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遙感導論

現代遙感導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尹占娥 著
圖書標籤:
  • 遙感
  • 現代遙感
  • 遙感原理
  • 遙感應用
  • 地球觀測
  • 圖像處理
  • 地理信息係統
  • GIS
  • 環境監測
  • 資源調查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夜語笙簫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有限責任公司
ISBN:9787030217608
商品編碼:29729028246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7-06-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現代遙感導論

定價:35.00元

作者:尹占娥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有限責任公司

齣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03021760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59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主要介紹瞭遙感的概念、特徵和基本原理以及遙感數據的特徵和分析判讀的原理與方法。全書分四大部分,共13章。部分(章)遙感緒論,主要闡述瞭遙感的概念、特性、技術係統、發展曆程、現狀與趨勢,以及應用概述等內容。第二部分(第2~3章)遙感基本原理,主要闡述瞭遙感的物理基礎與遙感獲取的傳感器原理。第三部分(第4~8章)遙感數據,介紹瞭遙感數據的主要類型及特徵,包括航空數據、地球資源衛星數據、微波數據、熱紅外遙感數據及高光譜數據,其中以航空數據和陸地衛星數據為主介紹瞭遙感圖像的目視判讀和分析方法。第四部分(第9~13章)遙感數字圖像的分析和處理方法,介紹瞭遙感數字圖像分析的預處理方法、增強處理方法、分類方法和數據分類精度的評價方法。
本書可作為地理、測繪、環境、空間信息等相關專業本科生教材,也可作為相關專業研究生、教師以及各領域的廣大遙感科學工作者的參考用書。

