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金文辑校 9787519423735

汉金文辑校 978751942373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牟华林,钟桂玲 著
图书标签:
  • 金文
  • 汉代
  • 文字学
  • 古文字
  • 甲骨文
  • 考古学
  • 历史
  • 文献
  • 书法
  • 篆刻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韵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9423735
商品编码:29722885381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7-01-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汉金文辑校 作者 牟华林,钟桂玲
定价 78.00元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ISBN 9787519423735 出版日期 2017-01-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有关汉代金文的辑录与研究,2006年前已有部分现代学者做过扎实的工作。但2006年以来迄今的十年间,随着汉古工作的大力推进,又出现了许多不见于此前学者著述的汉代金文,它们散载于各类文物考古杂志中,未加系统整理。此外,部分古代学者对汉代金文的辑录与研究成果,亦尚未引起现代学者关注。凡此皆为当前汉代金文整理研究工作中的一些缺憾。以此,本书乃以现代学者所辑为基础,增入2006年以来各类文物考古杂志所收汉代金文,补入部分古代学者的汉代金文研究成果。目的在于,通过系统整理编纂视域所及之汉代金文,稍补既有研究之缺,并为汉代文化研究人员提供一些可资利用的基础材料。

   作者简介
牟华林 男,四川平昌人。文学博士,贺州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现已出版学术著作《温子升集校注》、《唐前帝王诗文校注》、《古今注校笺》、《萧纲骈体论稿》等共5部。
钟桂玲 女,四川自贡人。贺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现已出版学术专著《巴蜀两汉思想家全集》1部。

