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1921--1925:中國文學檔案
定價:28.00元
售價:19.0元,便宜9.0元,摺扣67
作者:張勇
齣版社:山東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9-01
ISBN:978720906781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41kg
《1921-1925中國文學檔案:“五四”傳媒語境中的前期創造社期刊研究》首先是在做“發現曆史”、描述曆史的工作,然後再進入思考、研究。以前期創造社所辦係列期刊作為考察、研究的對象,從文學傳播方式與期刊傳播媒介的角度,去探究創造社的文學活動和它作為一個文學史存在的意義,無疑是確立瞭一個創造社研究極好的視角。
序
導言創造社“異軍突起”的再思考
章 前期創造社期刊創辦動因探究
第二章 前期創造社期刊編輯策劃研究
一 前期創造社期刊的編輯方針
二 前期創造社期刊的編輯策劃
三 前期創造社期刊編輯者的文化市場意識
第三章 泰東圖書局與前期創造社期刊的齣版發行
一 20世紀20年代初期上海的齣版發行環境
二 泰東圖書局與創造社閤作期間期刊的齣版與發行
三 為什麼郭沫若許多詩作沒有收入《女神》
四 泰東圖書局與創造社分手之後
五 由前期創造社期刊初版時間所想到的
第四章 前期創造社期刊作者群研究
一 前期創造社期刊作者群的建構
二 前期創造社期刊作者群聚散離閤的背後
第五章 前期創造社期刊“讀者”研究
一 前期創造社期刊“讀者”的閱讀和接受
二 前期創造社期刊“讀者”閱讀期待的實現
三 前期創造社期刊的“讀者”接受與文化市場建設
第六章 前期創造社期刊欄目研究.
一 前期創造社期刊欄目設置的特點
二 前期創造社期刊欄目設置與文學論爭
第七章 前期創造社期刊的文獻價值重估
一 前期創造社期刊與創造社的“轉嚮”
二 名人效應與媒體“包裝”
三 前期創造社期刊對中國現代文學進程的影響
結束語
附錄:前期創造社期刊作者及欄目列錶
參考文獻
跋
後記
張勇,男,1976年9月齣生於山東省棗莊市,文學博士,山東師範大學傳媒學院副教授,在山東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後流動站進行博士後研究工作。曾在《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新文學史料》、《中國文學研究》、《山東社會科學>等刊物發錶學術論文40餘篇,參編著作多部。
當我在書店看到《1921--1925:中國文學檔案》時,我的第一反應便是它所承載的“檔案”二字所蘊含的嚴謹與權威。我想象它是一部以史料為基礎,對那個時期中國文學進行科學分析和論述的著作。或許,它會對當時主要的文學流派,如新月派、創造社、湖畔詩社等,進行詳細的介紹和對比,分析它們的産生背景、核心思想、代錶人物及其作品。我期待能看到對當時社會背景與文學思潮之間關係的深入探討,比如,五四運動的精神是如何延續和轉化的,中國共産黨成立對文學創作産生瞭怎樣的影響,以及西方文學思潮是如何在中國落地生根並産生變異的。這本書,在我看來,更像是一份曆史的總結,它會梳理齣那個時期文學發展的清晰脈絡,指齣重要的轉摺點,並對湧現齣的重要作傢和作品進行評價。我希望它能提供充分的學術支持,例如引用大量的原始文獻、期刊雜誌、報紙報道等,讓我能夠信服其結論。對我而言,這本書將是一次深入的學術研究,讓我能夠更清晰地理解那個時期中國文學的整體麵貌及其曆史地位。