目錄


前言
章 緒論
 1.1 遙感概念
 1.2 遙感的特性
 1.3 遙感的分類
 1.4 遙感技術係統
 1.5 遙感的幾個基本術語
 1.6 遙感的發展曆程
 1.7 遙感的現狀與趨勢
 1.8 遙感的應用
 思考題
第2章 遙感電磁輻射基礎
 2.1 電磁波譜
 2.2 輻射基本定律
 2.3 太陽輻射
 2.4 太陽輻射與大氣的相互作用
 2.5 太陽輻射與地麵的相互作用
 2.6 三種遙感模式
 思考題
第3章 傳感器
 3.1 傳感器的組成
 3.2 傳感器的分類
 3.3 攝影型傳感器
 3.4 掃描方式的傳感器
 3.5 傳感器的發展趨勢
 思考題
第4章 航空遙感數據
 4.1 航空遙感平颱
 4.2 航空攝影
 4.3 航空像片
 4.4 航空像片的立體觀測與立體量測
 4.5 航空像片的目視判讀
 4.6 常見地物的像片判讀
 思考題
第5章 地球資源衛星數據
 5.1 概述
 5.2 Landsat衛星簡介
 5.3 Landsat衛星軌道
 5.4 Landsat衛星工作係統
 5.5 Landsat衛星數據特徵
 5.6 衛星遙感數據的目視判讀
 5.7 其他地球資源衛星數據
 5.8 氣象衛星數據
 思考題
第6章 微波遙感數據
 6.1 主動微波遙感
 6.2 雷達圖像的特點
 6.3 激光雷達
 思考題
第7章 熱紅外遙感數據
 7.1 熱紅外遙感原理
 7.2 熱紅外遙感圖像與解譯
 7.3 熱容量製圖係統
 7.4 Landsat TM熱紅外數據
 7.5 熱紅外遙感數據應用
 思考題
第8章 高光譜遙感數據
 8.1 概述
 8.2 高光譜遙感原理
 8.3 高光譜遙感的傳感器
 8.4 高光譜遙感影像分析
 8.5 高光譜遙感的應用
 思考題
第9章 遙感數字圖像處理基礎
 9.1 遙感數字數據存儲格式
 9.2 遙感數字圖像基礎
 9.3 遙感圖像處理軟件
 思考題
0章 遙感數據預處理
 10.1 特徵提取
 10.2 輻射預處理
 10.3 幾何校正
 10.4 衛星影像的地圖投影
 10.5 數據融閤
 思考題
1章 遙感圖像的增強處理
 11.1 彩色閤成
 11.2 直方圖對比度調整
 11.3 密度分割和灰度顛倒
 11.4 鄰域法增強處理
 11.5 圖像問的運算
 11.6 多波段壓縮處理
 思考題
2章 遙感圖像的分類
 12.1 概述
 12.2 信息類彆和光譜類彆
 12.3 非監督分類
 12.4 監督分類
 12.5 其他分類方法
 12.6 不同分類方法的精度差異
 12.7 分類中應用的輔助數據
 12.8 圖像分類的有關問題
 思考題
3章 分類精度評價
 13.1 精度的概念和意義
 13.2 分類誤差的來源
 13.3 誤差特徵
 13.4 精度評價方法
 13.5 誤差矩陣的應用
 思考題
主要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光影的低語:探索我們腳下的星球》 內容梗概 本書是一部關於地球科學與觀測的普及讀物,旨在揭開我們賴以生存的這顆行星的神秘麵紗,並通過生動形象的視角,引領讀者認識地球的組成、演化以及其上孕育的生命萬象。本書不側重於技術性的方法論,而是聚焦於觀察所得的地球“故事”,以及這些故事如何幫助我們理解過去、把握現在、預見未來。 詳細章節解讀 第一部分:大地的脈搏——地質構造與地貌變遷 第一章:岩石的記憶——地球的骨骼 本章將帶領讀者走進地球的內部,從最外層的地殼到深層的地幔和地核。我們將以一種非技術性的方式,理解不同岩石的形成過程——火山噴發形成的火成岩,沉澱物經過擠壓變質的沉積岩,以及在高溫高壓下重塑形態的變質岩。 我們會探討岩石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地質活動的“活化石”,它們記錄著地球漫長的演化史。通過一些著名的地質奇觀,如科羅拉山脈的形成、大峽榖的層層疊疊,我們會直觀地感受到地質力量的鬼斧神工。 重點將放在如何通過觀察地錶的岩石紋理、礦物成分,來推斷其形成年代和環境,就如同考古學傢通過陶器的碎片拼湊齣曆史一樣。 第二章:雕刻大地的巨匠——風、水與冰的塑造 本章將聚焦於我們最熟悉但又常常忽視的地貌塑造者:水、風和冰。 我們將追隨河流的腳步,從源頭的涓涓細流到匯入大海的壯闊江河,理解河流如何切割峽榖、堆積平原,以及三角洲的形成。水的侵蝕與搬運作用將通過生動的案例展現。 風的痕跡同樣不容小覷。我們會觀察沙漠中奇特的雅丹地貌,沙丘的變遷,以及風蝕蘑菇的形成,理解空氣的流動如何在這片土地上留下印記。 冰川,這位沉默的雕塑傢,將帶我們進入另一個世界。從巨大的冰舌如何緩慢地侵蝕山榖,形成U形榖,到冰磧物的堆積,我們將感受到冰的巨大力量和其對地錶形態的永久性改變。 本章將強調這些自然力量並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作用,共同塑造瞭我們今天看到的地球錶麵。 第三章:火山與地震——地球的呼吸與心跳 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內部活動最直接的錶現,它們既帶來毀滅,也創造新生。 本章將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紹闆塊構造理論,理解為什麼某些地區是地震多發帶,為什麼火山會噴發。 我們會探討不同類型的火山,從寜靜的盾狀火山到爆發力驚人的錐狀火山,理解熔岩流、火山灰和火山彈的威力。 地震的成因也將被簡化解釋,重點在於地震波如何傳播,以及我們如何感知和記錄這些來自地心的震動。 我們將討論火山活動和地震對人類文明的影響,既有災難,也有地熱資源和肥沃土壤的饋贈。 第二部分:生命的織錦——生態係統與生物多樣性 第四章:綠色的蔓延——植物的王國 本章將是一場對植物世界的探索。我們將從最簡單的藻類到繁茂的森林,理解植物在地球生態係統中的核心地位。 我們將介紹植物如何通過光閤作用製造氧氣,為幾乎所有生命提供能量基礎。 不同氣候帶下的典型植物群落將被詳細描繪,例如熱帶雨林的參天大樹、草原的廣袤金黃、苔原的頑強生命。 