   目录
饪食器铭文
瓢酒器铭文
水器铭文
乐器铭文
兵器铭文
度量衡器铭文
杂器铭文
钱币铭文
铅券
镇墓文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汉金文辑校》:凝结古人智慧,探寻文字源流 《汉金文辑校》是一部致力于深入研究中国古代金文的学术著作。金文,又称钟鼎文、铭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肇始于商代,盛行于西周,直至春秋战国时期。这些文字不仅是中国文字发展史上的重要环节,更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珍贵史料。本书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对传世的金文铭文进行搜集、整理、校勘,旨在为学界提供一个更为准确、系统、完整的金文研究基础。 一、 金文的时代意义与学术价值 金文作为一种重要的历史文献形式,其价值体现在多个层面: 1. 文字学价值:金文是研究汉字早期形态,特别是甲骨文之后,汉字结构演变的重要依据。它清晰地展现了从象形、指事、会意等造字法向形声字转变的过程,以及汉字笔画、结构、书写风格的演变轨迹。通过对金文的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汉字的造字逻辑和审美特征,为现代汉字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深刻的洞见。 2. 历史学价值:青铜器上的铭文往往记录了当时的政治事件、王室世系、册命赏赐、军事征伐、土地交易、法律条文等。这些信息为我们勾勒出商周乃至更早时期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经济活动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例如,著名的《毛公鼎》铭文,长达近500字,详细记述了周宣王对其臣子毛公的册命,涉及政治、军事、社会管理等多个方面,是研究西周晚期政治史的无价之宝。《散氏盘》铭文则记录了战争赔款的约定,为研究周代土地制度和法律提供了重要依据。 3. 文化学价值:金文中的内容也折射出古代社会的思想观念、宗教信仰、道德伦理和礼仪制度。许多铭文与祭祀、祖先崇拜、宗法制度紧密相关,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天地鬼神、祖先的敬畏,以及家族血缘的重视。对这些铭文的解读,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感受古人独特的精神世界。 4. 艺术史价值:金文的书法风格多样,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商代金文多雄浑瑰丽,西周金文则逐渐走向规范、匀称、典雅,形成特有的美学风格。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金文,其字体结构、用笔、结字都有 distinct 的特点,为书法艺术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汉金文辑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力求将现存的金文资料进行系统梳理,克服以往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遗漏、误读,为学者提供一个更加可靠的研究平台。 二、 《汉金文辑校》的研究方法与特色 本书的研究方法严谨而多角度,力求达到“辑”与“校”的精髓: 1. 全面搜集与考证:本书的“辑”体现在对国内外各类博物馆、考古机构、私人收藏以及古籍善本中流传的金文资料进行最大限度的搜集。这包括对已公布的金文拓片、高清图像、著录文献的细致爬梳。在搜集过程中,本书同样重视对器物本身的研究,如器物年代、来源、铭文的刻铸特点等,力求获取最准确的信息。 2. 精细校勘与释读:本书的“校”是核心部分。对每一条金文铭文,本书都进行了极其细致的校勘。这包括: 文字形体的比对:将同一字在不同铭文中的写法进行比对,找出其异同,探究其演变规律。 铭文残缺的补缀:针对铭文残缺不全的器物,结合器物形制、铭文上下文、同类器物铭文等信息,尽可能地进行合理的补缀,但会明确标注为补缀之处。 音韵、训诂的结合:在释读铭文时,本书充分参考历代金文研究的成果,并结合上古音韵、古文字学、训诂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力求对每一个字、每一个词做出最合乎情理的解释。 文献的参照与考据:对于一些重要的铭文,本书会追溯其出土、流传的文献记载,进行文献考证,力求还原铭文的原始面貌,并辨别传抄过程中的讹误。 3. 结构清晰的编排:本书的编排力求科学合理,便于读者查阅和研究。通常会按照朝代(商、西周、东周等)、器物类别(如礼器、兵器、货币等)、铭文长度或重要性等维度进行组织。每一条铭文的辑录,都会包含以下要素(根据实际情况可能有所调整): 器物名称与年代:明确器物的名称、所属朝代、可能的铸造地点等。 铭文图像或拓片:提供清晰的铭文图像或高质量的拓片,让读者能够直观地看到铭文原貌。 铭文释文:提供标准的汉字释文,并对难字、异体字进行标注。 校勘说明:详细列出对铭文进行校勘的依据、过程以及不同学者的观点,并给出本书的最终判断。 释义与考证:对铭文的内容进行逐字逐句的解释,结合历史背景、文化常识进行深入考证,阐述其历史、文化意义。 相关研究成果:简要介绍前人对该铭文的研究成果,进行学术对话。 三、 《汉金文辑校》的潜在读者与贡献 《汉金文辑校》面向广泛的学术群体,包括但不限于: 古文字学研究者:本书提供的严谨校勘和详细释读,将为古文字学研究者提供最新、最可靠的基础资料,推动汉字形体、结构、演变研究的深入。 历史学研究者:书中丰富的铭文内容,将为研究中国古代史,特别是商周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等方面的学者提供宝贵的一手资料。 考古学研究者:本书对器物铭文的考证,将有助于考古学家更准确地判断器物的年代、性质和文化内涵。 思想史、文化史研究者:铭文所包含的古代思想观念、宗教信仰、伦理道德等,将为思想史、文化史研究提供丰富的素材。 书法史研究者:本书收录的金文不仅是文字,更是艺术。其多样的字体风格,将为书法史研究者提供深入研究的范本。 高等院校师生:本书是学习和研究中国古代文字、历史、文化的重要参考书,尤其适合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对中国古代文明感兴趣的普通读者:对于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对古代文字和历史充满好奇心的读者,本书也将是一扇了解古人智慧的窗口。 《汉金文辑校》的最终目标,是通过严谨的学术工作,凝聚古人的智慧,探寻文字的源流,从而更清晰地展现中华文明的辉煌。它不仅是一部工具书,更是一部连接古今的桥梁,承载着我们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的传承。本书的出版,必将对中国古代文字、历史、文化的研究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叫《汉金文辑校》,书号是9787519423735。 刚拿到这本《汉金文辑校》,就被它厚重的装帧和纸张的质感所吸引。翻开扉页,一股淡淡的墨香扑鼻而来,这种纸张的触感,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翻阅家中长辈珍藏的古籍,仿佛穿越了时空的界限,触碰到了历史的脉搏。虽然我并非专业的金石学研究者,但对于古代文字,尤其是那些承载着厚重历史信息和文化底蕴的金文,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平时阅读一些考古报告或者历史著作时,总会被那些或方正、或圆润、或劲健的线条所打动,它们不仅仅是文字,更是先民们智慧的结晶,是那个时代最生动的注脚。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这样业余的爱好者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金文的绝佳契机。它的“辑校”二字,预示着它并非简单的图录,而是经过严谨的整理和校勘,这让我对其内容的可靠性和学术价值充满了期待。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从浩瀚的金文资料中梳理出脉络,又是如何通过细致的校勘,为我们呈现出更为清晰、准确的金文面貌。这本书能否帮助我更好地辨识那些模糊不清的字迹?能否揭示金文演变的规律?这些疑问都在我心中萦绕。

