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孩子培养计划 81天告别坏习惯

中国孩子培养计划 81天告别坏习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时遂营 著
图书标签:
  • 亲子教育
  • 习惯养成
  • 行为矫正
  • 儿童心理
  • 育儿指南
  • 81天计划
  • 好习惯培养
  • 家庭教育
  • 正面管教
  • 孩子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爱读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湖北少儿出版社
ISBN:9787535398796
商品编码:29729066900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孩子培养计划 81天告别坏习惯

定价:30.00元

作者:时遂营

出版社:湖北少儿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4-01

ISBN:978753539879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播下一种行为,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健康的人格,而培养健康的人格就要从培养行为习惯开始。抓住这个根本,培养的孩子事半功倍。
  ★本书经过多名专家的研究,从理论上阐释了习惯的奥秘,还选编了大量提取与现实生活中的生动事例,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每天了解一种坏习惯,并按照简易方法帮助孩子纠正,帮助您成为孩子*信赖的家长!

内容提要


《81天告别坏习惯:让孩子远离81个坏习惯中国孩子培养计划》由章辉、岑新尚、李慧君、徐印芳、朱红华编著。
  生活习惯是一九,吃饭睡觉有讲究;行为举止是二九,语默动静不可苟;学习习惯是三九,好比良师和益友;情绪管理是四九,喜怒哀乐明可否;不良个性是五九,反省内心辨良莠;心理素质是,战胜自我需针灸;心理疾病是七九,消除渣滓除恶丑;人际交往是八九,提高情商共携手;能力培养是九九,安身立命长久。
  《81天告别坏习惯:让孩子远离81个坏习惯中国孩子培养计划》涵盖了学习、人际交往、生活、言行、心理等九个方面的坏习惯,既从理论上阐释了习惯的奥秘,又选编了大量提取于现实生活中的生动事例,还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家长每天了解一种坏习惯,并按照建议帮助孩子纠正。若持之以恒,笃信:81天后,冰河自然开,岸柳依旧青。告别坏习惯的冬季,迎来孩子茁壮成长的春天!

目录


作者介绍


时遂营,全国社会科学普及专家,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研究员,玉溪师范学院副教授。先后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科院心理所。编著《怎样纠正坏习惯》、《中国孩子智慧生存法》、《好书就是好老师好妈妈》等15部。主持、参与国家、省、市各级课题十余项。《怎样纠正坏习惯》被《中国图书商报》评为年度畅销的教育类图书。《中国孩子智慧生存法》被海南新闻出版署推荐为中小学生必读的50本著作之一。获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共青团中央全团调研成果奖等。

