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身体养护手册:睡出健康来(第2版)
定价:33.90元
作者:林政宏
出版社:广东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53596734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现代人生活压力大,睡眠质量降低,本书介绍针对睡眠问题的调理方法。
内容提要
人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莎士比亚把睡眠比作是生命筵席上的“滋补品”。睡眠作为生命所必须的过程,是人的生理需要,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是健康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是现在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人们的睡眠质量越来越差。本书从中医的角度入手,介绍了睡眠调整的方法。
目录
一 越懂睡眠,睡得越甜!
1.什么是正常的睡眠周期
2.快波睡眠有何特点
3.慢波睡眠有何特点
4.为什么睡眠不在于时间长短,而在于质量好坏
5.为什么有人睡了很长时间,却依然感觉疲劳厌倦;而有些入睡得不多,就精神十足
二 睡眠障碍的始作俑者!
1.什么是睡眠障碍
2.是否睡眠障碍就是指失眠
3.睡眠障碍有何特点
4.如何判断自己是患有睡眠障碍
三 摆脱失眠的困扰!
1.您是否失眠
Z.您是否属于容易失眠的人群
3.哪种类型的失眠不需要太惊慌
4.哪种类型的失眠需要即时治疗
5.您的失眠是否属于原发性失眠
6.为什么在床上无法入睡,坐在沙发上反而能睡着
7.如何改善心理生理性失眠
8.您的失眠是否属于继发性失眠
9.为什么神经衰弱会引起原发性失眠
10.为什么感觉昏昏欲睡,上床后反而无法入睡
11.哪些原因会引起神经衰弱失眠
12.您是否患了神经衰弱失眠
13.什么是抑郁症失眠
四 别小看午睡与熬夜!
五 树立正确的睡眠观念!
六 扰人的睡眠异常行为!
七 调整良好的睡眠环境!
八 改善睡眠的助眠疗法!
九 中医才能改善失眠体质!
十 嗜睡也是一种病!
十一 可怕的发作性睡病!作者介绍
林政宏,1986-1990年就读于高雄医药大学,获得药学学士学位;1990-1992年就读于高雄医药大学,获得药学硕士学位; 1994-1995年到广州中医药大学进修,获得国际针灸师资格;1995-1998年就读于广州中医药大学,获针灸医学博士学位。林政宏的特长:脉诊、中医药医学、针灸治疗,有多年治疗疑难杂证的诊治经验。
文摘
序言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是对于“睡眠剥夺”的观念被颠覆了。我以前总以为偶尔熬夜没关系,身体会自我修复,就像电池可以充电一样。但这本书用大量的案例和生理学证据告诉我,每一次睡眠不足都是一次身体资源的透支,而且累积效应非常可怕。它不仅关注你睡了几个小时,更关注你在这几个小时里经历了多少有效的深睡期和快速眼动期。书中对“睡眠卫生”的解读极其全面,涵盖了从睡前的饮食结构到起床后的光照暴露。比如,它强调了早晨醒来后立即接触自然光的重要性,并解释了这如何帮助“锁定”你的生理时钟。我尝试了书中建议的“光疗法”,每天早上打开窗帘,让眼睛直接接受自然光照射15分钟,结果发现自己不仅早上更容易清醒,晚上也更早感到睡意,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帮你构建起一个全天候的健康生活体系,而不仅仅是一本“睡前读物”。
