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百科圖解戰鬥機
定價:32.80元
作者:瀚鼎文化工作室
齣版社:中航齣版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齣版日期:2018-03-01
ISBN:978751651361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完善,各類戰鬥機的發明創造層齣不窮,戰鬥機之間的長期較量促使其性能得到進一步提高。
《百科圖解戰鬥機》以圖文並茂的形式讓讀者瞭解到戰鬥機的基礎知識,希望能滿足軍事愛好者的閱讀需要。
《百科圖解戰鬥機》適閤軍事愛好者閱讀和收藏。
目錄
章 戰鬥機概述
01.什麼是戰鬥機
02.戰鬥機與攻擊機
03.戰鬥機如何命名
04.“F”的來源
05.戰鬥機的外觀
06.戰鬥機的構造與材料
07.戰鬥機的塗裝及其作用
08.國籍徽幟
09.戰鬥機的燃料
10.戰鬥機座艙的座位數
11.戰鬥機座艙內飛行員的活動
12.飛行員的裝備
13.飛行員
14.戰鬥機能飛多遠
15.戰鬥機時速的發展
16.戰鬥機多大閤適
17.産量多的戰鬥機
18.活塞式戰鬥機的發展曆程
專題:流傳不變的昵稱
第二章 戰鬥機的種類與運用
19.戰鬥機的類彆
20.艦載飛機與陸基飛機
21.艦載飛機的起降
22.航空母艦
23.木製戰鬥機
24.夜間戰鬥機
25.雙體戰鬥機
26.火箭動力戰鬥機
27.寄生戰鬥機
28.水上噴氣式戰鬥機
29.推進式螺鏇槳戰鬥機
30.垂直起降戰鬥機
31.水上戰鬥機
32.衍生型戰鬥機
33.隱身戰鬥機
34.超聲速飛行
35.超聲速巡航
36.聲爆
37.空對空作戰
38.空中纏鬥
39.空空導彈
40.空中加油
41.鎖定
42.戰鬥機的大武器載荷量
43.電子對抗
44.對地攻擊武器
45.防空武器
46.誘餌彈
47.轟炸機搭載的核導彈
48.航空火箭彈
49.紅外綫探測裝置
50.風冷發動機嚮水冷發動機的升級
51.各國的假想敵部隊
專題:真正不見蹤影的隱身飛機
第三章 戰鬥機的組成與構造
52.如何駕駛戰鬥機
53.方嚮舵和升降舵
54.蜂腰狀的機身
55.各種形狀的機翼
56.副翼和擾流闆
57.機翼上的襟翼
58.翼前縫條和前緣縫翼
59.前掠翼與斜嚮翼
60.翼身融閤
61.飛機尾翼
62.三角翼機
63.無尾翼機和全翼機
64.座艙蓋
65.座艙
66.吊艙
67.儀錶闆
68.射擊瞄準具與平視顯示器
69.通用掛架/發射架/炸彈掛架
70.駕駛操縱杆和發動機油門
71.活塞式發動機的類型
72.噴氣式發動機
73.後燃室
74.燃料箱
75.推力重量比——現代航空發動機優劣的衡量標準
76.機槍與航炮的區彆
77.子彈如何無礙地穿過螺鏇槳鏇轉葉片
78.機槍和航炮的安裝位置
79.如何使戰鬥機安全地降落
80.減速闆
81.發動機進氣口
82.飛行員的緊急逃生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是一本能讓你“沉浸式”體驗的百科全書。它的優勢在於,不僅僅停留在對戰鬥機外形的展示,更是深入到瞭其“靈魂”——也就是性能參數和作戰能力。當它開始講解某款飛機的機動性時,你會看到關於滾轉速率、過載極限、爬升率等一係列數據,而這些數據又會與飛機所采用的先進氣動布局、動力係統緊密聯係起來。我發現,書中對於不同時期戰鬥機所扮演的“角色”也有著非常獨到的分析。例如,對於早期截擊機,它會強調其速度和爬升率的優勢,以應對當時轟炸機威脅;而對於現代多用途戰鬥機,則會突齣其強大的對地攻擊能力和信息感知能力。這種分析角度,讓我看到瞭戰鬥機設計並非是孤立的技術堆砌,而是與時代背景、作戰需求息息相關的産物。書中還會涉及一些關於空戰戰術的討論,雖然篇幅不一定很長,但卻能點醒我很多平常難以察覺的作戰細節。例如,它會解釋為什麼某些戰鬥機在特定戰術下會占據優勢,或者某個設計上的權衡是如何影響其在實戰中的錶現。總的來說,它提供瞭一個多維度、深層次的視角來理解戰鬥機,讓我覺得每一次翻閱都能發現新的驚喜。
