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书名:青少年健身器材使用指南
定价:32.00元
作者:黎涌明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0-01
ISBN:978703054021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青少年及其家长、中小学体育教师、青少年健身指导人士
内容提要
《青少年健身器材使用指南》秉承“运动即良药”的理念,以青少年群体为关注对象,以身体运动为实施手段,以健身器材为实施媒介,以健康促进为*终目的,分别从青少年身体和心理特征、青少年健身原则、准备活动、整理活动、徒手训练、自由负重训练和游戏类身体活动七个方面进行了介绍。《青少年健身器材使用指南》对具体器材使用的介绍包括功能、起始姿势、练习方法、进阶和注意事项,并配有示范动作的图片或视频,以便读者能够较为准确地理解所介绍的练习动作。
目录
目录
丛书序
前言
**章 青少年身体和心理特征    1
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征    2
一、青少年在初等教育阶段的身心特征    3
二、青少年在中等教育阶段的身心特征    4
我国青少年体质的主要影响因素    4
一、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5
二、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    5
三、社会结构变化的影响    6
我国青少年健身的迫切性    7
青少年健身的主要特点    9
一、初等教育阶段健身的主要特点    9
二、中等教育阶段健身的主要特点    10
第二章 青少年健身原则    11
安全**原则    12
循序渐进原则    14
一、根据青少年的耐受水平安排健身计划    15
二、个性化健身负荷    16
三、性别差异    17
四、变化性练习    17
多样化原则    18
一、方法多样化    19
二、器材多样化    20
趣味性原则    21
能动一体化原则    22
一、动作    22
二、能量代谢    23
第三章 准备活动    25
准备活动的功能与方法    26
一、准备活动的功能    26
二、准备活动方法    26
器材的使用    27
一、泡沫轴    27
二、按摩棒的使用方法    32
三、迷你带    37
第四章 整理活动    41
整理活动的功能与方法    42
一、整理活动的功能    42
二、整理活动的方法    42
器材的使用    43
一、泡沫轴    43
二、按摩棒    46
三、按摩球    48
静态拉伸    50
第五章 徒手训练    57
一、肩部运动    59
二、胸椎运动    61
三、核心肌群及手臂运动    63
四、下肢肌群运动    68
五、爬行    74
第六章 自由负重训练    77
一、杠铃动作    79
二、哑铃动作    82
三、弹力管动作    85
四、壶铃动作    87
五、药球动作    91
第七章 游戏类身体活动    95
游戏的组成    96
一、游戏的规则    96
二、使用的器械    96
三、游戏的元素    97
四、运动游戏的优缺点    97
五、游戏的难易程度    97
游戏的分类    98
一、平衡类    98
二、速度灵敏类    99
三、力量类    101
四、耐力类    103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对这本书的印象,最深刻的是它对于“运动心理学在青少年健身中的作用”的解读。作为一个曾经的青少年,我也经历过对运动的热情高涨,也曾经因为挫败感而放弃。这本书恰恰关注到了这一点。它在器材使用指南的基础上,延伸到了如何培养青少年对健身的兴趣和坚持下去的动力。书中提到了很多有趣的心理学小技巧,比如如何通过设定短期可实现的目标来增加孩子的成就感,如何将健身过程变得更具趣味性,甚至是如何利用团队合作来增强孩子的参与度。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书中有一章专门讲“避免健身成瘾和过度训练”,这对于家长来说非常重要。我们总是希望孩子多运动,但有时候会忽略了适度原则。这本书提醒我们,要关注孩子的身体信号,也要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它建议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倾听他们的想法,而不是强迫他们。书中还提供了一些评估青少年运动状态的简单方法,比如通过观察孩子的睡眠质量、食欲以及情绪变化来判断是否运动过量。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怎么用器械”,更是关于“怎么让孩子爱上运动并健康地坚持下去”。它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探讨了运动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全面影响,这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本器材使用手册。
