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高尔夫挥杆——的高尔夫系列
:58.00元
售价:40.6元,便宜17.4元,折扣70
作者:(韩)裴勇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5-01
ISBN:978780225020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81kg
韩国教练裴勇教打高尔夫。
要是20岁那年就知道高尔夫球如此有趣的话,我当时也许就不会去学踢足球了。
——贝肯鲍尔
诸多专家认为韩国高尔夫技术更适合中国人,本书就是韩国教练以中国高尔夫初学者和即将学习高尔夫的爱好者为对象编写的,以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的形式,介绍当今*的高尔夫球技术,结合中国人的体质特点,其理论与知识都经过了长时间的实践和科学的论证,是非常成熟的高尔夫球技术。
章 高尔夫运动的基础技术
1.什么是高尔夫
高尔夫运动的起源和由来
高尔夫比赛
高尔夫球场的构成
2.高尔夫用具
高尔夫球杆的组成
球杆的构造
三种主要类型的球杆
必需的高尔夫用品
高尔夫的基本用品
3.准备运动
身体锻炼
准备运动和整理运动
第二章 高尔夫的击球准备技术
1.姿势
基本姿势
对准
站位
站姿
2.高尔夫的握杆
握杆的方法
三种常见的握杆方法
确认握杆是否正确的简单方法
正确的握杆强度
握杆后需要发力的部位
推杆的握杆方法
3.瞄准
确定目标
瞄准
第三章 高尔夫的打球技术
1.打球的种类
发球
铁杆击球
劈起球
起扑球
沙坑球
疑难球位打球
推杆
2.推杆
站位
引杆
击球
送杆
推杆技术的实际运用
3.起扑球
站位
引杆
击球
送杆
起扑球技术的实际运用
4.劈起球
站位
引杆
击球
送杆
劈起球技术的实际应用
……
第四章 高尔夫评价与分析技术
第五章 高尔夫的应用技术
第六章 斜坡球位的打球方法
第七章 高尔夫的练习技术
第八章 高尔夫运动的基础知识
第九章 高尔夫运动规则的运用
裴勇(裴昶列),韩国高尔夫教练,曾任韩国成和大学教授,发表过二十余篇论文,出版了十余部。 裴勇于2003年来到中国北京,在学习汉语的同时,对中国高尔夫产业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地考察与研究,并写出《精彩高尔夫》等一系列高尔夫方面的著作。2005年在北京成
我必须承认,我最初抱着一种怀疑的态度拿起这本《高尔夫挥杆——的高尔夫系列》的,毕竟市面上的高尔夫书籍多如牛毛,真正有洞见的寥寥无几。然而,读完它关于“地面反作用力”的论述后,我的看法彻底改变了。这本书对力量来源的剖析极其深刻,它不再将重心放在手臂的蛮力上,而是清晰地阐释了如何有效地利用双脚和核心力量将能量传递至球杆。特别是作者在描述下杆过程中重心转移的微妙变化时,那种细腻的笔触,简直就像是请了一位顶尖的私人教练在耳边低语指导。我过去总觉得自己的开球距离停滞不前,尝试了各种力量训练也收效甚微,现在我明白了,问题可能出在传递路径的“泄漏”上。书中提供的那套辅助练习,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实际操作中对专注度的要求极高,成功完成一次练习,比挥杆一小时更有价值。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内功心法”而非简单的“招式手册”,对于追求进阶的球手来说,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与其说是在“学习”,不如说是在经历一场“自我对话”。我最喜欢它探讨的关于“节奏”的部分,作者将高尔夫挥杆比作一段精心编排的音乐,每一个音符(动作)都必须与前后音符完美衔接,速度的快慢、重音的位置,都决定了最终乐章的和谐度。它提供了一套极具可操作性的“节拍器训练法”,要求练习者不仅要听清自己挥杆的声音,更要感受身体内部的惯性流动。我过去总是急于求成,总想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挥杆,结果导致力量分散。读了这本书,我开始刻意拉长上杆的某个阶段,放慢下杆的初始启动,这种“慢下来才能快起来”的悖论,在书中被解释得逻辑清晰且令人信服。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打好一个球,更是一种对待事物应有的耐心和对细节的敬畏之心,这对我的日常生活都有积极的影响。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排版和插图风格相当独特,甚至有点“反主流时尚”,但正是这种朴实无华,反而凸显了内容的核心价值。我最欣赏的是它在处理心理层面与技术动作结合时的平衡感。很多高尔夫书籍要么过于技术化,让人读得昏昏欲睡;要么过于励志,但缺乏实际操作指导。而《高尔夫挥杆——的高尔夫系列》则巧妙地将两者糅合。它用了大量篇幅来探讨“焦虑如何扭曲挥杆”,并给出了具体的情景应对策略,比如在关键推杆前如何进行“微调呼吸法”来重置神经系统。这种关注球手“人”的层面的探讨,远比单纯讲解如何转肩来得实用。我上次在比赛中遭遇“临场短杆失灵”的窘境,读完这部分的指导后,我感觉找到了一个可以依靠的心理支点。这本书让我明白,高尔夫的难度,往往在于如何在精神高度集中的同时,保持身体的放松和自然。
评分这本《高尔夫挥杆——的高尔夫系列》 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尤其是它对传统挥杆理论的颠覆性解读。我一直觉得,那些教科书式的标准姿势和动作流程,对于业余球手来说简直是束之高阁,根本无法真正转化为赛场上的稳定发挥。这本书却另辟蹊径,它没有过多纠缠于那些复杂的力学图解,而是更侧重于“感觉”和“身体的自然反应”。我特别喜欢它关于“释放(Release)”的那几个章节,作者用非常生动的比喻,将原本晦涩难懂的手腕动作,描述成一种如同“拧毛巾”或“甩鞭子”般的流畅过程。这让我茅塞顿开,我开始尝试放下对精确角度的执念,转而关注击球瞬间的整体协调性。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不是告诉你“应该”怎么做,而是引导你发现“你的身体”最自然的发力方式。这对于那些常年受困于“打不出平直球”的球友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我已经迫不及待想在下个周末的球场上验证这些新的体悟了,希望这一次,我的铁杆能真正听话起来。
评分对于一个已经打了十几年高尔夫的老球手来说,每一次换新书都是一次冒险,生怕浪费时间在重复的信息上。但是,这本《高尔夫挥杆——的高尔夫系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尤其是在处理“球杆平面”的观点上,简直是石破天惊。作者没有固守传统的“一平面理论”,而是引入了“动态平面适应性”的概念,解释了为什么在不同的球位和杆面选择下,最有效的挥杆路径是需要实时微调的。这种对现代高尔夫装备(比如不同杆面角的开球木)的理解也与时俱进。书中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示了顶级职业选手是如何在保持核心挥杆模式不变的前提下,根据球位高低、风向强弱来“微调击球点”的。这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练习室里的固定训练模式,意识到过于僵化的练习反而会限制我在真实球场上的适应能力。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确实配得上“系列”的称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