評分這本圖文並茂的百科全書,最大的特點就是它構建瞭一個立體的、多維度的戰鬥機世界。我驚嘆於它對於細節的專注,不僅僅是外部造型,甚至連一些不常被注意到的內部結構,例如發動機進氣道的設計,尾翼的調節機製,以及座艙內的電子設備布局,都有細緻的圖解和說明。這種對細節的苛求,讓每一款戰鬥機在我心中都變得更加鮮活和真實。它在介紹不同國傢、不同時期的戰鬥機時,不僅僅是簡單的羅列,而是會對其設計風格、技術側重點進行對比分析。例如,會點齣美係戰鬥機注重“平衡性”和“多用途性”,而俄係戰鬥機則可能更強調“火力”和“野性”。這種跨國界的對比,讓我對全球戰鬥機發展的脈絡有瞭更直觀的認識。而且,書中還會引入一些關於“概念機”和“未來發展趨勢”的內容,這讓我窺見瞭下一代戰鬥機的可能形態,激發瞭我對未來科技發展的無限遐想。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戰鬥機的資料匯編,更像是一本引人入勝的“航空史詩”,讓我沉醉其中,久久不能自拔。
評分這是一本讓人愛不釋手、忍不住一翻再翻的“硬核”讀物。剛拿到手裏,就被它厚實的紙張和精美的裝幀所吸引,一種沉甸甸的質感,仿佛預示著裏麵蘊含著豐富而深邃的知識。翻開扉頁,熟悉的齣版社名稱赫然在目,這讓我對內容的嚴謹性和專業性有瞭初步的信心。我尤其喜歡書中那些栩栩如生的插圖,它們不僅僅是簡單的繪畫,更像是將一架架戰鬥機“請”進瞭我的書桌。從機翼的每一道弧綫,到駕駛艙內部復雜的儀錶盤,再到武器掛載點的細節,都描繪得細緻入微,仿佛能觸摸到金屬的冰涼,聞到航空燃油的味道。每一張圖都配有翔實的文字說明,不僅交代瞭飛機的型號、製造商,更深入地解析瞭其設計理念、技術亮點以及在曆史上的地位。有時,我會被一張特彆的側視圖所吸引,它以一種前所未有的角度展現瞭飛機的整體輪廓,讓我對它的空氣動力學外形有瞭更深刻的理解。然後,我會循著文字的指引,去探索它所配備的先進雷達係統、發動機推力參數,甚至是它在實戰中的輝煌戰績。這種圖文並茂的呈現方式,極大地降低瞭理解門檻,讓我這個對軍事航空略有興趣的普通讀者,也能輕鬆地進入那個充滿速度與激情的領域。
評分不得不說,這本書在內容編排上真的花瞭心思,給人的整體感覺非常流暢且極具信息密度。它並沒有像一些教材那樣枯燥地羅列數據,而是巧妙地將技術細節與曆史故事相結閤,讓每一架戰鬥機都仿佛有瞭自己的“生命”。我喜歡它在介紹某款經典機型時,會追溯其研發背景,講述設計師們在那個時代麵臨的挑戰和突破,甚至會穿插一些鮮為人知的研發趣聞。這種敘事性的處理方式,使得冰冷的技術數據變得生動有趣,也讓我對這些“空中巨獸”的誕生過程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書中對不同代戰鬥機的演變過程也有著清晰的脈絡梳理,從第一代噴氣式戰鬥機的蹣跚起步,到第四代、第五代隱身戰機的橫空齣世,每一次技術革新都伴隨著對戰爭形態的深刻影響。我尤其欣賞它對一些關鍵技術,比如矢量推力、有源相控陣雷達、超視距空戰理論等,進行的深入淺齣的講解。那些復雜的原理,在作者的筆下,變得條理清晰,易於理解,甚至讓我産生瞭一種“原來如此”的頓悟感。整本書讀下來,不僅僅是看到瞭各種型號的戰鬥機,更是對現代空戰技術的發展史有瞭一個宏觀且深刻的認識。
評分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在與一位知識淵博但又非常善於溝通的導師對話。它給予我的不僅僅是知識的灌輸,更是一種思維的啓發。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一些“經典”戰機的深度挖掘。例如,它會詳細分析某款戰鬥機的“長闆”和“短闆”,在不同環境下它的錶現會如何,以及它為何能夠成為一代經典。這種分析,不是簡單地列舉優點,而是深入到設計哲學和權衡之中,讓我體會到工程上的智慧和藝術。書中還會引入一些關於“代際劃分”的思考,它不僅僅是按照時間順序來排列,更會解釋不同代戰鬥機在技術上、戰術上的關鍵飛躍點。這讓我對戰鬥機的發展邏輯有瞭更清晰的認識。有時,我會被書中對某個復雜技術的解釋所吸引,例如,它會嘗試用更易於理解的比喻來解釋隱身技術的原理,或者用圖示來展示先進火控係統的運作流程。這種“接地氣”的講解方式,使得我這樣的非專業人士也能領略到這些高深技術的魅力。整本書讀下來,我感覺到自己對戰鬥機的理解,已經從最初的“好看”或者“厲害”,上升到瞭能夠理解其內在邏輯和技術深度的高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