评分从排版和装帧上看,这本书的设计感也相当不错,不像那种厚重的医学教材,更像是贴心的生活伙伴。它把很多复杂的理论知识拆分成了易于理解的图文模块,即便是对健康知识不敏感的人也能快速掌握重点。我特别欣赏它关于“午睡的艺术”那一章节。很多人觉得午睡是可有可无的,或者一睡就睡到天昏地暗。但这本书科学地界定了“能量午睡”的黄金时间段(通常是下午1点到3点之间)以及理想的时长(20到30分钟的“能量小憩”)。它还提供了如何在没有安静环境(比如办公室)下进行有效午睡的技巧,比如使用降噪耳塞和眼罩,以及一个快速进入放松状态的引导音频脚本。这种对现实场景的考虑,让这本书的实用性大大增强。我试着在工作日午休时执行了它的“25分钟恢复法”,下午的工作效率明显提升,那种昏沉感消失了,头脑感觉更清醒,不像以前那种被午睡“拖垮”了的感觉。这说明作者非常了解当代职场人士的时间和环境限制。
评分我过去一直以为自己失眠是因为工作压力太大,属于“心事重重型”的晚睡人群,所以市面上那些教你冥想、放松心情的书我都试过,效果时有时无,非常不稳定。直到我翻开这本书的关于“生理节律重置”的部分,才恍然大悟,很多时候是我的身体内部时钟跑偏了。这本书没有回避那些复杂的生物化学名词,但它用非常生动的比喻把它们解释清楚了,比如把昼夜节律比作一个需要精确校准的精密仪器。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咖啡因半衰期”和“酒精对REM睡眠的破坏作用”的论述。以前我总觉得睡前喝一点红酒助眠,现在才知道那只是让你更快入睡,但代价是后半夜的睡眠质量极差,多梦且浅。这本书提供的数据和图表非常扎实,让我能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量化地调整饮品和作息时间。它不是在批评你的生活方式,而是在给你提供一个数据驱动的优化工具箱。我开始精确记录我下午两点后摄入的咖啡因量,并严格遵守书里建议的“缓冲期”,结果发现,即使是高强度工作日,我的入睡时间也稳定在了30分钟以内,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评分这本书拿到手的时候,我就感觉它和市面上那些泛泛而谈的养生书籍不太一样。它的切入点非常实际,直击现代人睡眠质量差的痛点。我个人对这种注重实操、有科学依据的书籍特别感兴趣。记得我刚开始看的时候,就被其中关于“睡眠环境优化”的那一章吸引住了。作者不是简单地说“保持黑暗安静”,而是深入探讨了光线光谱如何影响褪黑素分泌,甚至提到了不同材质的床垫和枕头对脊柱支撑的细微差异。我按照书里提到的建议,调整了卧室的色温,换了一个支撑力更合适的枕头,效果立竿见影。以前我常常在半夜醒来后就再也睡不着,现在能更快地重新进入深度睡眠。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让你明白睡眠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是一系列主动优化的结果。它提供的不是“秘诀”,而是一套可以融入日常生活的系统工程。比如,书里详细介绍了睡前两个小时的“数字排毒”计划,包括如何逐步减少电子设备的使用,以及替代性的放松活动,比如温和的拉伸或特定的呼吸练习。这种细致入微的指导,让人感觉作者是真的花了很多心思去研究和实践,而不是简单地拼凑资料。那种踏实感,是很多速成指南给不了的。
评分与其他市面上的健康读物相比,这本书的叙事口吻非常具有说服力,它既专业又不失温度。作者的文字没有那种居高临下的说教感,更像是经验丰富的朋友在分享他的独家发现。我尤其喜欢它在讨论“如何应对周末补觉陷阱”时的那段论述。很多人习惯了周内睡眠不足,周末就想一觉睡到自然醒,这其实是对身体节律的二次破坏。书中清晰地阐明了为什么周末过度睡眠会加剧周一的“社交时差”。它提供的解决方案不是让你完全放弃补觉,而是教你如何进行“小剂量的、有计划的”补偿性睡眠,比如,将周末的起床时间推迟不超过一个小时。这种平衡和务实的建议,让我这个“周一恐惧症”患者得到了极大的缓解。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将深奥的睡眠科学转化为可以轻松执行的日常习惯,对于任何一个渴望提升生活质量的人来说,它都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指南。它的影响力是长远的,它改变了我对休息的认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