文摘


序言



《中国孩子培养计划:81天告别坏习惯》 是一部旨在为中国家庭提供科学、系统、可操作的育儿指导的著作。本书并非简单罗列教育理论,而是聚焦于当下中国家庭普遍面临的儿童行为问题,并以此为切入点,提供一套为期81天的实践方案,帮助家长引导孩子逐步改掉不良习惯,养成积极健康的品格。 全书紧密围绕“习惯养成”这一核心,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不良习惯的成因,并提供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纠正策略。这些策略并非空泛的说教,而是建立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心理学以及儿童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之上,力求做到贴近生活,易于实施。 第一部分:认识孩子,看见习惯的根源 在正式进入81天的计划之前,本书首先强调了“理解”的重要性。它引导家长深入认识孩子的成长规律,理解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认知特点和情感需求。书中会详细阐述,许多孩子的不良习惯并非故意为之,而是其发展阶段的自然表现,或是家庭环境、教育方式不当的投射。 例如,书中可能会探讨孩子拖拉磨蹭的原因:是因为时间管理能力尚未发展成熟,还是因为缺乏内在的动力和兴趣?孩子沉迷电子产品,是因为缺乏其他有吸引力的活动,还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足够的关注和认同?孩子不爱与人交流,是因为天性内向,还是因为缺乏社交技巧的引导?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剖析,本书旨在帮助家长摆脱简单粗暴的指责和批评,转而以更富有同理心和智慧的态度去面对孩子的行为。理解是改变的第一步,只有真正理解了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才能对症下药,找到最有效的干预方法。 第二部分:81天精细化行动指南,循序渐进告别不良习惯 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其为期81天的详细行动指南。这81天被精心划分为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聚焦于特定的不良习惯,并提供具体的训练方法和技巧。这些习惯涵盖了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常见、也最让家长头疼的问题,例如: 生活习惯类: 晚睡晚起、挑食偏食、不爱收拾玩具、做事拖拉磨蹭、乱丢东西等。 学习习惯类: 上课不专心、抄作业、不按时完成作业、注意力不集中、缺乏阅读兴趣等。 品格习惯类: 脾气暴躁、缺乏耐心、不懂感恩、撒谎、欺凌他人、过度依赖、缺乏独立性等。 社交习惯类: 不爱与人交流、容易与同伴发生冲突、不懂分享、缺乏同情心等。 针对每一种不良习惯,本书都提供了“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做会产生什么负面影响”、“如何纠正”、“需要家长做什么”等方面的详细指导。 具体到行动指南的层面,本书的特色体现在: 1. 目标明确,层层递进: 81天并非盲目执行,而是根据习惯养成的规律,将大的目标分解为小而可行的步骤。例如,对于“挑食偏食”,可能第一周是“认识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第二周是“尝试一种新食物,不强迫,只品尝”,第三周是“将新食物与喜欢的食物搭配”,循序渐进,降低孩子的抵触情绪。 2. 方法多样,因材施教: 书中提供的方法并非“一刀切”,而是鼓励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年龄、性格和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可能的方法包括: 榜样示范: 家长身体力行,成为孩子的好榜样。 正面强化: 及时发现和鼓励孩子的进步,用积极的语言和行动来巩固好习惯。 后果引导: 让孩子理解不良行为可能带来的合理后果,而非惩罚。 情绪管理: 教导孩子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习用健康的方式处理挫败感。 规则建立: 与孩子共同制定清晰、合理的规则,并坚持执行。 游戏化学习: 将习惯养成融入到有趣的游戏中,提高孩子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沟通技巧: 提供有效的沟通模式,帮助家长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对话关系。 3. 强调家长的角色和心态: 本书深刻认识到,孩子习惯的养成,家长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书中不仅指导家长如何引导孩子,更着重于提升家长自身的育儿智慧和心态。它会引导家长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识别自己可能存在的“负面教育模式”,并学习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耐心和积极的态度。例如,当孩子屡次犯同一个错误时,家长如何避免陷入焦虑和指责,而是平静地分析原因,并给予恰当的引导。 4. 实操性强,附带工具和表格: 为了方便家长操作,书中可能会附带各种实用的工具和表格,例如: 习惯追踪表: 记录孩子在某个习惯上的进步情况。 奖励机制设计表: 帮助家长设计适合自己孩子的奖励系统。 沟通模板: 提供一些与孩子沟通的范例对话。 情绪日志: 引导家长和孩子记录和管理情绪。 活动计划表: 帮助家长为孩子安排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减少对电子产品的依赖。 第三部分:建立长效机制,让好习惯伴随孩子一生 81天并非终点,而是建立良好习惯的起点。本书的第三部分将重点放在如何将81天的成果转化为孩子一生的财富。它会强调: 习惯的巩固和深化: 如何在81天计划结束后,继续巩固已经养成的良好习惯,使其真正内化为孩子的自觉行为。 应对挫折和反复: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有反复,本书会提供应对这些挑战的方法,帮助家长不气馁,持续引导。 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最终的目标是让孩子学会自我反思、自我激励和自我管理,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 家庭教育的持续优化: 鼓励家长将书中学习到的育儿理念和方法,融入到日常的家庭教育中,不断探索和优化自己的教育方式。 营造积极的家庭氛围: 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支持和理解,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积极家庭环境。 本书的独特价值在于: “中国孩子”的本土化视角: 深刻理解中国家庭的文化背景、社会压力和教育环境,提供的方案更贴合中国实际。 “81天”的时间跨度: 科学地将习惯养成的过程细化,既有足够的实践时间,又不至于让家长感到过于漫长而难以坚持。 “告别坏习惯”的聚焦: 直接回应了家长最迫切的需求,提供具体、有效的解决方案,而非泛泛而谈。 “培养计划”的系统性: 并非零散的技巧集合,而是一个完整的、有逻辑的培养体系。 总而言之,《中国孩子培养计划:81天告别坏习惯》是一本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育儿指南。它不仅为家长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更重要的是,它倡导了一种科学、理性、充满爱的育儿理念,帮助中国家长培养出独立、自信、有责任感、拥有良好品格的下一代。这本书将成为无数中国家庭在育儿道路上最可靠的伙伴。

用户评价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让我对“坏习惯”这个词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以前可能更多地倾向于把孩子的某些行为简单地归结为“不听话”或者“故意捣乱”,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很多所谓的“坏习惯”,其实是孩子在特定成长阶段的一种表达方式,或者是他们应对某些挑战和困难的策略,只不过这些策略可能并不那么有效或恰当。作者在书中花了相当大的篇幅去分析孩子产生不良行为的深层原因,比如家庭环境的影响、父母沟通方式的偏差,甚至是孩子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这种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的思路,让我觉得非常有价值,也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在日常育儿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区。