植物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也將是重點,如根係如何固定土壤、葉片如何調節水分蒸發。 我們還會觸及植物的傳播方式,從風力傳播的蒲公英到動物傳播的漿果,理解生命如何通過這些方式延續。 第五章:奔跑與飛翔的歌者——動物的斑斕世界 本章將把目光投嚮廣闊的動物王國。我們將探索不同棲息地的代錶性動物,從海洋深處的奇特生物到高山之巔的精靈。 動物的生存策略將是核心內容,包括捕食與被捕食的關係、繁殖與遷徙的奧秘、以及適應不同環境的獨特能力。 我們會描繪草原上的食草動物與食肉動物之間的追逐,森林中隱匿的掠食者,以及候鳥跨越大陸的壯麗旅程。 社會性動物的行為,如蟻群的協作、狼群的狩獵、鳥類的群居,將展示生命閤作的力量。 本章旨在讓讀者感受到動物世界的多姿多彩,以及它們在維持生態平衡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第六章:無處不在的生命網絡——生態係統的平衡與挑戰 本章將把目光從單一物種提升到整個生態係統。我們將理解物種之間如何相互依賴,形成復雜的食物鏈和食物網。 我們將探討能量如何在生態係統中流動,從陽光到生産者(植物),再到消費者(動物)和分解者(細菌、真菌)。 生態係統的自我調節能力將被深入闡述,以及當某個環節齣現問題時,整個係統可能麵臨的連鎖反應。 “關鍵物種”的概念將被引入,解釋它們在維持生態係統結構和功能中的重要性。 最後,我們將簡要提及人類活動對生態係統造成的壓力,如棲息地破壞、汙染和氣候變化,並強調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流動的藍與白——水圈的奧秘 第七章:生命的源泉——海洋的廣闊與深邃 海洋覆蓋瞭地球錶麵的絕大部分,是孕育生命和調節氣候的關鍵。 本章將帶領讀者潛入海洋的各個層麵,從陽光充足的淺海到黑暗的深海。 我們將探討海洋的潮汐、洋流如何塑造海岸綫,以及它們在全球熱量輸送中的作用。 海洋生物的多樣性將是重點,從微小的浮遊生物到巨大的鯨魚,以及珊瑚礁這個海底的“城市”。 海洋對地球氣候的影響,如作為巨大的碳匯,也將被提及。 第八章:大地的血脈——河流、湖泊與濕地的脈動 與海洋的宏大不同,陸地上的淡水資源同樣 vital。 本章將聚焦於河流的生命周期,它們如何形成、蜿蜒流淌,滋養沿岸的生命,最終匯入大海。 湖泊作為“地球的眼睛”,其形成原因(冰川、火山、構造等)以及在水循環中的作用將被介紹。 濕地,被譽為“地球之腎”,其在淨化水源、維持生物多樣性、抵禦洪水方麵的關鍵作用將被強調。 我們將理解淡水資源的重要性,以及人類對這些資源的閤理利用與保護。 第四部分:無形的呼吸——大氣圈的變遷 第九章:天空的顔色——大氣的組成與天氣現象 大氣層是地球的保護罩,也是我們日常天氣變化的舞颱。 本章將介紹大氣的基本組成,如氮氣、氧氣和微量氣體,以及它們對生命存在的意義。 我們將深入理解空氣的運動,如風的形成,以及高氣壓和低氣壓係統如何影響天氣。 各種各樣的天氣現象,如雲的形成、雨、雪、雷電的原理,將以生動的方式被解釋。 我們將瞭解不同的氣候帶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們對地錶生命的影響。 第十章:地球的體溫——氣候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氣候不同於天氣,它是一個長期的平均狀態。 本章將迴溯地球漫長的氣候變遷史,從冰期到間冰期,理解地球氣候並非恒定不變。 我們將探討影響氣候的自然因素,如太陽活動、火山爆發、地球軌道變化。 隨著人類活動的增強,我們對氣候的影響也日益顯著,溫室效應的原理將被清晰闡述。 最後,我們將展望氣候變化可能帶來的影響,如海平麵上升、極端天氣增多,並呼籲采取行動。 結語:我們共同的傢園 本書的最後,我們將迴歸到對我們所居住星球的整體認知。通過以上各個部分的探索,我們希望能讓讀者對地球有更深刻、更全麵的理解。這不僅僅是一次科學知識的普及,更是一次對生命的熱愛,對自然的敬畏。地球是我們唯一的傢園,理解它的規律,尊重它的運轉,並共同守護它,是我們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本書希望激發讀者對地球科學的濃厚興趣,鼓勵大傢用更敏銳的目光去觀察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去傾聽大地的低語,去感受生命的力量。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現代遙感導論》實在是讓人眼前一亮!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貼近實際應用,一點也不像那種枯燥的教科書。我尤其欣賞其中關於高分辨率衛星圖像在城市規劃中的具體案例分析,那部分寫得極其生動,讓我這個門外漢也能大緻理解遙感數據是如何轉化為有價值的信息的。比如,書中詳細描述瞭如何利用不同波段的影像來識彆地錶覆蓋類型,從植被健康狀況到水體汙染的監測,每一步都講解得清晰明瞭,配圖也都很專業。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衛星遙感技術的潛力和局限性都有瞭一個全新的認識,它不僅僅是“拍照片”,背後復雜的算法和數據處理流程被作者以一種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呈現齣來。特彆值得一提的是,書中對新興的無人機遙感技術也給予瞭足夠的篇幅,這使得全書內容緊跟時代前沿,避免瞭傳統遙感教材的滯後感。總的來說,它更像是一本麵嚮工程師和實際操作者的工具書,而不是純理論的學術著作。對於初學者來說,這是一個極佳的入門嚮導,它成功地架起瞭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之間的橋梁。

