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漢金文輯校 | 作者 | 牟華林,鍾桂玲 |
| 定價 | 78.00元 | 齣版社 | 光明日報齣版社 |
| ISBN | 9787519423735 | 齣版日期 | 2017-01-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精裝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有關漢代金文的輯錄與研究,2006年前已有部分現代學者做過紮實的工作。但2006年以來迄今的十年間,隨著漢古工作的大力推進,又齣現瞭許多不見於此前學者著述的漢代金文,它們散載於各類文物考古雜誌中,未加係統整理。此外,部分古代學者對漢代金文的輯錄與研究成果,亦尚未引起現代學者關注。凡此皆為當前漢代金文整理研究工作中的一些缺憾。以此,本書乃以現代學者所輯為基礎,增入2006年以來各類文物考古雜誌所收漢代金文,補入部分古代學者的漢代金文研究成果。目的在於,通過係統整理編纂視域所及之漢代金文,稍補既有研究之缺,並為漢代文化研究人員提供一些可資利用的基礎材料。 |
| 作者簡介 | |
| 牟華林 男,四川平昌人。文學博士,賀州學院文化與傳媒學院副教授。現已齣版學術著作《溫子升集校注》、《唐前帝王詩文校注》、《古今注校箋》、《蕭綱駢體論稿》等共5部。 鍾桂玲 女,四川自貢人。賀州學院馬剋思主義學院教師。現已齣版學術專著《巴蜀兩漢思想傢全集》1部。 |
| 目錄 | |
| 飪食器銘文 瓢酒器銘文 水器銘文 樂器銘文 兵器銘文 度量衡器銘文 雜器銘文 錢幣銘文 鉛券 鎮墓文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
| 編輯推薦 | |
| 文摘 | |
| 序言 | |
最近在整理一些關於中國古代藝術史的資料,發現在很多青銅器紋飾的細節中,常常會與器物上的銘文形成有趣的呼應。這些銘文,雖然我多數時候隻能辨認齣少數幾個字,但總感覺它們不僅僅是簡單的文字記錄,而是與器物的整體美學風格、藝術內涵緊密相連。《漢金文輯校》這個名字,讓我聯想到這本書可能是一本集閤瞭大量金文資料的工具書,並且經過瞭嚴謹的校勘,這對於想要深入瞭解古代青銅器藝術,特彆是銘文部分的我來說,無疑是一份寶貴的資源。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清晰地呈現金文的字形,並且在可能的情況下,對一些關鍵的銘文提供較為詳實的解讀,解釋其含義,甚至分析其在藝術創作中的作用。比如,某些銘文的綫條走嚮、結構布局,是否與器物上的紋飾有某種風格上的呼應?某些銘文的書寫方式,是否也體現瞭當時工匠的審美情趣?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建立起金文與藝術之間的聯係,讓我看到文字的藝術性,以及藝術中的文字力量。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叫《漢金文輯校》,書號是9787519423735。 剛拿到這本《漢金文輯校》,就被它厚重的裝幀和紙張的質感所吸引。翻開扉頁,一股淡淡的墨香撲鼻而來,這種紙張的觸感,讓我想起瞭小時候翻閱傢中長輩珍藏的古籍,仿佛穿越瞭時空的界限,觸碰到瞭曆史的脈搏。雖然我並非專業的金石學研究者,但對於古代文字,尤其是那些承載著厚重曆史信息和文化底蘊的金文,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平時閱讀一些考古報告或者曆史著作時,總會被那些或方正、或圓潤、或勁健的綫條所打動,它們不僅僅是文字,更是先民們智慧的結晶,是那個時代最生動的注腳。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這樣業餘的愛好者提供瞭一個深入瞭解金文的絕佳契機。它的“輯校”二字,預示著它並非簡單的圖錄,而是經過嚴謹的整理和校勘,這讓我對其內容的可靠性和學術價值充滿瞭期待。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從浩瀚的金文資料中梳理齣脈絡,又是如何通過細緻的校勘,為我們呈現齣更為清晰、準確的金文麵貌。這本書能否幫助我更好地辨識那些模糊不清的字跡?能否揭示金文演變的規律?這些疑問都在我心中縈繞。
評分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我接觸到瞭一些關於古代貨幣的資料,其中一些古錢幣上鑄刻的文字,雖然形體古樸,但卻彆有一番韻味。這些文字,在我看來,是古代社會經濟活動的直接見證,也承載著那個時代獨特的審美和技術。《漢金文輯校》的書名,讓我聯想到這本書可能包含瞭類似古代文字的資料,並且經過瞭專業的整理和校訂。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一個瞭解古代文字麵貌的窗口,尤其是我對那些在器物上、貨幣上、或者其他文物上齣現的文字,有著濃厚的興趣。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展示這些文字的清晰字形,並且能夠提供一些基礎性的釋義,讓我明白這些文字大概的意思。如果這本書還能涉及一些關於這些文字在當時社會中的應用場景,比如在貨幣上的用途,在禮器上的意義,或者在日常交流中的作用,那將更具啓發性。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古代文字的生命力,以及它們在不同曆史時期所扮演的獨特角色。
評分作為一名曆史愛好者,我總是喜歡從各種細節中去挖掘和感受曆史的溫度。《漢金文輯校》這個書名,對於我來說,充滿瞭神秘感和探索的樂趣。我猜測這本書可能收錄瞭相當數量的金文材料,並且經過瞭編者的細緻整理和校訂。我尤其關心的是,這本“輯校”的書,能否提供一些對於我這樣非專業人士來說,相對易於理解的注釋和解讀。我並非要進行學術研究,但如果能夠通過閱讀這本書,對金文的書寫風格、演變脈絡、甚至一些代錶性的字詞有一個初步的認識,那將是非常有意義的。例如,我想知道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金文在字形上、在風格上有什麼顯著的區彆?一些重要的青銅器,比如大盂鼎、毛公鼎上的銘文,是否在這本書中有詳細的輯錄和解讀?這些銘文背後又蘊含著怎樣的故事和曆史信息?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我瞭解古代文字、感知曆史文化的一扇窗戶,讓我能夠更直接、更深入地與曆史對話。
評分我是一名對古代曆史文字有著強烈好奇心的學生,經常在閱讀史料時遇到難以辨認的金文,這極大地阻礙瞭我理解原文的進程。市麵上關於金文的書籍並非沒有,但很多要麼過於學術化,充斥著我難以理解的專業術語,要麼過於淺顯,流於錶麵,無法滿足我深入探究的願望。《漢金文輯校》這個名字,讓我看到瞭希望。我希望它能夠提供一套係統性的金文資料,並且經過“輯校”,意味著它的準確性和權威性會更有保障。我關注的不僅僅是字形本身,更重要的是,它能否幫助我理解這些文字所處的曆史背景、所屬的器物類型、以及它們在當時的社會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例如,一件青銅器上的銘文,不僅僅是幾個字,它可能記錄瞭器物的鑄造者、使用者、用途、甚至當時的重大事件。如果這本書能夠在這方麵有所建樹,比如在輯錄的每一條金文旁,都能附帶其齣處、器名、年代、以及一些簡要的釋文和考證,那將對我學習金文,進而理解相關曆史事件,有著莫大的幫助。我希望它能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引導我走進金文的奇妙世界,解答我心中的疑惑。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