评分

我是一名对古代历史文字有着强烈好奇心的学生,经常在阅读史料时遇到难以辨认的金文,这极大地阻碍了我理解原文的进程。市面上关于金文的书籍并非没有,但很多要么过于学术化,充斥着我难以理解的专业术语,要么过于浅显,流于表面,无法满足我深入探究的愿望。《汉金文辑校》这个名字,让我看到了希望。我希望它能够提供一套系统性的金文资料,并且经过“辑校”,意味着它的准确性和权威性会更有保障。我关注的不仅仅是字形本身,更重要的是,它能否帮助我理解这些文字所处的历史背景、所属的器物类型、以及它们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例如,一件青铜器上的铭文,不仅仅是几个字,它可能记录了器物的铸造者、使用者、用途、甚至当时的重大事件。如果这本书能够在这方面有所建树,比如在辑录的每一条金文旁,都能附带其出处、器名、年代、以及一些简要的释文和考证,那将对我学习金文,进而理解相关历史事件,有着莫大的帮助。我希望它能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引导我走进金文的奇妙世界,解答我心中的疑惑。

评分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一些关于古代货币的资料,其中一些古钱币上铸刻的文字,虽然形体古朴,但却别有一番韵味。这些文字,在我看来,是古代社会经济活动的直接见证,也承载着那个时代独特的审美和技术。《汉金文辑校》的书名,让我联想到这本书可能包含了类似古代文字的资料,并且经过了专业的整理和校订。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个了解古代文字面貌的窗口,尤其是我对那些在器物上、货币上、或者其他文物上出现的文字,有着浓厚的兴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展示这些文字的清晰字形,并且能够提供一些基础性的释义,让我明白这些文字大概的意思。如果这本书还能涉及一些关于这些文字在当时社会中的应用场景,比如在货币上的用途,在礼器上的意义,或者在日常交流中的作用,那将更具启发性。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古代文字的生命力,以及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扮演的独特角色。

评分

最近在整理一些关于中国古代艺术史的资料,发现在很多青铜器纹饰的细节中,常常会与器物上的铭文形成有趣的呼应。这些铭文,虽然我多数时候只能辨认出少数几个字,但总感觉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记录,而是与器物的整体美学风格、艺术内涵紧密相连。《汉金文辑校》这个名字,让我联想到这本书可能是一本集合了大量金文资料的工具书,并且经过了严谨的校勘,这对于想要深入了解古代青铜器艺术,特别是铭文部分的我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资源。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清晰地呈现金文的字形,并且在可能的情况下,对一些关键的铭文提供较为详实的解读,解释其含义,甚至分析其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比如,某些铭文的线条走向、结构布局,是否与器物上的纹饰有某种风格上的呼应?某些铭文的书写方式,是否也体现了当时工匠的审美情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建立起金文与艺术之间的联系,让我看到文字的艺术性,以及艺术中的文字力量。

评分

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我总是喜欢从各种细节中去挖掘和感受历史的温度。《汉金文辑校》这个书名,对于我来说,充满了神秘感和探索的乐趣。我猜测这本书可能收录了相当数量的金文材料,并且经过了编者的细致整理和校订。我尤其关心的是,这本“辑校”的书,能否提供一些对于我这样非专业人士来说,相对易于理解的注释和解读。我并非要进行学术研究,但如果能够通过阅读这本书,对金文的书写风格、演变脉络、甚至一些代表性的字词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那将是非常有意义的。例如,我想知道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金文在字形上、在风格上有什么显著的区别?一些重要的青铜器,比如大盂鼎、毛公鼎上的铭文,是否在这本书中有详细的辑录和解读?这些铭文背后又蕴含着怎样的故事和历史信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了解古代文字、感知历史文化的一扇窗户,让我能够更直接、更深入地与历史对话。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