的人們,有更深刻的體悟。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初聽就有一種沉甸甸的現實感。它不是那種浮光掠影的城市故事,而是帶著山野的風,和土地的氣息。我腦海裏立馬浮現齣那些彎麯的山路,陡峭的坡地,以及農戶們黝黑卻堅毅的臉龐。“風險處理行為”這幾個字,像是點醒瞭我,原來在平靜的山村生活背後,隱藏著那麼多不為人知的暗流湧動。 我一直對經濟學領域中那些涉及“信息不對稱”、“機會成本”、“行為決策”等概念的應用非常著迷。這本書的書名,恰好能讓我思考,在南方山區這樣信息傳遞相對不發達、資源稟賦有限的環境裏,農戶在麵對自然災害、市場波動、甚至政策變化時,是如何做齣“理性”或“非理性”的選擇的。 我很好奇,書中是否會通過大量的田野調查數據,來支撐其觀點?例如,他們是如何評估風險等級的?他們會選擇哪些方式來分散風險?是購買保險、發展副業,還是依靠親戚朋友的互助網絡?這些行為的背後,經濟成本和收益是如何被考量的?我期待看到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能夠生動地展現農戶在實際生活中,是如何運用各種策略來“與風險共舞”。 “可持續生計”這個詞,讓我對這本書的期待更加具體。它不僅僅是關於生存,更是關於“活下去”並且“活得更好”。在山區,可持續生計的內涵可能更加豐富,它可能涉及到環境保護、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以及代際間的傳承。我希望這本書能為我們揭示,在有限的條件下,農戶如何能夠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的協調發展,從而為他們的傢庭乃至整個社區,創造一個更穩定的未來。 這本書的書名,像是一扇窗戶,讓我得以窺見一個我並不熟悉的生活圖景。我期待它能用深入淺齣的語言,以及紮實的學術研究,為我打開這扇窗,讓我看到南方山區農戶們,在麵對重重風險時,所展現齣的非凡智慧和堅韌生命力。
評分看到“南方山區農戶風險處理行為與可持續生計”這個書名,我腦海中立刻聯想到的是那種既樸實又充滿智慧的生活哲學。它不像有些書那樣,高高在上地講理論,而是非常接地氣,直擊生活的核心痛點。 我之所以會對此書産生興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對“風險”這個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被感知和應對的感到好奇。尤其是在山區這樣相對特殊的地理環境中,信息傳遞、資源獲取都可能麵臨挑戰,農戶們是如何在這種環境下,形成他們自己的一套“風險應對手冊”的? 我很想知道,書中是如何界定“風險”的?是指突發的自然災害,還是長期的經濟壓力?而“風險處理行為”又包含瞭哪些具體的行動?是簡單的規避,還是積極的對衝?是否會涉及一些地域特有的習俗或者社會組織在其中扮演瞭重要角色? “可持續生計”這個詞,讓我覺得這本書非常有前瞻性。它不僅僅關注當下,更著眼於未來。在資源有限的山區,如何纔能讓農戶們的生活能夠長久地、有尊嚴地延續下去?這是否涉及到農業生産方式的轉型、多元化收入來源的開發,甚至是對生態環境的保護? 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研究方法和案例,讓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農戶的行為邏輯。例如,是否會通過問捲調查、訪談,甚至是參與式觀察等方式來收集數據?這些數據又會如何被分析,從而得齣關於風險處理行為的結論? 總而言之,這本書的書名觸動瞭我對社會經濟學、鄉村發展以及人類行為學的多重興趣點,我渴望從中獲得更深入的洞察。
評分當我看到“南方山區農戶風險處理行為與可持續生計”這個書名時,腦海中立刻湧現齣一幅畫麵:連綿起伏的綠色山巒,錯落有緻的農傢小屋,以及在田間地頭辛勤勞作的人們。這個書名本身就充滿瞭故事性,仿佛在講述一段關於生存、關於智慧、關於未來的傳奇。 我一直對那些生活在特殊地理環境下的人們的生存智慧很感興趣。南方山區,這個詞就自帶一種地域的想象,它可能意味著資源的稀缺,也可能意味著獨特的文化傳承。而“風險處理行為”,則直接觸及到瞭生活的核心,那就是如何在不確定性中尋求穩定。 我很好奇,書中是如何界定“風險”的?它包含瞭哪些具體的方麵?是氣候變化帶來的旱澇災害,還是市場價格的劇烈波動,抑或是其他我們未曾預料到的因素?而農戶們的“處理行為”又有哪些?是傳統的經驗之談,還是經過創新的實踐? “可持續生計”更是這個書名的點睛之筆。它不僅僅關注眼前的生計,更指嚮一種長遠的、有韌性的發展模式。在山區這樣的環境下,如何實現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從而確保世代的福祉,這是我非常期待在書中找到答案的。 這本書的標題,也讓我思考研究的維度。不知道書中是通過宏觀的數據分析,還是通過微觀的個體訪談來揭示這些行為模式?我期待能從中學習到一些科學的研究方法,以及不同視角下的洞察。 總之,這本書名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內容充滿瞭期待,相信它能夠為我打開一扇瞭解基層社會、理解人類適應性智慧的窗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