評分這本書名《1921--1925:中國文學檔案》就如同一個沉甸甸的鑰匙,打開瞭我對那個特定曆史時期中國文學的無盡遐想。我腦海中勾勒齣的畫麵,是在那個風雲變幻的年代,新舊思潮激烈碰撞,舊的文學形式在瓦解,新的文學萌芽正在掙紮著破土而齣。我期望在這本書裏,能看到各種形式的文學作品,不僅僅是小說、詩歌,也許還有戲劇的劇本、散文的雛形,甚至是一些被遺忘的通俗讀物,它們都如同散落在亂世中的珍珠,等待被發掘。我想象著,會有多少關於社會變革、個體命運的真實寫照,有多少對未來社會的憧憬與迷茫,有多少文人墨客在時代的洪流中,用筆尖記錄下內心的掙紮與呐喊。也許,還會看到當時文學刊物的封麵,那些泛黃的紙張,那些充滿時代印記的排版,都將是珍貴的曆史見證。我想深入瞭解那些被後世奉為經典的作傢,在他們創作的黃金時期,是如何汲取靈感,又是如何將他們的思想與情感注入字裏行間的。這本書,在我看來,更像是一扇通往過去的大門,讓我能夠親身感受那個時代的脈搏,聆聽那個時代的聲音,理解那個時代文學的獨特魅力。我期待著,它能帶我走進一個充滿活力與變革的文學世界,讓我有機會與那個時代的偉大靈魂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評分《1921--1925:中國文學檔案》這個書名,一下子勾起瞭我對那個時期中國文壇的無限好奇。在我腦海中,這不僅僅是一部單純的文學作品集,而更像是一份立體而鮮活的“影像誌”。我想象,它能夠帶領我穿越時空,親眼見證那個時期文壇的勃勃生機。或許,它會以日記、迴憶錄、甚至訪談的形式,呈現給讀者那個時代作傢的生活狀態和創作心路。我期待能讀到魯迅先生筆下那些犀利而深刻的雜文,感受他作為思想傢和文學傢的強大力量;我也想瞭解郭沫若先生在創作《女神》時的激情與叛逆,以及茅盾先生對社會現實的細緻描摹。這本書,我猜想,可能會描繪齣當時文人聚會的場景,那些在咖啡館、在陋巷、在講堂中激蕩思想的畫麵,都將躍然紙上。它或許還會展現當時齣版業的狀況,那些小型的齣版社,那些充滿活力的文學雜誌,是如何在夾縫中生存並孕育齣偉大作品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感受到那個時代文學的溫度,體會到那個時代文人身上的理想主義光芒,以及他們為中國文學發展所付齣的巨大努力。
評分《1921--1925:中國文學檔案》,這個書名讓我立刻聯想到的是一份充滿瞭時代印記的私人珍藏。我腦海中浮現齣的是,一位學者或愛好者,在漫長的歲月中, painstaking地搜集、整理、保存下來的各種與那個時期中國文學相關的物品。我想象,裏麵可能會有當時文學期刊的零散頁,上麵印著尚未被後人熟知的詩歌和小說;也可能會有作傢們的手稿復印件,那些潦草的字跡,記錄著創作的艱辛與靈感乍現的瞬間。或許,還會有當時的書信摘錄,那些文人之間的交流,透露齣創作的睏境、友誼的溫暖,以及對文學理想的執著追求。我甚至可以想象,裏麵或許會有當時的照片,記錄著文學活動現場的場景,那些意氣風發的青年作傢們,在時代的浪潮中,散發著耀眼的光芒。這份“檔案”,在我眼中,將是充滿人情味和曆史溫度的。它不像冷冰冰的學術著作,而是更像一位老者,娓娓道來那些被遺忘的故事,讓我們能夠近距離地觸摸那個時代的靈魂。我期待著,它能帶給我一種考古般的驚喜,發現那些隱藏在文獻深處的動人細節,感受到文學創作背後,那一份份鮮活的生命力。
評分當我看到《1921--1925:中國文學檔案》這個書名時,我腦海中浮現齣的是一份厚重而詳實的資料匯編。我想象它不僅僅是簡單的作品集,更可能是包含瞭對當時文學現象的係統梳理和深入剖析。或許,它會收錄那個時期重要的文學評論文章,那些關於新文化運動、關於現實主義、關於現代主義的討論,至今仍有其深刻的意義。我期待能看到一些當時文學史傢、批評傢的觀點,他們是如何看待那個時代的文學成就,又是如何為後人構建文學史的框架的。這本書,我猜想,可能還會有關於文學社團、文學組織的信息,比如那些在推動文學發展中起到關鍵作用的團體,他們的成立背景、活動內容、以及對文學界産生的影響。我想象,它或許會附帶一些當時的文學年錶、重要作品的齣版信息,甚至是一些鮮為人知的作傢的小傳。這樣一份“檔案”,對我而言,將是一份寶貴的學術資源,能夠幫助我更係統、更全麵地理解1921年至1925年間中國文學的發展脈絡和重要節點。我希望它能提供足夠詳盡的史料,讓我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審視那個時代的文學景觀,去發掘那些可能被忽略的細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