评分

书中的案例分析部分,可以说是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之一。作者引用了很多真实的家庭案例,详细描述了孩子在面临各种问题时的表现,以及家长们是如何应用书中的方法来引导和改变的。这些案例都写得非常生动,很有代入感。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孩子,也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困惑和无助。当看到其他家长通过学习和实践,最终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实现转变时,我内心深处会涌起一股强烈的共鸣和希望。这让我觉得,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学习范本。

评分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积极沟通”的部分。在我看来,很多亲子冲突的根源,都出在沟通不畅上。家长总是习惯性地给孩子下达命令,而很少去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这本书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沟通技巧,比如如何用“我”信息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如何进行有效的提问,以及如何建立一种平等尊重的对话模式。我尝试着在和孩子交流时运用这些技巧,虽然刚开始会有些生疏,但确实能感受到孩子的情绪在发生变化,他们也更愿意跟我敞开心扉了。这种潜移默化的改变,比任何说教都来得更有力量。

评分

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润物细无声”。它没有给我灌输什么惊天动地的育儿秘诀,也没有承诺什么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它通过其独特的视角、丰富的内容和实用的方法,悄悄地改变了我对育儿的认知,也逐渐引导我和孩子走向更健康的成长模式。我不会说我的孩子在一夜之间就变得完美了,但可以说,我们之间的亲子关系变得更加融洽,孩子身上的那些困扰我们的“坏习惯”也正在慢慢地发生积极的转变。这是一种渐进式的、可持续的改变,而这正是我最看重的。

评分

这本书,我拿到手的时候,说实话,心里是带着点疑虑的。毕竟“81天告别坏习惯”这个标题,听起来就有点像那种速成班的承诺,很容易让人觉得不够扎实。我当时想,孩子身上那几个改了好几年的坏毛病,真的能指望81天就彻底消失?这概率未免也太小了点。但是,抱着一丝希望,或者说是一种“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我还是翻开了它。第一眼看到的是作者在开篇写的一段话,大概意思是说,培养孩子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81天并非是一个神奇的数字,而是提供了一个结构化的学习框架和实践路径,让家长和孩子都能在这个过程中有所成长和改变。这句话让我心里稍微放松了一些,至少作者的出发点是务实的,没有夸大其词。

评分

我得承认,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吸引人的,那种温暖的色调和孩子充满活力的插画,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积极健康的成长氛围。拿到书后,我先是粗略地翻阅了一下目录,发现内容涵盖的方面还挺广的,从情绪管理、学习习惯到人际交往,甚至还涉及了一些生活自理能力和健康习惯的培养。这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针对某个单一的“坏习惯”提出的解决方案,而是一个比较全面的儿童行为引导手册。我比较看重的是它在理论阐述的同时,是否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很多时候,育儿书讲道理讲得头头是道,但真正用到孩子身上,却发现无从下手,或者根本不奏效。我希望这本书能在这方面有所突破,能够真正成为家长们的“工具箱”。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是我比较喜欢的,通俗易懂,没有太多晦涩的专业术语,即便是没有多少育儿经验的家长,也能轻松理解。同时,作者的笔调充满了智慧和幽默感,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他在书中分享了一些自己的育儿心得和感悟,这些真诚的分享让我觉得,作者不仅是一个专业的育儿专家,更是一个有温度、有智慧的父亲。我从他的分享中获得了很多启发,也从中找到了共鸣。

评分

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目标设定”的论述。它不仅仅是让家长给孩子设定目标,而是引导家长和孩子一起去设定,并且强调要将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逐步实现。这样的方法,不仅能够降低孩子的挫败感,也能让他们在每一个小小的成功中体会到成就感,从而更有动力去坚持。我尝试着和我儿子一起制定了“每天早起阅读15分钟”的小目标,并且一起记录他的进步。看着他一点点坚持下来,并且开始享受阅读的乐趣,我感到由衷的欣慰。

评分

这本书在提供理论指导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实践操作。它设计了很多具体的练习和活动,让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完成。这些练习不仅仅是为了“纠正”坏习惯,更多的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积极品质,比如责任感、自控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我带着孩子一起做了其中的一些活动,比如“情绪管理小游戏”、“家庭责任分工表”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看到了孩子身上的进步,我也从中学习到了很多。它让我意识到,育儿不仅仅是“管教”,更是“陪伴”和“引导”。

评分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本书并没有把“坏习惯”妖魔化。作者反复强调,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一些偏差是很正常的,关键在于家长如何去应对。他鼓励家长要保持耐心和爱心,不要因为孩子一时的错误而全盘否定。这种温和而坚定的态度,让我觉得非常受用。在很多时候,我可能会因为孩子的某个行为而感到焦虑和沮丧,甚至会说出一些伤人的话。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比起指责和惩罚,理解和支持更能帮助孩子走出困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