評分

《現代遙感導論》的獨特之處在於其對“數據融閤”和“時序分析”的宏觀視角把握。作者並未將遙感數據視為孤立的信息源,而是著重強調瞭多源異構數據集成的重要性。書中對多傳感器數據融閤的理論框架梳理得井井有條,從像素級融閤到特徵級融閤的邏輯遞進非常清晰。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時間序列分析在氣候變化監測中的應用案例,它不僅僅是展示瞭如何運行一個算法,更深入地探討瞭如何構建一個具有魯棒性的監測指標體係來應對非綫性變化。這種跨學科的視野,將遙感技術與地理統計學、甚至部分生態學模型巧妙地結閤起來,使得整本書顯得立體而豐富。它沒有陷入單純的技術細節的泥潭,而是始終將目光聚焦於遙感技術如何解決重大的全球性環境問題。對於那些希望利用遙感技術進行高級定量研究和趨勢預測的研究生而言,這本書提供瞭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廣闊的思維框架,是提升研究深度的一劑良藥。

評分

當我翻開這本《現代遙感導論》時,原本以為會麵對堆砌如山的專業術語和晦澀的數學公式,但齣乎意料的是,作者在概念的引入上花費瞭大量篇幅進行哲學層麵的思考,這在我閱讀的眾多同類書籍中是極為罕見的。它沒有急於展示如何操作軟件,而是先探討瞭“觀測”的本質——我們如何從有限的電磁波譜信息中重構真實的世界。書中對於遙感係統誤差來源的探討尤為深刻,從大氣效應到傳感器本身的噪聲模型,作者沒有迴避這些技術上的難點,而是將其提升到瞭對數據可靠性認識的高度。特彆是關於輻射定標和幾何校正的章節,作者采用瞭一種類比推理的方法,將復雜的物理過程比喻成日常經驗,極大地降低瞭理解門檻。雖然技術細節依然紮實,但貫穿始終的批判性思維讓我不得不停下來思考這些數據的“真實性”邊界。這本書的深度遠超齣瞭“導論”這個標題所暗示的範疇,它更像是一部關於信息獲取與解讀的認知論專著,非常適閤那些對遙感背後的科學原理有強烈探究欲望的讀者。

評分

這本書的排版和圖錶設計簡直是災難性的,嚴重影響瞭閱讀體驗。我必須承認,內容上還是有一些可取之處的,比如對特定傳感器原理的描述是相當詳盡的,特彆是關於閤成孔徑雷達(SAR)部分,它對後嚮散射機製的解釋堪稱教科書級彆。然而,這些有價值的信息被糟糕的視覺呈現完全掩蓋瞭。很多關鍵圖錶嚴重失真,分辨率低得令人發指,很多箭頭和標注幾乎無法辨認,這對於理解復雜的信號處理流程是緻命的阻礙。更彆提書中引用的參考文獻列錶似乎很久沒有更新瞭,許多最新的研究進展和關鍵的開源工具鏈都沒有被提及,這使得這本書在介紹軟件操作流程時顯得力不從心。如果說前幾章還能勉強跟上作者的思路,那麼進入到數據處理和反演模型部分後,由於圖文配閤的極差,我不得不頻繁地去外部資源搜索補充材料纔能勉強理解作者想要錶達的意思。對於一本定價不菲的專業書籍來說,這樣的製作水準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評分

從一個純粹的實踐操作者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其對不同遙感數據産品處理流程的詳盡梳理上。它幾乎像是一份細緻入微的操作手冊,涵蓋瞭從數據下載、預處理到最終産品生成的完整工作流。書中對主流商業軟件(例如某幾個特定的遙感處理平颱)中各項功能的對應關係描述得非常具體,甚至包含瞭許多隱藏參數的調整建議,這些都是通過閱讀官方文檔很難直接獲取到的“經驗之談”。雖然理論部分相對薄弱,甚至可以說有些一帶而過,但這恰恰符閤瞭我作為一名急於齣成果的行業人士的需求——我需要的是“能立刻上手”的知識,而不是冗長的曆史迴顧。特彆是它對數據質量控製(QC)環節的重視程度遠超一般的教材,作者強調瞭哪些環節是容易齣錯的“陷阱”,並提供瞭實用的規避策略。這本書雖然學術性稍欠,但其作為快速、高效的“實戰指南”的定位是相當成功的,對於需要快速掌握遙感數據處理流程的技術人員來說,是不可多得的參考資料。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