评分我是一名运动爱好者,平时喜欢研究各种运动装备和训练方法,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青少年健身器材使用指南》时,就立刻被它吸引了。我最看重的是书中对于“科学训练原理在青少年健身中的应用”的探讨。很多时候,我们谈论健身,往往会套用成年人的训练模式,但这本书却非常明确地指出了青少年身体的特殊性。它详细解释了为什么对于还在发育期的青少年来说,耐力训练、柔韧性训练和平衡性训练比单纯追求大重量的力量训练更为重要。书中还引用了不少研究成果,比如关于青少年心血管系统发展规律,以及肌肉纤维生长特性的介绍,这些都让我感觉作者在内容上非常有深度和科学性。我特别欣赏的是,书中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各种器材,而是围绕“如何通过器材达到健身目的”这一核心,讲解了不同器材的功能、适用人群以及最佳使用方法。例如,在介绍跑步机时,它不仅讲了如何调节速度和坡度,还强调了正确的跑姿和热身、拉伸的重要性,甚至还给出了几种针对青少年体能水平的跑步训练计划。此外,我注意到书中对“循序渐进”的原则反复强调,这一点对于防止青少年运动损伤至关重要。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器材的说明书,更是一本关于青少年科学健身的“行动手册”,能够帮助家长和青少年更好地理解运动背后的科学原理,从而制定更有效的训练方案。
评分购买这本《青少年健身器材使用指南》纯属偶然,当时是陪孩子在书店里闲逛,他被封面上的插画吸引了。回家后我随意翻阅了一下,没想到被里面的内容深深打动。我关注的是书中的“如何根据青少年身体素质制定个性化健身计划”这一部分。我一直认为,健身应该是因人而异的,尤其是对于青少年,他们的身体条件、运动基础和兴趣点都有很大的差异。这本书恰恰强调了这一点。它提供了一个非常系统性的框架,指导家长和青少年如何一步步地评估自身的体能状况,例如柔韧性、力量、耐力等,然后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健身器材和运动项目。书中还给出了不同运动目标的建议,比如想要提高耐力、增强体质,还是希望改善体型等等,并且为不同的目标都提供了相应的器材选择和训练建议。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并没有给出一个“标准答案”,而是鼓励读者去探索和尝试,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健身方式。它还提供了一些“趣味健身”的点子,让健身不再是枯燥的任务,而是充满乐趣的活动。读完之后,我感觉这本书就像一本“私人教练”,它不会替你做决定,但会给你提供一切必要的工具和信息,让你能够自己做出最明智的选择,开启一段属于自己的、健康的健身旅程。
评分刚收到这本《青少年健身器材使用指南》,还真是有点小激动。之前给孩子报了体校,虽然教练教得专业,但总觉得回家后有些东西还是需要自己了解一下。翻开第一页,扑面而来的是一种严谨但又不失亲切的氛围。我尤其关注的是其中关于“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特点与健身器材选择”的部分,这里面提到了一些在我们家长看来可能不太起眼,但对于青少年身体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的细节。比如,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骨骼发育、肌肉强度以及心肺功能上都有显著差异,选择和使用健身器材时,必须考虑到这些差异。书中用了很多生动的例子,比如提到一些过早或不当使用力量型器材,可能会对孩子的骨骺线造成影响,这让我这个曾经有点盲目给孩子“加练”的家长,冷汗直冒。而且,书中对于器材的安全性也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从器材的材质、结构设计,到使用前的检查,再到运动后的保养,都给出了非常实用的建议。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错误使用器材的常见案例分析”,看了那些图文并茂的错误示范,顿时觉得恍然大悟,以前在一些健身房或者网上看到的零散信息,在这里得到了一个系统性的梳理和纠正。虽然我不是体育专业人士,但读完这部分,感觉自己对青少年健身安全这件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更强的责任感。总的来说,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领路人”,指引我们如何科学、安全地为孩子打开健身的大门,避免走弯路。
评分我是一名在健身房工作的教练,平时接触各种年龄段的健身者,对青少年健身这个群体一直很感兴趣。我选择阅读这本《青少年健身器材使用指南》,是想看看它在专业性上有什么亮点。坦白说,我一开始对这类面向青少年的书籍,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总觉得会比较浅显。但读了之后,我非常惊喜。书中对于“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的部分,做得相当到位。它详细列举了青少年在健身过程中最容易发生的几类运动损伤,比如膝关节、踝关节的扭伤,以及腰背部的拉伤等,并且针对每一种损伤,都给出了非常清晰的预防措施和初步的处理方法。书中还配有很多示意图,展示了正确的运动姿势和错误的姿势对比,以及一些简单的康复训练动作。我特别欣赏的是,它并没有回避一些比较专业的术语,但同时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了解释,使得非专业人士也能理解。比如,在讲解“核心肌群的训练”时,它不仅说明了核心肌群的重要性,还推荐了几种适合青少年在家就能完成的核心训练动作,并详细讲解了每个动作的要领。这本书的专业度,对于家长来说,无疑是一本非常好的“家庭健康顾问”,能够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指导孩子进行安全有效的健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